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是知識的缺口【81】
感受愛
壓力太大,感受不到愛怎麼辦?喚起身體的催產素會讓你感受愛
圖取材自:台灣世界展望會
作者是心理學家和情緒智力專家,擁有40年以上減壓和人際關係領域經驗,Helpguide.org網站,每年幫助6500萬讀者。
這本書特別是脾氣大和很喜歡抱怨人的明燈,改變思維能大幅降低壓力產生,使得身體變得更健康!
書中提到降低壓力的方法,反思和冥想。
壓力太大根源在於「認知」,接受和轉念,個人認為是很重要的思維觀點。
很多人容易框在自己的思維裡,如果你是個很喜歡抱怨的人,不要把抱怨當作解決事情的方法。
你要試著一點一點改變,靜下心來(心中先默念阿彌陀佛),試著想像,嘴巴有貼膠帶或沙龍巴斯都可以,就看你覺得哪個有用,多傾聽他人說什麼,多聽少說,這是接受。
上述一定會有用,如果沒用,留言讓我知道,你是個喜歡抱怨的人(打錯)。我再找大師朋友來開導你。
【81】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主動積極裡提到前美國總統羅斯福總統,家裡遭小偷了,他和夫人選擇了寬容,這就是轉念
有些人碰到事情,就只會拿出本能的ABCD,這樣不論家庭、工作、生活都會呈現負面的循環。
趨利是人性的本能,當然趨害也是,當個人情緒控管不佳,就會被認為是個雷,本能性的會保持距離,當事人也將感受不到周遭人的愛,壓力也會不斷累積。
所以,碰到負面事情你永遠都有選擇,有智慧的人選擇了正面的看待,保持正念的狀態,使自己盡量保持在穩定情緒的狀態,當你在人和人的聯結時,就會有正向的循環。
找不到愛的原因有三大類
第一類就是不去找,就是他覺得沒什麼好找的。
第二類是無法識別,就是你身邊已經有了很多愛的行為,已經有很多人對你表達了關心,你應該能夠感知得到,但是感知不到、無法識別。
第三類就是讓更多變得更少。什麼叫作讓更多變得更少?就是當你沒有得到所需的東西的時候,你就會讓更多變得更少。
如何獲得催產素
我相信無論男女,都希望自己分泌足夠的催產素,讓自己感受到愛、感受到幸福。有三個途徑。
第一個就是你要知道,催產素的分泌基本上都發生在當下,發生在面對面的時刻。
你要珍惜更多和他人面對面的機會,只有在這種時候,才能夠真的帶來愛的感受,而不是遠程,不是通過發簡訊。
第二個就是如果你沒有的話,你很難給別人。假如你沒有被愛的感覺,你缺乏被愛的感覺,你很少有這種感受,你就很難給到別人。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經常說,有的人說這人氣場好大,這人好有感召力,為什麼?因為他有特別多的愛,所以他就能夠分享給更多的人。
第三個就是,想要獲得催產素永遠都不遲,什麼時候都來得及。
有一個例子,就是有一對70歲的老人家相戀。在我們看來黃昏戀這種事主要是為了找個伴,主要是為了相互扶持著能夠走下去。
但是這一對70歲的老人家見了面以後,決定要結婚。他們的兒女都反對,說不要結婚。他們說,我們真相愛。
兩個人非常親密,就是完全找到初戀那種感覺,每天非常開心地在一起。這就證明,不管多大年齡,你依然可以愛別人,依然可以感受到被愛,所以這是我們說的什麼時候都不遲。
現在我回憶起來,咱們上中學、上小學的時候,咱們都不笨,我們都能夠很明顯地感受到這個老師好,那個老師不好。
一個小孩子盡管他會怕這個老師,會尊敬這個老師,但是如果他不喜歡這個老師,他就會遠離他。
原因是感受不到愛。我跟你在一起的時候,我會覺得你就是把我當作賺分數的機器,你就是希望我能夠提高全班的平均成績。
但是如果有一個老師發自內心地喜歡我們,對我們好,我們也能感受到。
為什麼我們會感受不到愛
這是這本書裡非常重要的一個版塊。我們自己應該分清楚情緒和壓力的區別,這一點很重要。
我們經常會把情緒和壓力混為一談。比如說,一個人在發飆,脾氣很大,這時候我們就會勸他說,控制好你的情緒。
當你說控制好你的情緒的時候,這個人會怎麼做?好,我壓抑我的情緒。或者如果這個人抑鬱症很嚴重,醫生就會說你吃點藥,控制你的情緒。
但是當我們控制情緒的時候,帶來的副作用是什麼?就是情緒不可能被單個控制。
你控制他一個情緒,他其他的情緒都會變得麻木。一旦你讓他的憤怒情緒完全降低,這個人的生活就會變得無趣,他會覺得什麼都沒意思。
我有朋友就是這樣,他是抑鬱症,然後去醫院看病,吃完了藥以後,整個人每天變得呆呆的。
他過去可能會發脾氣,但是他開心的時候很開心,他會跟你開玩笑,他會是個很生動活潑的人。但是當他去醫院把那個抗抑鬱的藥吃完了以後,他是變得很淡定,什麼都不發脾氣,但他也不高興了,他整個人變得麻木。
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知識點,就是大家要知道,情緒從來不是單個出現的,情緒是一種混合物。
你們有沒有經歷過,孩子晚上回家很晚,你們很焦慮的感覺?或者換一種方式,你們小時候有沒有有一天逃學去玩,然後回家很晚,你的爸爸媽媽很生氣的感覺?
我有這樣的感受,我都不敢進家門,我看到我媽在裡面我不敢進去,我怕她揍我。
但是事實上,當一個晚歸的孩子進到家裡以後,媽媽的反應是非常奇怪的,有高興,有生氣,有憤怒,有擔心,有愛。
所以這個情緒是混合出現的,絕對不是說媽媽純生氣,或者媽媽純愛,沒有。
愛當中伴隨著擔心,伴隨著恐懼,伴隨著各種各樣複雜的情感。
所以這時候你沒法把其中的一個情感摘掉,只保留愛的那部分,擔憂的部分摘掉,不可能,做不到。所以情緒是一種混合物。
讓我們失控的東西是什麼?讓我們失控的東西是壓力,而不是情緒。憤怒的情緒如果你使用恰當的話,比如說有一個人嘲笑你,說你學習成績真差,我們不跟你玩,這時候你可以有第一個反應,說我很憤怒,很生氣。
如果你只是憤怒和生氣,你很有可能去努力,因為我不想再被你們嘲笑,所以我努力做到更好。所以憤怒有它的正向的積極意義。
每一個情緒都要傳遞一些信息給我們,但是如果我們害怕這些情緒,說我不想瞭解這些情緒,你就根本沒有接收到那個信息。
因此你要去分辨,這個信息到底要給你帶來什麼樣的東西?
所以當憤怒、恐懼、憂鬱這樣的情緒出現的時候,你應該停下來去分辨,這個情緒要告訴我什麼?它希望我做什麼?它嘲笑了我,它讓我很生氣,它希望我能夠通過生氣來奮進,我有了動力,我努力地去工作。
失控的原因
這才是使得我們失控的原因:第一個是壓力,第二個是迴避這種情緒的能量。
所以抑制一種情緒,讓整個人麻木的這個現象,對我們來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知識點。
這樣的話你才能夠理解,你要善待你所有的情緒,學會認真地分辨這個情緒到底帶給我什麼樣的感受,當你能夠體會到這種感受的時候,你就變成了一個有感受力的、細膩的人。
如果你能夠去照顧別人的感受,體會他的感受,你就變成了一個能夠給別人愛的人,這就是最基本的原理。
我們為什麼喜歡把自己禁錮在自己的思維當中?因為我們天天有特別多需要擔憂的事。
但是這個作者告訴我們,擔憂就是在錯誤的地方尋求答案和保護,就好像你覺得沒有房子,有個房子就能解決問題一樣,那是錯誤的方向。
真正正確的方向是,你應該讓自己活在當下,你應該讓自己跟周圍的世界保持聯結,去感受周圍的世界。
這裡還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提示,她說你要想真的做一個聰明人,你就要學會保持不確定性。
我覺得這句話太牛了,你要做一個聰明人,你要學會保持不確定性。我們每天擔憂的事主要是什麼?
就是怎麼樣能夠讓所有的事都確定,我們希望一切東西都按照我們的想法,按部就班的一個一個地落實,這就叫作確定。
樊登在最焦慮的時候,我在中央電視台工作的那段時間,因為房貸的壓力很大,每天掙得又不多,我就特別怕沒工作,特別怕失業。
我竟然有一個非常奇怪的想法,我說如果有人跟我簽一個約,答應每個月給我2萬塊錢,我這輩子都簽給他。我相信現在聽我們節目的人當中,有很多人依然有這樣的想法。
記得我們講《反脆弱》,裡有一個叫“布里丹之驢”的心理實驗。“布里丹之驢”就是說,這個驢可以吃草,也可以喝水,但是因為兩邊距離一樣,它不知道該吃哪個了,最後死了。
這時候需要的就是有人推它一把,無論朝哪邊推它一把,先喝水再吃草,或者先吃草再喝水,都能活下來。不確定性帶來的是生機。
兩種快速減壓的方法
第一種減壓的方法是,找到一個你信任的人跟他交談。
在生活中如果能夠找到一個你可以信任的人,跟他進行面對面的交談,可以起到快速減壓的效果。
第二個叫用感官帶回來,就是色、聲、香、味、觸,就是感官。我經常跟別人講我壓力大的時候怎麼辦。
我們可以用的是色、聲、香、味、觸,都可以。
就是你可以去看一個顏色,你看我們這個書店佈置的,後邊這麼多蘆葦,好像在白洋澱一樣,去感受它,看到風吹過它的樣子,看看它是怎麼搖擺的。
當你能夠把專注力放在視覺上的時候,壓力就降低了。當你能夠把專注力放在一個味道上的時候,去體會一個味道,去仔細分辨它。
感覺被愛指南AACCRR
感覺被愛指南”,是一個公式,叫作AACCRR。AA是什麼意思?A是評估,兩個A,一個是評估自己,一個是評估他人,就是我們前面講的覺知。
你能夠覺知到自己此刻是打,是逃,還是僵,你到底有沒有感受到那個東西?這是A。
然後評估他人,他是什麼樣的狀態?所以兩個A。
第二個,CC是溝通和聯結,聊天是溝通,面對面是溝通,擁抱、親吻、牽手、撫摸一個杯子,都是聯結。
第三個,RR就是重塑和反應。重塑就是你換了一套神經的系統,你現在發現你變得更加有感覺了,你變得能夠感受到他人的關愛,你也能夠給別人關愛了。
然後對別人的行為作出反應,去回味,去咀嚼,去體會到那個美好。這就是AACCRR。
比如說,在工作當中怎麼做?有一個叫作吉莉安的女士,有一天她休假,去打網球,女孩子穿短裙去打網球
。結果正打球,突然電話響了,說有一個文件找不到了,你能不能回來幫我們找一下,很著急。
她趕緊打車去公司,結果在公司里蹲著找東西的時候,她女上司在後邊看到她說,你穿成這樣就來上班,穿超短裙,我不能允許這麼不職業的形象發生在我們公司,上班怎麼能穿超短裙,你想幹嗎。
罵了一通。這女孩就特別委屈,回家難受、生氣,辭職什麼的想了半天,後來她想,也許她只是有情緒,我應不應該跟她溝通一下。所以她決定去跟她的女上司溝通。
這裡用的,首先是AA,然後CC,然後RR。
去跟你上司溝通,我要跟你講一下我的感受,當時你在那麼多人面前說這樣的話,我覺得受到屈辱,因為你要知道我那天沒有在上班,我是在打網球,是別人給我打電話讓我回來找東西,又解釋了一下。
然後那個女上司就講她的感受,說我可能是壓力太大,然後一看到這個狀況,就突然之間變得生氣
。我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我也不知道前面發生的這些事,所以我向你道歉。
你看,兩個人通過這麼一次情緒上的爆發,進行了溝通之後產生了聯結,反倒兩個人變得更好。
但是你要知道,如果兩個人都假裝這事沒發生,如果兩個人都不去看憤怒的信使所帶來的信息,最後導致的結果,可能就是心裡邊結一個疙瘩,然後說那人是個壞人,說那個人不檢點等等,就會下這樣的結論。這是在工作中的應用。
冥想
冥想是長期以來被驗證的一個減壓方法。有一個方式,叫作“駕馭野馬”。就是我們叫心猿意馬,我們的念頭會像馬一樣到處亂跑,所以有一個駕馭野馬的冥想的方法。
這個方法最大的好處是,你不需要老老實實地坐在那兒,才能夠駕馭冥想,你可以一邊幹活就一邊駕馭了。
咱們講過一本書,叫《一平方米的靜心》,我們從來都沒有說過靜心必須是完全不動,靜心是可以一邊講書一邊靜心,可以一邊處理文件一邊靜心的,一邊喝茶一邊靜心。
所以駕馭野馬的方法是教你怎麼樣在動態當中,在工作當中,就能夠讓自己收攝身心,然後進入到正念的冥想的狀態。
反思
如果我們能夠反思,它會給我們帶來滿意感。
比如說你們今天來這聽書,聽完了書以後,如果你轉身回去,就去做飯、看電影、逛街,今天這個聽書的事就結束了。
但是如果你離開了這個地方,聽完書以後,你在回去的路上能夠反思一下,今天聽書的感覺挺好的,今天我聽到那句話的時候,感覺特別棒,感覺到被愛,感覺到催產素的分泌,我覺得很好,這種反思會給你帶來滿足感。
臉書粉專
Really凱呷看麥
記得按讚和分享
感謝!
打10篇=1壘安打
打50篇=2壘安打
打100篇=全壘打
打1000篇=滿貫全壘打
加油!
#這裡有實用的知識
#知識就是力量
#好奇心是知識的缺口
#嚴長壽
#爬兩座山
#台灣世界展望會
#洪雪珍斜槓班
#樊登讀書
#兩份心得
#感受愛
#人和人的聯結
#反思
#冥想
#情緒是一種混合物
#憤怒有它的正向的積極意義
#學會保持不確定性
#感覺被愛指南AACCRR
#兩種快速減壓的方法
#失控的原因
#為什麼我們會感受不到愛
#找不到愛的原因有三大類
#如何獲得催產素
#情緒智力專家
#減壓
#人際關係
#保持正念
作者珍妮.西格爾博士網站
取自:樊登讀書,感受愛
讀完本文約需28分鐘
各位好,歡迎來到樊登書店。今天我們是在廈門的樊登書店錄制這本書,叫作《感受愛》。
為什麼會選擇這本新書?是因為作者的故事真的打動了我。他是一位心理學家,心理學在發展的過程當中,曾經在80年代出現過一股高峰,叫作藥物的高峰。在那段時間里,人們傾向於研究藥物對於心理治療的作用,吃了某種藥,馬上心情就變得很愉快等等。隨著藥物的不斷發展,關於藥物的論文寫得越來越多,甚至有很多心理醫生當時都轉行了,覺得這沒什麼好研究的了,人家只要吃藥就行了,不需要咱們去給別人做心理治療。
這個夫妻倆都是心理醫生,結果他們的孩子在1996年的時候,因為得了抑鬱症自殺了。她說,他們太相信藥物,然後給孩子吃了很多心理方面的藥物,但是再多的藥物都沒能夠輓留孩子的生命。孩子跳樓自殺讓年輕的父母面臨非常大的壓力,每天早上起來都在不斷回顧那段不堪迴首的經歷,非常痛苦。
後來有一天她告訴自己,如果我的餘生都將伴隨著這種感覺,那就順其自然。就是她用這樣的方法來解脫自己,既然我每天都要生活在這樣的痛苦當中,那我就跟這個痛苦和諧相處。於是她重新撿起了心理學的研究,不再那麼相信藥物對人的影響,開始想我們怎麼通過心理溝通、聯結的方法幫病人進行更多改進。他們創造了一個網站,叫作HelpGuide.org,就是公益網站。這個網站上所有的心理學救助方法,全部是免費提供的。
這本書所涉及的話題是什麼?我們以往所講的書籍,更多的是教大家怎麼樣關心別人,怎麼樣去愛別人,但是這本書挑戰了一個我們完全沒有涉及過的話題,就是怎麼樣去感受愛。因為這本書的作者說,我們全家都非常愛我們的女兒,家裡邊沒有人會覺得我們不愛自己的女兒,我們都給女兒做了特別多的奉獻,陪伴她。包括因為她自己還是心理醫生,她覺得我們作為家長,已經做得足夠了。但是孩子感受不到,孩子完全感受不到愛,她陷入到孤獨當中。
所以她就用餘生所有的時間來研究,一個人到底怎麼才能感受到愛?我相信大家也會有這樣的感覺,就是你會遇到一些人,你怎麼都捂不熱他的那顆心,他永遠都會覺得你們都對不起我,你們都欺負我,你們都怎麼怎麼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人?怎麼樣才能夠解決這種問題?或者再進一步想,我們自己有沒有可能就是這樣的人?我們自己有沒有可能就是因為缺乏對愛的感受能力,所以才會覺得不幸福?
書的開篇有一個案例。一個叫莫妮卡的女孩,她是作者的一個病人,她患了嚴重的腎病,而且她有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就是和男朋友關系不好。連心理醫生都看得出來,他們倆的關系實在是太糟糕了,這個和她身體患有疾病也是有關系的。結果有一天醫院打電話,說你快點來,你這個病人不行了,現在進入到病危期間了。她就跑去看她這個病人,結果一進病房發現莫妮卡很興奮地坐起來了,然後說你過來,把門關上,我給你講個事。
怎麼回事?她把門一關,說我跟我男朋友分手了。她跟那個並不怎麼相愛的男朋友分手了。為什麼?她說我遇到了一個真正愛我的男人。你想,這個人的身體都已經不行了,已經快走的那種人,說她遇到了一個她真正愛的男人,然後兩個人特別充滿激情地戀愛。對於這麼一個身患重病的人來講,那個戀愛的動作實在是夠大的。然後說我們要結婚,我們要旅行,我們要乾嗎乾嗎。她心裡知道這個人的身體狀況,因為醫院都已經下了病危通知書了,說這人不行了。她就安慰她、鼓勵她,說挺好的。
沒想到過了幾個月,這個女孩康復了,真的出去旅行。後來她出現過幾次身體的反復,有時候會住院、會有長期的治療,那個新認識的男朋友始終陪在身邊,特別關懷她。她後來得出的結論就是,她的身體狀況能夠出現大幅扭轉、創造這樣的奇跡,一定跟愛情有關,跟她感受到了濃烈的愛情有關。而她之前之所以身子一直不好,跟她的情感關系有著非常大的關系。
所以我們今天就來瞭解什麼是愛,怎麼才能夠感受到愛。我們每個人每天都被兩種感覺操縱,一種叫作愛,一種叫作恐懼。二者必居其一,你今天如果不生活在愛當中,你就很有可能生活在恐懼當中。比如說你做一份工作,你可以選擇用愛的方式去做一份工作,這時候你體會到的是喜悅,是奉獻,是快樂,你也可以用恐懼的方式做一份工作,你體會到的是KPI指標、要罰款或者完成不了會很沒面子。我們就是被這兩種東西控制的。
那麼怎麼去分辨愛和恐懼呢?在恐懼控制我們的時候,我們身體分泌的東西叫作腎上腺素,腎上腺素會給我們帶來三種反應:打,逃,僵。要麼就是我跟它戰鬥,我拼了;要麼就是我躲過去,假裝沒事,忽略它;要麼就是定住不動,就像公路上出現的一隻兔子,你的燈光照著它的時候,它就突然瞪著你,就僵到了。腎上腺素控制我們的時候,我們會感覺到憤怒、逃跑或者不知所措。你看,憤怒、逃跑和不知所措對應的就是打、逃和僵。這時候你就會體會到你是過著被恐懼所控制的生活。
那麼當你被愛控制的時候,你體內分泌的是什麼?這時候要給大家介紹一個非常有效的神經遞質,叫作催產素。這個名字聽起來跟生孩子有關,但它絕不僅僅出現在生孩子的時候。當你感受到被愛的時候,你心裡邊的暖流開始涌現的時候,你分泌的就是催產素。催產素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它可以抵消皮質醇。
皮質醇是怎麼回事?咱們講過很多關於壓力的書,你們都應該知道,當我們長期處在壓力之下,我們體內的皮質醇不斷累積的時候,你的身體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病癥。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心臟病、肝臟的疾病等等,都跟我們體內長期的皮質醇過度分泌有關。所以為什麼高壓之下很多人會得疾病?就是皮質醇在起作用。
而且最近的研究發現,嬰兒都可以分泌皮質醇。如果我們給剛出生的嬰兒一個非常沒有愛的環境,媽媽不理他,或者媽媽沖著嬰兒發脾氣,你們要相信有很多媽媽是這樣的,很多媽媽是會沖著嬰兒發脾氣的。或者嬰兒哭,媽媽很煩、面無表情等等,這個時候孩子都會分泌皮質醇。皮質醇的大量分泌會抑制孩子大腦的發育,然後這個孩子可能會變得不愛學習、不愛說話、不愛跟別人交流等等,都是有可能的。
所以我們首先知道,當愛出現的時候,你體會到的是快樂、充盈、受保護、接納、開放、平靜、專註、放鬆,就好像此刻我講書的感覺。我為什麼講書的時候,一直要求要帶觀眾?過去我都是一個人沖著一個機器講,背後的攝像大哥也不是咱們的會員,然後就面無表情地看著我。這時候你就會發現沒有愛,都是被恐懼壓迫著,講書就很難發揮得好。後來我說一定要帶觀眾,周圍帶一圈觀眾,這時候就算你們不發言、不說話,但是你們對我專註的目光、肯定的眼神、一進門就先鼓掌,這種被愛的感覺導致我體內分泌了很多的催產素,這時候心情變得愉快,然後就有喜悅的感覺。這是我們說的首先要瞭解被愛是什麼感覺。
生活中大量的人都渴望愛,我很少遇到一個人說,我不渴望愛、我討厭愛,沒有。大家都渴望愛,但是找不到愛。找不到愛的原因基本上有三大類。第一類就是不去找,就是他覺得沒什麼好找的。第二類是無法識別,就是你身邊已經有了很多愛的行為,已經有很多人對你表達了關心,你應該能夠感知得到,但是感知不到、無法識別。第三類就是讓更多變得更少。什麼叫作讓更多變得更少?就是當你沒有得到所需的東西的時候,你就會讓更多變得更少。
這話什麼意思?我們一開始到一個大城市裡邊去奮鬥的時候,你覺得你特別沒有安全感。這時候你怎麼才能有安全感?你會覺得我得買個房子,我就有安全感。然後你就拼命地去賺錢還月供,去買一個房子。當你真的買到這個房子以後,你發現你還是沒有安全感。你說不對,我應該是把房貸還完了就有安全感,然後你就拼命地掙錢去還房貸。我講的就是我個人的故事。然後等你過了幾年,把這房貸還完了以後,你會發現還是沒有安全感。為什麼?
你追逐的方向錯了。你所追逐的那個東西根本不是給你帶來愛的東西,那是你誤以為能夠帶來愛的東西。所以你會獲得的越多,感受到的越少。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就是我們不光買房子,我們換車,我們買保險,我們換更好的信用卡,然後我們有銀行存款,買股票、買理財,買各種各樣的東西,希望讓我們覺得安全。但是你會發現你永遠都不會感受到那種被愛的感覺,因為愛根本不是來自這些外在的物質。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揭示的東西。
那麼如何知道你有沒有感受到愛?我給大家念一段如何感受到愛或不愛的標準:用語言來描述感受是一件很難的事,尤其是空虛或渴望的感受,但通過回答一些具體問題,也許就可以揭示出我們缺失的是什麼。你的配偶或伴侶願意跟你說話嗎?還是說他會翻個身跟你說,睡覺吧?如果你一個人住,是否有人在你心情低落時會到你身邊安慰你,在你感到興奮時和你一起慶祝?是否有人讓你感到信任,和他在一起讓你覺得安心?你確定那些你所愛的人真的能感受到你的愛嗎?他們知道你欣賞他們真實的樣子嗎?如果你對這些問題的回答都是否,那麼你或者你所關心的人,就可能沒有體驗到被愛的感覺。我相信我念這段的時候,一定有聽眾已經開始流眼淚了。如果你聽這段話的時候都流眼淚,那麼證明你一定沒有感受到愛或被愛的感覺,或者是長期缺乏愛或被愛的感覺。
那麼這個生理學的原理是什麼?我們每個人的早期體驗和我們能不能夠感受到愛是有非常大的關系的。一個嬰兒在出生的時候,他的腦細胞的連接竟然是無序的,這個讓很多科學家覺得非常匪夷所思,就是人腦細胞的連接沒有規律。而且人腦細胞的連接是終身都會改變的,直到你最後得了老年痴呆症、要離開人世的那一刻,你腦細胞的變化還是各不相同的,人和人都是不一樣的。
那麼人的大腦細胞聯系的狀態反映著什麼?一個嬰兒大腦腦細胞聯系的方式和狀態,反映出和母親、看護者的關系。這個嬰兒被誰看護?更多的是被媽媽看護,也有被別的看護者看護。他和媽媽、和看護者的關系將決定著他大腦細胞連接的豐富程度,以及他哪個區位會更加發達。在這部分我希望大家能夠參考我們講過的另外一本書,叫作《父母的語言》。那本書更加詳盡地描述了我們在嬰兒時期跟孩子的溝通會給他的大腦帶來多大的影響。
積極心理學也有一個很重要的貢獻,它說幸福是來自與他人愉快的交往。我們前面講了那麼多,房子、車子、錢,都沒法給你帶來幸福,真正的幸福是來自你與他人愉快的交往。換句話講,幸福來自良好的人際關系。這是很多心理醫生曾經跟我講過的話。
我就舉一個例子,我們經常會看到一個話題,叫“獨自旅行”。你們有沒有人會突然想到,我要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我要來場獨自旅行,背著包自己上路?但你會發現,特別多選擇了獨自旅行的人,慢慢地都會在路上找個伴。或者選擇了獨自旅行的人到了一個地安頓下來以後,首先想的是去跟人聊聊天,找一個當地的人認識一下。我們喜歡獨自旅行,但事實上你會發現,有伴的旅行要比獨自旅行快樂得多。我就經常獨自旅行,這是工作所迫,因為我經常到處出差講課什麼的。那時候我就一個人在別的城市裡邊走來走去,各種城市我都閑逛過,就在大街上走。我就特別希望,如果我身邊有一個我的朋友,如果身邊有一個我的家人,我帶他們來多好,多開心。這就是人和人之間的聯結。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獲得更多的催產素?我相信無論男女,都希望自己分泌足夠的催產素,讓自己感受到愛、感受到幸福。有三個途徑。第一個就是你要知道,催產素的分泌基本上都發生在當下,發生在面對面的時刻。你要珍惜更多和他人面對面的機會,只有在這種時候,才能夠真的帶來愛的感受,而不是遠程,不是通過發簡訊。
很多人通過打游戲,通過在網上做一個網紅,也感覺得到了很多的愛,“謝謝寶寶送我游艇”,這種很多。但是那種感受跟愛是不一樣的。網際網路上的交往,有時候你會尖叫,有時候覺得很興奮,但是它帶來的只是興奮和尖叫,它不是愛。愛是來自於面對面的感覺的,這是非常重要的。為什麼那麼多網戀的人會“見光死”?就是在網上聊得非常開心,一見面發現崩潰了。因為一見面根本分泌不出來催產素,這種感覺就很糟糕。所以第一個特徵是發生在當下麵對面的時刻。
第二個就是如果你沒有的話,你很難給別人。假如你沒有被愛的感覺,你缺乏被愛的感覺,你很少有這種感受,你就很難給到別人。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經常說,有的人說這人氣場好大,這人好有感召力,為什麼?因為他有特別多的愛,所以他就能夠分享給更多的人。這是第二條。
第三個就是,想要獲得催產素永遠都不遲,什麼時候都來得及。有一個例子,就是有一對70歲的老人家相戀。在我們看來黃昏戀這種事主要是為了找個伴,主要是為了相互扶持著能夠走下去。但是這一對70歲的老人家見了面以後,決定要結婚。他們的兒女都反對,說不要結婚。他們說,我們真相愛。兩個人非常親密,就是完全找到初戀那種感覺,每天非常開心地在一起。這就證明,不管多大年齡,你依然可以愛別人,依然可以感受到被愛,所以這是我們說的什麼時候都不遲。
有一個老師跑到一個特別糟糕的學校去上課,大家有沒有看過最近的一個電影,叫作《嗝嗝老師》,就是印度的一個電影。我真的推薦大家去看一下,跟我們這書里講的案例一模一樣。這個案例是在美國的,那個學校那個班沒人願意帶,那個班非常糟糕,結果來了一個新老師,這個老師說那我來帶這個班。結果很輕松的那個班就變好了,那班的成績就很高。後來大家就不明白,連校長和其他老師都不明白,說你怎麼做到的?這個老師也很納悶,說我沒做什麼奇怪的事,我就是希望每個孩子感受到愛,就這麼一個簡單的東西。
那你怎麼讓這些孩子感受到愛?這個老師就想了想,說那我就是跟他們每個人說話的時候都註視著他們的眼神,看著他,然後耐心地聽他講完。當他發脾氣的時候我願意理解他,反映他的情感,我願意瞭解他的夢想,我想知道每個孩子的特長。就是這樣,她就是做了這麼一件簡單的事,連她自己都沒有受過這方面的所謂專業訓練,我一定要怎麼怎麼做。還不像《嗝嗝老師》那個電影裡面演的印度老師,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她就是自然地表達愛,那些孩子們感受到了,孩子們一旦感受到老師是真的愛她,孩子們的學習狀態就完全不一樣了。
現在我回憶起來,咱們上中學、上小學的時候,咱們都不笨,我們都能夠很明顯地感受到這個老師好,那個老師不好。一個小孩子盡管他會怕這個老師,會尊敬這個老師,但是如果他不喜歡這個老師,他就會遠離他。原因是感受不到愛。我跟你在一起的時候,我會覺得你就是把我當作賺分數的機器,你就是希望我能夠提高全班的平均成績。但是如果有一個老師發自內心地喜歡我們,對我們好,我們也能感受到。
我記得我媽媽那時候當老師,他們班上有一個孩子來上學,手上全是凍瘡,我媽媽就問她怎麼回事。那孩子說她是跟她姑姑生活在一起的,她的爸爸媽媽都去世得早,她就跟她姑姑一起長大。姑姑孩子很多,根本照顧不過來,所以每天手上都是凍瘡。然後我媽媽就給她織了一雙手套,我媽媽是班主任,就織了雙手套給這個孩子戴著。我相信我媽媽做這個事,不是從教育學的課本里邊學到的,就是發自於母愛,就是覺得孩子真不容易。這個孩子成為了她終身的好朋友,一輩子都會跟我媽保持著非常好的聯系。這就是愛的表達。
所以記住這三條:發生在當下的,然後如果你沒有你也很難給別人,到老都能夠學得會。這是我們說的獲得催產素的方法。
關於催產素,還有一些知識需要補充。催產素是一種聯系情感的激素,或者叫作愛的激素,它會抵消壓力激素的作用,比如會讓腎上腺筋疲力盡的皮質醇。催產素的受體會參與到許多社交和情緒行為中,這種激素不僅會使人對與自己孩子之間的強力聯結做出反應,而且會對與父母、朋友甚至寵物之間的聯結做出反應。表達註意力、理解、贊同和鐘愛的非語言情緒線索會激發催產素,這些線索包括擁抱、親吻、牽手、凝視某人的眼睛,以及其他積極的非言語線索。
只有幾周大的嬰兒,就可以做出目光交流和鏡像手勢。各位知道鏡像手勢嗎?就是大人做什麼動作孩子也學。這個就是他大腦當中的鏡像神經元在發生連接,叫鏡像手勢。並且可以用微笑和表示愉快的聲音參與到這類線索的相互交流之中。在我們一生中,催產素會在我們感覺到被他人所愛時增強愉快、幸福和歡樂的體驗。所以我希望大家今天能夠學會催產素這個詞。
為什麼我們會感受不到愛?這是這本書里非常重要的一個版塊。我們自己應該分清楚情緒和壓力的區別,這一點很重要。我們經常會把情緒和壓力混為一談。比如說,一個人在發飆,脾氣很大,這時候我們就會勸他說,控制好你的情緒。當你說控制好你的情緒的時候,這個人會怎麼做?好,我壓抑我的情緒。或者如果這個人抑鬱症很嚴重,醫生就會說你吃點藥,控制你的情緒。
但是當我們控制情緒的時候,帶來的副作用是什麼?就是情緒不可能被單個控制。你控制他一個情緒,他其他的情緒都會變得麻木。一旦你讓他的憤怒情緒完全降低,這個人的生活就會變得無趣,他會覺得什麼都沒意思。我有朋友就是這樣,他是抑鬱症,然後去醫院看病,吃完了藥以後,整個人每天變得呆呆的。他過去可能會發脾氣,但是他開心的時候很開心,他會跟你開玩笑,他會是個很生動活潑的人。但是當他去醫院把那個抗抑鬱的藥吃完了以後,他是變得很淡定,什麼都不發脾氣,但他也不高興了,他整個人變得麻木。
這就是我們感受不到愛的原因。感受不到就叫作麻木。中國古代有個詞叫麻木不仁,仁者愛人,兩個人才會有仁的問題,所以仁就是對他人的感受。但是麻木不仁,就是我麻木了、我感受不到了這種感覺。所以我們過去對情緒有一個誤解,我們總想抑制自己的情緒,就導致我們經常讓自己變得喜怒不形於色,我們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在你不斷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的過程當中,你對於愛的感受也會不斷地減弱。
你看那些家庭受損的孩子,他們心裡很痛苦,經常會拿刀子割自己的手臂。這是真事。為什麼會拿刀子割手臂?原因就是我沒感覺,我整個生活沒感覺,所以你看到他一刀一刀地割下去,他不覺得疼。他在找那種感覺,因為極度的痛苦使得一個人壓抑了對於痛苦的感知力,當我變得麻木的時候,你就傷害不到我了,以後你罵我,你打我,你喝醉了酒,你把我的東西扔掉,我都無所謂,因為我已經把自己保護起來了。
但是當他用這種麻木的、沒有感覺的方式,把自己完全保護起來的時候,他去感受美好的感覺也同樣被包裹起來了。所以他會覺得完全無感,他會在身上拿刀子劃,就是在找感覺。如果連這種疼痛的感覺都找不到的話,他願意選擇自殺。因為一個人不能夠生活在一個完全無感的世界里。
所以在這里有一個很重要的知識點,就是大家要知道,情緒從來不是單個出現的,情緒是一種混合物。你們有沒有經歷過,孩子晚上回家很晚,你們很焦慮的感覺?或者換一種方式,你們小時候有沒有有一天逃學去玩,然後回家很晚,你的爸爸媽媽很生氣的感覺?我有這樣的感受,我都不敢進家門,我看到我媽在里邊我不敢進去,我怕她揍我。但是事實上,當一個晚歸的孩子進到家裡以後,媽媽的反應是非常奇怪的,有高興,有生氣,有憤怒,有擔心,有愛。所以這個情緒是混合出現的,絕對不是說媽媽純生氣,或者媽媽純愛,沒有。愛當中伴隨著擔心,伴隨著恐懼,伴隨著各種各樣復雜的情感。所以這時候你沒法把其中的一個情感摘掉,只保留愛的那部分,擔憂的部分摘掉,不可能,做不到。所以情緒是一種混合物。
讓我們失控的東西是什麼?讓我們失控的東西是壓力,而不是情緒。憤怒的情緒如果你使用恰當的話,比如說有一個人嘲笑你,說你學習成績真差,我們不跟你玩,這時候你可以有第一個反應,說我很憤怒,很生氣。如果你只是憤怒和生氣,你很有可能去努力,因為我不想再被你們嘲笑,所以我努力做到更好。所以憤怒有它的正向的積極意義。每一個情緒都要傳遞一些信息給我們,但是如果我們害怕這些情緒,說我不想瞭解這些情緒,你就根本沒有接收到那個信息。因此你要去分辨,這個信息到底要給你帶來什麼樣的東西?
有一個比喻特別好,說在把信使斬掉之前,你最起碼先搞清楚他要說什麼。古代的時候,做信使的人都特別倒霉。被成吉思汗派去跟金國做信使,然後成吉思汗的要求是,你得模仿我說話的樣子罵一頓,然後那個人就跟著成吉思汗學他罵人的樣子。你要學得很像,要不然你就侮辱了使命。信使到了金國以後說,我們大汗跟你這樣說,說完以後金國的皇帝很生氣,把他推出去斬了。所以過去大量的信使要麼就被砍頭,要麼被割掉鼻子,有很多很糟糕的事。有極大勇氣的愛國者才會去做信使。所以就有一個說法,從古至今就有一個這樣的提醒,說斬掉信使之前,先搞明白他到底在說什麼。你連人家帶過來的話都沒聽清就把人殺了,你說這怎麼溝通?
所以當憤怒、恐懼、憂鬱這樣的情緒出現的時候,你應該停下來去分辨,這個情緒要告訴我什麼?它希望我做什麼?它嘲笑了我,它讓我很生氣,它希望我能夠通過生氣來奮進,我有了動力,我努力地去工作。
但是為什麼我們會失控?我們會說好,你嘲笑我,我跟你拼了。或者你嘲笑我,我掀桌子,我再也不學了,我破罐子破摔。你破罐子破摔,你掀桌子,你不跟別人合作,有沒有有助於你去解決那個被嘲笑的問題?其實沒有,這是在逃避責任。逃避責任的原因是什麼?是你承受不了這麼大的壓力,這時候起作用的並不是那個情緒,而是巨大的壓力。
但是為什麼這兩者難以區分?是因為壓力經常在我們情緒不好的時候出現,就是我們釋放壓力的機會經常發生在負面情緒出現的時候。所以這兩個經常會伴生,導致我們分不清壓力和情緒之間的關系。最後我們的決定就是,那行,我以後一概都抑制,一概都不讓這個情緒爆發,都讓它平緩下去,所以導致你對於生活沒有敏感的感受。所以讓我們失控的是壓力和用來迴避情緒的能量,就是你想迴避那個情緒,你不想悲傷。比如說有的人悲傷的時候會哭,這是正常人。有的人悲傷的時候會發怒,就是難過,我覺得受到了屈辱,結果他發飆,因為他想迴避那個原來他不喜歡的情緒。
這才是使得我們失控的原因:第一個是壓力,第二個是迴避這種情緒的能量。所以抑制一種情緒,讓整個人麻木的這個現象,對我們來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知識點。這樣的話你才能夠理解,你要善待你所有的情緒,學會認真地分辨這個情緒到底帶給我什麼樣的感受,當你能夠體會到這種感受的時候,你就變成了一個有感受力的、細膩的人。如果你能夠去照顧別人的感受,體會他的感受,你就變成了一個能夠給別人愛的人,這就是最基本的原理。
我們大量的人經常犯的錯誤,就是我們不信任情緒,我們只認為愉快的情緒才是對我們有益的。其實那些不怎麼愉快的情緒對我們照樣有益,它會提醒我們進步,它會提醒我們跟別人聯結,它會提醒我們跟別人道歉,它會提醒我們之前做的事可能不對,要反思等等,這都是非常有效的情緒。但是我們認為它讓我不高興,所以我們不喜歡它。實際上所有的情緒,你都是應該關照的。壓力反應會從憤怒和恐懼當中找機會,所以看起來是憤怒和恐懼在控制我們,其實是壓力在控制我們。
你聽完了這一段,就應該理解,我們如果想要學會感受愛的能力,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麼?其實是處理好你的壓力,就是當你能夠處理好你巨大的壓力感受的時候,你才能夠仔細地分辨情緒的升起和落下,你才能夠感受到細枝末節所帶來的愛意。
那在我們現代生活當中,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障礙?第一個原因是藥物的抑制。這個作者特別反對這件事。她說80年代的時候,她是藥物的崇拜者,因為那時候看到人家做了那個藥,發表了學術論文,給患者一吃馬上就開心,患者的各種激素水平什麼的都發生了改變。她覺得完了,不用再做心理學了,就給大家開藥,開很多的這種藥給大家吃。直到她的女兒出了那樣的大事,她才會反思這件事。
而到今天她說,藥物最大的問題是什麼?急性乾涉的時候需要藥物。比如說我們經常會遇到有些人,像美國那些人,他犯病了,拿槍去打人,他殺別人,有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狀況。但是她說了一句話,她說一個病人是應該被控制,但是不應該被終身控制。她見過很多患者,都是這樣一直吃,一輩子吃下去的結果,就是他變成了一個行屍走肉,他對什麼都沒感覺,對什麼都沒有熱情,完全沒有愛和被愛的感受,就是每天麻木地吃藥,上班,回家。到點吃藥睡覺,不吃藥沒法睡覺,他每天晚上一定要靠吃藥才能睡覺,所以整個人是被藥物控制的。
這是第一個障礙,就是我們太過依賴藥物,而不依賴於我們自己的內心。實際上你要治療你的抑鬱症、焦慮症、你的痛苦,應該是讓你的內心變得更強大,你得鍛煉它,而不能把它直接交給藥物來處理。這就是西方的藥物所帶來的一個非常大的困擾和問題。
第二個就是虛擬世界的聯結,就是我們每天花大量的時間在網上,通過網際網路、朋友圈等等這樣的方式。你有沒有觀察到,我們家就有這樣的現象,小孩子不愛打電話。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就是我們家的兒子跟奶奶、外公、外婆關系都很好,見面的時候都能說很多話,但是一旦分開了,就說兩句他就不說了。
為什麼?因為只有語言,或者只有平面上的畫面,是沒法傳遞足夠的愛的信息的。小孩子比我們敏感得多,他會覺得找不到那種感覺。就需要面對面在一起,拉著手,互相撫摸,才能夠傳遞這種感受。所以當我們過度地依賴虛擬世界的聯結的時候,它只能給我們帶來興奮,只能給我們傳遞信息,只能帶來短暫的安慰,但是它不能夠帶來真正的滿足。只有你分泌了催產素,你才能夠帶來真正的滿足,這是完全不一樣的。
第三個就是我們想得太多。想得太多成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障礙。有一個案例就是,一個29歲的日本人心臟過勞死,後來有人公佈了他生前的一些錄像,就發現他無論是在工作當中,還是在吃飯的時候,還是在跟他的孩子參加生日PARTY的時候,都是面無表情。為什麼?他腦子里邊整天在琢磨很多事,他在思考特別多關於工作的東西,所以面無表情。他對周圍的這些好玩的事情完全沒有感受。所以大家一定不能把自己禁錮在自己的思維當中。
我們為什麼喜歡把自己禁錮在自己的思維當中?因為我們天天有特別多需要擔憂的事。但是這個作者告訴我們,擔憂就是在錯誤的地方尋求答案和保護,就好像你覺得沒有房子,有個房子就能解決問題一樣,那是錯誤的方向。真正正確的方向是,你應該讓自己活在當下,你應該讓自己跟周圍的世界保持聯結,去感受周圍的世界。
這里還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提示,她說你要想真的做一個聰明人,你就要學會保持不確定性。我覺得這句話太牛了,你要做一個聰明人,你要學會保持不確定性。我們每天擔憂的事主要是什麼?就是怎麼樣能夠讓所有的事都確定,我們希望一切東西都按照我們的想法,按部就班的一個一個地落實,這就叫作確定。
我在最焦慮的時候,我在中央電視台工作的那段時間,因為房貸的壓力很大,每天掙得又不多,我就特別怕沒工作,特別怕失業。我竟然有一個非常奇怪的想法,我說如果有人跟我簽一個約,答應每個月給我2萬塊錢,我這輩子都簽給他。我相信現在聽我們節目的人當中,有很多人依然有這樣的想法。
為什麼?我們就想追求確定性,我們就希望這輩子都不變了。但是你要知道,生活如果出現了確定性,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生活出現了確定性是滅頂之災,因為你什麼意思都沒有了,意思、好玩、趣味,就是來自於不知道,來自於無常,來自於不知道今天講書講得順利不順利,不知道今天會碰到什麼人。這才好玩。
記得我們講《反脆弱》,里邊有一個叫“布里丹之驢”的心理實驗。“布里丹之驢”就是說,這個驢可以吃草,也可以喝水,但是因為兩邊距離一樣,它不知道該吃哪個了,最後死了。這時候需要的就是有人推它一把,無論朝哪邊推它一把,先喝水再吃草,或者先吃草再喝水,都能活下來。不確定性帶來的是生機。
所以中國古代的哲學家為什麼了不起?你去讀《莊子》和讀《老子》,你會發現,《莊子》和《老子》這兩本書為什麼智慧那麼高?莊子始終告訴你的,就是要學會和不確定性共舞,你就需要學會與天地合一,天地怎麼改變,你在當中隨風飄絮一樣地找到你的位置。你根本不需要讓自己安穩地站在地上,你都能夠覺得自己是安穩的。這種感覺就是和不確定性共舞。所以一個聰明人,就要保持不確定性。這是對抗想得太多的一個最有效的方法,所以不要過度擔憂。
還有一個想得太多的原因,就是我們試圖一次完成所有的事。當一個人試圖一次完成所有事的時候,甚至連放鬆都會帶來壓力。什麼叫作連放鬆都會帶來壓力?說今天下午4點鐘咱們看電影,為啥看電影?爸爸要放鬆一下,所以要看電影。好了,快到點了,怎麼還不出門?氣死我啦。後來為了看這個電影沒有看到開頭,遲到了,然後在家裡吵架。
本來是一件放鬆的事,但是因為這個放鬆的事沒有確定,沒有按照我們想要的那個方式發生,導致我們生氣。這是非常常見的現代人的問題。你如果真的放鬆,你就要記住你的那個目的,你的目的是放鬆,你的目的不是吵架,你的目的不是給日程表上安排了又一件工作叫作看電影。我們經常把度假變成工作性質,就是這個道理。
瞭解清楚壓力和情緒的關系之後,接下來我們來看方法和工具。怎麼樣能夠讓我們感受到愛?第一步就是減少壓力。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穩定的E地帶”。什麼叫作“穩定的E地帶”?壓力太大是不行的,壓力太小照樣不行。如果一個人壓力太小的話,他對外在的生活反應不足,就是別人對你再好也沒反應,因為我沒壓力。我沒有壓力的時候,我就不會感受到愛。壓力過大叫作小題大做,壓力不夠叫作反應不足,只有這中間的這一個階段,叫作“穩定的E地帶”。合適的壓力會讓你感受到心流,會讓你覺得愉快,會讓你覺得跟別人有互動。
壓力是會上癮的東西,如果一個人在高壓之下做事,並且做成功了,他會很上癮,然後他說我下次要再提高,要更快。很多創業公司的人為什麼經常會過勞死?因為創業公司很刺激。你很少聽說一個很悠閑地坐在辦公室里的人乾到拼命,乾到過勞死,因為他沒有那麼大的壓力。但是當這個創業的人在不斷地努力,他每次都感受到這種壓力帶來的興奮,皮質醇混合著腎上腺素,混合著各種各樣的激素,讓他覺得很興奮的時候,會上癮。所以他下次會追求更大的強度。
當你長期生活在皮質醇控制之下,壓力很大這種狀況之下,會產生無助和無希望的感覺。這種長期的無助和無希望的感覺會給你的心靈帶來創傷。這就是為什麼一開始創業的時候很開心,很愉快,很興奮,很刺激,到後半程就開始研究如何對抗抑鬱症,如何學佛,一大堆事。原因就是到後來,創傷開始在心裡出現。
大量的人抵抗壓力的錯誤方法,就是靠責備來緩解壓力。生活中有很多人突然發飆,指責別人,遇到什麼事都認為是別人的錯,這就是靠責備來緩解壓力。這是第一個,我們知道“穩定的E地帶”很重要。
有兩種快速減壓的方法,一學就會。第一種減壓的方法是,找到一個你信任的人跟他交談。在生活中如果能夠找到一個你可以信任的人,跟他進行面對面的交談,可以起到快速減壓的效果。第二個叫用感官帶回來,就是色、聲、香、味、觸,就是感官。我經常跟別人講我壓力大的時候怎麼辦。我就專註在當下這個杯子上,就當我用手去拿著這個杯子,去感受這個杯子的時候,感受它的溫度、重量、感覺、觸感,我就用觸感把壓力降低了。這個世界除了這個觸感之外其實沒有別的事,雖然有一筆賬要還,雖然有工資要發,但是此刻只有這個觸感,這就叫用觸感帶回來。
我們可以用的是色、聲、香、味、觸,都可以。就是你可以去看一個顏色,你看我們這個書店佈置的,後邊這麼多蘆葦,好像在白洋澱一樣,去感受它,看到風吹過它的樣子,看看它是怎麼搖擺的。當你能夠把專註力放在視覺上的時候,壓力就降低了。當你能夠把專註力放在一個味道上的時候,去體會一個味道,去仔細分辨它。
昨天我們在晚宴上,有一個女士給大家講葡萄酒。她是真愛葡萄酒,底下的人都在互相敬酒,她講得那麼投入。我是在認真聽她講,她真的是很愛葡萄酒,聞那個味道,聞到泥土的味道、花的味道。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品酒?就是它給你帶來正念的感受,這就是用感官把你的情緒壓力緩解,把它帶回來。總體來講就這兩種。
這里的前提是什麼?是你要識別自己的狀態,就是打、逃、僵,當你出現了打、逃、僵這三種狀態的時候,你要提醒自己,我得解決了。解決的辦法是聞一下味,或者是盯著一個彩虹看一看,或者撫摸一個你喜歡的東西,這就是用色、聲、香、味、觸這樣的方法把我們帶回來,還可以找到一個知己去談話。那大家覺得這樣太簡單了,這個減壓的方式太簡單了,好東西就是這麼簡單。
不過你要學點更難的也有,書裡面還有一個方法叫冥想。冥想是長期以來被驗證的一個減壓方法。有一個方式,叫作“駕馭野馬”。就是我們叫心猿意馬,我們的念頭會像馬一樣到處亂跑,所以有一個駕馭野馬的冥想的方法。這個方法最大的好處是,你不需要老老實實地坐在那兒,才能夠駕馭冥想,你可以一邊乾活就一邊駕馭了。咱們講過一本書,叫《一平方米的靜心》,我們從來都沒有說過靜心必須是完全不動,靜心是可以一邊講書一邊靜心,可以一邊處理文件一邊靜心的,一邊喝茶一邊靜心。所以駕馭野馬的方法是教你怎麼樣在動態當中,在工作當中,就能夠讓自己收攝身心,然後進入到正念的冥想的狀態。
這本書雖然很薄,但它有一個很好的附錄,在附錄里邊有全套的駕馭野馬的方法,你可以把那個聲音錄下來,你自己拿個錄音機,把那個引導的過程錄下來。錄下來以後你就照著它做,怎麼樣靜坐,怎麼樣感受頭上的放鬆,脖子放鬆,肩膀放鬆,就是各種放鬆的過程。
除了冥想之外,還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你要知道,如果我們能夠反思,它會給我們帶來滿意感。比如說你們今天來這聽書,聽完了書以後,如果你轉身回去,就去做飯、看電影、逛街,今天這個聽書的事就結束了。但是如果你離開了這個地方,聽完書以後,你在回去的路上能夠反思一下,今天聽書的感覺挺好的,今天我聽到那句話的時候,感覺特別棒,感覺到被愛,感覺到催產素的分泌,我覺得很好,這種反思會給你帶來滿足感。
我們生活中,大家會說一個人過得很糙,什麼叫過得很糙?就是不反思、沒感覺,做完這個事就沒了,我們沒有去回味、去體會那種滿足感。滿足感是靠我們體會出來的。所以為什麼初戀珍貴?初戀為什麼是你們每個人心裡特別強烈的情感支撐?就是因為你這一輩子都在回味,你這輩子都經常會想那個畫面,經常會回憶那件事情。但是如果你非常粗略地過掉了它,你沒有感覺、沒有反思,你就不會有這種感受。所以要感受到感受的變化,當我們能夠自己去感受到感受的變化的時候,你就做到了感受愛。這本書就是教大家怎麼能夠變得對於愛更加有感知力的,所以要學會感受到感受的變化。
作者建議說,我們越關心別人,對他們的愛就會越多,這是不由自主就會發生的事,因為我們的腦就是這樣運行的。我記得有這樣一齣很精彩的喜劇,一個自私的男人意識到自己破產之後,娶了一個很富有的女人。這個年輕的女人無助又笨拙,但同時也很慷慨大方。當這個男人開始關心和保護這個女人之後,漸漸地愛上了這個女人,連自己都顧不上。此外盡管他為自己的難以相處感到自豪,但也不得不勉強承認,他產生了被愛的感覺,人生中第一次他感覺到了滿足。
《天下無賊》各位看過吧?《天下無賊》里邊,劉德華所扮演的那個角色,一開始是那麼的冷酷無情,那麼喜歡偷東西,但是當他最後願意為一個外人,為一個傻根這樣的人去奉獻自己生命的時候,他找到了滿足感。這就是我們說,你不愛這個人怎麼辦?努力地去愛他。當你不愛他的時候,你努力地去愛他,你愛著愛著就愛上了。所以我們過去都覺得,我不愛他,我怎麼愛他?我們把愛當作一種狀態。
但是如果說我不愛他,我可以去愛他,愛才是一個動詞。當你能夠真正地意識到愛是一個動詞的時候,你就能夠像這個騙子一樣——這個騙子怎麼愛上女主角的?就是因為他想要討好她,然後開始不斷地奉獻,把自己套進去了。炒股炒成了股東就是這意思,然後慢慢地愛上這個女人。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如果你能夠感受到愛,你就能夠讓別人感受到愛,這是一個相互的過程。
所以我們現在學會了快速釋放壓力的方法,色、聲、香、味、觸法這樣的東西。你可以使用一些工具,你給自己塑造一些工具,比如說有一些音樂,你只要聽到這個音樂你就會放鬆,有一些味道你聞到就會放鬆,有一個場景你看到就會放鬆。我見過一個老師,他手機里邊有個視頻,那個視頻只要一看就放鬆。
你們都可以做到這一點,但是你不能臨時抱佛腳,養成習慣很重要。就是如果你從現在開始就養成習慣,去看那麼一個東西,比如說這張畫,這本書的封面是一個非常有名的畫作,如果你看到這幅畫能夠感受到愛,你就要開始練習。每次心情不好、壓力大的時候,一看,好棒,這種感覺。當你養成習慣以後,等到那個狀況出現,你就只需要找到那個快速釋放壓力的點就好了。這是快速釋放壓力的方法。
還有,與他人交流的時候,有什麼註意的事項?就是當你在跟你的好朋友交流你的感受的時候,有一個細節要提醒大家,就是你要學會不解釋,只往出說就好了。不要解釋,一解釋反而出很多是非,一解釋就出很多爭論。他說,你不要這樣想,沒有這樣的問題,不需要說這樣的話。你就說,我感到怎樣,我有什麼樣的感覺,我的感受是什麼,我睡不著覺,我難受,我惡心。你把感覺說出來,他是沒法說你不能惡心,那你怎麼會惡心。不需要,我們不解釋,我們就只是表達,這種方式是最減壓的方法。
最後作者總結了一個“感覺被愛指南”,是一個公式,叫作AACCRR。AA是什麼意思?A是評估,兩個A,一個是評估自己,一個是評估他人,就是我們前面講的覺知。你能夠覺知到自己此刻是打,是逃,還是僵,你到底有沒有感受到那個東西?這是A。然後評估他人,他是什麼樣的狀態?所以兩個A。第二個,CC是溝通和聯結,聊天是溝通,面對面是溝通,擁抱、親吻、牽手、撫摸一個杯子,都是聯結。第三個,RR就是重塑和反應。重塑就是你換了一套神經的系統,你現在發現你變得更加有感覺了,你變得能夠感受到他人的關愛,你也能夠給別人關愛了。然後對別人的行為作出反應,去回味,去咀嚼,去體會到那個美好。這就是AACCRR。
這里邊舉了幾個例子。比如說,在工作當中怎麼做?有一個叫作吉莉安的女士,有一天她休假,去打網球,女孩子穿短裙去打網球。結果正打球,突然電話響了,說有一個文件找不到了,你能不能回來幫我們找一下,很著急。她趕緊打車去公司,結果在公司里蹲著找東西的時候,她女上司在後邊看到她說,你穿成這樣就來上班,穿超短裙,我不能允許這麼不職業的形象發生在我們公司,上班怎麼能穿超短裙,你想乾嗎。罵了一通。這女孩就特別委屈,回家難受、生氣,辭職什麼的想了半天,後來她想,也許她只是有情緒,我應不應該跟她溝通一下。所以她決定去跟她的女上司溝通。
這里用的,首先是AA,然後CC,然後RR。去跟你上司溝通,我要跟你講一下我的感受,當時你在那麼多人面前說這樣的話,我覺得受到屈辱,因為你要知道我那天沒有在上班,我是在打網球,是別人給我打電話讓我回來找東西,又解釋了一下。然後那個女上司就講她的感受,說我可能是壓力太大,然後一看到這個狀況,就突然之間變得生氣。我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我也不知道前面發生的這些事,所以我向你道歉。
你看,兩個人通過這麼一次情緒上的爆發,進行了溝通之後產生了聯結,反倒兩個人變得更好。但是你要知道,如果兩個人都假裝這事沒發生,如果兩個人都不去看憤怒的信使所帶來的信息,最後導致的結果,可能就是心裡邊結一個疙瘩,然後說那人是個壞人,說那個人不檢點等等,就會下這樣的結論。這是在工作中的應用。
第二個就是在家庭當中,夫妻之間也可以通過溝通來建立愛的關系。有一對夫妻,這個丈夫特別喜歡黏著妻子,但是妻子每天回到家,就喜歡一個人獨處一會兒,這個丈夫覺得特別受傷。兩個人有不同的需求,他們怎麼解決的?就是這個妻子,在學完了AACCRR這個公式之後,她決定跟她的丈夫聊一次天。他們是這樣聊的,妻子那天晚上精心打扮了,然後做了一桌很好吃的飯,營造了很好的氛圍,然後這時候跟她的丈夫講,她說我愛你,我知道你也愛我,但是你真的感覺到我的愛了嗎?你從我這里得到自己需要的愛了嗎?在談感受。
這時候丈夫就愣住了,停頓了很長時間,因為丈夫完全沒接受過這種感覺。丈夫說,我並不總是能感覺到。然後妻子接著講,妻子問,當你回家的時候,如果我不能馬上停下手裡的事,你會覺得失望,是這樣嗎?因為我們都知道問題發生在哪兒,就問他。這個丈夫說,可能吧。然後妻子解釋說,有時候我只是需要自己待著,如果沒有獨處的時間,我會覺得壓力很大。但這件事讓我很糾結,因為讓你失望會讓我覺得很難過。你看她說的都是自己的感受,然後這時候她可以看出來,這一段陳述讓她的丈夫感覺不錯,因為他的臉開始放鬆下來了。
這個妻子接著說,我想更多地瞭解你的感受,你能告訴我,當我沒有停下手頭的事去和你聊天的時候,你心裡有什麼感覺嗎?問對方的感受。然後丈夫略帶猶豫地,慢慢地回答說,我希望你在看到我的時候會變得高興,如果沒有這樣,我可能就會覺得失望。我對你非常依賴,這讓我也很不好意思。我不希望自己很黏人,也不願意你這樣看我。然後妻子拉起了丈夫的手說,我並不會瞧不起人的脆弱,事實上你對我很有吸引力。然後接著講了很多這樣的話,就是把這個疙瘩慢慢地解開。在生活中,如果你不去面對那個情緒,你壓抑情緒,你假裝一切都好,導致的結果就是永遠都不說,感情變得越來越冷淡,這就是在家裡的應用。
最後一個最讓我感動。一個老人家的妻子得了失憶症,就是阿爾茨海默症,他開始變得越來越暴躁。有阿爾茨海默症的人會發脾氣,因為他覺得不安全、恐懼,他會發脾氣,然後忘記所有的事,各種東西都慢慢地淡忘,像腦中有一個橡皮擦一樣,把整個人生逐漸地就擦掉了。所以這個丈夫就覺得,這怎麼辦?想想看,如果我們的親人,我們的父母、家人得了失憶症,忘記了我們是誰,甚至不會跟我們好好地溝通,我們還能不能夠從他身上感受到愛?我們還能不能夠給他愛?
這個丈夫是這樣做的:他首先對阿爾茨海默症做了一些研究,以便更好地在妻子痴呆的情況下,去找到她對這個世界的感覺。他瞭解到,因為人患了痴呆以後會感覺到很混亂,所以他們會害怕並且憤怒,但是他的妻子還有一些體驗並沒有完全消失。她仍然會對所有的感官刺激有反應,即使在失憶症變得更嚴重的時候,音樂也仍然可以令她感到平靜和舒緩,特定的顏色、香氣和味道還是會讓她感到愉快。
所以這個丈夫就一直確保妻子可以經常聽到她最喜歡的音樂。她喜歡花,尤其是黃色的花,所以丈夫就在家裡,在她能夠看到、聞到、觸摸到的地方,擺上了鮮亮的黃色花朵。盡管兩個人越來越難以溝通,但是他們仍然可以通過聲音、手勢、微笑和溫柔的觸感建立非言語的聯系。此外,由於比較早期的記憶會保留的時間更長,因此他們可以唱一些年輕時一起聽過的老歌。
當自己的配偶都已經開始忘記了人生的時候,他依然能夠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通過色、聲、香、味、觸,通過給她佈置花、聽音樂,來幫她找到愛的感覺和愛的聯結。所以我們說愛是一種能力,愛不是一種狀態,整本書就是教給我們愛的能力。
我們總結一下。我認為這個書里最重要的點是這麼幾個。第一個,我們要知道,不需要改變物質環境,你也可以變得更幸福。我們錯誤地追逐了錯誤的方向,以為物質條件才能夠帶來幸福。但事實上你不需要改變物質條件,就可以變得更幸福。第二個,當沒有感覺被愛的時候,我們每個人的脾氣都會變得很差,因為你是打、逃、僵這三種反應。然後,花一些心思去想想為別人提供些什麼,可以讓你獲得更多愛的能力。
最後我想講一個小寓言故事。有一個人在山上走,結果被一個老虎追,被那個老虎追著追著,他就跳到懸崖下邊去,抓著一個藤。然後那個藤就開始松,逐漸開始掉,掉下去就是萬丈深淵。上面有老虎等著他,那個藤馬上就要鬆掉了,這時候他會怎麼辦?然後他看到那個藤的旁邊長了一顆野草莓,這時候他選擇的方法是,努力地伸出手去摘下那個野草莓,然後品嘗那個野草莓的滋味,故事就結束了。
所以,我們每天可能生活在自己覺得生死攸關的關頭,但是也不要忘記了,你身邊可能還有一顆可以去好好品嘗的野草莓,那個才是生活的真諦。
謝謝大家,希望大家都能夠學會感受愛。我們下周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