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是知識的缺口【135】
矽谷鋼鐵俠
狂人小馬瘋狂的人生,能幻想又能實現不可能,會讓你看到希望
伊隆·馬斯克出生於南非的美國企業家;並以SpaceX、特斯拉汽車、PayPal(原X.com[5])共同創辦人而聞名。
馬斯克擔任SpaceX的執行長兼首席設計師、特斯拉汽車執行長、SolarCity的董事長。2021年1月7日,馬斯克以超過2,000億美元資產成為全球首富。
行銷有兩個重點,讓你看到希望和價值;這個小馬出奇蛋,一次滿足你兩個願望。
伊隆·馬斯克是個狂人,很多人只知道這個標籤,細節在哪就不知道。
他在14歲人讀到《銀河系漫遊指南》,讓他腦洞大開,腦子就想著如何到太空旅遊,如何改變這個世界,異於常人的格局;這年紀多數人還在「媽媽10元」。
他有著高速運轉的腦袋,有本事把一個不會的事情,在一個晚上學成「專家」;員工懟他,去你的,你要求太高了,這不可能,這時他就炒他魷魚,在一個晚上就弄懂他的業務,接下他的業務;這個學習能力真是狂。
當馬斯克把人們認為不可能的事,火箭發射到太空、研發電動車,都實現了;這會調動人類的「非理性的心理」,他做什麼我都追隨他,押寶他。
例:2021年2月初,特斯拉買15億美元比特幣,從4萬6美元漲到最高點5萬8美元,約一個多月。
「所以,歡迎來到小馬的瘋狂人生。」
我興奮說。
前言
因為伊隆·馬斯克是一個在替全人類思考問題的人,就是當我們每個人每天在想著怎麼樣送外賣,怎麼樣刷卡更方便或者交通住宿怎麼樣解決的時候,他在想的是萬一有一天地球毀滅了,人類怎麼才能夠安全地搬到火星上。
他之所以在不斷地研究超級高鐵,在研究廉價地把東西運送上太空的這些裝置。
因為他堅定地認為總有一天,人們會移民,整個地球會保留了一群火種在火星上,這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所以他是一個思考特別超前的人。
第二個就是他過去很多不可思議的預言在人們看來非常瘋狂的說法,到最後一個一個的都實現了。
在2012年的時候,SpaceX和特斯拉都取得了特別長足的進步。這個說明他不是空想,他說的東西是靠譜的,這就更加難能可貴了。
第三個我認為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就是他把童年的大量挫折轉化成了寶貴的財富。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對童年有著不同的解讀,童年的生活經歷我們沒法選擇。
但是我們有選擇解讀它的方式的權利,所以埃隆·馬斯克所遭受的童年的經歷在我們看來他應該變成一個叛逆的壞孩子。但是沒有,他成為了一個學霸,並且成為了改變世界的人。
伊隆·馬斯克的故事
所以我們整個故事先從他的童年講起,他小時候一直在南非,用他的話來講是可恥、羞愧的白人家庭。
因為他在南非的時候,正好是南非種族歧視特別嚴重的時候。當時發生過黑人暴亂,政府殺死了上百個黑人。
所以作為白人的孩子,他們心中是很清楚白人這樣欺負黑人是不對的。因為整個環境就是那個樣子,所以他每天生活在羞愧當中,從小就喜歡幻想。
在12歲的時候,也就是1984年,埃隆·馬斯克自己寫了一個遊戲程式源代碼叫做“炸彈”。
你想1984年有多少人會玩電腦,那個時候很多人可能連電腦見都沒有見過,但是他就特別喜歡研究這些東西,自己去讀書學習怎麼樣編程式。
14歲的時候,讀到了對他人生影響最大的一本書,叫作《銀河系漫遊指南》。所以你看他今後這一生當中的發展都和銀河系是有關系的,他腦子里想的都是怎麼樣到太空當中去旅行。
馬斯克在五歲的時候就喜歡出神,他跟一般的孩子不一樣,經常一個人發呆,每天拿十個小時的時間讀書,他讀書讀到什麼程度?
他說有一次我把學校臨近圖書館的書都看完了,這是十幾歲的時候。在三年級、四年級的時候,我試圖勸說圖書館幫我定更多的書。
之後我就閱讀《大英百科全書》,這讓我受益匪淺。我不知道的東西太多了,所有東西都在裡面。
據說埃隆·馬斯克是能夠把這個《大英百科全書》背過的人,你說任何一個這里的知識,他都知道。他的同學跟他在一起覺得特別無趣,為什麼呢?
比如說在飯桌上,大家說地球到月球到底有多遠,馬斯克立刻就脫口而出近地點和遠地點的精確數字。你說跟他在一塊好玩嘛,他什麼事都知道。
一大群孩子在一塊玩,有人抱怨說這個黑暗好可怕,好怕黑。馬斯克特別冷靜地站在旁邊講,黑暗只是沒有光線而已。所以他是一個純科學的思維方式,他對於知識掌握的那個程度真的是太嚇人了。
因此他在後來管理企業的時候,每次遇到不懂的問題,他的唯一辦法就是去學。他只要學上一晚上,第二天來跟你討論的時候,他就已經到了專家的水準。
所以學習能力在馬斯克身上體現得真的是淋漓盡致,相當可怕。
而且他小時候跟他爸爸的關系不好,“他是一個怪人,十足的瘋子,準確地說我沒有一個幸福的童年,我的童年生活很都會悲慘。
他總是把生活搞得一塌糊塗,這一點我非常肯定。無論多好的情況都會被他變得很糟糕。
他不是一個快樂的人,我不知道一個人怎麼會變成這樣,我再說下去會惹麻煩的”這是埃隆·馬斯克在成年以後接受了作者訪問說到他的爸爸時候。
依然這麼語無倫次地充滿著憤怒的情緒。他爸媽是離婚的,所以他的家庭環境真的不算特別好。
而且他在學校上初中的時候,曾經被黑社會幫派欺凌打得相當嚴重,完全鼻青臉腫,而且見一次打一次。這些人為了孤立他,誰跟馬斯克在一塊玩,他們就打誰。
在學校里邊整天被一群人欺負,這都沒有讓他變成一個變態的人。他依然把他用在了對於社會有益的正能量上,我覺得這真的相當不可思議。
在這兒我要預告一本書,就是我可能會講一本阿德勒的書叫《自卑與超越》,這本書能夠很好地解釋這個現象,就是我們每一個人內心當中促進我們前進的動力都是來自於我們的自卑感。
但是怎麼樣解釋這個自卑感,形成了人和人之間的差別。當一個人認為我要解決這個自卑感,唯一的辦法是我要比別人更強。
我要比別人掙更多的錢,我要站得更高,我要成為一個大官兒,那麼他就一定會變成一個對社會有害的人。
而反過來,如果一個人解決這個自卑感的方法是我要想辦法融入這個社會,我要為這個社會做出一些貢獻,我要改變這個社會,讓這些悲劇不再發生。
這時候他才能夠成為一個在歷史上留下痕跡對這個人類對社會有意義的人,而且他也會幸福。
所以並不是努著一股勁兒想要成功的人,就一定能夠把這個自卑感很好地轉化。反過來,他可能會得“無良症”。他可能會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
這就是很多電影當中大反派的背景。心理知識就在這兒。所以埃隆·馬斯克就是阿德勒所寫的《自卑與超越》當中非常棒的一個典型。
17歲的時候,他就離開了南非,這也是他夢寐以求的事。為了拿到這個簽證,他下了很大的功夫,一拿到簽證,他再也沒有回去過。可見他是多麼地不喜歡他成長的那個地方。
到了加拿大,他到加拿大的動機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因為他想以加拿大為跳板,因為從加拿大去美國比較方便,回到他的母系的故鄉——美國。因為他的媽媽這些人是從美國過來的。
還有一種說法是因為他為了逃避兵役,因為在南非如果他那個年紀要去服兵役的話,他就必然要參加種族鎮壓當中。
他不願意進入種族鎮壓的那個陣營,所以他選擇了逃避到了加拿大。
在加拿大打了一年的零工,非常艱苦。那時候他本來是要去找一個舅舅,結果那個舅舅搬家了,找都找不到,就非常艱難地在加拿大混了一段時間。在1989年的時候,進入了皇后大學。
之所以選擇皇后大學是因為據馬斯克說,他覺得皇后大學的美女可能會比較多,所以他就選擇了皇后大學。
在1992年的時候,他如願以償地轉學到了賓夕法尼亞大學,所以他在那個地方學了雙學位,一門是沃頓商學院的商科,還有一門是物理學。
在這個過程中,他展現出學霸那一面,有一門課叫變態心理學考了98分。別人考98分高高興興地走了,他考98分就去找那個教授,他說你為什麼扣我兩分。
然後教授就把捲子拿出來,翻來翻去為兩分辯論。辯論完後,教授說好吧,100分。所以,他是對成績非常在意的人。
在大學期間,1994年12月份那個時候,那時候我也上大學。因為埃隆·馬斯克也就比我大兩三歲,在那個時候他寫的論文寫“太陽能的重要性”,這樣一篇論文獲得了教授一致的好評。
所以他後來做了太陽城這樣的公司。然後光學數據識別,什麼是光學數據識別呢?一本書用掃描的方法掃一遍,把這個數據全部記錄在資料庫里邊,這就是谷歌現在所做的事情。
還有超級電容器,超級電容器就是他在研究超級電容器使得電能能夠儲存下來,從而推動汽車推動火車、推動火箭去運動。
所以他在大學期間所做的這些論文和他後來一生當中所堅持的方向都沒有太大的差別。
我就特別敬佩於這種人的前瞻性。他在上大學的時候就已經這樣了,然後到大學畢業的時候,怎麼找工作呢?
我相信很多人會面臨著同樣的苦惱。馬斯克在畢業的時候,開始認真思考大學畢業以後的選擇,他曾經考慮過進入視頻遊戲行業做網路遊戲。
從童年時代起,他就非常迷戀遊戲,並且有遊戲行業的實習經歷。
但是他又覺得這個追求不夠巨集大,“我真的很喜歡電腦游戲,但我做出非常出色的電腦游戲,會給世界帶來多大的影響呢?”
他說“這不會對世界帶來太大的影響,雖然我發自內心熱愛遊戲,但我不會把它當作職業”。
最後他得出了下面的結論,“在未來網際網路、可再生能源、太空探索這三個領域正在發生巨變,並且自己可以在這些領域有所作為。
”他鄭重其事地說,要進軍這些領域。他把這些想法告訴女朋友,她說“這像是瘋子在胡言亂語”。
所以馬斯克當時堅持宣揚他的早期理想就是太陽能、電動汽車和火箭,這就是他現在所做的SpaceX、特斯拉和太陽城。
樊登雖然講《刻意練習》時說這個世界沒有天才,可以說是沒有天分,但是像這麼又努力、學習能力又強的人,真的可以被稱作是一個天才。
他畢業前報考了斯坦福大學想繼續學習物理學的知識,讀博士,兩天退學,覺得不行,這樣太慢。
但是有很多人為了能夠被教授帶著這個節奏走,所以你就只能夠忍受這種低效率的學習方式跟大家一塊讀書、一塊學習、一塊做作業,似乎有了完成作業考試這樣的節奏。
人們就應該這樣成長一樣。埃隆·馬斯克上了兩天的斯坦福大學退學了,不幹了,說這太慢,他立刻就去工作,做兩份實習工作。
白天在一個超級電容的公司研究超級電容,跟他大學學的是一致的。晚上在一個游戲公司寫代碼,他不是學計算機科班出身。
但是那些人發現說只要把這個工作交給他,他很快就能學得會,他會自己學代碼、去編程。
雖然他編程的方法不是科班的,經常里有很多這個很奇怪的邏輯。他的邏輯像一團線球一樣的攪在一起,但是他總能夠自圓其說,他有了自己的一套邏輯。
你要知道矽谷帶著他做這些事情的人是創造了iPhone的那些人,創造了大量的這種嶄新的遊戲的那些人,就是高手們都集中在這個地方。所以他跟著大量的高手一塊學習。
1995年那段時間他就決定創業,他和他的弟弟一塊創業,他們倆決定做什麼?
做一個叫做Zip2的公司,Zip2是做什麼的呢?有點像周鴻禕當年做的3721,就是網路黃頁讓大家都能夠迅速地上網際網路。
因為在那個年代是沒有太多企業,知道網際網路是怎麼回事的,所以這就是一個市場的空白。
他去說服這些企業,來你們做個網站吧,我幫你弄一個地址。那時候還沒有谷歌,然後做這個Zip2的時候跟NAVTEQ合作。
這個NAVTEQ大家如果聽過我講《指數型組織》的話,應該記得後來被諾基亞收購的一家用定位、埋傳感器方法來獲取地圖信息的一個公司。
其實那時候他們所組合的就是一個LBS,就是一個基於位置的服務,然後在不同的位置上安插上他們的這些客戶的名單。
但是一開始真的相當艱難,整天就住在辦公室里,馬斯克的辦法是說他告訴所有的員工說你們誰第一個到辦公室就把我踢起來。
就拿腳踢他的睡袋,他就弄了個睡袋就住在辦公室,一踢起來醒來就趕緊開始幹活。
然後他和他弟弟兩個人湊錢買了一輛寶馬320,聽起來很棒,二手車。那美國的二手車是非常便宜的,買了一個特別破的寶馬320開著。
他的一個員工是一個韓國人,然後就開著他那個車上班,開著開著輪子就掉,就那個車的輪子突然跑掉了。
說至今在矽谷的那條馬路上還能夠看到地上被他的輪轂劃出來的一道深深的痕跡,因為輪子跑掉了,把路面破壞,非常艱苦的創業。
在1996年的時候,他拿到了莫爾達維多夫,是一個風險投資人,投資的300萬美金。
他這個企業真正賺錢是他和大量的傳統報紙合作,你說那時候真奇怪,那時候真正有權力、有錢的是傳統媒體。
所以他跟這些報紙合作,讓這些報紙說服他們的客戶來做這樣的網路的東西。他們變成了隱藏在這個報紙背後的供應商,獲得了大量的訂單,開始賺錢。
但是馬斯克覺得很不爽,因為這是我的事結果現在變成了報紙的事,我們隱藏在他們的身後。他就認為這不是一個好的方法。
幸運的是在1999年2月份,他被康柏公司花了3.07億美金收購了,第一次創業做了Zip 2這樣一個網路黃頁。
那周鴻禕做3721也是被Yahoo收購了,一模一樣的一個過程,獲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這一次收購埃隆獲得了2200萬美元的收益。
差不多1個多億人民幣,然後他的弟弟金巴爾得到了1500萬美元,這是人生的第一桶金,就來自於把一個項目幹成了。
這個人創業很連續,1999年2月份賣掉的公司。1999年3月份,他就投資了一家新公司叫做X.com。
如果你們聽過我講《支付戰爭》的話,你會非常熟悉X.com,就是支付戰爭里邊跟PayPal不斷地打仗的那個公司。
他和PayPal兩家一開始是共生的,大家還互相幫助。結果後來真的要直面競爭的時候,撕破臉,打得不亦樂乎。
在網際網路大潮的泡沫即將褪去之前的那一刻,他和彼得·蒂爾兩位英雄決定合並。
然後兩個人合並之後,他依然是最大的股東,獲得了大筆的融資才挺過了整個網際網路的泡沫衰退期。
在這個過程當中,要想知道細節去聽一下我們講《支付戰爭》就好了。
不過這個埃隆·馬斯克特別討厭《支付戰爭》這本書。他認為《支付戰爭》的作者是一個馬屁精,他說那個人完全是給彼得·蒂爾拍馬屁。
因為在那本書里邊把埃隆·馬斯克的形象寫得相當糟糕。但實際上埃隆·馬斯克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你知道他在做X.com之前,他做了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他掙了2200萬美元,他拿著錢幹嘛了呢?
你們想想看給你們一個美好的機會幻想一下自己突然得了1個多億,你要幹什麼?
我相信很多人會像我一樣說存起來,買穩定的理財。然後這輩子就不愁了,然後稍微拿出一點點錢來做一些投資。
埃隆·馬斯克沒有,他根本不看重這些錢。他首先在矽谷買了一個1800平方英尺的豪華公寓。
買了豪華公寓以後呢,又花了100萬美元買了一輛邁凱倫F1跑車,全世界這個賽車只有62輛。
他買這輛車是從著名的設計師拉夫·勞倫手裡搶過來的,就那個人要買,他先搶先買了。
買完了以後他在接這輛車的時候竟然邀請了CNN來拍攝。因為這輛車全世界只有62輛,所以誰買這輛車都可以成為一個新聞。
他接這輛新車的樣子,自己在那個車面前表現出特別志得意滿的那種感覺,讓別人覺得暴發戶。
他就用電子郵件約拉里·埃里森賽車。拉里·埃里森就是甲骨文的老總,他也有一輛這個車,他們倆就去賽車。結果招引了很多有這個車的人都想加入進來跟他們一塊賽。
最有意思的是他這個車後來還撞報廢,開著開著“砰”撞出去,撞廢了以後,他跟旁邊人講你知道嗎?最有意思的是,這車還沒有買保險。
完全沒有買保險的一輛價值一千萬人民幣的這麼一輛豪華轎車撞廢,撞廢就撞廢了。然後還買了小型螺旋槳飛機,他在幹嘛呢?他在刻意地打造自己花花公子的形象,就是他原來在矽谷是Nobody,沒有人知道,他根本不是一個著名的人物。
所以他現在需要橫空出世,他需要讓別人知道有一個小子出來了。然後他就用這樣誇張的方法。因為你看他前半生的就18歲以前的那個經歷,他根本不是這樣一個人。
但是在他有了這筆錢以後,他一下子把自己包裝成了這樣的人,成為了媒體的寵兒。
然後他投資了1200萬到X.com里邊,給自己最後留的現金,能夠周轉的現金,可能只留了不到400萬美元,然後就把它全部放在這里邊。
但你知道X.com的創業和PayPal打仗那是非常艱難的事,好幾次就差點完蛋了。不過在整個這個故事里,我覺得最棒的表現是他在被彼得·蒂爾顛覆了以後,彼得·蒂爾發現公司不行了。
如果老用埃隆·馬斯克的方法來做,埃隆·馬斯克那時候是CEO,這不行了。
所以彼得·蒂爾趁著艾倫·馬斯克出差的一次機會,在公司內部發起了投票,把他顛覆掉了。
顛覆掉了以後,埃隆·馬斯克回到公司發現自己沒有位置了。那如果換作是別人的話,會認為埃隆·馬斯克一定會反擊、會跟他作戰,然後把他打得更厲害。
結果出人意料的是這麼一個具有戰鬥性的人,埃隆·馬斯克當時的反應竟然沒有選擇戰鬥。
2001年6月,埃隆·馬斯克在公司的影響力迅速消退。當月,彼得·蒂爾將X公司改為PayPal。
馬斯克通常都會睚眥必報,但這一次他表現出驚人的克制,他接受了公司顧問的角色,並且繼續向它注資,成為PayPal的最大股東。
你可以站在埃隆的角度講,他最有可能憤恨和生氣。但他沒有,他支持彼得,表現得就像一個王者。
你們看過凱撒跟他的兒子在聊天的時候,面前走過一個囚犯,凱撒就問他的兒子這個囚犯歸你了,你看看怎麼樣能夠表現出你最大的權力。
然後他兒子講殺了他,然後凱撒說不對,這個不能表現出你最大的權力。表現出你最大權力的方法是放了他,放了他才是王者的表現。
所以當彼得·蒂爾採取了這樣一些手段把公司拿過去的時候,埃隆·馬斯克所表現的不是睚眥必報的鬥爭形象,而是我允許。
因為只要對公司好這事就可以,他不但沒有減持,他還拿錢進來增持。因為他覺得彼得·蒂爾這樣做是對的,這樣對公司的發展有好處。
所以,在2002年7月份,eBay花了15億美元收購了PayPal。
這一次埃隆·馬斯克得到了2.5億美元,交完稅之後是1.8億美元,1.8億美元和之前的2200萬美元比起來,這就又上升了一個數量級。
從此以後,埃隆·馬斯克去哪兒跟別人介紹的時候,都會首先打電話講我是一個億萬富翁。
他經常這樣跟別人說話,他要吸引別人的注意力、想要認識別人,就說我是一個億萬富翁。
接下來他就成立了SpaceX這樣的公司,這是怎麼介入進來的呢?他在一個派對上,這個派對全是跟航天有關的一些人,還包括詹姆斯·卡梅隆這樣的人。
因為對科幻有興趣的人,他們組織了一個派對。這個派對的門票是500美元,很貴,這都是慈善性的派對,每個人花500美元進去就是為了認識這些願意做慈善事業的人。
為了給這個航天募捐。沒有人邀請他,他給他們寄了一張5000塊錢的支票。
他去了以後他就坐在詹姆斯·卡梅隆的旁邊,這邊還有NASA的主管。他就發現詹姆斯·卡梅隆在向他要錢,就希望他能夠投資他的下一步電影。
他一開始是特別希望支持NASA的,結果後來他上了NASA的網站上看了一下,他認為NASA肯定會有一些人類移民火星的計劃下一步的行動是什麼。
結果他發現什麼都沒有,自從美國送了人上太空以後,美國幾乎在太空上無所作為,沒有任何長足的進步。
所以埃隆·馬斯克就覺得太失望了,這個國家怎麼對太空的事一點都不關心,根本沒有想過做這樣的事。於是他不去贊助NASA,他決定要自己幹。
一開始想的辦法是到俄羅斯去買火箭,他還帶著人去了俄羅斯。
在俄羅斯他就發現氣死了,因為俄羅斯人就是喝酒聊天,大聲地喊口號,因為大家喝嗨了。
俄羅斯人很喜歡喝酒,喝嗨了以後聊得很愉快,但是一說到買火箭的事兒,大家就笑他,為什麼?
因為他們不相信個人會沒事兒乾買些火箭回去,所以沒有買成還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喝了很多的酒。
回來以後怎麼辦,他就去把關於火箭動力的書找來看,他找了很多基礎的教材自己研究。
看完了以後,他跟身邊的人講,我覺得這事兒得咱們自己幹,因為他算了一下他覺得造一艘火箭不需要太多錢。
各位,這是他自己自學算出來的,你說這人多嚇人吶。就是讓我們活到了30多歲的時候,突然去學火箭動力學,我覺得這不可能的一件事,但是他做到了。
所以,埃隆·馬斯克就是這樣的人,他說我自己學。學完了以後,他制定了一個計劃。
2002年6月份,他成立了SpaceX,就是把那個X加了個Space就變成了一個太空探索的公司了,投資了1億美元在這家公司里。
他個人投資了1億美元。因為那個時候,像俄羅斯或者中國發射火箭已經比美國人要便宜了,載重大概是5500磅的這個重量,發射上去的成本是3000萬美元一次。
埃隆·馬斯克的承諾是我做的“獵鷹1號”要做到1400磅,就是我的載重要比其他的那些商用的發射要重2倍以上,我的成本只要做到690萬美元,這是什麼呢?
這個其實就是太空行業中的“西南航空公司”。各位知道“西南航空公司”,就是廉價航空,同樣是飛行,但是它比別的航空公司要便宜很多。
所以埃隆·馬斯克在一開始就做了這樣的定位,我們又要快又要好,而且他還有一個目標就是飛上去的火箭要能夠回收,回收回來能夠二次使用,這個成本還能夠更低。
我們能夠像發火車一樣往太空當中不斷地送東西,所以當他設定了一個目標以後,就開始召集最優秀的人才,上哪兒找最優秀的人才呢?
一方面是,我們可以找這個行業內有名的人挖一些人過來。但是,馬斯克發現這些人其實並不好用,因為這些人總會告訴他什麼事做不了。
他們知道特別多的常規常識做不了的東西。所以埃隆·馬斯克去頂尖院校招聘,找到這些學校的老師們。
然後就問他們在你們學校里有沒有傑出的研究生、博士生這樣的孩子,請你介紹給我。
他們挖人是從大學開始挖的,就是他說服了大量的學生,你就別上學了出來幹吧。
然後把他們從學校里邊拉出來,這些人是完全沒有之前那些束縛和窠臼的。
他們唯一本著的是原理,就是這火箭能不能上天是符合這些原理的,只要符合這個原理就能夠做成。
然後在這里邊有一個插曲,就是在他振作Space X的時候,他十周大的小兒子突然夭折了,非常意外,在家裡邊平躺著睡覺,睡得好好地產生了呼吸障礙。
他們沒有知覺,後來就發現過世了,送到醫院里邊去搶救,搶救不過來。這件事對他打擊很大,他和他妻子都受到了非常嚴重的打擊。
但是他把這些打擊全部都放到了工作上,他無休止地瘋狂工作來減少內心的這種傷痛。
當然能夠看出來他是一個相當需要安全感的人,他在後來的五年當中,連續地生了五個孩子,一次雙胞胎,一次三胞胎,生了五個孩子。
他的公司里還出現了一個叫做瑪麗·布朗的女人。這個瑪麗·布朗在SpaceX里,這些員工把她簡稱叫MB,Marry Brown,就叫MB,這個MB相當於什麼呢?
就相當於鋼鐵俠里邊的那個佩柏·波茨(Pepper Potts)。你知道鋼鐵俠不是有一個女朋友給他管著整個公司的那個女CEO,就是相當於她。
因為當年在拍鋼鐵俠這個電影的時候,小羅伯特·唐尼是真的找到了埃隆·馬斯克,然後讓馬斯克帶著他參觀了他所有的工廠,瞭解了他所有的這種生活方式,還有他所做的這種想法等等。
所以可以說小羅伯特·唐尼真的是從埃隆·馬斯克身上吸取了特別多的人物要素。當然他沒有去過什麼阿富汗戰場,坐在這個吉普車上,被炸彈炸飛這樣的事。
不過他身上的確是有著鋼鐵俠的原型的,然後這個佩柏·波茨也就是瑪麗·布朗,在他們公司里所承擔的角色實際上相當於是埃隆·馬斯克的翻譯。為什麼他需要一個翻譯呢?
因為他是一個天才,他說話特別快,他根本不跟別人廢話。他也沒有任何情理可講,所以他說出來的話經常是傷人的。
他又是一個年輕氣盛的億萬富翁,所以瑪麗·布朗需要把他的話翻譯成更加客氣的話,然後跟大家慢慢地溝通,成為了團隊里的潤滑劑。所以她等於是他的發言人兼翻譯。
你知道這個埃隆·馬斯克的工作風格是什麼,他的員工只要過來跟他講這事我做不到,這事你要求太高了。
不行,你被開除了。他立刻講你被開除了,開除了以後這事怎麼辦呢?你走,這事我做。
他開除掉任何一個員工,他就會把這個員工的工作自己接過來做。而且最讓人生氣的就是他真的能做,他只要晚上回家好好地研究一下,第二天就能把那事給做了。
這就是讓所有員工特別沒脾氣的地方,老闆說開就開,因為誰走了我都不怕,我都能替你做。這個大家不能複製,這個特別難複製。
在做這個火箭的過程當中,工程師有時候會發現馬斯克的一些決策讓他們非常地不理解。
有的預算本來就覺得無所謂的預算他會批,但是有些預算他就不會批。
比如說,工程師們總是被馬斯克樂意投資的東西而苦惱,總部願意投資20五萬元的設備或零件,這對獵鷹一號非常必要,但馬斯克會拒絕這一申請。
他卻很捨得花錢給地板鋪一層發光面,因為這樣好看一點。你會覺得這人是不是花花公子,玩世不恭,不知道技術?
不是,後來當人們問起馬斯克說為什麼別人要買零部件的時候,你不讓他買的時候。
馬斯克說,如果買這些零部件都要用這個價格去買的話,我們就根本無法實現成本的控制。
因為你預期的成本是要低,因為他用的都是同樣市場價格的零件怎麼可能成本低呢?
所以,我必須得讓他們自己去研發。這個事不通過自己研發是不可能達到性能又好價格又低的這種情況,所以這種情況下我是不能批這種預算的。
但是反過來把那個地板鋪得更好一點,這是我的個人喜好,這讓大家生活得更愉快、工作更舒適。這咱們要錢幹嘛,不就是為了這麼做嗎?
這個跟我們生產出來那個火箭的成本無關,所以涉及到火箭成本增加的事,我是不能夠輕易投資的。
所以他腦子非常清楚。即便是這樣,在發射火箭的過程當中,你要知道人類歷史上,發射火箭的失敗率都是超高的,都是至少有一半以上的火箭發射都是失敗的。
2005年11月份,他們第一次發射點火,突然之間開始傾斜。停,別發射,這一次叫中止終止發射。
再拖一年,到了2006年3月24號的時候,發射火箭已經上天了,大家看得非常高興,然後開始轉彎,開始一二級脫離的時候,“砰”爆炸,所以2006年發射再次失敗了。
到了2007年3月21號,又過了一年,這一次他們是看著火箭升空,一二節脫離都做得沒問題,都很棒,進入軌道,火箭都已經進入軌道了,所有的人在大廳里邊已經開始拉起手來歡呼了。
這時候屏幕上突然發現那個火箭開始左右搖晃,擺得很厲害,然後 “砰”爆炸,依然爆炸了。
各位你們能夠想象那個絕望的感覺嗎?這都是錢,就是埃隆·馬斯克投資了那麼多的錢在這個地方,那些工程師在小島上不能夠回家。
每次用他的私人飛機運送過去在那兒不斷地工作,而且他們向別人承諾了在一個時間點之內就要拿出最好的火箭。
但是得到的結果就是一次一次的爆炸,最後一次爆炸的原因是什麼?他們後來發現說,當這個火箭上升到那個軌道當中以後,火箭的燃料變少了。
因為燃料箱原來是裝滿的,但是當燃料箱燒得變少了以後有了空間,所以燃料箱開始擺在那個里邊晃。
這麼一晃導致火箭失衡,然後爆掉。所以每一次失敗都會帶來一些經驗,慢慢地去改變它。
講到這兒,大家還沒有看到SpaceX的前景,不斷地花錢,這已經花了他特別多的錢了。
但是你知道埃隆·馬斯克這個人最讓別人覺得不可思議的地方就在於他並不是只做了這一件事,在做SpaceX這麼大的一個事的同時,他還在做特斯拉。
特斯拉是怎麼做起來的?是2003年的時候,埃隆·馬斯克遇到了一個叫做斯特勞貝爾的人,這個斯特勞貝爾是一個斯坦福大學的大學生。
他就在研究這個鋰電池的這個問題。因為馬斯克原來一直希望通過用超級電容器的方式來解決電容的問題。
而當他聽完了斯特勞貝爾所講的用鋰電池連在一起,形成一個大的鋰電池網提供大量的這個能源的時候,他覺得很有意思。
然後他跟這個斯特勞貝爾說,我可以給你投一萬美元,讓他去研究這個東西。這個斯特勞貝爾是個學生,很高興就接受了這個投資去研究這個電池。
在2003年7月份的時候,另外一個城市裡邊有兩個年輕人,一個叫做艾伯哈德,一個叫做塔彭寧,這兩個人組建了一家公司叫“特斯拉”。
你知道特斯拉這個公司並不是埃隆·馬斯克組建的,是塔彭寧和艾伯哈德的兩個人組建的。
這個特斯拉是為了紀念一個著名的電動機先驅叫尼古拉·特斯拉。
所以這兩個人為了紀念特斯拉,把這個車命名成“特斯拉”,這兩人到處在談融資。
2004年的時候,遇到了埃隆·馬斯克,一拍即合。埃隆·馬斯克腦子里邊,當時已經構想到了什麼,這兩個年輕人所研究的特斯拉電池技術不過關。
但他腦子里知道斯坦福大學有一個小夥子,電池是可以的。你知道我們跟很多投資人接觸就發現大量的投資人,每天所做的工作就是組合各種資源。
因為投資人會見到特別多的項目,他會發現這個項目和那個項目如果結合在一起的話就會變得很棒。
於是,他投資了650萬美元入股特斯拉成為了董事長,並且是第一大股東。他一下子投到控股的地位,然後又把這個斯特勞貝爾引用到團隊當中,把電池和車結合在一起。
在一開始的時候是完全用蓮花跑車的底盤在做,所以他們的第一輛車是一輛跑車形態的,非常矮。
這里有一個不可思議的開始,為什麼說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開始?如果從汽車城底特律來的人來特斯拉參觀一定覺得不可思議。這家公司的全部汽車專業知識僅止於此。
就是一幫汽車愛好者和一個做了不少項目的人,這些項目僅僅達到科技展覽的項目級別,並且在傳統車行業來看,他們所依據的科學原理很荒謬。
另外創始人里沒有人打算去底特律的傳統汽車製造商尋求建議。
相反,特斯拉要做的事情與在他們之前成立的矽谷公司一樣,雇傭一些年輕的對新知識如飢似渴的工程師,然後順著事情發展趨勢去思考下一步怎麼做。
他根本不去研究別人的車是怎麼造的,他們就是完全回到物理學的原理來解決問題,然後就是不斷地再研究新的特斯拉的車。
2005年1月27號,第一輛新車誕生了。新車誕生了以後,有一天這些工程師們在一塊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說,萬一咱們那個鋰電池爆炸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場景?
然後他說試一下,怎麼試?他們找來20塊鋰電池拿膠布捆起來,捆起來以後拿火點著兒,然後扔到了一個空場地里邊去,這都是一群特別好玩的毛孩子。
這麼粗放的一個實驗把20塊鋰電池點著兒往一個空場地里邊一扔,“砰”像火箭一樣飛了出去,他們嚇壞了。
小夥子們嚇壞了說,咱們的車上有7000塊電池,這20塊爆炸都這樣,7000快爆炸了成什麼樣了?
所以,回去以後趕緊就去研究鋼板怎麼樣和車身隔開。所以到目前為止,特斯拉銷售了這麼多輛,沒有出現過一起人身傷亡的事故,就是沒有死過人。
這個車出過事故,但是沒有死過人。即便是很多車主,有的是操作失誤,有的是跟別人撞了,沒有爆炸過,電池從來沒有出現過爆炸。所以他們是發現了這個問題才去解決它的。
在發布會上,他們做了一輛車,這個車特別有意思就是不能開超過5分鐘,他們找了很多名流,包括施瓦辛格也去了,還有好萊塢的大量的名人都去參加他們這個發布會。
在發布會上有輛特別炫酷的車放在那兒,但是問題是這車只能試駕5分鐘,為什麼5分鐘以後整個車就開始熱,整個車就開始發熱,特別嚇人的一件事。
但是,這件事情給他們帶來了大量的訂單,有特別多的人開始預訂這輛車。在埃隆·馬斯克領導特斯拉的時候,人們能夠很明顯地看出這個人的領導風格。
埃隆·馬斯克的領導風格是相當另類的。他說,特斯拉的員工很快就見識到了在SpaceX早已習以為常的馬斯克。
當有突發事件的時候,比如Roster的碳纖維出了問題,馬斯克會親自處理這件事。他會乘坐私人飛機去英國搜集一些車身面板的新原理,並親自送到法國的工廠以確保不會影響Roster的生產進度。
Roster成本模棱兩可的日子過去了,馬斯克發表了一場演講,要求我們在周六周日依然努力工作,並睡在桌子地下直到這項計劃完成。
人群中表示反對,他們認為每個員工都為這輛車工作很辛苦了,也需要休息一下,可以有時間陪陪家人。
埃隆說,我想告訴那些人我們破產之後,他們有更多的時間陪家人。如果你想陪家人的話,等破產吧。
他要求員工們每天早晨七點鐘開會,審閱最新的原材料賬單。他們必須要瞭解每個零件的價格,然後制定一個合理的計劃,讓價格變得更便宜。
如果一臺發電機在12月底的價格是6500美元,馬斯克希望它的成本在次年4月降到3800美元。
公司每個月都會對這些零件的成本進行分析和規劃,如果你掉隊了,你將會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員工就講說每個人都會看到如果你沒有完成計劃,你就會失業。
埃隆的大腦像一臺計算器,哪怕投影儀上出現了一個不合理的數字,他都會註意到,他不會錯過任何細節。
在營銷方面,馬斯克每天都會在谷歌上搜索有關特斯拉的新聞。如果看到了負面消息,即便特斯拉的公關人員沒有辦法讓記者改變他們的觀點,他也會指定人去更正它。
有一個員工因為孩子出生,而錯過了一場活動。馬斯克馬上發了一封連珠炮似的郵件,說這不是藉口,我感到非常失望。你需要弄清楚什麼對你來說更重要。
我們正在改變世界、改變歷史。如果你不打算全力以赴,你就別乾啦。那些在電子郵件里犯語法錯誤的營銷人員會被要求直接走人。同樣,如果最近沒有做出令人稱道的成績也得走人。
我覺得跟著這樣的人乾活真的是壓力超大,我們的員工聽了這個一定會覺得跟我們乾活非常愜意,至少沒有人罵人。在這個過程當中,這個車逐漸地被大家定了。
但問題是什麼呢,你想那個車開五分鐘就要發熱,他怎麼交車?所以原定2008年要交車的,結果遲遲交不了車。
這時候特斯拉開始陷入谷底,你們註意一下這個時間,特斯拉在這個時候是谷底,SpaceX也是谷底。
因為它到2007年的時候,還在爆炸,這兩家公司都是巨大的吸金黑洞。
埃隆·馬斯克就那麼多錢,他的投資方式是All In的,他全部都投進去,他不給自己留後路的,所以人生真的進入到谷底了,他差點就破產了。
最讓他心寒的是甚至有他的員工離開特斯拉以後,在媒體上發表言論說我不能夠再坑大家了,我必須把這些黑幕全部抖出來,特斯拉根本沒戲。
在網上甚至有人做了一個網站大家一塊兒為特斯拉倒計時,看特斯拉需要多少天才能夠倒閉,所有人在押寶說大概多少天會倒閉。沒有一個人認為特斯拉真的會成功,不看好他。
在2008年的時候,他和他老婆離婚。他的老婆是一個有著自己想法的人。
但是總是生活在他的光環之下,所以兩個人決定離婚,還產生了大量的訴訟,引發了大量的口水和娛記的關注,喪失了很多的財產,還要不斷地交撫養金。
2008年的8月2號,又一次發射失敗。火箭升空之後,這次飛得更遠一點,然後又失敗了。這一次失敗對團隊的打擊相當大,現場所有的人都已經哭了。
他的一個SpaceX的負責人回憶說,那就像世界末日。成年人一般不輕易哭泣,但那一天他們都開始嗚咽,所有人都身心疲憊。
馬斯克立刻趕來安慰員工,並鼓勵他們繼續去工作。他說,我們必須完成它,不要害怕,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據員工回憶說,他的鼓勵有神奇的魔力,所有人都冷靜下來,開始分析剛才發射失敗的原因,並且試圖解決問題,公司死灰復燃,一切從絕望到有了希望。
這個時候就能夠看出一個領袖的力量,在所有人感受到絕望的時候,越是在這種時候,他反而沒有去罵人,他反而不會暴躁地說這次是誰搞的,為什麼要這樣,誰來承擔責任,沒有。
當面臨真正巨大失敗的時候,這時候他需要穩定軍心。他說這一切我們能夠承受,我們繼續開始,他沒錢到什麼程度?
在他最沒錢的時候,還差幾個小時他就破產了。那天是聖誕節,是2008年年底的聖誕節,第二天就要發工資了,他沒有錢給大家發工資,現金流斷裂就要宣佈破產了。
在那個時候,一方面他在不斷地籌錢,你知道他甚至借錢借到什麼程度。他給他的朋友們打電話借錢,他問那些以前的富豪朋友們借,很多人都借給了他錢。
他的員工都成為了他的股東,由於每個月需要花費400萬美元左右,所以特斯拉需要新一輪的融資才能夠在2008年存活下來。
為了給員工們支付每周的薪水,馬斯克只能在和投資人的周旋的同時求助朋友,他向每一個他能想到的可能擠出一點錢的朋友發出了誠懇的邀請。
比爾·李給特斯拉投資了200萬美元,謝爾蓋·布林就是谷歌的創始人也投資了50萬美元,才50萬美元,這謝爾蓋·布林太摳了。
許多特斯拉的員工都為了幫助維持公司運轉出了錢,特斯拉的業務副總裁迪爾米德·奧康奈爾說,他們最終都變成了投資人。然後奇跡發生了。
為什麼?因為他們在之前2008年9月28號這一天完成了一個非常重大的舉措,就是“獵鷹1號”發射成功了。
在發射這個火箭的那一天,埃隆·馬斯克甚至不敢到現場去看。他和他的弟弟帶著孩子們一塊兒去了迪斯尼樂園玩,他明知道那邊要發射火箭,他去迪斯尼樂園玩兒。
玩完了以後才趕到現場發現發射成功,發射成功以後意味著什麼呢?就是他們的價格太具有競爭力了。
他們的價格比印度的、比中國的、比俄羅斯的、比美國本土的火箭都要便宜得多,然後他有可能能夠拿到一個10億美元的美國軍方大單。
所以那天我在談埃隆·馬斯克的事的時候,我旁邊有一位也是做科技行業的人,就講說美國的政府在這里起到的作用太大了。
就是美國政府是真的支持這些小夥子們搞的民營企業,所以當他火箭發射成功了以後,NASA就給了他一個16億美元的訂單。
你要知道這16億美元一下子打到他的帳上,他整個就活過來了。
而那一天正好是他發不出工資的聖誕節的前夜,然後等他長出了一口氣拿到了16億美元的訂單到帳了以後,他才突然想起來沒有給他新的妻子買聖誕禮物,然後他衝到大街上趕緊就尋找,
到最後發現找不到別的禮物,只找到了一個三不猴。各位知道三不猴嗎?就是三隻猴子,一個這樣,然後一個這樣,一個這樣,不看不說不聽的那個猴子。
沒辦法就買了那個東西作了聖誕禮物。因為根本就沒有心思準備。
各位能夠理解創業者的那種心態,熬過了這一節。但是你知道從這以後,埃隆·
馬斯克就開始變得順風順水,為什麼?因為SpaceX的利潤高到讓所有人咋舌,他在航空航天這個領域里邊的優勢太大了,而且他後來又發射了一個火箭回收了。
真的實現了這個技術在別的傳統的這些研究航天的人看來,沒有人去想這樣的事情。
但是埃隆·馬斯克帶著這樣一群年輕人把它做出來,所以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商用就是大量的公司都需要發射商用衛星,然後都是需要通過這樣的公司,所以他的訂單源源不斷地出現。
然後在2009年的時候,特斯拉也面臨了一個巨大的飛躍,就是他們從那個Roadster,轉型做了Model S。
這個Model S就是我們現在的大街上經常看到的那一輛特斯拉,那個車是完全成熟的。
它和之前的那個小跑車是完全不一樣的。然後我有很多買這個車的車主朋友都覺得這就不是車,這是一個移動的計算機,整部車是完全用計算機掌控的。
你知道它好玩的地方在於有客戶會投訴說這車哪兒壞了,然後他們不派人去修,他們遠在美國遙遠地通過計算機系統給它重新裝一下,那車就好了。
所以很多車主第二天到車里發現怎麼好了,沒人來修過怎麼就好了?
實際上,他們通過系統就能夠解決。你最早期買了這輛特斯拉,後來說出現了自動駕駛的功能,沒關系,你不用換新車。
你只需要把這個車開到一個能夠接收到信號的地方,然後重新從頂上灌起來一些信息,然後讓它實現這個軟體的升級,這個車就自動獲得了自動駕駛的功能。
然後走到它的車門跟前以後,你伸手去開那個車門的時候,那個車門的把手就會突出來讓你抓住,然後打開。然後一旦關上門,那個把手就會縮進去。
這些都是非常酷的設計,而且這些很酷的設計常常是來自於埃隆·馬斯克的想法,為什麼呢?
就是所有的員工覺得最有壓力的事就是埃隆▪馬斯克把這車開回家了,埃隆·馬斯克只要把這輛車開回他們家,第二天至少能夠提出80個好點子,他根本不去管這些好點子能不能實現。
他首先全部都告訴你這需要改,而他的點子往往都是對的。這人是真正這輛車的產品經理,他總是在提出非常高的要求。
埃隆·馬斯克的領導風格,你會從我們前面的講述當中能夠感受得到他雷厲風行,注重效率,從來不拖泥帶水,勇敢的開人。最重要的是,他效率超高,他很拼。
還有一條非常重要的原則就是埃隆·馬斯克說要讓物理原理說話。他從來不相信原則,他從來不相信這是規矩。這是別人的慣例,沒有慣例。
他只相信物理原理,只要符合物理原理的事。我們就應該能夠探索出一個頭緒來,這就是他判斷事物的原則,從科學的最根本的角度出發。
所以,他能夠挑戰各種各樣的慣例,挑戰各種各樣的行規,才能夠做出完全不同的東西來。
還有一條就是埃隆·馬斯克堅定地要求招聘最優秀的人,這個和谷歌的原則是一樣的,要去招最聰明的人。
谷歌的方法是看論文,看這個人過去得過什麼樣的獎,而埃隆·馬斯克做得更絕,他是直接到大二大三就去找,所以一個優秀名校的大學生應該從大二大三開始就和優秀的企業接觸。
那同樣,我也想提醒各位企業主,我們也應該到附近的大學里去看一看這些孩子們,他們有沒有可能成為我們下一步的接班人。
他們有沒有可能給我們貢獻更棒的主意和想法,因為他們受到的束縛更小,我的經驗就是年輕人其實真的很好用。
這就是埃隆·馬斯克的故事,而這個故事還在繼續地發酵。埃隆·馬斯克後來宣佈要做超級高鐵,在地面上的速度達到一千多公裡每小時。
很多人覺得這不可思議,因為他是一個真空的管道,然後把你人和車都放在這里,像子彈一樣射出去,達到一千多公裡的超音速。
最有意思的是不光人可以進去,你可以開著你的車進去。這樣的話,你可以開著車從這兒一炮打到上海,然後在上海可以開車在當地玩兒,這多棒的一件事。
它特別適合於解決大概兩三千公裡之內的這麼一個交通,實驗成功了。實驗成功了之後,最近已經開始開工,真的建造了第一條建造的路線就在阿聯酋。
因為那邊的人有錢,他們願意投資做這樣的事情,兩地之間的距離原來坐飛機需要2個小時,現在用超級高鐵連通了以後50分鐘。
我們拭目以待,想看看這樣一個東西能不能再次改變人們的旅行方式。
埃隆·馬斯克所思考的是在人們可以移民到火星上的時候,我們能不能夠把大量的人類文明運送到火星上去,讓那個地方更像地球。讓人類的火種能夠在另外一個地方保存下來。
臉書粉專
Really凱分享實用知識
各位都是有智慧的人
請各位動動有智慧的手指!
記得按讚和分享
感謝!
打10篇=1壘安打
打50篇=2壘安打
打100篇=全壘打
打1000篇=滿貫全壘打
加油!
#這裡有實用的知識
#兩份心得
#知識就是力量
#好奇心是知識的缺口
#嚴長壽
#爬兩座山
#台灣世界展望會
#洪雪珍斜槓班
#樊登讀書
#矽谷鋼鐵俠
#伊隆·馬斯克
#瑪麗·布朗是伊隆·馬斯克的翻譯
#銀河系漫遊指南
#成為專家只需一個晚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hYdgqmVzHE
Elon Musk用的第一原理是什麼?用這個可以快速發現問題的核心? | 站長路可
圖取材自:台灣世界展望會
取自:樊登讀書,矽谷鋼鐵俠
讀完本文約需25分鐘
今天我要講的這本書,大家聽起來會像一個非常棒的故事。這本書是我的一位師兄推薦給我的,他說,你一定要把這本書介紹給中國人。因為中國人特別需要這個人身上的精神,這本書叫《矽谷鋼鐵俠》。
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埃隆·馬斯克,埃隆·馬斯克擁有特斯拉,做了SpaceX,還有太陽城等等,最近在做超級高鐵。大家似乎對他瞭解得很多。但是我相信有很多細節你們是不知道的,所以這本書特別值得好好講一講。
那為什麼我會選擇講這本書呢?因為埃隆·馬斯克是一個在替全人類思考問題的人,就是當我們每個人每天在想著怎麼樣送外賣,怎麼樣刷卡更方便或者交通住宿怎麼樣解決的時候,他在想的是萬一有一天地球毀滅了,人類怎麼才能夠安全地搬到火星上。
他之所以在不斷地研究超級高鐵,在研究廉價地把東西運送上太空的這些裝置。
因為他堅定地認為總有一天,人們會移民,整個地球會保留了一群火種在火星上,這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所以他是一個思考特別超前的人。
第二個就是他過去很多不可思議的預言在人們看來非常瘋狂的說法,到最後一個一個的都實現了。在2012年的時候,SpaceX和特斯拉都取得了特別長足的進步。這個說明他不是空想,他說的東西是靠譜的,這就更加難能可貴了。
第三個我認為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就是他把童年的大量挫折轉化成了寶貴的財富。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對童年有著不同的解讀,童年的生活經歷我們沒法選擇。但是我們有選擇解讀它的方式的權利,所以埃隆·馬斯克所遭受的童年的經歷在我們看來他應該變成一個叛逆的壞孩子。但是沒有,他成為了一個學霸,並且成為了改變世界的人。
所以我們整個故事先從他的童年講起,他小時候一直在南非,用他的話來講是可恥、羞愧的白人家庭。因為他在南非的時候,正好是南非種族歧視特別嚴重的時候。當時發生過黑人暴亂,政府殺死了上百個黑人。所以作為白人的孩子,他們心中是很清楚白人這樣欺負黑人是不對的。因為整個環境就是那個樣子,所以他每天生活在羞愧當中,從小就喜歡幻想。在12歲的時候,也就是1984年,埃隆·馬斯克自己寫了一個游戲程式源代碼叫做“炸彈”。
你想1984年有多少人會玩電腦,那個時候很多人可能連電腦見都沒有見過,但是他就特別喜歡研究這些東西,自己去讀書學習怎麼樣編程式。14歲的時候,讀到了對他人生影響最大的一本書,叫作《銀河系漫游指南》。所以你看他今後這一生當中的發展都和銀河系是有關系的,他腦子里想的都是怎麼樣到太空當中去旅行。
馬斯克在五歲的時候就喜歡出神,他跟一般的孩子不一樣,經常一個人發呆,每天拿十個小時的時間讀書,他讀書讀到什麼程度?他說有一次我把學校臨近圖書館的書都看完了,這是十幾歲的時候。在三年級、四年級的時候,我試圖勸說圖書館幫我定更多的書。之後我就閱讀《大英百科全書》,這讓我受益匪淺。我不知道的東西太多了,所有東西都在裡面。據說埃隆·馬斯克是能夠把這個《大英百科全書》背過的人,你說任何一個這里的知識,他都知道。他的同學跟他在一起覺得特別無趣,為什麼呢?
比如說在飯桌上,大家說地球到月球到底有多遠,馬斯克立刻就脫口而出近地點和遠地點的精確數字。你說跟他在一塊好玩嘛,他什麼事都知道。一大群孩子在一塊玩,有人抱怨說這個黑暗好可怕,好怕黑。馬斯克特別冷靜地站在旁邊講,黑暗只是沒有光線而已。所以他是一個純科學的思維方式,他對於知識掌握的那個程度真的是太嚇人了。
因此他在後來管理企業的時候,每次遇到不懂的問題,他的唯一辦法就是去學。他只要學上一晚上,第二天來跟你討論的時候,他就已經到了專家的水準。所以學習能力在馬斯克身上體現得真的是淋漓盡致,相當可怕。而且他小時候跟他爸爸的關系不好,“他是一個怪人,十足的瘋子,準確地說我沒有一個幸福的童年,我的童年生活很都會悲慘。他總是把生活搞得一塌糊塗,這一點我非常肯定。無論多好的情況都會被他變得很糟糕。他不是一個快樂的人,我不知道一個人怎麼會變成這樣,我再說下去會惹麻煩的”這是埃隆·馬斯克在成年以後接受了作者訪問說到他的爸爸時候,依然這麼語無倫次地充滿著憤怒的情緒。他爸媽是離婚的,所以他的家庭環境真的不算特別好。
而且他在學校上初中的時候,曾經被黑社會幫派欺凌打得相當嚴重,完全鼻青臉腫,而且見一次打一次。這些人為了孤立他,誰跟馬斯克在一塊玩,他們就打誰。在學校里邊整天被一群人欺負,這都沒有讓他變成一個變態的人。他依然把他用在了對於社會有益的正能量上,我覺得這真的相當不可思議。
在這兒我要預告一本書,就是我可能會講一本阿德勒的書叫《自卑與超越》,這本書能夠很好地解釋這個現象,就是我們每一個人內心當中促進我們前進的動力都是來自於我們的自卑感。但是怎麼樣解釋這個自卑感,形成了人和人之間的差別。當一個人認為我要解決這個自卑感,唯一的辦法是我要比別人更強,我要比別人掙更多的錢,我要站得更高,我要成為一個大官兒,那麼他就一定會變成一個對社會有害的人。
而反過來,如果一個人解決這個自卑感的方法是我要想辦法融入這個社會,我要為這個社會做出一些貢獻,我要改變這個社會,讓這些悲劇不再發生。這時候他才能夠成為一個在歷史上留下痕跡對這個人類對社會有意義的人,而且他也會幸福。
所以並不是努著一股勁兒想要成功的人,就一定能夠把這個自卑感很好地轉化。反過來,他可能會得“無良症”。他可能會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這就是很多電影當中大反派的背景。心理知識就在這兒。所以埃隆·馬斯克就是阿德勒所寫的《自卑與超越》當中非常棒的一個典型。
17歲的時候,他就離開了南非,這也是他夢寐以求的事。為了拿到這個簽證,他下了很大的功夫,一拿到簽證,他再也沒有回去過。可見他是多麼地不喜歡他成長的那個地方。到了加拿大,他到加拿大的動機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因為他想以加拿大為跳板,因為從加拿大去美國比較方便,回到他的母系的故鄉——美國。因為他的媽媽這些人是從美國過來的。
還有一種說法是因為他為了逃避兵役,因為在南非如果他那個年紀要去服兵役的話,他就必然要參加種族鎮壓當中。他不願意進入種族鎮壓的那個陣營,所以他選擇了逃避到了加拿大。
在加拿大打了一年的零工,非常艱苦。那時候他本來是要去找一個舅舅,結果那個舅舅搬家了,找都找不到,就非常艱難地在加拿大混了一段時間。在1989年的時候,進入了皇后大學。之所以選擇皇后大學是因為據馬斯克說,他覺得皇后大學的美女可能會比較多,所以他就選擇了皇后大學。
在1992年的時候,他如願以償地轉學到了賓夕法尼亞大學,所以他在那個地方學了雙學位,一門是沃頓商學院的商科,還有一門是物理學。在這個過程中,他展現出學霸那一面,有一門課叫變態心理學考了98分。別人考98分高高興興地走了,他考98分就去找那個教授,他說你為什麼扣我兩分。然後教授就把捲子拿出來,翻來翻去為兩分辯論。辯論完後,教授說好吧,100分。所以,他是對成績非常在意的人。
在大學期間,1994年12月份那個時候,那時候我也上大學。因為埃隆·馬斯克也就比我大兩三歲,在那個時候他寫的論文寫“太陽能的重要性”,這樣一篇論文獲得了教授一致的好評。所以他後來做了太陽城這樣的公司。然後光學數據識別,什麼是光學數據識別呢?一本書用掃描的方法掃一遍,把這個數據全部記錄在資料庫里邊,這就是谷歌現在所做的事情。還有超級電容器,超級電容器就是他在研究超級電容器使得電能能夠儲存下來,從而推動汽車推動火車、推動火箭去運動。
所以他在大學期間所做的這些論文和他後來一生當中所堅持的方向都沒有太大的差別。我就特別敬佩於這種人的前瞻性。他在上大學的時候就已經這樣了,然後到大學畢業的時候,怎麼找工作呢?
我相信很多人會面臨著同樣的苦惱。馬斯克在畢業的時候,開始認真思考大學畢業以後的選擇,他曾經考慮過進入視頻游戲行業做網路游戲。從童年時代起,他就非常迷戀游戲,並且有游戲行業的實習經歷。但是他又覺得這個追求不夠巨集大,“我真的很喜歡電腦游戲,但我做出非常出色的電腦游戲,會給世界帶來多大的影響呢?”他說“這不會對世界帶來太大的影響,雖然我發自內心熱愛游戲,但我不會把它當作職業”。
最後他得出了下麵的結論,“在未來網際網路、可再生能源、太空探索這三個領域正在發生巨變,並且自己可以在這些領域有所作為。”他鄭重其事地說,要進軍這些領域。他把這些想法告訴女朋友,她說“這像是瘋子在胡言亂語”。所以馬斯克當時堅持宣揚他的早期理想就是太陽能、電動汽車和火箭,這就是他現在所做的SpaceX、特斯拉和太陽城。
所以我雖然講《刻意練習》時說這個世界沒有天才,可以說是沒有天分,但是像這麼又努力、學習能力又強的人,真的可以被稱作是一個天才。他畢業前報考了斯坦福大學想繼續學習物理學的知識,讀博士,兩天退學,覺得不行,這樣太慢。
但是有很多人為了能夠被教授帶著這個節奏走,所以你就只能夠忍受這種低效率的學習方式跟大家一塊讀書、一塊學習、一塊做作業,似乎有了完成作業考試這樣的節奏,人們就應該這樣成長一樣。埃隆·馬斯克上了兩天的斯坦福大學退學了,不乾了,說這太慢,他立刻就去工作,做兩份實習工作。
白天在一個超級電容的公司研究超級電容,跟他大學學的是一致的。晚上在一個游戲公司寫代碼,他不是學計算機科班出身。但是那些人發現說只要把這個工作交給他,他很快就能學得會,他會自己學代碼、去編程。雖然他編程的方法不是科班的,經常里有很多這個很奇怪的邏輯。他的邏輯像一團線球一樣的攪在一起,但是他總能夠自圓其說,他有了自己的一套邏輯。
你要知道矽谷帶著他做這些事情的人是創造了iPhone的那些人,創造了大量的這種嶄新的游戲的那些人,就是高手們都集中在這個地方。所以他跟著大量的高手一塊學習。1995年那段時間他就決定創業,他和他的弟弟一塊創業,他們倆決定做什麼?做一個叫做Zip2的公司,Zip2是做什麼的呢?有點像周鴻禕當年做的3721,就是網路黃頁讓大家都能夠迅速地上網際網路。因為在那個年代是沒有太多企業,知道網際網路是怎麼回事的,所以這就是一個市場的空白。
他去說服這些企業,來你們做個網站吧,我幫你弄一個地址。那時候還沒有谷歌,然後做這個Zip2的時候跟NAVTEQ合作。這個NAVTEQ大家如果聽過我講《指數型組織》的話,應該記得後來被諾基亞收購的一家用定位、埋傳感器方法來獲取地圖信息的一個公司。其實那時候他們所組合的就是一個LBS,就是一個基於位置的服務,然後在不同的位置上安插上他們的這些客戶的名單。
但是一開始真的相當艱難,整天就住在辦公室里,馬斯克的辦法是說他告訴所有的員工說你們誰第一個到辦公室就把我踢起來。就拿腳踢他的睡袋,他就弄了個睡袋就住在辦公室,一踢起來醒來就趕緊開始乾活。然後他和他弟弟兩個人湊錢買了一輛寶馬320,聽起來很棒,二手車。那美國的二手車是非常便宜的,買了一個特別破的寶馬320開著。
他的一個員工是一個韓國人,然後就開著他那個車上班,開著開著輪子就掉,就那個車的輪子突然跑掉了。說至今在矽谷的那條馬路上還能夠看到地上被他的輪轂劃出來的一道深深的痕跡,因為輪子跑掉了,把路面破壞,非常艱苦的創業。
在1996年的時候,他拿到了莫爾達維多夫,是一個風險投資人,投資的300萬美金。他這個企業真正賺錢是他和大量的傳統報紙合作,你說那時候真奇怪,那時候真正有權力、有錢的是傳統媒體。所以他跟這些報紙合作,讓這些報紙說服他們的客戶來做這樣的網路的東西。他們變成了隱藏在這個報紙背後的供應商,獲得了大量的訂單,開始賺錢。
但是馬斯克覺得很不爽,因為這是我的事結果現在變成了報紙的事,我們隱藏在他們的身後。他就認為這不是一個好的方法。幸運的是在1999年2月份,他被康柏公司花了3.07億美金收購了,第一次創業做了Zip 2這樣一個網路黃頁。那周鴻禕做3721也是被Yahoo收購了,一模一樣的一個過程,獲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這一次收購埃隆獲得了2200萬美元的收益,差不多1個多億人民幣,然後他的弟弟金巴爾得到了1500萬美元,這是人生的第一桶金,就來自於把一個項目乾成了。
這個人創業很連續,1999年2月份賣掉的公司。1999年3月份,他就投資了一家新公司叫做X.com。如果你們聽過我講《支付戰爭》的話,你會非常熟悉X.com,就是支付戰爭里邊跟PayPal不斷地打仗的那個公司。他和PayPal兩家一開始是共生的,大家還互相幫助。結果後來真的要直面競爭的時候,撕破臉,打得不亦樂乎。
在網際網路大潮的泡沫即將褪去之前的那一刻,他和彼得·蒂爾兩位英雄決定合並。然後兩個人合並之後,他依然是最大的股東,獲得了大筆的融資才挺過了整個網際網路的泡沫衰退期。
在這個過程當中,要想知道細節去聽一下我們講《支付戰爭》就好了。不過這個埃隆·馬斯克特別討厭《支付戰爭》這本書。他認為《支付戰爭》的作者是一個馬屁精,他說那個人完全是給彼得·蒂爾拍馬屁,因為在那本書里邊把埃隆·馬斯克的形象寫得相當糟糕。但實際上埃隆·馬斯克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你知道他在做X.com之前,他做了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他掙了2200萬美元,他拿著錢乾嘛了呢?你們想想看給你們一個美好的機會幻想一下自己突然得了1個多億,你要乾什麼?我相信很多人會像我一樣說存起來,買穩定的理財。然後這輩子就不愁了,然後稍微拿出一點點錢來做一些投資。
埃隆·馬斯克沒有,他根本不看重這些錢。他首先在矽谷買了一個1800平方英尺的豪華公寓。買了豪華公寓以後呢,又花了100萬美元買了一輛邁凱倫F1跑車,全世界這個賽車只有62輛。他買這輛車是從著名的設計師拉夫·勞倫手裡搶過來的,就那個人要買,他先搶先買了。買完了以後他在接這輛車的時候竟然邀請了CNN來拍攝。因為這輛車全世界只有62輛,所以誰買這輛車都可以成為一個新聞。
他接這輛新車的樣子,自己在那個車面前表現出特別志得意滿的那種感覺,讓別人覺得暴發戶。他就用電子郵件約拉里·埃里森賽車。拉里·埃里森就是甲骨文的老總,他也有一輛這個車,他們倆就去賽車。結果招引了很多有這個車的人都想加入進來跟他們一塊賽。
最有意思的是他這個車後來還撞報廢,開著開著“砰”撞出去,撞廢了以後,他跟旁邊人講你知道嗎?最有意思的是,這車還沒有買保險,完全沒有買保險的一輛價值一千萬人民幣的這麼一輛豪華轎車撞廢,撞廢就撞廢了。然後還買了小型螺旋槳飛機,他在乾嘛呢?他在刻意地打造自己花花公子的形象,就是他原來在矽谷是Nobody,沒有人知道,他根本不是一個著名的人物。
所以他現在需要橫空出世,他需要讓別人知道有一個小子出來了。然後他就用這樣誇張的方法。因為你看他前半生的就18歲以前的那個經歷,他根本不是這樣一個人。但是在他有了這筆錢以後,他一下子把自己包裝成了這樣的人,成為了媒體的寵兒。
然後他投資了1200萬到X.com里邊,給自己最後留的現金,能夠周轉的現金,可能只留了不到400萬美元,然後就把它全部放在這里邊。但你知道X.com的創業和PayPal打仗那是非常艱難的事,好幾次就差點完蛋了。不過在整個這個故事里,我覺得最棒的表現是他在被彼得·蒂爾顛覆了以後,彼得·蒂爾發現公司不行了,如果老用埃隆·馬斯克的方法來做,埃隆·馬斯克那時候是CEO,這不行了。
所以彼得·蒂爾趁著艾倫·馬斯克出差的一次機會,在公司內部發起了投票,把他顛覆掉了。顛覆掉了以後,埃隆·馬斯克回到公司發現自己沒有位置了。那如果換作是別人的話,會認為埃隆·馬斯克一定會反擊、會跟他作戰,然後把他打得更厲害。
結果出人意料的是這麼一個具有戰鬥性的人,埃隆·馬斯克當時的反應竟然沒有選擇戰鬥。2001年6月,埃隆·馬斯克在公司的影響力迅速消退。當月,彼得·蒂爾將X公司改為PayPal。馬斯克通常都會睚眥必報,但這一次他表現出驚人的剋制,他接受了公司顧問的角色,並且繼續向它註資,成為PayPal的最大股東。你可以站在埃隆的角度講,他最有可能憤恨和生氣。但他沒有,他支持彼得,表現得就像一個王者。
你們看過凱撒跟他的兒子在聊天的時候,面前走過一個囚犯,凱撒就問他的兒子這個囚犯歸你了,你看看怎麼樣能夠表現出你最大的權力。然後他兒子講殺了他,然後凱撒說不對,這個不能表現出你最大的權力。表現出你最大權力的方法是放了他,放了他才是王者的表現。
所以當彼得·蒂爾採取了這樣一些手段把公司拿過去的時候,埃隆·馬斯克所表現的不是睚眥必報的鬥爭形象,而是我允許。因為只要對公司好這事就可以,他不但沒有減持,他還拿錢進來增持。因為他覺得彼得·蒂爾這樣做是對的,這樣對公司的發展有好處。
所以,在2002年7月份,eBay花了15億美元收購了PayPal。這一次埃隆·馬斯克得到了2.5億美元,交完稅之後是1.8億美元,1.8億美元和之前的2200萬美元比起來,這就又上升了一個數量級。
從此以後,埃隆·馬斯克去哪兒跟別人介紹的時候,都會首先打電話講我是一個億萬富翁。他經常這樣跟別人說話,他要吸引別人的註意力、想要認識別人,就說我是一個億萬富翁。
接下來他就成立了SpaceX這樣的公司,這是怎麼介入進來的呢?他在一個派對上,這個派對全是跟航天有關的一些人,還包括詹姆斯·卡梅隆這樣的人。因為對科幻有興趣的人,他們組織了一個派對。這個派對的門票是500美元,很貴,這都是慈善性的派對,每個人花500美元進去就是為了認識這些願意做慈善事業的人,為了給這個航天募捐。沒有人邀請他,他給他們寄了一張5000塊錢的支票。
他去了以後他就坐在詹姆斯·卡梅隆的旁邊,這邊還有NASA的主管。他就發現詹姆斯·卡梅隆在向他要錢,就希望他能夠投資他的下一步電影。他一開始是特別希望支持NASA的,結果後來他上了NASA的網站上看了一下,他認為NASA肯定會有一些人類移民火星的計劃下一步的行動是什麼。
結果他發現什麼都沒有,自從美國送了人上太空以後,美國幾乎在太空上無所作為,沒有任何長足的進步。所以埃隆·馬斯克就覺得太失望了,這個國家怎麼對太空的事一點都不關心,根本沒有想過做這樣的事。於是他不去贊助NASA,他決定要自己乾。一開始想的辦法是到俄羅斯去買火箭,他還帶著人去了俄羅斯。
在俄羅斯他就發現氣死了,因為俄羅斯人就是喝酒聊天,大聲地喊口號,因為大家喝嗨了。俄羅斯人很喜歡喝酒,喝嗨了以後聊得很愉快,但是一說到買火箭的事兒,大家就笑他,為什麼?因為他們不相信個人會沒事兒乾買些火箭回去,所以沒有買成還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喝了很多的酒。回來以後怎麼辦,他就去把關於火箭動力的書找來看,他找了很多基礎的教材自己研究。
看完了以後,他跟身邊的人講,我覺得這事兒得咱們自己乾,因為他算了一下他覺得造一艘火箭不需要太多錢。各位,這是他自己自學算出來的,你說這人多嚇人吶。就是讓我們活到了30多歲的時候,突然去學火箭動力學,我覺得這不可能的一件事,但是他做到了。
還有一個案例,就是我們有一個同學創業做污水處理這樣的事兒,結果那些工程師就老欺負他。工程師以為他不懂麼,工程師就老說這做不到、那做不到,所以花了錢技術還沒有提高。後來我這哥們特別生氣,他原來學計算機的,他說行,把那幫做污水處理的人全開掉。開掉以後,自學污水處理,自學了幾年污水處理以後現在成為了國內污水處理首屈一指的專家。公司實現了長足的進步和技術的發展。
所以,埃隆·馬斯克就是這樣的人,他說我自己學。學完了以後,他制定了一個計劃。2002年6月份,他成立了SpaceX,就是把那個X加了個Space就變成了一個太空探索的公司了,投資了1億美元在這家公司里。他個人投資了1億美元。因為那個時候,像俄羅斯或者中國發射火箭已經比美國人要便宜了,載重大概是5500磅的這個重量,發射上去的成本是3000萬美元一次。
埃隆·馬斯克的承諾是我做的“獵鷹1號”要做到1400磅,就是我的載重要比其他的那些商用的發射要重2倍以上,我的成本只要做到690萬美元,這是什麼呢?這個其實就是太空行業中的“西南航空公司”。各位知道“西南航空公司”,就是廉價航空,同樣是飛行,但是它比別的航空公司要便宜很多。
所以埃隆·馬斯克在一開始就做了這樣的定位,我們又要快又要好,而且他還有一個目標就是飛上去的火箭要能夠回收,回收回來能夠二次使用,這個成本還能夠更低。我們能夠像發火車一樣往太空當中不斷地送東西,所以當他設定了一個目標以後,就開始召集最優秀的人才,上哪兒找最優秀的人才呢?
一方面是,我們可以找這個行業內有名的人挖一些人過來。但是,馬斯克發現這些人其實並不好用,因為這些人總會告訴他什麼事做不了。他們知道特別多的常規常識做不了的東西。所以埃隆·馬斯克去頂尖院校招聘,找到這些學校的老師們,然後就問他們在你們學校里有沒有傑出的研究生、博士生這樣的孩子,請你介紹給我。
他們挖人是從大學開始挖的,就是他說服了大量的學生,你就別上學了出來乾吧。然後把他們從學校里邊拉出來,這些人是完全沒有之前那些束縛和窠臼的。他們唯一本著的是原理,就是這火箭能不能上天是符合這些原理的,只要符合這個原理就能夠做成。
然後在這里邊有一個插曲,就是在他振作Space X的時候,他十周大的小兒子突然夭折了,非常意外,在家裡邊平躺著睡覺,睡得好好地產生了呼吸障礙。他們沒有知覺,後來就發現過世了,送到醫院里邊去搶救,搶救不過來。這件事對他打擊很大,他和他妻子都受到了非常嚴重的打擊。
但是他把這些打擊全部都放到了工作上,他無休止地瘋狂工作來減少內心的這種傷痛。當然能夠看出來他是一個相當需要安全感的人,他在後來的五年當中,連續地生了五個孩子,一次雙胞胎,一次三胞胎,生了五個孩子。
他的公司里還出現了一個叫做瑪麗·布朗的女人。這個瑪麗·布朗在SpaceX里,這些員工把她簡稱叫MB,Marry Brown,就叫MB,這個MB相當於什麼呢?就相當於鋼鐵俠里邊的那個佩柏·波茨(Pepper Potts)。你知道鋼鐵俠不是有一個女朋友給他管著整個公司的那個女CEO,就是相當於她。
因為當年在拍鋼鐵俠這個電影的時候,小羅伯特·唐尼是真的找到了埃隆·馬斯克,然後讓馬斯克帶著他參觀了他所有的工廠,瞭解了他所有的這種生活方式,還有他所做的這種想法等等。所以可以說小羅伯特·唐尼真的是從埃隆·馬斯克身上吸取了特別多的人物要素。當然他沒有去過什麼阿富汗戰場,坐在這個吉普車上,被炸彈炸飛這樣的事。
不過他身上的確是有著鋼鐵俠的原型的,然後這個佩柏·波茨也就是瑪麗·布朗,在他們公司里所承擔的角色實際上相當於是埃隆·馬斯克的翻譯。為什麼他需要一個翻譯呢?因為他是一個天才,他說話特別快,他根本不跟別人廢話。他也沒有任何情理可講,所以他說出來的話經常是傷人的。他又是一個年輕氣盛的億萬富翁,所以瑪麗·布朗需要把他的話翻譯成更加客氣的話,然後跟大家慢慢地溝通,成為了團隊里的潤滑劑。所以她等於是他的發言人兼翻譯。
你知道這個埃隆·馬斯克的工作風格是什麼,他的員工只要過來跟他講這事我做不到,這事你要求太高了。不行,你被開除了。他立刻講你被開除了,開除了以後這事怎麼辦呢?你走,這事我做。他開除掉任何一個員工,他就會把這個員工的工作自己接過來做。而且最讓人生氣的就是他真的能做,他只要晚上回家好好地研究一下,第二天就能把那事給做了。這就是讓所有員工特別沒脾氣的地方,老闆說開就開,因為誰走了我都不怕,我都能替你做。這個大家不能復制,這個特別難復制。
在做這個火箭的過程當中,工程師有時候會發現馬斯克的一些決策讓他們非常地不理解。有的預算本來就覺得無所謂的預算他會批,但是有些預算他就不會批。比如說,工程師們總是被馬斯克樂意投資的東西而苦惱,總部願意投資20五萬元的設備或零件,這對獵鷹一號非常必要,但馬斯克會拒絕這一申請。他卻很捨得花錢給地板鋪一層發光面,因為這樣好看一點。你會覺得這人是不是花花公子,玩世不恭,不知道技術?
不是,後來當人們問起馬斯克說為什麼別人要買零部件的時候,你不讓他買的時候。馬斯克說,如果買這些零部件都要用這個價格去買的話,我們就根本無法實現成本的控制。因為你預期的成本是要低,因為他用的都是同樣市場價格的零件怎麼可能成本低呢?
所以,我必須得讓他們自己去研發。這個事不通過自己研發是不可能達到性能又好價格又低的這種情況,所以這種情況下我是不能批這種預算的。但是反過來把那個地板鋪得更好一點,這是我的個人喜好,這讓大家生活得更愉快、工作更舒適。這咱們要錢乾嘛,不就是為了這麼做嗎?這個跟我們生產出來那個火箭的成本無關,所以涉及到火箭成本增加的事,我是不能夠輕易投資的。
所以他腦子非常清楚。即便是這樣,在發射火箭的過程當中,你要知道人類歷史上,發射火箭的失敗率都是超高的,都是至少有一半以上的火箭發射都是失敗的。所以我真的特別佩服像楊利偉這樣的人,楊利偉坐地那個未知的第一次發射的火箭上太空的時候,然後周圍開始產生燃爆,大量的殼體開始脫落的時候,在那一刻真的是普通人的話,可能嚇都嚇死了。但是楊利偉的心跳也只是多跳了兩下而已,這了不起。
2005年11月份,他們第一次發射點火,突然之間開始傾斜。停,別發射,這一次叫中止終止發射。再拖一年,到了2006年3月24號的時候,發射火箭已經上天了,大家看得非常高興,然後開始轉彎,開始一二級脫離的時候,“砰”爆炸,所以2006年發射再次失敗了。
到了2007年3月21號,又過了一年,這一次他們是看著火箭升空,一二節脫離都做得沒問題,都很棒,進入軌道,火箭都已經進入軌道了,所有的人在大廳里邊已經開始拉起手來歡呼了。這時候屏幕上突然發現那個火箭開始左右搖晃,擺得很厲害,然後 “砰”爆炸,依然爆炸了。
各位你們能夠想象那個絕望的感覺嗎?這都是錢,就是埃隆·馬斯克投資了那麼多的錢在這個地方,那些工程師在小島上不能夠回家。每次用他的私人飛機運送過去在那兒不斷地工作,而且他們向別人承諾了在一個時間點之內就要拿出最好的火箭。
但是得到的結果就是一次一次的爆炸,最後一次爆炸的原因是什麼?他們後來發現說,當這個火箭上升到那個軌道當中以後,火箭的燃料變少了。因為燃料箱原來是裝滿的,但是當燃料箱燒得變少了以後有了空間,所以燃料箱開始擺在那個里邊晃,這麼一晃導致火箭失衡,然後爆掉。所以每一次失敗都會帶來一些經驗,慢慢地去改變它。
講到這兒,大家還沒有看到SpaceX的前景,不斷地花錢,這已經花了他特別多的錢了。但是你知道埃隆·馬斯克這個人最讓別人覺得不可思議的地方就在於他並不是只做了這一件事,在做SpaceX這麼大的一個事的同時,他還在做特斯拉。
特斯拉是怎麼做起來的?是2003年的時候,埃隆·馬斯克遇到了一個叫做斯特勞貝爾的人,這個斯特勞貝爾是一個斯坦福大學的大學生。他就在研究這個鋰電池的這個問題。因為馬斯克原來一直希望通過用超級電容器的方式來解決電容的問題。而當他聽完了斯特勞貝爾所講的用鋰電池連在一起,形成一個大的鋰電池網提供大量的這個能源的時候,他覺得很有意思。然後他跟這個斯特勞貝爾說,我可以給你投一萬美元,讓他去研究這個東西。這個斯特勞貝爾是個學生,很高興就接受了這個投資去研究這個電池。
在2003年7月份的時候,另外一個城市裡邊有兩個年輕人,一個叫做艾伯哈德,一個叫做塔彭寧,這兩個人組建了一家公司叫“特斯拉”,你知道特斯拉這個公司並不是埃隆·馬斯克組建的,是塔彭寧和艾伯哈德的兩個人組建的。這個特斯拉是為了紀念一個著名的電動機先驅叫尼古拉·特斯拉。所以這兩個人為了紀念特斯拉,把這個車命名成“特斯拉”,這兩人到處在談融資。
2004年的時候,遇到了埃隆·馬斯克,一拍即合。埃隆·馬斯克腦子里邊,當時已經構想到了什麼,這兩個年輕人所研究的特斯拉電池技術不過關。但他腦子里知道斯坦福大學有一個小夥子,電池是可以的。你知道我們跟很多投資人接觸就發現大量的投資人,每天所做的工作就是組合各種資源。因為投資人會見到特別多的項目,他會發現這個項目和那個項目如果結合在一起的話就會變得很棒。
於是,他投資了650萬美元入股特斯拉成為了董事長,並且是第一大股東。他一下子投到控股的地位,然後又把這個斯特勞貝爾引用到團隊當中,把電池和車結合在一起。在一開始的時候是完全用蓮花跑車的底盤在做,所以他們的第一輛車是一輛跑車形態的,非常矮。
這里有一個不可思議的開始,為什麼說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開始?如果從汽車城底特律來的人來特斯拉參觀一定覺得不可思議。這家公司的全部汽車專業知識僅止於此。就是一幫汽車愛好者和一個做了不少項目的人,這些項目僅僅達到科技展覽的項目級別,並且在傳統車行業來看,他們所依據的科學原理很荒謬。
另外創始人里沒有人打算去底特律的傳統汽車製造商尋求建議。相反,特斯拉要做的事情與在他們之前成立的矽谷公司一樣,雇傭一些年輕的對新知識如飢似渴的工程師,然後順著事情發展趨勢去思考下一步怎麼做。他根本不去研究別人的車是怎麼造的,他們就是完全回到物理學的原理來解決問題,然後就是不斷地再研究新的特斯拉的車。
2005年1月27號,第一輛新車誕生了。新車誕生了以後,有一天這些工程師們在一塊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說,萬一咱們那個鋰電池爆炸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場景?然後他說試一下,怎麼試?他們找來20塊鋰電池拿膠布捆起來,捆起來以後拿火點著兒,然後扔到了一個空場地里邊去,這都是一群特別好玩的毛孩子。這麼粗放的一個實驗把20塊鋰電池點著兒往一個空場地里邊一扔,“砰”像火箭一樣飛了出去,他們嚇壞了。
小夥子們嚇壞了說,咱們的車上有7000塊電池,這20塊爆炸都這樣,7000快爆炸了成什麼樣了?所以,回去以後趕緊就去研究鋼板怎麼樣和車身隔開。所以到目前為止,特斯拉銷售了這麼多輛,沒有出現過一起人身傷亡的事故,就是沒有死過人。這個車出過事故,但是沒有死過人。即便是很多車主,有的是操作失誤,有的是跟別人撞了,沒有爆炸過,電池從來沒有出現過爆炸。所以他們是發現了這個問題才去解決它的。
在發布會上,他們做了一輛車,這個車特別有意思就是不能開超過5分鐘,他們找了很多名流,包括施瓦辛格也去了,還有好萊塢的大量的名人都去參加他們這個發布會。在發布會上有輛特別炫酷的車放在那兒,但是問題是這車只能試駕5分鐘,為什麼5分鐘以後整個車就開始熱,整個車就開始發熱,特別嚇人的一件事。
但是,這件事情給他們帶來了大量的訂單,有特別多的人開始預訂這輛車。在埃隆·馬斯克領導特斯拉的時候,人們能夠很明顯地看出這個人的領導風格。埃隆·馬斯克的領導風格是相當另類的。他說,特斯拉的員工很快就見識到了在SpaceX早已習以為常的馬斯克。當有突發事件的時候,比如Roster的碳纖維出了問題,馬斯克會親自處理這件事。他會乘坐私人飛機去英國搜集一些車身面板的新原理,並親自送到法國的工廠以確保不會影響Roster的生產進度。
Roster成本模棱兩可的日子過去了,馬斯克發表了一場演講,要求我們在周六周日依然努力工作,並睡在桌子地下直到這項計劃完成。人群中表示反對,他們認為每個員工都為這輛車工作很辛苦了,也需要休息一下,可以有時間陪陪家人。
埃隆說,我想告訴那些人我們破產之後,他們有更多的時間陪家人。如果你想陪家人的話,等破產吧。他要求員工們每天早晨七點鐘開會,審閱最新的原材料賬單。他們必須要瞭解每個零件的價格,然後制定一個合理的計劃,讓價格變得更便宜。如果一臺發電機在12月底的價格是6500美元,馬斯克希望它的成本在次年4月降到3800美元。
公司每個月都會對這些零件的成本進行分析和規劃,如果你掉隊了,你將會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員工就講說每個人都會看到如果你沒有完成計劃,你就會失業。埃隆的大腦像一臺計算器,哪怕投影儀上出現了一個不合理的數字,他都會註意到,他不會錯過任何細節。在營銷方面,馬斯克每天都會在谷歌上搜索有關特斯拉的新聞。如果看到了負面消息,即便特斯拉的公關人員沒有辦法讓記者改變他們的觀點,他也會指定人去更正它。
有一個員工因為孩子出生,而錯過了一場活動。馬斯克馬上發了一封連珠炮似的郵件,說這不是藉口,我感到非常失望。你需要弄清楚什麼對你來說更重要。我們正在改變世界、改變歷史。如果你不打算全力以赴,你就別乾啦。那些在電子郵件里犯語法錯誤的營銷人員會被要求直接走人。同樣,如果最近沒有做出令人稱道的成績也得走人。
我覺得跟著這樣的人乾活真的是壓力超大,我們的員工聽了這個一定會覺得跟我們乾活非常愜意,至少沒有人罵人。在這個過程當中,這個車逐漸地被大家定了。但問題是什麼呢,你想那個車開五分鐘就要發熱,他怎麼交車?所以原定2008年要交車的,結果遲遲交不了車。這時候特斯拉開始陷入谷底,你們註意一下這個時間,特斯拉在這個時候是谷底,SpaceX也是谷底。
因為它到2007年的時候,還在爆炸,這兩家公司都是巨大的吸金黑洞。埃隆·馬斯克就那麼多錢,他的投資方式是All In的,他全部都投進去,他不給自己留後路的,所以人生真的進入到谷底了,他差點就破產了。
最讓他心寒的是甚至有他的員工離開特斯拉以後,在媒體上發表言論說我不能夠再坑大家了,我必須把這些黑幕全部抖出來,特斯拉根本沒戲。在網上甚至有人做了一個網站大家一塊兒為特斯拉倒計時,看特斯拉需要多少天才能夠倒閉,所有人在押寶說大概多少天會倒閉。沒有一個人認為特斯拉真的會成功,不看好他。
在2008年的時候,他和他老婆離婚。他的老婆是一個有著自己想法的人。但是總是生活在他的光環之下,所以兩個人決定離婚,還產生了大量的訴訟,引發了大量的口水和娛記的關註,喪失了很多的財產,還要不斷地交撫養金。
2008年的8月2號,又一次發射失敗。火箭升空之後,這次飛得更遠一點,然後又失敗了。這一次失敗對團隊的打擊相當大,現場所有的人都已經哭了。他的一個SpaceX的負責人回憶說,那就像世界末日。成年人一般不輕易哭泣,但那一天他們都開始嗚咽,所有人都身心疲憊。馬斯克立刻趕來安慰員工,並鼓勵他們繼續去工作。他說,我們必須完成它,不要害怕,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據員工回憶說,他的鼓勵有神奇的魔力,所有人都冷靜下來,開始分析剛才發射失敗的原因,並且試圖解決問題,公司死灰復燃,一切從絕望到有了希望。這個時候就能夠看出一個領袖的力量,在所有人感受到絕望的時候,越是在這種時候,他反而沒有去罵人,他反而不會暴躁地說這次是誰搞的,為什麼要這樣,誰來承擔責任,沒有。
當面臨真正巨大失敗的時候,這時候他需要穩定軍心。他說這一切我們能夠承受,我們繼續開始,他沒錢到什麼程度?在他最沒錢的時候,還差幾個小時他就破產了。那天是聖誕節,是2008年年底的聖誕節,第二天就要發工資了,他沒有錢給大家發工資,現金流斷裂就要宣佈破產了。
在那個時候,一方面他在不斷地籌錢,你知道他甚至借錢借到什麼程度。他給他的朋友們打電話借錢,他問那些以前的富豪朋友們借,很多人都借給了他錢。他的員工都成為了他的股東,由於每個月需要花費400萬美元左右,所以特斯拉需要新一輪的融資才能夠在2008年存活下來。為了給員工們支付每周的薪水,馬斯克只能在和投資人的周旋的同時求助朋友,他向每一個他能想到的可能擠出一點錢的朋友發出了誠懇的邀請。
比爾·李給特斯拉投資了200萬美元,謝爾蓋·布林就是谷歌的創始人也投資了50萬美元,才50萬美元,這謝爾蓋·布林太摳了。許多特斯拉的員工都為了幫助維持公司運轉出了錢,特斯拉的業務副總裁迪爾米德·奧康奈爾說,他們最終都變成了投資人。然後奇跡發生了。
為什麼?因為他們在之前2008年9月28號這一天完成了一個非常重大的舉措,就是“獵鷹1號”發射成功了。在發射這個火箭的那一天,埃隆·馬斯克甚至不敢到現場去看。他和他的弟弟帶著孩子們一塊兒去了迪斯尼樂園玩,他明知道那邊要發射火箭,他去迪斯尼樂園玩兒。
玩完了以後才趕到現場發現發射成功,發射成功以後意味著什麼呢?就是他們的價格太具有競爭力了,他們的價格比印度的、比中國的、比俄羅斯的、比美國本土的火箭都要便宜得多,然後他有可能能夠拿到一個10億美元的美國軍方大單。
所以那天我在談埃隆·馬斯克的事的時候,我旁邊有一位也是做科技行業的人,就講說美國的政府在這里起到的作用太大了。就是美國政府是真的支持這些小夥子們搞的民營企業,所以當他火箭發射成功了以後,NASA就給了他一個16億美元的訂單。你要知道這16億美元一下子打到他的賬上,他整個就活過來了。
而那一天正好是他發不出工資的聖誕節的前夜,然後等他長出了一口氣拿到了16億美元的訂單到賬了以後,他才突然想起來沒有給他新的妻子買聖誕禮物,然後他沖到大街上趕緊就尋找,到最後發現找不到別的禮物,只找到了一個三不猴。各位知道三不猴嗎?就是三隻猴子,一個這樣,然後一個這樣,一個這樣,不看不說不聽的那個猴子,沒辦法就買了那個東西作了聖誕禮物。因為根本就沒有心思準備。
各位能夠理解創業者的那種心態,熬過了這一節。但是你知道從這以後,埃隆·
馬斯克就開始變得順風順水,為什麼?因為SpaceX的利潤高到讓所有人咋舌,他在航空航天這個領域里邊的優勢太大了,而且他後來又發射了一個火箭回收了,真的實現了這個技術在別的傳統的這些研究航天的人看來,沒有人去想這樣的事情。
但是埃隆·馬斯克帶著這樣一群年輕人把它做出來,所以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商用就是大量的公司都需要發射商用衛星,然後都是需要通過這樣的公司,所以他的訂單源源不斷地出現。
然後在2009年的時候,特斯拉也面臨了一個巨大的飛躍,就是他們從那個Roadster,轉型做了Model S。這個Model S就是我們現在的大街上經常看到的那一輛特斯拉,那個車是完全成熟的。它和之前的那個小跑車是完全不一樣的。然後我有很多買這個車的車主朋友都覺得這就不是車,這是一個移動的計算機,整部車是完全用計算機掌控的。
你知道它好玩的地方在於有客戶會投訴說這車哪兒壞了,然後他們不派人去修,他們遠在美國遙遠地通過計算機系統給它重新裝一下,那車就好了。所以很多車主第二天到車里發現怎麼好了,沒人來修過怎麼就好了?
實際上,他們通過系統就能夠解決。你最早期買了這輛特斯拉,後來說出現了自動駕駛的功能,沒關系,你不用換新車。你只需要把這個車開到一個能夠接收到信號的地方,然後重新從頂上灌起來一些信息,然後讓它實現這個軟體的升級,這個車就自動獲得了自動駕駛的功能。然後走到它的車門跟前以後,你伸手去開那個車門的時候,那個車門的把手就會突出來讓你抓住,然後打開。然後一旦關上門,那個把手就會縮進去。
這些都是非常酷的設計,而且這些很酷的設計常常是來自於埃隆·馬斯克的想法,為什麼呢?就是所有的員工覺得最有壓力的事就是埃隆▪馬斯克把這車開回家了,埃隆·馬斯克只要把這輛車開回他們家,第二天至少能夠提出80個好點子,他根本不去管這些好點子能不能實現。他首先全部都告訴你這需要改,而他的點子往往都是對的。這人是真正這輛車的產品經理,他總是在提出非常高的要求。
埃隆·馬斯克的領導風格,你會從我們前面的講述當中能夠感受得到他雷厲風行,註重效率,從來不拖泥帶水,勇敢的開人。最重要的是,他效率超高,他很拼。還有一條非常重要的原則就是埃隆·馬斯克說要讓物理原理說話。他從來不相信原則,他從來不相信這是規矩。這是別人的慣例,沒有慣例。他只相信物理原理,只要符合物理原理的事。我們就應該能夠探索出一個頭緒來,這就是他判斷事物的原則,從科學的最根本的角度出發。
所以,他能夠挑戰各種各樣的慣例,挑戰各種各樣的行規,才能夠做出完全不同的東西來。還有一條就是埃隆·馬斯克堅定地要求招聘最優秀的人,這個和谷歌的原則是一樣的,要去招最聰明的人。谷歌的方法是看論文,看這個人過去得過什麼樣的獎,而埃隆·馬斯克做得更絕,他是直接到大二大三就去找,所以一個優秀名校的大學生應該從大二大三開始就和優秀的企業接觸。
那同樣,我也想提醒各位企業主,我們也應該到附近的大學里去看一看這些孩子們,他們有沒有可能成為我們下一步的接班人。他們有沒有可能給我們貢獻更棒的主意和想法,因為他們受到的束縛更小,我的經驗就是年輕人其實真的很好用。
這就是埃隆·馬斯克的故事,而這個故事還在繼續地發酵。埃隆·馬斯克後來宣佈要做超級高鐵,在地面上的速度達到一千多公裡每小時。很多人覺得這不可思議,因為他是一個真空的管道,然後把你人和車都放在這里,像子彈一樣射出去,達到一千多公裡的超音速。
最有意思的是不光人可以進去,你可以開著你的車進去。這樣的話,你可以開著車從這兒一炮打到上海,然後在上海可以開車在當地玩兒,這多棒的一件事。它特別適合於解決大概兩三千公裡之內的這麼一個交通,實驗成功了。實驗成功了之後,最近已經開始開工,真的建造了第一條建造的路線就在阿聯酋。因為那邊的人有錢,他們願意投資做這樣的事情,兩地之間的距離原來坐飛機需要2個小時,現在用超級高鐵連通了以後50分鐘。
我們拭目以待,想看看這樣一個東西能不能再次改變人們的旅行方式。埃隆·馬斯克所思考的是在人們可以移民到火星上的時候,我們能不能夠把大量的人類文明運送到火星上去,讓那個地方更像地球。讓人類的火種能夠在另外一個地方保存下來。
我特別希望講這本書的原因是因為我知道我們的聽眾當中,有很多的年輕人、孩子們,我希望孩子們能夠從埃隆·馬斯克的身上瞭解到我們的人生是可以如此豐富多彩,我們的人生是可以去想象的。這些事都不是一個奇怪的人做出來的。一個小孩子,小時候受過挫折,還為別人胖揍過,然後跟爸爸的關系也不好。但他合理地解釋了這一切。他把這些東西放在了為社會創造價值這件事上來解決它,然後成為了矽谷的鋼鐵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