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是知識的缺口【89】
活好
105歲的智者教你3觀點,會讓你活得很好
圖取材自:台灣世界展望會
1.不在乎身外之物 (是非審之於己)
2.不被別人的評價左右(毀譽聽之於人)
3.學會順其自然 (得失安之於數)
這3個觀點就是活好的精神,也是你我能活好或有智慧的精神。
主角是日野原重明先生,是日本的皇家的醫生,105歲時在醫院裡,身體狀況很差,沒法書寫,接受訪談後,創作了這本「活好」。他也曾創作過200多本書。
日野原重明說得如何面對討厭的人,我是有經驗的看法,當你會討厭一個人,他們做的事情,不會是針對你個人,而是對每個人都是這樣。
他們的人格特質通常是自私,不會反思,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只要對自己有利的事情就是對的事情;對自己不利的事情就是錯的事情,
所以轉念想他們不是針對你,你站在他們的立場多思考,換個思維,就比較能和這樣類型的人相處。
各方面的人際關係:家人、朋友、同事、客戶。當彼此會有共鳴,成為當下比較親近的關係,是因為彼此有相近的三觀或是相同性格、思維,雙方能夠像打網球一樣有來有往,比較能夠有溝有通。
所以反思和換位思考是很重要的思維方式,這也是要和人有溝有通必備的能力。
經常聽到很多人說,我真搞不懂他在想什麼,你就是缺乏前面2個重要思維方式,換個方式說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小故事大道理的故事裡,說3*8=24和說3*8=21能夠吵起來,就是3*8=24的人不會反思和換位思考;還有當一個人不講理是缺點;如果是只講理,那會是盲點。
別人問他:你活這麼長幸福不幸福?日野原先生說:長壽真的是太好了。為什麼?“我不斷地探索自己的樂趣”,他直到105歲的時候,還在學習畫畫。
所以我們要像好奇寶寶一樣,不斷地探索自己或這個世界,這也是活好的精神。
反過來思考,如果你想讓人生,活得不好,就是和日野原重明先生的經驗相左。
什麼叫愛
日野原先生講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案例,他說,義大利有一個歌唱家叫科索托,是一個女的表演藝術家。
科索托在舞臺上一直唱到70多歲,這是非常難的一件事。科索托說,每次上臺自己的狀態發揮都不穩定。為什麼?因為她特別擔心底下的人不喜歡她。
一個表演藝術家竟然也一樣,她也會覺得說底下的人如果不喜歡她,今天的發揮就會不好。
科索托為瞭解決這個問題,她的辦法是什麼?她的辦法是每次在上臺之前,發自內心地感謝臺下的觀眾。
如果你能夠調整狀態,這些人能夠跑這麼遠來看我的演出,不管是不是被別人拖來的,不管是不是他自己不願意來,給別人面子來的終究是有緣分,終究是願意來。
這時候你發自內心對他表示感激以後,你就得到了更多的愛。
所以,他說:“如果你想要獲得更多的被愛,最重要的方法是你要能夠發自內心地對他們表示感謝,尋求被愛的時候,人們常常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愛作為標準去要求對方,這麼做絕對不是真正的愛。
所謂愛,就是接受最真實的他,如果不顧及對方只考慮自己,那麼即使有人愛著你,你也根本不會感受到。
如果你接受了他本來的樣子,接受了他身上讓你不喜歡甚至厭惡的地方,你一定會驚喜地發現他身上了不起的美好和特質,愛那個最真實的他,這樣你的一切也會被對方真摯地熱愛著。
最至親的這個親人離世怎麼辦
日野原先生說:“很遺憾,妻子在93歲時先我一步去世,這個與我相濡以沫、共同經歷人生風雨的人名叫靜子。
她安於清貧生活,行事嚴謹認真,品性清廉純潔,被大家親切地稱為田園調布街區的聖母瑪利亞,我一直以為她會永遠陪著我。所以,在她離開後,我倍感孤寂。
可另外一方面,我現在愈發感到她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似乎比之前她在世時,更加的鮮活生動。”
他特別喜歡一部作品叫《小王子》,他說 :“《小王子》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部作品,其中有這樣一段話,‘只有用心靈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質,真正重要的東西是肉眼無法看見的’,這句話意義深遠,妻子的離世教會我這世上存在一種看不見卻能感知到的幸福。
所以如果我們真的能夠理解什麼是愛和被愛,即便是親人離世,我們也一樣能夠感受到這些幸福。”
一個人如果口不擇言傷害別人怎麼辦
日野原先生說:“你自己先下決心,有一顆溫暖柔軟的心,感覺到與對方的關係變冷時,考慮是不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從而加以改善。
這樣一來,就算有時候我們深愛的人說話帶刺發脾氣,我們反而能發自內心地覺得他很搞笑呢
你知道這個幽默感多有意思,這個後邊本來應該講到,別人問日野原先生說:怎麼才能夠跟周圍的人相處很好,獲得很多人的友誼?他說,幽默感很重要,一個人一定要有幽默感。
有一次,他參加醫學會議乘飛機,飛機被劫持了。這是日本歷史上第一次飛機劫持事件,叫作澱號飛機劫持案。把他劫持了四天時間,很嚇人。他們在飛機上坐著,那幫劫匪就是把他們劫持了。
劫持了以後,那個劫匪出來宣佈說,這架飛機被劫持了,因為日本沒有發生過飛機劫持事件,所以底下的這幫聽眾就特別納悶。有一個人就問那個劫匪,什麼叫劫持,那個劫匪說,“我也說不清”。
這時候日野原先生坐在那兒說:“作為一個劫持飛機的人,連劫持都說不清楚,這樣好嗎?”然後飛機上的人笑成一團,就是即便飛機被劫持的時候,大家還是那麼搞笑。
後來,那幾個匪徒被抓了以後,他們從那匪徒旁邊過的時候,有人拍那個匪徒的肩膀說,以後要好好努力,這就典型的日本人的那種感覺。
幽默感是特別重要的,如果你能夠用幽默的心態來看待周圍的人和事,其實你的內心就是柔軟的。
什麼是真正的朋友
他說:“真正的朋友就是祝願我一切都好的人,如果這個人很多年不見,但是他依然在內心當中永遠都祝福你更好,這就是真正的朋友。
在交朋友的時候,你要相信自己的感覺,你覺得這個人可以跟你成為一輩子的朋友,那八成就會這樣。”
人際關係
我相信很多人在人際關係方面都有很多的困惑。
如何與自己不喜歡的人相處,想過這問題嗎?這人就是怨憎會上輩子可能欠他錢,這輩子碰上老找我的事,特別麻煩。他說:”的確是有很多這樣的情況,而且真的發自內心的寬恕一個人也是很難做到的。
他說,他到現在都沒有寬恕那些劫機的人,就是把他們劫持了四天的那些人,因為分分鐘覺得自己要死,那是他人生觀的一個重大轉變。他在四天被釋放以後下了飛機,見到他的妻子擁抱在一起。
然後他說,在那一刻,他們兩人下定決心今後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要更多地為這個社會作貢獻。
一個人經歷了生死考驗以後回來,他的頓悟不是說我們倆要天天待在一起,以後再也不坐飛機了。
不是這個,而是我要更多地把我的時間奉獻給這個社會,這就是他在那一刻的頓悟。他講不被人理解已經很痛苦了,如果再進一步被嫌棄,會讓人很容易陷入一種為什麼我這麼糟糕的情緒裡。
你跟不好相處的人待在一塊兒——其實嘗試和不好相處的人交往,我們可能會得到一些啟發。
我將來也想把我的孩子培養成像你這樣的人
我小時候好像兩三歲的時候,如果有什麼事情不明白或者有些事情不能接受,從來不聽大人解釋,我就躺在地上又哭又鬧兩個小時。
每到這個時候母親就會笑著說:‘這孩子長大了是會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還是會變成一個大無賴呢?’”多美好,你們知道一個溫柔敦厚的母親是多麼重要。
當這個母親看到孩子在地上撒潑打滾的時候,她沒有跟著一塊兒急,沒有罵人,沒有打他、焦慮、大喊大叫。
她是非常耐心地等待他成長,說:這孩子將來長大了是會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還是會成為一個無賴呢?
“我真是一個常常給媽媽帶來麻煩的孩子,媽媽總是為我操心,應該很辛苦。
因為他從小個性好強不服輸,在學校不是優等生。
而且你知道最有意思的是他身體一直都不好。我這一生最感謝母親的,是她一直相信重明是不用管就會自覺學習的孩子,她對我一直採取放任自由的態度。
這裡說的“放任自由”不是不關心,愛的反義詞是不關心,“母親對我的放任自由是對我全然地信任,她在耐心等待我長大成熟的那一天。”
臉書粉專
Really凱呷看麥
記得按讚和分享
感謝!
打10篇=1壘安打
打50篇=2壘安打
打100篇=全壘打
打1000篇=滿貫全壘打
加油!
#這裡有實用的知識
#知識就是力量
#好奇心是知識的缺口
#嚴長壽
#爬兩座山
#台灣世界展望會
#洪雪珍斜槓班
#樊登讀書
#兩份心得
#活好
#什麼叫愛
#最至親的這個親人離世怎麼辦
#一個人如果口不擇言傷害別人怎麼辦
#什麼是真正的朋友
#我將來也想把我的孩子培養成像你這樣的人
#我不斷地探索自己的樂趣
#日野原重明
#不在乎身外之物
#不被別人的評價左右
#學會順其自然
https://kknews.cc/zh-tw/story/vkyno2q.html
小故事大道理!
取自:樊登讀書,活好
讀完本文約需24分鐘
你們有沒有在小時候看武打片的時候有一種錯覺,覺得一個人年紀越大,可能活得越好,比如說洪七公出場的時候,白鬍子特別長,功夫就特別高。所以我們過去小時候,都覺得一個人越老就越酷越厲害。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會發現,年老真的不是一件特別好玩的事。我爺爺活了95歲,在人生的最後10年幾乎全是糊塗的,他能認清我們都變得很不容易了。80歲以後,基本上就開始顫顫巍巍,然後很多人開始遺忘,開始糊塗。但是如果一個人能夠活到一百歲,而且頭腦依然非常清晰,什麼東西都知道,明白很多的道理,一個百歲的老人願意跟你坐下來,面對面地聊聊天,你會不會很重視他說的每一句話?
你們有沒有和百歲老人聊過天?我曾經有幸向葉曼先生請教,葉曼先生是胡適先生的學生,你想想看多大年紀了。我在認識她的時候,她已經過了百歲了,然後每周給我們上一次課。最有意思的是什麼呢?葉曼先生說,“我從來不想記得我的年齡”,因為她是一位女士,她說,“我總想忘記我的年齡,但是忘不了”。因為每次只要出去見人,參加各種活動,她的朋友就會拉著她過來說,你猜猜她多大,然後她想忘也忘不了,每次都要提醒她,你已經一百歲了。
她跟我們講的每一個故事,今天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活好》這本書的時候,我發現百歲老人所說的東西有很多相似之處,這件事給了我一個提醒,我覺得一個人如果真的想活到一百歲還不糊塗,可能真的需要同樣的哲學支撐,他們講的是很相像的。
比如說,這兩個百歲老人,就是這本書的作者叫日野原重明和我認識的葉曼先生,他們在被問到關於死亡問題的時候都是回答很接近。
葉曼先生說:“我現在的狀態是時時可死,步步求生。”隨時你讓我死,我都可以去死,這是我對死亡的態度,“但是我每天都要努力地活著”。日野先生是說:“你問我怕不怕死,你問我這個問題,我就已經怕得要命了,說實話我是距離死亡最近的人。”因為周圍的人都比他要年輕得多,“但是我依然會努力地活下去”。他們的價值觀是一模一樣的。
所以跟百歲老人聊天,你會有特別多的收獲,你沒法指望他像寫一本學術著作一樣,說首先、其次、然後,批判性思維論證,一個百歲老人會跳躍這一切,他們是直指人心的。
在讀《活好》這本書的時候,我會覺得每一句話,你都可以細細地琢磨,因為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機會能夠和一個百歲老人去面對面地詢問他人生的真諦。
這本書不是日野原重明先生自己寫的,因為他105歲了沒法寫,他接受訪談。在進行這個提問的過程當中,日野原先生的身體已經相當不好了。他在醫院里邊住著,肋骨骨折。因為老人家到那個年齡後,很容易骨折,渾身很疼痛。在身體狀況這麼差的情況之下,他拿出時間來面對面地接受訪談,問的每一個問題都非常珍貴,每一個問題都是我們每一個人在這一生當中,一定會遲早面對的問題。
我在給這本書寫序的時候,我說:“當你年少青春,鮮衣怒馬的時候,你可能會忽略這些問題,比如說什麼是愛,什麼是家人,什麼是友情,一個人怎麼才能活得更好,這些問題在我們看來大而無當。你年紀輕輕努力奮進的時候,你會忘了這些問題。但是這些問題遲早會找上你,在你身邊反映出來,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夠認真地對待這本書,盡管它沒有那麼工具化,但是它說的每一句話都值得我們認真地對待。”
“一個百歲的老人在他臨終之前,他沒有理由追名逐利,沒有理由故弄玄虛,沒有理由浪費時間,他所說的都是他人生當中最後的那些最重要的甘露。”
我先介紹一下日野原重明先生的本人,他是日本的皇家的醫生,就是給日本皇室做家庭醫生,同時在日本掀起了醫療改革。而且他的一生當中寫過200多本著作,無數場演講,而且醫術也很高明,跟患者的關系非常好。他最後到2017年7月18日去世,他活了105歲零10個月。
作者被問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怕不怕死,因為他距離死太近了。
他說:“我真的被你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就害怕,但是我還是覺得活著很好。我覺得我還是應該努力地活下去,每天早晨醒來發現自己還活著,是非常開心的一件事。”這是他的原話。
他說:“我又可以去探索未知的自己,每一天都在探索未知的自己。”咱們如果活到80多歲的時候,就會覺得已經算活到頭了吧,80多世界上都看透了。我們現在很多20歲的小孩子說看透了,但是他在80歲的時候曾經寫過一段話——因為這本書還沒有出版,所以我手裡拿的是樣書。
“人生的午後該怎麼度過?選擇衡量自己的標尺應該以價值觀作為首要考量,必須擁有自己的指南針,帶著它走下去。一天當中,午後比上午的時間還要長。”這是他80歲時候寫的日記。
然後他說:“一百歲後到現在,我才深刻地體會到我只探索了生命中的某一部分,很有意思的是我其實對自己一知半解。回想起來我80歲的時候,還真是可愛呢。”80歲的時候寫下的那些話,在他看來都是幼稚可愛的。
那問,死是什麼?他說:“死亡和生命不可分開,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
古希臘的哲學家叫伊壁鳩魯,伊壁鳩魯講過一段,死亡特別有意思的話。他說:死亡這件事和我無關。為什麼呢?因為我活著的時候,死亡沒有來,我活著時候死亡沒有來,死亡來了的時候,我不在,所以我永遠不會遇到死亡。這是伊壁鳩魯對死亡的一個界定。
日野原先生說:“從我妻子離世以後,陸續又有一些親朋離開了這個世界。雖然他們已經離開,但因為我常常憶起他們的音容笑貌,所以感覺他們在我的記憶深處似乎比在世的時候更鮮活,這讓我明白原來人死亡後並不會煙消雲散,並不會從我們的生命中徹底消失。相反,通過時時追憶,他們可以更為深刻的方式印記在我們的生命里,就比如現在我覺得妻子從未離開,這種在一起的感覺在她離世後更加強烈。”
最後,他說:“當這些話發揮作用的時候,或許我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了,但我希望雖死猶生,讓我留下的這些話能像一粒麥種一樣在人世間結出豐碩的成果。”
此刻你們坐在這兒聽他講這個話,就是這句話發生作用的時候,他已經離開了人世。但是他讓你知道了另一種方式的存在。
別人問他:你活這麼長幸福不幸福?你們有沒有人會有一種感覺,如果到了七老八十走不動路的時候,我寧肯不要活。我聽過很多人跟我講這樣的話,包括我的家人都會講,那麼痛苦,看那個樣子 去醫院轉一圈回來說我乾脆早點死了算了。但是,日野原先生說:“長壽真的是太好了。”
為什麼?“我不斷地探索自己的樂趣”,他直到105歲的時候,還在學習畫畫。他覺得又學一樣新東西畫畫,把這些東西畫在一起多好,多漂亮,感受到那種美好的感覺。所以以後我希望大家能夠記住長壽真的是太好了,能夠活到一百多歲。
那麼,生命到底是什麼呢?他說:“生命是一種能量體,看不到,但是一定存在。生命存在於我們能夠支配的時間里邊。一個人年輕的時候,基本上把自己能夠支配的時間都用在自己身上,就像各位你們的時間基本上大部分都用在自己身上。但是當你的年齡增長,過了40歲、50歲、60歲、80歲,你應該拿更多的時間用在別人的身上。”如果你願意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其他人的身上,你的生命的能量體就賦予了新的意義,這是他對於生命的看法。
怎麼才能夠活得更好?這里邊他給了一段特別有意思的建議,如何活出真實的自己?他說:“珍惜為了理想而活下去的自己,珍惜為了夢想而努力不懈奮鬥的自己。同時,也能接受逆境的考驗,接受現實的考驗,無論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而改變,還是即使努力了也改變不了的,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懷著這樣的信念在無法改變的現實中活出真實的自己。”所以,他的建議是不在乎身外之物,不要被別人的評價左右,順其自然。
如果你能夠做到不在乎身外之物,不被別人的評價左右,同時學會順其自然,你就能夠活得很好。我說,所有好的哲學都是相通的,日野原先生所說的這三句話在中國是有呼應的。
你們有沒有去過岳麓書院,岳麓書院里邊有一個很長的對聯,那個是我特別喜歡的幾句話,它說:非審之於己,毀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
是非審之於己,這事是對是錯你自己心裡有數,你自己心裡邊有桿秤。毀譽聽之於人,別人對你的評價那是他們的事,隨便他們愛怎麼說怎麼說,不要緊。得失安之於數,你能夠得到還是失去這件事,自然有命運的安排。跟日野原先生所說的這三句話幾乎一樣,就是你要能夠學會怎麼樣去看待身外之物,怎麼樣看待別人的評價,然後學會順其自然。
那麼別人問他:如何看待疾病呢?因為人們都特別怕生病,這一段話對我啟發很大,我就特別怕疾病,我特別怕我父母生病。但是日野原先生告訴我們:“你要珍惜疾病帶給我們的東西。”
為什麼呢?你不覺得這是另外一種相處的方式嗎?當這種事情發生了以後,你們完全可以換一個節奏重新相處。平常在生活當中,我們可能跟父母都沒有好好說話,但是當他躺在病床上的時候,你們可以非常溫柔地講話,有長時間地陪伴,這種話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講得出來。
有一個歌手叫林志炫,林志炫的媽媽得了重病,然後在醫院里邊躺著,林志炫就放下所有的工作陪在媽媽旁邊跟她聊天。他說,你只要再多活一天,我就給你講一件你不知道的事。我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的秘密。每個人都有很多秘密,父母是不知道的。你活一天,我就給你講一個你不知道的事,然後就陪著他媽媽,這就是另外一種相處的方式。
所以,我聽到了這個建議以後,我馬上覺得釋然了很多。因為遲早你會面對,但是當你面對那些事的時候,無論是找醫院聯系床位,坐在他旁邊幾個月的時間或者甚至更長,我們是換了一種相處的方式。要感謝疾病帶給我們內省的機會,也有可能躺在那兒的那個人是你,你也可能躺在那兒,你這輩子可能都沒有時間去內省,都沒有反思過自己,每天不停地向前沖,不停地跑,覺得需要獲得更多的東西。
但是,疾病讓你躺下來了,讓你可以內省。我見過很多人得了一場大病之後,人生觀都發生了改變。有的人就放下了很多過去的恩怨,有的人就對於金錢財富沒有那麼多的執著,甚至公司股份都送人沒關系。因為想通了這些東西都不重要,這些東西就是疾病告訴我們的,這是特別讓我有感觸的感覺。
他說:“一個人生病的時候,就好像在做相撲運動一樣。相撲的底下叫土俵台兩個人在上面相撲,疾病是相撲員,你是另外一個。有時候你能贏,有時候你會輸。”
這一段的描寫特別棒:“活著並且身體健康時,我們沒有好好珍惜,時常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牢騷和不滿。人一生病,伴隨而來的是難以訴諸筆墨的痛苦。不過全然仰賴有如此切膚之痛,才能警醒一直無知妄為的自己,讓自己對健康心生敬畏與感激。”
如果現在你最愛的人病了,那麼請先告訴他要感激疾病帶來的內省機會,並且感受你們在一起的喜悅,感謝你們在一起的那些時光,彼此依偎,互相鼓勵,祈禱在一起的時間盡可能更長久。
“我現在正處在人生最後,也是最大的相撲比賽中,我感覺身體面對強大的疾病已經走投無路,但即使已經抓不回那個正一步步走向死亡的自己,也要繼續這場相撲般的殊死搏鬥。”
他說:“已經走過了105年的人生,作為醫生,我一邊治病救人,一邊日常生活,沒把自己的身體當回事。現在我終於有機會認真對待自己的身體了,我從心底認可疾病是上天的恩賜。”
採訪者就問他:如何看待延命治療?他說:“我不知道,雖然我是一個醫生,我也活了105歲了,但是我不知道到底該不該接受延命治療。”
所以,他說,你只能夠跟你的家人多溝通,就是你在他老了以後,你要多跟他溝通這件事情,然後真的瞭解清楚他想怎麼樣,這是他對於延命治療的這個看法。第一部分內容很艱難,叫作如何看待疾病和死亡。
第二部分是:什麼叫愛?愛是一個很重要的話題。所以他說,什麼叫愛,什麼是愛和被愛,一個人怎麼才能夠獲得更多的愛。
日野原先生講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案例,他說,義大利有一個歌唱家叫科索托,是一個女的表演藝術家。科索托在舞臺上一直唱到70多歲,這是非常難的一件事。科索托說,每次上臺自己的狀態發揮都不穩定。為什麼?因為她特別擔心底下的人不喜歡她。
這個我是很有感觸的,我每次去演講的時候,什麼情況下演講效果最好?就是我一進去底下的人都鼓掌,還沒說話站在那兒, 別人就鼓掌,我就知道這底下都是喜歡我的人,然後非常自如地就去講。但是,如果你在那兒講著,突然發現有好多人站起來就走了,突然發現很多人拿著手機在那兒一直看,或者有可能心不在焉那種感覺,你會覺得這些是不喜歡我,竟然不是我一個人有這樣的感覺。
但是,一個表演藝術家竟然也一樣,她也會覺得說底下的人如果不喜歡她,今天的發揮就會不好。科索托為瞭解決這個問題,她的辦法是什麼?她的辦法是每次在上臺之前,發自內心地感謝臺下的觀眾。如果你能夠調整狀態,這些人能夠跑這麼遠來看我的演出,不管是不是被別人拖來的,不管是不是他自己不願意來,給別人面子來的終究是有緣分,終究是願意來。這時候你發自內心對他表示感激以後,你就得到了更多的愛。
所以,他說:“如果你想要獲得更多的被愛,最重要的方法是你要能夠發自內心地對他們表示感謝,尋求被愛的時候,人們常常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愛作為標準去要求對方,這麼做絕對不是真正的愛。所謂愛,就是接受最真實的他,如果不顧及對方只考慮自己,那麼即使有人愛著你,你也根本不會感受到。如果你接受了他本來的樣子,接受了他身上讓你不喜歡甚至厭惡的地方,你一定會驚喜地發現他身上了不起的美好和特質,愛那個最真實的他,這樣你的一切也會被對方真摯地熱愛著。”
如果你真的愛一個人的話,他哪怕做出了錯誤的行為,在你看來都會覺得是可愛的。當你真的接受了他的缺點,接受了那些你看不慣的東西的時候,發自內心的愛他的時候,這些缺點和錯誤都能夠成為你會心一笑的東西,因為這就是他。
所以,一個105歲的老人家還能有這樣愛的心情,多棒啊!
下一個問題很艱難,這個採訪的人問他:最至親的這個親人離世怎麼辦?因為你知道他這一輩子送走了多少親人,一個人如果70多歲的時候就走了,可能別人都送他。但是活到一百多歲以後,身邊的人送好幾遍都送走了,這時候他很有經驗。
日野原先生說:“很遺憾,妻子在93歲時先我一步去世,這個與我相濡以沫、共同經歷人生風雨的人名叫靜子。她安於清貧生活,行事嚴謹認真,品性清廉純潔,被大家親切地稱為田園調布街區的聖母瑪利亞,我一直以為她會永遠陪著我。所以,在她離開後,我倍感孤寂。可另外一方面,我現在愈發感到她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似乎比之前她在世時,更加的鮮活生動。”
他特別喜歡一部作品叫《小王子》,他說 :“《小王子》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部作品,其中有這樣一段話,‘只有用心靈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質,真正重要的東西是肉眼無法看見的’,這句話意義深遠,妻子的離世教會我這世上存在一種看不見卻能感知到的幸福。所以如果我們真的能夠理解什麼是愛和被愛,即便是親人離世,我們也一樣能夠感受到這些幸福。”
然後又問他:一個人如果口不擇言傷害別人怎麼辦?我們有時候說,愛很好,但是人在一塊兒雞毛蒜皮,鍋碗瓢盆碰在一塊兒,難免就會生氣,一張口說話就傷人的情況很多,我把我最親的人都傷了好多遍了,這時候怎麼辦?
日野原先生說:“你自己先下決心,有一顆溫暖柔軟的心,感覺到與對方的關系變冷時,考慮是不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從而加以改善。這樣一來,就算有時候我們深愛的人說話帶刺發脾氣,我們反而能發自內心地覺得他很搞笑呢。”
因為你自己要有一顆溫暖柔軟的心,如果你想要說難聽的話,你停下來想想自己:我說這句話是不是出自柔軟的心?我是不是足夠溫暖?“如果你足夠溫暖和柔軟,你就能夠調整自己的狀態,然後你再看這個世界的時候,就發現充滿了幽默感。”
你知道這個幽默感多有意思,這個後邊本來應該講到,別人問日野原先生說:怎麼才能夠跟周圍的人相處很好,獲得很多人的友誼?他說,幽默感很重要,一個人一定要有幽默感。
有一次,他參加醫學會議乘飛機,飛機被劫持了。這是日本歷史上第一次飛機劫持事件,叫作澱號飛機劫持案。把他劫持了四天時間,很嚇人。他們在飛機上坐著,那幫劫匪就是把他們劫持了。
劫持了以後,那個劫匪出來宣佈說,這架飛機被劫持了,因為日本沒有發生過飛機劫持事件,所以底下的這幫聽眾就特別納悶。有一個人就問那個劫匪,什麼叫劫持,那個劫匪說,“我也說不清”。
這時候日野原先生坐在那兒說:“作為一個劫持飛機的人,連劫持都說不清楚,這樣好嗎?”然後飛機上的人笑成一團,就是即便飛機被劫持的時候,大家還是那麼搞笑。後來,那幾個匪徒被抓了以後,他們從那匪徒旁邊過的時候,有人拍那個匪徒的肩膀說,以後要好好努力,這就典型的日本人的那種感覺。
幽默感是特別重要的,如果你能夠用幽默的心態來看待周圍的人和事,其實你的內心就是柔軟的。
被問到什麼是家庭——我媽那天沖過來,她看這本書後出來跟我說,“我今天才知道什麼叫家庭”。什麼叫家庭?日野原先生說:“家庭就是在一起圍著吃飯。”就是只要我們能夠圍在一起吃飯,這就是家庭。能在一起吃飯,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如果你也想有一個溫暖的家,那就一起吃頓飯吧。我和家人每餐都圍坐在一起,他們關註我的喜好,關心我的身體狀況,家庭中還有什麼時候比這樣的場景更令人開心的呢?正是因為每餐都圍坐在一起,家人之間產生了一種紐帶,每天彼此之間充滿感激之情。”所以如果大家是一個家,我們就一起吃頓飯。
什麼是真正的朋友?他說:“真正的朋友有那麼一兩個就已經夠了。”
什麼是真正的朋友?他說:“真正的朋友就是祝願我一切都好的人,如果這個人很多年不見,但是他依然在內心當中永遠都祝福你更好,這就是真正的朋友。在交朋友的時候,你要相信自己的感覺,你覺得這個人可以跟你成為一輩子的朋友,那八成就會這樣。”
然後別人問他:作為一個醫生如何向患者傳達愛?我們講過《醫生的修煉》,你就知道一個醫生是多麼不容易,每天排那麼多的號,能跟你說幾分鐘就已經不容易了。你讓他耐心地跟你講話是很困難的一件事。
日野原先生說:“要想對患者表達真正的愛,核心就是要發自內心地站在患者的角度想問題,患者此刻最需要什麼。”
他講了一句醫學的術語,我覺得對普通人會很有幫助。他說:“什麼是醫學?醫學是不確定的科學和可能性的藝術。”醫學是不確定的科學,所以遇到很多病癥,當你發現你不會治的時候,你得怎麼樣呢?你得想辦法拿出可能性的藝術,因為我跟很多大夫聊過天,很多大夫說,你們就覺得大夫好像啥都行,但是我告訴你,我每次看病都很忐忑。為什麼呢?沒有一個人的身體是一樣的,所以醫生其實天天面對的都是不確定性,那在這個時候,醫生就一定要有藝術的這一面。
所以,他這里邊舉了一個例子,他喜歡一個宮澤賢治的童話作品,叫《大提琴手高修》。這個作品當中講述了一個道理,“高修用大提琴的琴聲治愈了田鼠的腹痛,所以附近的動物們肚子一疼,就會跑到高修家的地板下麵豎起耳朵傾聽高修拉大提琴,而本來找不到拉琴感覺的高修,也從田鼠、小狸貓、布穀鳥等小動物身上學到了更為精妙的大提琴演奏技巧。”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醫生和患者其實可以融為一體,醫生可以給病人帶來健康,而醫患間良好的互動,可以提高醫生的醫術。所以,他說,要向患者傳達愛,要能夠把不確定的科學和可能性的藝術平衡好。
那麼問他:生命註定是孤獨的嗎?你們記得《紅樓夢》講,赤條條來去無牽掛。你活著的時候是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的,你走的時候也是一個人走的,所以生命註定是孤獨的。
薩特還說過,”他人就是地獄“。但是,老先生講:“誰說生命是孤獨的?你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是一個人來的嗎?你的媽媽在那兒,你不是跟你的媽媽一起奮戰才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嗎?所以從你出生的時候,你就不孤獨。”
多了不起,我沒有聽過這樣的說法,我們過去都非常簡單地認同人生就是孤獨的。但是,他說你跟你的媽媽一塊兒奮鬥過,你是有人陪伴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所以,你要知道愛是人之所以生存的終極目的。所以,關於愛的這一部分有這些內容。
接下來,我們講人際關系。我相信很多人在人際關系方面都有很多的困惑。如何與自己不喜歡的人相處,想過這問題嗎?這人就是怨憎會上輩子可能欠他錢,這輩子碰上老找我的事,特別麻煩。他說:”的確是有很多這樣的情況,而且真的發自內心的寬恕一個人也是很難做到的。“他說,他到現在都沒有寬恕那些劫機的人,就是把他們劫持了四天的那些人,因為分分鐘覺得自己要死,那是他人生觀的一個重大轉變。他在四天被釋放以後下了飛機,見到他的妻子擁抱在一起。然後他說,在那一刻,他們兩人下定決心今後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要更多地為這個社會作貢獻。
一個人經歷了生死考驗以後回來,他的頓悟不是說我們倆要天天待在一起,以後再也不坐飛機了。不是這個,而是我要更多地把我的時間奉獻給這個社會,這就是他在那一刻的頓悟。他講不被人理解已經很痛苦了,如果再進一步被嫌棄,會讓人很容易陷入一種為什麼我這麼糟糕的情緒里。你跟不好相處的人待在一塊兒——其實嘗試和不好相處的人交往,我們可能會得到一些啟發。
“每到這種時候我就對自己說活了一百多歲,我對真正的自己都還沒有完全搞清楚,別人不理解我很自然。這麼去想的時候,我就會變得輕鬆起來,然後就可以思考,為了讓對方理解我,我該做些什麼。這時很容易懷著一種接受對方的心態,讓大家繼續相處下去。相處過程中,我會對內心真正的自己不斷有新的發現、新的認識。”
“相反,如果認為對方不好相處,就迴避對方避免接觸,那麼能認識自我的機會也就錯過了。所以如果有人不喜歡你,有人整天找你的事有很多麻煩,可能就是進步的機會。所以如果你能夠想到100歲的人都未必瞭解自己,你還希望別人分分鐘都瞭解你。”
那麼,如何與年輕人相處?他100多歲,所有人對他來講都是年輕人。他說:“我特別喜歡得到年輕人的肯定,尤其是越老以後,就越喜歡能夠得到年輕人的肯定。”
這里邊也給我一個很大的啟發,他說:“我整天最擔心的是別人覺得我自以為是”,所以他活到105歲,他在日本又是這麼受尊重的一個人。大家把他當神一樣地看待。他給日本引進了體檢,寫了200多本書,去到任何一個地方,別人都會請他講話,都是他一定要先說。所以,“我一定要謹慎小心地講話,然後我要更多地去問年輕人,讓年輕人說話。”
所以,他說:“一定要跟年輕人多交往。現在的年輕人不怎麼樣,在很多時候都能聽到這種論調。我覺得這是一種以自我為標尺的言論,我們完全可以轉換思維,我們確實年長,人生閱歷更加豐富,所以,我們更應該主動接近年輕人。年輕人和我們談話會害羞或者詞不達意,但他們年老後會一樣變得自信和健談,年齡的增長可以教會年輕人很多東西。”
他說:“對待年輕的後輩,親密的家人以及弱者的時候,往往對他們缺乏應有的尊重”,這是他對日本社會的這種反思。
寬恕這件事情,他說,不容易做到,但是他知道寬恕的前提是瞭解。一個人真的瞭解了對方,你就會寬恕,你的家人犯了錯,你很容易就接受了。但是,如果是一個陌生人做同樣的事情,你會特別憤怒,原因就是不瞭解。“恕”就是如心,如心就是你能夠感知到對方的感覺。
所以,在那個飛機上的時候,澱號劫持飛機事件的時候,那些劫持者挺逗的,劫持者突然出來問他們說,你們有沒有人想看書,然後其他人都不說話,因為都要死要活的誰還看書啊,然後他說,我想看。他從那裡邊選出了一本叫作《卡拉馬佐夫兄弟》。聽說過這本書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為什麼要看?“我想瞭解這些劫機者是怎麼想的,他們喜歡這樣的書,我心中恨他們,那我就得瞭解他們到底是怎麼想的。”
他說:“現在105歲了,我覺得我還是恨他們,我就要把這本書再找出來看一遍,就要再看一看這些人到底為什麼要看這樣的書。”所以,如果你不能寬恕某一個人的話,可能瞭解是最好的方法。
第四部分是人生的困難。人生當中一定會遇到很多的困難,第一個困難就是採訪者問:如何面對突發的喪親之痛?
日野原先生說:“遇到這種情況,我們的內心都會問這樣一句話,說為什麼是我遇到這種飛來橫禍,為什麼是我這個問題會讓我們更加的痛苦,會讓我們的價值感下降,會覺得自己怎麼這麼倒霉,我們會為此深陷自責,甚至認為也許這輩子自己再也笑不出來了。”
“其實,人類天生就具有這樣的一種特殊能力,就是經過時間的推移最終會遺忘一切悲痛的能力,看到美麗的花朵,聽到美妙的音樂,想到美好的事物,我們依然會覺得活著真好。也許此刻的你感覺悲傷,但再次感覺美好的那個瞬間,一定會出現,請你相信並耐心等待那個時刻的到來。一片土地,無論歷經如何的蹂躪,即使人們認為它再也不可恢復。但終有一天,花兒會重新綻放在這片土地上。現在的你也許不能體會這種感覺,沒有關系,我曾經也和你一樣無法理解。耐心等待這一天,你會發現,因為相信,所以看見。當你的人生遇到痛苦、難過的時候,你一定要知道那個花還會開,這個時間一定會過去,因為這是人的本能。”
下邊這段很棒,他說,“一直以來我的運氣都不好”。怎麼樣改變?就人們把他當百寶箱,這種問題在問他。你們有沒有人覺得自己的運氣不夠好?覺得怎麼別人都那麼幸運,然後我就運氣不好?日野原先生講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比喻,他說:“其實人這一生中會面對很多困難,即使那些被認為運氣好的人也難免有各種艱辛和苦惱,這世上不存在完全無憂無慮的人。仔細想想運氣或者機會肉眼無法看到。但我們如果確信自己被愛被珍惜,生活中所有的困難都是為了讓自己更好地成長。我們度過艱難時刻之後,一定會獲得生命豐厚的回報。”
這里的例子是什麼呢?他說,日本人說運氣好的人才能夠看到富士山,因為富士山常年會遮著雲霧,有一次你從富士山腳下過,一看沒看著,你覺得自己特倒霉。他說:”你應該換一種想法,即便是富士山也有被別人看不到的時候,但是你要相信富士山一直都在。“
那麼,換過來想,如果我們把富士山當做一個機會,即便是這麼大的一個機會放在面前,你也有看不見的時候,但你要相信那個機會一直都在,這就是對於運氣這件事的看法。
還有問他:先生曾經創造過很多奇跡,那麼奇跡只會發生在一些特定的人身上嗎?什麼樣的人才能夠創造奇跡呢?他說:“我研究過那些創造奇跡的人,我發現這些人身上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確信的信念,並且是堅定地確信,這可以說是一種信仰。”
“信仰是認識到生命中,總有一些事情是自己的力量無法企及的,是相信存在比自己本身需要更高的精神追求,因此舍棄、放下內心的執念,從而擁有一顆平常心。”
所以,“奇跡屬於那些有精神追求並確信的人,舍棄執念,既舍棄過去陳舊的那個自我,實質上是內在的一種重生。我們常常無法解釋的奇跡就發生在這些經歷過脫胎換骨般重生的人身上,對此我學到的是像發生過奇跡的人一樣堅守精神的追求。”如果你能夠放下我執,你做一切事都不是以自我的意志為轉移,都不是整天想著我能夠得到些什麼東西,我一定要怎麼怎麼樣的時候,可能奇跡慢慢地就發生了。
然後問他:人生當中不可能一帆風順,有時候難免會被別人阻礙,當你面對那麼多反對你的人的時候,你有什麼辦法?他講了一個案例,他年輕的時候到美國去學習回到日本,他說,一定要改造日本的醫院,其中有一個細節,就是要把那個醫院走廊拓寬。大量的醫生批評他說,你把這醫院修得這麼富麗堂皇,搞這麼寬是治病救人的嗎?走廊能救人嗎?結果他堅持這麼做。
做完了以後,在1995年的時候,日本發生那個地鐵沙林毒氣事件的時候,人們就發現那個走廊的作用,只有現代醫院的那種寬寬的走廊才能夠容納突發事件。一個醫院不可能建特別特別多的病房,隨時準備著,病房一定是正常的這個數字。但是,這個社會一定會有出現意外的時候,當意外出現的時候,走廊就特別重要。所以,他說,我當時為什麼要堅持那麼大的壓力、大量的人反對,原因是我在內心不斷地問我自己,我做這件事情究竟是為了誰。
這里舉到了一個我們大家特別熟悉的人的例子,就是稻盛和夫在成立電信公司的時候,就是無數的人反對,稻盛和夫就不斷地問自己:我做這件事到底是不是為了我自己,還是為了廣大的消費者?最後做到“動機至善、私心了無”,就當他追問到最後發現,我是“動機至善,私心了無”的時候,就堅持做,因為這是我經過追問的。
所以,他說:“如果你遇到了這種情況,你就要不斷地問自己做這件事到底是為了誰?”學會這招了嗎?以後你們不確定的時候問問自己:我做這件事到底是為了誰?
問:日野原先生,我將來也想把我的孩子培養成像你這樣的人,有什麼辦法能夠培養嗎?你能不能分享一下怎麼能夠培養一個長壽的人?
他說:“我小時候好像兩三歲的時候,如果有什麼事情不明白或者有些事情不能接受,從來不聽大人解釋,我就躺在地上又哭又鬧兩個小時。每到這個時候母親就會笑著說:‘這孩子長大了是會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還是會變成一個大無賴呢?’”多美好,你們知道一個溫柔敦厚的母親是多麼重要。
當這個母親看到孩子在地上撒潑打滾的時候,她沒有跟著一塊兒急,沒有罵人,沒有打他、焦慮、大喊大叫。她是非常耐心地等待他成長,說:這孩子將來長大了是會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還是會成為一個無賴呢?
“我真是一個常常給媽媽帶來麻煩的孩子,媽媽總是為我操心,應該很辛苦。因為他從小個性好強不服輸,在學校不是優等生。”而且你知道最有意思的是他身體一直都不好。“我這一生最感謝母親的,是她一直相信重明是不用管就會自覺學習的孩子,她對我一直採取放任自由的態度。”這里說的“放任自由”不是不關心,愛的反義詞是不關心,“母親對我的放任自由是對我全然地信任,她在耐心等待我長大成熟的那一天。”
“母親愛自己的孩子,所以對孩子總是充滿期待,總是希望把他變成這樣或者那樣。做媽媽的如果常說,做這個去,那個不行去強制孩子,錶面上看似在保護孩子,實際上卻有可能適得其反。如果家長總是強迫孩子遵從自己的意願,無形中也會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孩子,其實孩子身上的潛能如同宇宙深不可測,遠遠超乎你的想象,上天已經賦予了每個孩子特殊才能,家長要做的是耐心等待。我從母親那裡學到耐心,才是做家長最美好的素質。”
我們家的教育方法,嘟嘟做作業,我們從來沒有人催他,我們就是相信他是一個能夠自己掌握時間的人,我們相信他能夠處理得很好。所以,他這次暑假的時候,自己一個人跑到國外去玩了二十多天,然後在夏令營里邊回來以後,用了這十幾天時間把整個假期作業全部都寫完了,還學了很多英語,在國外學了很多本事回來,這就是小孩子他一定會有巨大的潛能。
那天,我們做那個書摘,摘出那句話我覺得特別好,就是大量的父母是用自己的眼界去限制孩子的成長,實際上父母的眼界是非常有限的,所以要學會怎麼樣去帶孩子。
最後一部分是:怎麼樣發掘自己的潛力?因為他把自己的潛力開發到頭了,開發到一百多歲了。別人問他:日野原先生,一個人如何才能夠保持年輕?他說:“做美容。”
為什麼呢?105歲的時候,他還嘗試做祛斑治療,就是我首先要讓自己活得好看,我保持外在的這個青春美好,所以做美容。不要輕易說,我就是這樣的人,這其實是年老的表現。你會發現,我們很多人跟別人吵架,吵到最後急了就說我就是這樣的人,讓我做自己,不要想改變我,這是我的特點。
當他說這樣的話的時候,實際上是把自己固定下來了,我已經老了,我才會說這樣的話。所以,日野原先生的口號是keep on going,keep on going 就是不斷前進,繼續向前,這是他的座右銘。做美容代表著對自己的關愛,代表著對自己的珍惜,希望自己活得有價值,那麼,你就能夠保持年輕。
有人覺得生活當中,感動的時候越來越少。日野原先生跟他說:“此刻我在聽你說這個話的時候,我的內心就在做一種運動,這種運動就叫作感動。我們現在不是運動不足,而是感動不足。很多人覺得只要你足夠多的運動就好了,每天跑步跑十公裡、一百公裡,但是你的心變得越來越硬。你對周圍的一切都覺得無所謂,那其實是缺乏了另外一種更重要的運動,更重要的運動是你內心的感動的過程。”
而感動是一種能力,是一種需要去運動的東西,你要經常調動自己的感動。所以他在這兒說到了,“我今年開始學畫畫,我在畫畫這個過程當中,我會覺得充滿了感動。你就能夠看到這些畫帶來的這種變化,而且咱們倆的對話也會讓我覺得很感動。”
另外一個問題是:如何跟別人親近?大家覺得你跟大家關系很好很親近,我們人緣不太好,周圍的人不喜歡我們怎麼辦?怎麼才能夠親近?他說:“我已經105歲了,你們大多數人都比我年輕,我一直很小心,特別是在演講的時候,不想讓人覺得我是一個自以為了不起的人。我就反思我什麼時候演講的狀態不好?”就是我刻意地想證明自己了不起的時候,就我覺得底下有人不服,有人看樣子是不喜歡,我就刻意地要講特別多很牛的東西。
結束之後,我都討厭我自己,我都覺得說這表現真的不像話,沒勁,乾嗎這樣呢?因為你防衛過度了,就你太想證明你自己了,這時候你就表現得特別自以為是。但是,如果你能夠謙卑,所以我後來決定以後我再去演講的時候,我一定要首先告訴臺下的觀眾說,我對我所講的東西並沒有那麼確定,因為學習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所以如果我講錯了,希望你們能夠指出來。而且講錯也很正常,這就是學習的過程。如果你用這種心態開始講,可能整個基調都會變得不一樣。
所以,同樣是一本書,你會發現這一句話在你心中所產生的影響,可能就會對你今後生活當中、工作當中的行為產生變化,這就是把一本薄薄的書讀厚的一個過程,也是我們解讀一本書籍的意義。
我希望大家能夠像這樣讀書,讀起來很容易,這書你坐那兒別動,兩個小時肯定讀完了。兩個小時就能夠讀得完。但是如果你願意好好地思考,好好地把它跟你的人生對照起來,它會變得很厚,它在里邊就會有特別多豐富的改變。
最後說,什麼是偉人?“偉大的人所擁有的美好品質,雖然我們用肉眼是看不到的,但他們卻會因為這些品質而散發人性的光芒。偉人會珍惜自己的生命,擁有感恩之心,願意把自己的時間奉獻給他人,時間就是金錢。換句話說,就等於把金錢花費在別人身上,我認為能為別人花時間的人就是偉人。”
最後一個問題是:你接下來的目標是什麼?問一個105歲的人說你接下來的目標是什麼?日野原先生說:“我接下來的目標是活著探索未知的自己。”他所倡導的一個概念叫作終生工作。終生工作叫lifework,就是我們不要給自己劃定一條線說60歲就是退休。為什麼不能夠拿出更多的時間去為別人呢?去散發餘熱做一些事情,所以他倡導終生工作。
因為只有在終生工作的過程當中,我們才能夠不斷地發掘自己的潛力,我們才能夠知道自己原來還有這麼多美好的一面又一面。探索未知的自己才是這一輩子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所以,他說:“接下來我要做的事是探索未知的自己。”
2017年7月18日,日野原先生去世。在這個採訪結束的最後一天,沒有人提問。他就一個人坐在那兒說話,時斷時續。他說出來的話沒法變成文章,但是很容易地變成了詩。他最後說的那些話都像詩一樣,排下來很長,因為他自己講了半個小時。
我從這里邊節選一些念給大家聽一聽,他說:“今天是我與大家對話的最後一天,我感謝今天的到來。這種感謝的程度與以往完全不同,今天沒有那種活著真是太好了的想法。這次真是病得不輕,前所未有的病痛帶來的親情和感激,銘感五內,永世難忘。痛苦和喜悅交匯涌現,苦難越大,感激越深。因為痛苦才第一次有這樣切身的感受,悲欣交集。”
“與大家敞開心扉的對話連綿不絕,就用我們的雙眸仰望,湛藍高遠的晴空這已是人間至美。我們必須對這樣的美好心懷感謝,我與大家在一起靜靜地思索,正因為身處一路艱辛中才獲知此生真正的意義。在這場旅途中,一定會有無法想象的苦難,一定會有。現在的我感覺到要開始新的旅途了,說不盡的感激之情,說不盡的歡喜之情充溢心中,慢慢地蹣跚著,懷著還想再繼續述說的心情開始我像修行一樣的旅程,帶著最大的謝意再多走幾步,帶著你的想法也帶著我的想法,讓我們繼續這場旅程走吧,keep on going。”
這是他最後用了半個小時很長的一段,我節選了其中的一部分。在2017年的5月,他還寫了一首七言絕句:“清風拂過滿庭芳,細言慢語訴衷腸。得見此景唯言謝,悄然歸去又何妨。”
正如我前面講過的一個一百多歲的老人家是不會跟我們玩無聊的游戲,他不會去浪費自己和大家的時間,所以說的每一句話幾乎都是直指人心的。
我覺得,很幸運能夠有一個機會,雖然不能夠面對面向一個百歲的智者請教,但是可以通過這本書瞭解他的所思所想,我在摘選的時候其實相當困難,因為很多想講的話。而且你要知道跟我的心產生撞擊的話和與你的心產生撞擊的話,可能會不一樣。有可能被我篩掉的那些話里邊有很多話是你特別喜歡的,所以這本書不厚,薄薄的,我建議大家都能夠買來看一看。
想想一個人怎麼才能夠活得好,怎麼才能夠走完自己長壽又幸福的一生,好嗎?謝謝大家,我們下本書再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