close

 

好奇心是知識的缺口【48】

我們如何走到今天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其實也是來自於需求,然後供給。能夠打開好奇心,探索很多的未知,解決每個世代的問題,你將會有所成就或懂商業化,將會獲得更好的物質生活。這本書探討的是技術的發展,而這些技術的突破,很多來自於「異業的知識」去解決本業的問題,不單單只是一直線的不斷專研本業的問題;所以查理蒙格說的「多元思維模型」,就是打開好奇心,多了解各行學科領域和追蹤我的粉專,都是有好處的。

20210331.jpg

圖取材自:台灣世界展望會

 

玻璃、製冷、聲音、清潔、時間、光

這本書探討的是這六個技術的發展

 

玻璃

 

進化過程

玻璃→眼鏡→顯微鏡→電視

 

君士坦丁堡的衰弱,導致大量土耳其人搬到威尼斯,在威尼斯這些做玻璃的土耳其人,因為燒玻璃要高溫,把整條街給燒了,威尼斯人就把趕走他們,他們就流浪到慕拉諾島,聚集起來燒玻璃,這就像矽谷有一堆領域的佼佼者,不斷的交流,不斷地精益求精,讓當時候的製玻璃技術大幅進步。古登堡發明印刷機,很多人認真看書,看到近視了,讓眼鏡的需求量大增;人們不會滿足當下的成果,有人好奇地將兩個眼鏡片給疊一起,而製造出顯微鏡,伽利略利用望遠鏡看不同的世界觀,在玻璃背面塗上螢光,發射電子去打這個玻璃,發現電子圖像,然後研發電視。

 

 

 

製冷

 

運冰→壓縮機→製冰機→冷凍櫃(冰箱)→空調

 

1834年弗雷德里克‧圖德,居住在北美洲的媽媽認為哥哥身體不好,搬到比較炎熱的南美洲,哥哥最後還是死在南美洲。發現那裏很炎熱不是人住的地方(需求),想到把北美洲的冰塊運到南美洲(供給)這會發大財;到了1890年成了必需品(供不應求)。

 

1842年醫生約翰戈里在治療瘧疾時,因病人發高燒,需要冰塊降溫,發現冰塊不夠用,當時又逢美國南北戰爭,一直缺冰塊用,就想要如何做出【人造冰】。此時波伊爾做了真空管的實驗,把鳥放進去,用蓋子封起來,用泵把空氣抽光,沒空氣小鳥死了,發現鳥被凍住了,空氣瞬間被抽光(壓縮機原理)。了解壓縮機原理製造出製冰機。

 

克拉倫斯‧伯宰喜歡釣魚,冰天雪地裡挖一個洞,釣起來的魚就直接硬了,回家解凍,口感很好吃。後來作實驗發現慢慢解凍,口感不好吃;急速冷凍的魚,口感很好,這就是冷鮮食品。

 

1902年威利斯‧開利發明了空調,第一次用在於派拉蒙電影院。

 

 

 

聲音

 

1857年斯科特用聲波記振儀,能記住一串各種符號,啟發愛迪生1877年製造留聲機(傳遞訊息),再來是貝爾實驗室研發的電話。

 

二戰期間圖靈和貝爾實驗室的A‧B‧克拉克合作,研發一種代號SIGSALY,通過這套系統,能將信息轉換為數字;到了後來才有數字信號。

 

後來的三級管到真空管,有了真空管產生廣播。再來水下的超音波,對於醫療的改進,甚至對於性別的預測...等,都是來自聲音技術不斷的革命。

 

 

 

清潔

 

約翰李爾發現微量的次氯酸鈣,放入水中能夠殺菌,讓人類降低死亡率43%。原先一座城市最多人口200萬,因為這個研發,讓人類人口大幅的提升;另一個重點是李爾沒有申請專利,這讓我思考的是,如果想要有更好金錢收入,要有商業的頭腦,如果單純追求科學,就只會是一個偉大科學家,生活可能會比較不好過...。

 

 

 

時間

 

1583年伽利略在上學時,發現上面吊燈,不論是擺高或擺低,吊燈擺一周的週期都是一樣的。這勾起了伽利略的好奇心,和很多人通力合作,做出擺鐘。這讓後面的工業革命,彼此要合作時,能夠有共同時間

 

航海時代緯度能算準,但經度總是算不準,靠著伽利略的擺鐘規律(了解時間),能精準算出當下的經度位子。

 

1860年代初期阿倫‧丹尼森發明手錶,當時有火車經過各個地方,發現時間不同,無法對時。

1884年有格林威治時間,把各個地方劃分不同時間。

 

1880年,居里發現用電池刺激石英,石英跳動的規律很穩定,到後面才有石英錶。

 

測得時間最精準的是原子鐘,第一個製造的原子鐘1950年,到目前的GPS會定位這麼精準,來自於頭頂24顆原子鐘,組成一個網絡,不停地發射信號。

 

 

 

古希臘時用油燈,中世紀時才有牛油蠟燭,後面有人在海裡捕捉抹香鯨時,死後解剖時,發現大腦會有油流出,把抹香鯨的腦油拿去點,發現穩定和亮度極高。後面發現有石油,用石油也能點燈也好獲得,不然抹香鯨到了現代,應該全滅絕了。

 

 

在愛迪生有無數人已有研發電燈泡,愛迪生為什麼能發明電燈炮成功。

 

  1. 懂行銷

  還沒發明電燈炮前,就開始吹牛,引起人們的注意

 

  1. 有整個支持系統

   要點亮整個街區,必須有電線桿、電網,整個系統的全套解決方案

 

  1. 管理專家

  用了很多聰明人幫他做事情,最早使公司有期權,員工持有公司的持股,有全球的視野,到

  世界各地找最好的纖維,一步步發明了電燈泡。

 

雅各布里斯的業餘記者,在紐約發現很多外來的移民,居住在很糟糕的環境底下,寫了很多文字報導,效果有限;一開始沒辦法在黑暗中拍攝(需求),後來能在黑暗中能拍出外來移民的狀況(供給),引起了轟動。在當時更重視了居住品質,使得紐約成為更好的城市。

 

20世紀初,一個叫克勞德的在販賣空氣,裡面有很多惰性氣體,他好奇的想說惰性氣體通電之後會如何!結果這氖氣通電變彩色,後來做了霓虹燈的招牌。

 

貝爾實驗室發現激光,後來發現激光用來掃條形碼,就能知道物品的來源和物流。

 

 

 

 

臉書粉專的可靠標籤

Really凱呷看麥

 

 

打10篇=1壘安打

打50篇2壘安打

打100篇=全壘打

打1000篇=滿貫全壘打

加油!

 

 

 

#這裡有實用的知識

#請實在的說

#爬兩座山

#台灣世界展望會

#我們如何走到今天

#杜書伍

#技術的發展

#異業的知識

#貝爾實驗室

#愛迪生

#圖靈

#伽利略

#查理蒙格

#多元思維模型

 

 

http://www.synnex-grp.com/tw/%E6%9D%9C%E6%9B%B8%E4%BC%8D%EF%BC%9A%E6%9C%89%E4%B8%89%E5%A4%A7%E8%83%BD%E5%8A%9B%E6%89%8D%E6%98%AF%E4%BA%BA%E6%89%8D

杜書伍:有三大能力才是人才

 

 

 

圖取材自:台灣世界展望會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蘇小凱分享知識 的頭像
    蘇小凱分享知識

    蘇小凱 分享實用知識

    蘇小凱分享知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