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好奇心是知識的缺口【152】

情緒急救

心理創傷怎麼辦?7個方法教你情緒急救

 

20210808.jpg

 

 

作者蓋伊溫奇,擁有多年臨床經驗的心理醫生,他給出的建議都是心理療傷的「阿斯匹靈」,是多年治療經驗的精華,都非常有效。但如果有嚴重的心理創傷,自我療癒起不到作用時,一定要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心理創傷的7個面向

 

拒絕、孤獨、喪失、內疚、反芻、失敗、自卑

 

每個人的人生或多或少都會有挫折,這7個面向其實也是挫折的來源。我們都知道要吃的健康、吃保健品、運動來保健身體;但卻會忽略心理創傷也需要自我療癒。

 

生活中都會碰到親朋好友,在網路上或現實裡,不斷的像「答錄機」般,不斷地抱怨,這就是反芻;作者經驗是只有安慰,沒有用,要問他(她),這件事情有你的問題嗎?請他反省自己的意思;反芻+失敗的例子。

 

傷害一個人最大的並不是那把刀,而是當事人把刀拔出來,看著刀很生氣、咒罵對方整個家族的人、最好出門被車撞,不斷地重複「拔」和「插」動作。

 

【114】心的重建

 

人生是一段失去的過程,自殺、天人永隔、喪子之痛、離婚,分手…等,就是這裡的「喪失」。作者豐厚的經驗,能讓你更深刻瞭解,如何排解喪失的過程。

 

【121】我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

 

四種典型的不良情緒

 

第一種過分的煩躁

第二種過分的生氣

第三種過分抑鬱

第四種過分的內疚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金剛經的核心智慧。生活中碰到很多事情,其實都是小事;但都會因為「人」的過分放大化,導致自己傷害他人或傷害自己。

 

人生是一段苦難的過程,如何排解「情緒」帶來的壓力,會讓你遠離苦難,有個更健全的人生。

 

 

 

 

 

大綱

 

前言

拒絕

孤獨

喪失和創傷

內疚

反芻

失敗

自卑

總結

 

 

 

前言

 

各位好,這是廣大書友們期待已久的一本書,也一定會幫助大家的生活變得更美好,叫作《情緒急救》。這本書講了什麼呢?

 

如果問你,感冒了你會怎麼做?你一定會說,看病,然後打針、吃藥,或者多喝水、多睡覺,出點汗就好了。

 

或者手如果割破了的話,你會貼創可貼,對嗎?總之,我們對於身體的各種傷害,都有一些最基本的建議和方法。

 

但是假如我問你,如果你今天被你的朋友傷害了,你會怎麼辦?

 

或者如果你失戀了,你會怎麼辦?突然意外失去了一個親人,你會怎麼辦?

 

我相信很多人會束手無策,我們只好用時間來沖刷傷痕。

 

但事實上,如果簡單地把這一切交給時間,很有可能會給我們帶來特別長久的傷害,而且有可能會轉好,也有可能會轉壞。

 

所以,我們都知道如何應對身體的受傷,但是對於情感的受傷卻幾乎一無所知。

 

還有人會建議說,那你受了傷,你就跟別人多說一說,找一些支持的朋友聊聊天,你就能夠變得更好。

 

這個建議其實是有風險的,因為有的傷害通過跟別人聊天能夠減少,但是有些傷害,聊天之後反倒會變得更嚴重

 

美國911之後,有一些心理援助的網站就說,每個人可以在網上寫下自己在911所受到的傷害,把自己的情感抒發出來,然後跟很多人互動,同時還有一批人沒有參與這樣的活動。

 

後來心理學家對這兩種人進行了調查,發現出現創傷後應激反應的人群當中,在網上寫了的人反倒會更嚴重,而在網上始終沒有跟別人談過自己的感受的人,很有可能恢復得還比那些人更好。

 

究竟什麼才是正確的方法呢?我們需要掌握一個自己的心靈急救箱。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非常資深的心理醫生,他通過多年的心理治療,給了我們一個心理的急救箱。

 

就好像我們家裡準備的創可貼一樣,告訴我們,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我們應該怎麼樣去對待它。

 

我們通常遇到的心理問題被分成了七類。每一類可能對應的人會不一樣,所以這本書當中對你有幫助的部分,你就去好好實踐就好了,如果有跟你無關的,也準備好,萬一將來可以幫到別人。

 

 

 

拒絕

 

在腦中假設這麼一個場景:A和B兩個人在拋球,然後你走進來了,你們三個人一塊兒拋球。A拋給B,B拋給你,然後你拋給A,你們三個人拋得很愉快。

 

拋了兩三輪之後,突然之間變成了A拋給B,然後B沒有拋給你,B又拋回給了A,然後A又拋回給B,B又拋回給A。

 

這時候請問,站在旁邊的那個你會有什麼感覺?

 

樊登有一次帶著我媽媽和嘟嘟一塊兒在家裡做這個游戲,我和嘟嘟扮演A和B,然後讓我媽媽加入進來,突然之間就不拋給我媽了。

 

我媽站在旁邊就說,怎麼回事,為什麼不給我?老太太就會覺得受到傷害。這種感覺就叫作拒絕的感受。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拒絕的狀況。比如,你的一群好朋友去參加一個party,結果你發現他們沒有通知你。比如,你很難融入團隊,別人都在玩,但是沒有你的份。

 

上場打籃球的時候,大家故意傳球,然後大家都在進攻,你跟著跑過來跑過去,然後發現沒有人傳球給你,因為你的水平可能不夠高。

 

這就是我為什麼不喜歡踢足球的原因,因為從來沒有人傳球給我。這就叫作拒絕的感受。

 

拒絕會給人們造成什麼樣的傷害呢?

 

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暴力犯罪都是拒絕誘導的。當一個人感受到被拒絕以後,他被這個社會拒絕,他被周圍的朋友拒絕,被女朋友拒絕,這時候他會有特別強的憤怒感。

 

所以,拒絕帶給我們的第一個傷害就是憤怒。

 

接下來,拒絕會使你不理性。拋球遊戲最好玩的地方在哪兒呢?就是當這個拋球遊戲做完了以後,被拋棄的那個人會覺得很受傷。這時候心理學家過來跟他說,其實我們剛剛拋的這個球是一個倒霉球,誰拿到這個球誰倒霉。

 

你覺得那個被拒絕的人會感覺好一點嗎?不會,他依然會很憤怒。然後心理學家說,我們剛拋的那個球是個炸彈,其實誰拿到它會爆炸,這個被拒絕的人依然沒有感覺情緒會好一些。

 

按說如果是理性的人,那是一個倒霉球,你就不應該生氣。但是拒絕會使一個人變得不理性。

 

你們有沒有見過那種被人拒絕很多次的求婚的人,然後會做出特別不理智的事?明明別人都告訴他,那個女孩不喜歡你,但他一定會再去嘗試,他覺得肯定是產生了誤會啊等等。

 

所以,拒絕會使你變得不理性、憤怒,而且會傷自尊,會讓你的自我評價逐漸降低,你會離群索居,沒有歸屬感

 

書里有一個案例,我覺得特別好。在美國,有一個大學生患了重症肌無力,重症肌無力就是整個人有點像霍金那樣,就縮在那兒了,然後經常會不自覺地流口水。

 

因為年紀已經很大了,都二十多歲了,還不停流口水,所以在他從小到大的路途當中,幾乎沒有人跟他玩,他是跟別人玩不到一塊兒的。然後他每次在學校里邊,很快就會被人排斥在外面。所以他覺得特別痛苦,去找我們這個作者做心理咨詢。

 

後來作者通過一系列的方法幫他逐漸恢復自尊心,然後讓他重新融入到了這些同學當中。

 

那麼怎麼能夠減少拒絕所帶來的傷害呢?這里邊有四個方法,四種藥。記住,你的藥箱里邊有四種藥。

 

第一種藥,叫作與自我批判爭辯。

 

就是你腦海當中只要一閃現這種想法,他們不給我傳球,是因為我打得爛,你就要跟它辯論。

 

不是,是因為他們沒有看到我在球場上的位置和作用,他們也欠缺和團隊配合的能力。你需要保護自己,你需要給自己做一些自我爭辯。

 

這個女孩拒絕我,是因為我沒有錢?不對,她拒絕我,可能是因為我們倆的性格不合適,可能她沒有發現我身上的優點,可能我們倆的緣分沒到。

 

你看,當我們中國人講緣分沒到的時候,其實就是一種自我爭辯的方法,這種方法能夠有效緩解你內心受傷的可能性。

 

所以第一招學會了,與自我的批判進行爭論,自己在內心當中進行爭論。

 

第二種藥,叫作恢復自我價值。

 

恢復自我價值的方法,叫作找到自己的價值感,也就是尋找你的亮點。你自己身上有什麼亮點呢?

 

後來這位醫生在給這位肌無力的患者做診療的時候,就發現這個年輕人是紐約洋基隊的超級球迷,他對紐約洋基隊的熱愛是遠遠超過其他人的。

 

所以他說,那你願不願意跟別人聊一聊球隊的事?他說,那我試試看吧。

 

然後他們就在早上起來,早點到教室,然後就開始跟大家就閑聊。一般這些男孩子們就在講昨晚的比賽或者什麼,當他一張口說話的時候,別人發現,你怎麼懂這麼多?

 

然後他的自信心開始慢慢增長。他能夠說出每一個球員的數據,然後有時候說著說著就流口水了,因為他肌無力,說著說著口水流下來了。

 

在以往他會特別尷尬,以往他會趕緊逃離,因為這個很丟臉。在那天,他口水流下來的時候,他跟別人說,除非你愛他們愛到流口水,否則你就不能夠被稱為洋基隊的球迷。

 

他可以用幽默的方式來化解自己身上的弱點了,那是因為他找到了自己身上的優點。

 

所以,一個被人排斥的人,一個被別人拒絕過的人,一定要學會去尋找自身的亮點,找到自己身上有什麼東西是可以放大的,可以讓別人喜歡的。所以第二招,尋找自身的亮點。

 

 

 

孤獨

 

孤獨被稱作是心理傷害當中的肌無力,就是一個孤獨的人會慢慢地變得感受不到周圍人的存在,他自己也沒有愛別人的能力,別人愛他,他也沒有感受,這就是孤獨。

 

 

如果你去突然誇張地表揚一個孤獨的人,說你真棒,你真好,這時候你給他帶來的不是好,而是傷害。一個嚴重的孤獨者會覺得,你跟我說這些話,應該是在取笑我。所以這就是肌無力的感覺,他沒有力量恢復。

 

孤獨引發的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抑鬱、自殺、失眠、對社會的敵意等等。而且最要命的是,孤獨症的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比例就會陡增。

 

醫生說,一個長期獨居的人對自己造成的傷害不亞於長期抽煙,甚至跟抽煙的傷害是一樣的,它會造成很多心血管的疾病。

 

而且有一個特別嚇人的結論,就是孤獨是會傳染的。什麼叫作是會傳染的?

 

你們看過《六人行》嗎?《六人行》里邊有一段,錢德勒•賓的樓下住了一個孤獨的老頭,那個老頭最後就死在他們樓下了,就是每天拿這個掃把頂他們那個樓頂的那個老頭死了。

 

錢德勒•賓跟那個老頭稍微有點交情,其他幾個人跟老頭都沒交情。錢德勒•賓就比較關心這個老頭,等那個老頭死了之後呢,他去負責處理他的後事啊什麼的。然後慢慢地,賓就覺得他自己就變成那個老頭了。

 

當然,在喜劇里邊,這是一個誇張的手法。但這個是有心理學依據的,就是當一個人長期跟一個孤獨者單獨交往的時候,他慢慢地也會變孤獨。這是一個非常嚇人的現象。

 

那是不是我們就都不要理那個孤獨者,讓他就這樣去呢?那你想想,萬一你是那個孤獨者,怎麼辦?

 

所以我們應該讓更多人去關註他,然後把這個孤獨的問題解決掉,這才是有效的解決孤獨的方法。這里邊有這麼幾種解決方式。

 

第一個就是摘掉有色眼鏡。

 

當你覺得孤獨的時候,你要首先摘掉有色眼鏡。什麼叫摘掉有色眼鏡呢?孤獨者通常對於整個世界會有一個負面的評價。

 

這個書里邊有一個案例,就是有一個老頭,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已經八十多歲了,他永遠就是一個人。

 

他女兒來看他,給他放點錢,或者他給他女兒送點東西,都不用交接的,都是放在桌上就走了,他跟他女兒都不怎麼交流。

 

他唯一的愛好是下象棋。這個醫生就問他,你願不願意跟那些下棋的人去單獨約會呢?比如說你們約出來一塊兒下個棋?

 

不要老在俱樂部里邊,下完就走了。他說,不會。為什麼不約他們呢?他們怕輸。他自己就給自己下了一個結論,他說他們不敢跟我下棋,他們怕輸,所以他永遠不跟別人約會。

 

後來在醫生的鼓勵之下,他跟一個人約了會,約了會以後那人來了,再後來又不找他了。

 

他說,他們就是沒意思,他們嫌棄我,他們覺得我太老了,又老,下棋又下得好,所以覺得跟我在一塊兒玩特別沒勁。

 

當他給整個世界蒙上了一個灰色的陰影的時候,他看待這個世界的方法已經錯了。

 

所以,在這里我們要提醒所有有孤獨感受的人,我相信我們書友當中會有人有孤獨的感受,因為孤獨在這個世界上在不斷地蔓延,現在是越來越多的。

 

我最近看了一本書,叫《單身社會》。這本書我就不講了,因為這本書講出來對大家的生活沒什麼幫助,它就告訴我們一個趨勢,未來這個世界上更多的家庭樣態是單身,就是所有的人都變成一個人住。

 

在北歐,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家庭是單身居住。在美國,大概是百分之三十幾,排在第二位。排第一位的是夫妻雙方沒孩子,這個是第一位的家庭樣態。

 

然後排第二位的家庭樣態就是單身。而那本書里預言,未來會有更多的人逐漸走向單身,所以孤獨的人會很多。

 

那麼如果你感覺到孤獨的話,我希望你首先摘掉自己的有色眼鏡。首先,你要把別人看得好一點,你認為這個世界是充滿善意的,他們就算偶爾拒絕了你,那也是因為意外和誤會,而不是刻意針對你。

 

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太多人願意針對你做些什麼事,能夠針對你做些什麼事的都是愛你的人,針對的傷害才是真愛。

 

樊登在領導力里邊經常講一個東西,叫推理階梯。這個世界上大量的煩惱是由我們推理出來的,而不是事實。

 

你根本沒有看到事實,你只是推理出來的一個事,就把自己氣得半死,這時候你就特別容易孤獨。

 

然後主動跟這個社會聯系。給自己制定一個計劃,我這周要約幾個人聊天,我這周要參加幾個派對,我這周要認識兩個陌生的朋友。給自己制定一個這樣的計劃,你就會容易走出孤獨來。

 

第二招叫作找出自我拆臺行為。

 

大家知道什麼叫“自我拆臺行為”嗎?這也是我讀這本書才剛剛學會的。

 

比如說你去參加聚會,一大堆人在那兒熱熱鬧鬧地聊天,然後你假裝自己特別忙的樣子,拿著個手機站在窗戶邊,一直在那兒看簡訊,這就叫自我拆臺行為。

 

你覺得別人不跟你交流,因為你事先就已經排斥了別人。

 

還包括一個人到一個地方參加派對的時候,明明是有機會交流的,然後兩個胳膊這樣抱著,一個人站在一邊。或者僅僅因為一點小小的藉口,就拒絕別人的聚會,說我今天下午很忙,我得洗衣服,我沒法去。這就叫作自我拆臺的行為。

 

所以我們會做很多,甚至還包括我們在跟別人聚會的時候,因為怕被別人傷害,所以整場聚會就只說自己的事,就是海闊天空地一直在吹牛,一直在講話,你根本就沒有去參與過別人。

 

這種過度自我保護所導致的社交形象的下降,就叫作自我拆臺行為。你會刻意安排自己拒絕跟別人交流,把自己封閉起來。

 

當你發現自己有這種自我拆臺行為的出現的時候,怎麼辦呢?

 

立刻在心中提醒自己,哎喲,我今天為什麼要拒絕人的聚會啊?我又自我拆臺了。我今天聚會中為什麼要那樣表現呢?我為什麼那麼生氣呢?我為什麼一個人站在牆角看手機呢?

 

這是我在做自我拆臺,我因為怕傷害,所以我這樣做。因此,你要提醒自己,發現了這個事,解決它,讓自我拆臺的行為變得越來越少。

 

第三招叫作學會換位思考。你們知不知道,我們發微信是一定要打表情的?為什麼呢?

 

你說的這句話和對方從那邊看到的這句話根本是兩句話,如果沒有那個表情符號的話,對方很有可能以為你生氣了。

 

而你說,我只是很平靜地跟他說了這句話,但你根本體會不到你這句話給別人造成的感受。所以,一個學會換位思考的人,才能夠經常站在別人的角度想想看,我說這句話,辦這個事,發這個脾氣,或者寫這個微信,對方會有什麼感受?

 

所以,要想走出孤獨,你得學會每次發出信息之前,或者說出話之前,站在別人的角度想一想,如果我是他,我收到這個簡訊,我會怎麼想呢?會不會有不同的想法?

 

簡訊的語氣所造成的誤解是經常發生的一個事,這個都不需要舉例子了。

 

 

 

喪失和創傷

 

比如說家人的離去,寵物的離去,寵物的離去可能更常見一點。然後祖父母的去世比父母的去世要更經常發生,因為祖父母年紀大了。

 

我們很多人都經歷過祖父母的去世,它的傷害相應會小一點。但是如果是自己的至親離世,會特別痛苦,這個傷害會特別大。甚至有很多人在這個喪失之後,長期走不出來。

 

還包括創傷。創傷跟喪失是有一致性的,比如說遭到了暴力犯罪,經歷了巴黎的事件,或者是被強姦等等,這都是我們說的精神創傷。喪失和精神創傷會給我們造成什麼樣的問題呢?

 

第一個就是生活被打斷。

 

你會發現你的生活徹底變得不一樣。這里邊有一個特別重要的現象,就是第一次。

 

每個人在經過了創傷之後,都會有第一次單獨吃飯的時候,離婚之後的第一次旅行,第一次自己接孩子,然後在受到暴力傷害以後,第一次走出家門等等,這些都是第一次。

 

每一個第一次都會提醒你,你又失去了那個東西,每一個第一次都會提醒你,原來是那樣,為什麼現在不是了?所以你的生活會徹底被打斷,你可能需要重新開始。

 

這里邊有一個案例。有一個四十多歲的女人,她和她老公約好了要去非洲打獵。他們倆關系特別好,每年都去旅行。

 

結果她老公突然之間因為癌症去世了,她就放棄了過去所有的娛樂行為,因為她覺得每一次的娛樂都是對離去的那個人的背叛。

 

我相信這個感受我們有人能夠感受得到,每一次的快樂都是對以前那個離去的人的背叛,所以她徹底不去打獵了,她徹底不去參加遠足、旅遊這樣的活動,她覺得這個世界已經完全變得不一樣了,把自己整個封閉了起來。

 

所以這是第一個,就是生活可能會徹底被打斷。

 

第二個問題,你的身份也被改變了。你已經不再是過去的那個你了,你已經是喪失了某些東西的那個你了。身份的改變會讓你缺乏自我的認同。

 

第三個就是信念被切斷。

 

韓國的一個電影,叫《密陽》,這個電影獲得過國際大獎。

 

一個單親媽媽,她的孩子大概七八歲,然後被村裡的一個神經病突然殺掉了,那個人就把她的兒子殺了,殺了以後抓住了那個男人。

 

整個電影就是講這個媽媽的恢復。你想,她是一個單親媽媽,最愛自己的孩子,她的孩子突然死掉了。在那一刻,她的一切信念全部崩塌了。

 

然後有人說服她,你乾脆重新開始,你信基督教,你通過愛來解決這個問題。這個媽媽實在沒辦法,就去信了基督教,每天去唱歌,去教堂里邊祈禱,去唱詩,她覺得自己好了。

 

然後就安排她去跟那個殺人犯見個面,因為她覺得自己好了,她就去見那個殺人犯。見到殺人犯以後,她顫抖著跟那個殺人犯講,我原諒你了,咱們都是上帝的孩子,原諒你了。

 

然後那個殺人犯就突然表現得特別高興,真的嗎?你真的原諒我了嗎?謝謝你!就特別高興。

 

結果這個母親回到家裡邊以後,她就覺得,他怎麼會那麼高興呢?我原諒了他,他怎麼會那麼高興呢?他怎麼一點都不內疚呢?然後她的基督教信仰就徹底崩塌了。

 

她覺得我不能原諒他,然後她又重新回到仇恨的生活當中去。

 

這個電影特別深刻,就是把一個人經受巨大的喪失之後所能夠感受到的那種情緒的變化,對於信仰的懷疑都呈現了出來。所以,有很多人在經歷了一個巨大的傷痛之後會改變信仰。

 

這一次法國發生了這樣嚴重的恐怖事件之後,就有很多人說,拿起槍,我們要報仇,我們也要殺人,我們也要怎麼怎麼樣。

 

但是依然有很多法國人說,我們最好的報復方式就是我們繼續過美好的生活,我們不讓恐怖分子決定我們的生活。他能夠堅持自己的信念,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行為。

 

第四個就是人際關系的斷開。很多離了婚的人會在自己過去的朋友圈子裡徹底消失。

 

我們在生活中就有過很多這樣的案例,就是我們原來都在一起挺好的,然後因為一離婚,所以全部都不見了。這種人是蠻多的,包括喪子的家庭也會這樣。

 

大家如果想知道喪失的痛苦的話,就去看中國電影《失孤》。劉德華找他的孩子,那就是生活發生了徹底的改變,跟過去完全不同了,因為他喪失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一個東西。

 

這種喪失多多少少遲早會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那怎麼來解決它呢?這里邊有幾個方法。

 

這本書有一個原則,就是如果這些方法沒法解決你巨大的傷痛的話,你一定要去尋找心理醫生的幫助,因為他們更加專業。

 

書里邊給到的都是類似於創可貼,或者類似於感冒藥這樣的東西,叫作非處方藥。如果你需要處方藥的話,一定要去找醫生。

 

第一個方法叫作,你要學會用自己的方式來舒緩自己。

 

當你有了喪失的痛苦的時候,你需要跟別人傾訴。比如說參加那個車禍幸存者俱樂部,這些人都沒胳膊沒腿,然後都是殘疾人,然後在一起傾訴,我喪失了以後,我有什麼感覺,我怎麼怎麼樣,這是一種方式。

 

還有就是參加那種喪失了孩子的那種俱樂部,失獨的人湊在一起。我採訪過這樣的人,就是一群失獨的人,他們互相安慰,這是一種建議。

 

還有一種建議,如果你不想說的話,你就不要說,你就自己不要去提起它,沒關系。

 

所以心理學上沒法證明到底是說了好,還是不說好。有的人說了就好,有的人說了就不好,所以現在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因此你不要輕易聽信一些心靈雞湯或者什麼告訴你,只要你說出來,就一定會好,不一定。

 

你要根據自己的內心。你覺得說出來舒服一些,你就說。你覺得說多少舒服,你就說多少。然後你覺得不說可以,那就不說,沒關系。

 

就是有的時候有的人不說,療愈效果更好。所以第一個建議就是,根據你的情況來把握,因為這事沒有一個定論。

 

第二個方法,逐漸去恢復你迷失的自我。

 

因為在巨大的喪失以後,人們變得跟過去不一樣了。所以心理醫生就建議剛剛那位失去了丈夫的妻子怎麼做呢?

 

拿出一張白紙,然後在這個白紙上就寫,在發生這個事之前,人們認為我所特有的優點和特質有哪些?

 

一條一條地寫下來。接下來針對每一條,你可以寫,那為什麼我現在沒有了這個東西?我要如何逐漸恢復這個東西?恢復這個東西有什麼好處?

 

當你能夠針對每一條寫一篇短文出來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治愈效果會逐漸出現。

 

因為你用寫字的方法讓自己變得理性,然後回歸到之前的這些特性當中來。

 

第三個就是尋找悲劇的意義。

 

樊登講過一本書,叫《活出生命的意義》,那本書對很多人產生了靈魂上的震撼。

 

弗蘭克從奧斯維辛集中營裡面出來,他就告訴我們,人生當中無論遇到什麼事,你一定要學會去尋找它的意義,因為每一件失去的東西都一定有它的意義。

 

在那本書的結尾,我還清楚記得有一個細節:有一個老人家的妻子離世了,他覺得自己的人生突然之間沒有了意義。

 

他說,人生沒有意義,我的人生,現在一點意義都沒有,因為我老伴已經走了,我已經七十多歲了,我實在是不想再活下去了。

 

然後弗蘭克就問他,那麼你老伴比你先走這件事,你覺得它沒有意義嗎?他說,沒有,這事沒有任何意義,她走了我很難過,這怎麼會有意義呢?

 

弗蘭克說,那你能不能假設一下,假如你比她先走會怎麼樣?他說,她一定會很難過,她一定會比我現在還難過。

 

這就是這件事的意義,這件事帶來的意義就是,你讓她減少了經受你這種痛苦的感受,這就是這件事的意義。

 

連老伴離世這樣傷痛的事,弗蘭克都能夠從中找出這麼令你溫暖的意義,我們也一定能夠為我們的失去找到意義。

 

澳大利亞那個沒手沒腳的演講家尼克•胡哲,很多人看過他的演講,他就為自己沒手沒腳尋找意義。

 

他說,為什麼上帝安排我沒手沒腳?別人都有手有腳,但是我就沒有?這就是失去。

 

他說,後來我終於想明白了,因為我沒手沒腳,我比別人更具有說服力,我講話更容易引起別人的註意。你看,這就是在找到這個失去的東西的意義所在。

 

那麼我們在尋找悲劇的意義的時候,其實可以分兩步。

 

第一個叫作尋找意義,第二個叫作尋找效益。意義和效益是兩回事。

 

什麼是意義呢?你首先得把失去這個東西這件事納入到你現有的價值體系當中來,你得能夠接受它。

 

佛教有一個特別簡單的尋找意義的方法。我們很多老太太會講宵夜,或者我們換句通俗點的話講,你錢被人偷了,說破財免災,“破財免災”就是一個典型的意義。

 

就是你理解了,原來這是緣分,原來這是上輩子的事,這是上帝的安排。

 

當你能夠用這些宗教的手法,能夠用一些你的價值觀的手法來理解這件事的時候,或者你說我不信教,我不信佛教,我也不信基督教,那麼你可以想那個傷害你的人,那個令你失去這個事的人,他經受了什麼樣的事?

 

《了不起的蓋茨比》開篇第一句話就是,我父親從小就告訴我,不要輕易評判任何人,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他們經歷了什麼。

 

你如果能夠這樣去理解這件事的話,是不是也會稍微容易理解一點?你要想想看,這就是天道輪回,這就是自然的法則。這就是第一個辦法,叫作尋找它的意義。

 

什麼叫效益呢?就是這個事好在哪兒?這個事有沒有好處?這個我一定要強調。在後期的時候,你發現你的心情已經平復了很多的時候,你才能夠去尋找這個事的效益。這的確需要一定的勇氣,而且需要你做好心理準備。

 

如果你過早尋找效益的話,你會痛恨自己。比如說親人離開,孩子離開,然後這時候你會突然尋找它的效益嗎?這不可能,這根本做不到。

 

所以你必須得等你的心靈已經足夠地恢復,恢復到能夠去理性地思考這件事的時候,你才可以去思考它的效益。

 

在佛教裡面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故事。有一個人,他一輩子做好事,結果很快就斷了一條腿,又瞎了一隻眼。

 

最後他還要再修橋鋪路,結果修橋的時候,一個雷下來就把他劈死了。後來其他人都不理解,這太過分了,這麼好的一個人,為什麼上天會這麼懲罰他呢?

 

人們不能理解失去的意義了,所以就去請教高僧。高僧就說,你們不知道,你們要知道的話,你們就理解了。這個人有三劫。他下一輩子本來腿要斷,要做瘸子。

 

再下一輩子他眼睛要瞎掉,要做瞎子。然後再下一輩子被雷劈死了,他才能夠轉世投胎做王子。現在因為他這輩子老做好事,做了特別多的好事,所以他這一輩子就把這三輩子的事解決了。

 

你去看,他馬上投胎做太子了。然後大家到皇宮里去問,果然,皇宮里生出來一個太子,然後身上有一顆痣,就是他當年的那個標志。

 

當然,這是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心理學的結構是什麼呢?就是你要去尋找這個失去的事本身背後的效益。

 

樊登為什麼說這本書對我的幫助也很大呢?就是我這兩天剛剛參加完我爺爺的葬禮,我爺爺95歲,昨天下葬。大家當然很難過了,我爺爺從小對我們也很好。

 

但是親人們在一起怎麼互相安慰呢?很簡單,就是95歲了,而且沒病沒災。

 

我上上個禮拜去看他的時候,他還能走路呢,他還很健康。一個人一直到了老年最後的時刻,還能夠自己單獨上廁所,這就是樊登在之前講的那本書,叫《最好的告別》,還有比這更好的告別嗎?

 

直到最後一天,他已經不能說話、躺在床上的時候,我們把醫生請到家裡面來做檢查,還發現他的所有器官都是好的,他身上沒有任何病,就是老了,就是實在是老得到頭了,然後沒有任何痛苦地慢慢走掉了。

 

全村的人來看,都會說,恭喜,特別好,這是很難得的喜喪,很少有人能夠連躺在床上讓子女侍奉個半年都沒有,就是踏踏實實地,突然幾天時間之內走了。

 

所以,當你能夠去尋找這件事的效益的時候,你的內心就會安慰很多。所以我們這個葬禮就沒有那麼悲痛,因為他畢竟已經九十多歲了,而且大家都理解這件事。

 

當地的風俗,也覺得這是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所以大家唱唱戲,吹吹打打,農村很熱鬧,把這事解決掉了。

 

所以樊登希望大家能夠學會這幾個方法。

 

第一個,因為喪失是經常出現的事,以自己的方式來恢復

 

第二個,尋找迷失的自我,把自己過去的特質是怎麼改變的寫下來。

 

第三個,去尋找失去的意義。

 

 

 

內疚

 

內疚是我們心靈當中的毒藥,把它比喻成毒藥,當然微劑量的毒藥是有好處的。

 

比如說,你說到減肥,結果你又吃了一碗肉,你會內疚,這種輕度的內疚會使你更好地去減肥。所以我減肥就有一個習慣,就是每個人只要見了我說,樊老師,你又胖了,我最近就能瘦,我經常就能瘦下來。

 

但是如果很多人說,樊老師你最近瘦了,我慢慢就又胖了。這說明我體內的內疚不夠,我需要有稍微強一點的內疚的劑量,我就能夠繼續瘦下去。

 

但是如果內疚變得嚴重,你會發現這個毒藥的藥性開始發生了。一個人平均每天會有兩個小時輕度內疚,女人比男人多,一個人平均兩個小時有輕度內疚,一周當中3.5個小時有重度內疚,每個人一周當中有3.5個小時都會有重度的內疚。

 

有三種重要的內疚。

 

第一個是未解決的內疚。什麼叫未解決的內疚呢?當年我們在《實話實說》做節目的時候,有一期節目是講道歉的。那個很有名的畫家史國良,他這輩子都生活得抬不起頭來,因為他在上中學的時候文化大革命,他打過他們的老師。

 

他後來出家了,做了和尚,他的內心當中永遠都覺得很痛苦。這就叫作未解決的內疚,因為他始終沒有把這個事放下來。

 

那次做了一個節目,就把他當年被打過的老師請到了現場。史國良這個時候已經是非常出名的畫僧了,到了現場痛哭流涕,跟老師講自己內心當中這麼多年是多麼煎熬。

 

老師也哭,然後他取得了老師的諒解。這就是把一個未解決的內疚給解決掉了。

 

所以第一種叫未解決的內疚,你當年虧欠過誰,然後到現在一直都沒有解決過,這件事會給你造成傷害。

 

第二個內疚叫作幸存者內疚。各位看過《唐山大地震》嗎?《唐山大地震》裡面那個媽媽和弟弟所擁有的就是幸存者內疚,就是為什麼走的那個人是他而不是我?這種內疚也非常難以解決。

 

第三種內疚叫作分離內疚。分離內疚在女人身上最常見,只要女人出差時間長,她就會覺得對不起自己的孩子。我老婆就經常這樣,我老婆只要幾天沒照顧家,她就會覺得真是對不起孩子。

 

其實孩子本身可能沒有這麼嚴重的感受,但是媽媽會放大這個感受。包括對父母也會這樣,經常在外面,覺得對父母照顧不周,也會產生心理傷害。

 

內疚所造成的一個非常嚴重的傷害就是,內疚的人會不停地做自我譴責,然後會導致祥林嫂現象。

 

祥林嫂就是因為典型的內疚所產生的心理問題得不到解決,她這輩子永遠都說,我只知道冬天狼會到這兒,我哪知道春天也會來等等,就整天不斷地重復這個東西。

 

自我譴責還會帶來一個外在的傷害,就是阻礙你和別人的人際關系。當你心中一天到晚地內疚的時候,你周圍的人會非常煩。

 

你天天跟他們說,我當年如果不那樣就好了,那時候為什麼死的人不是我,你整天講這個,你整天生活在這樣的世界當中內疚

 

你周圍的人會受不了,你的朋友們會受不了,你最親近的親人會受不了,所以會導致你和他們的人際關系進一步割裂。這都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那麼怎麼解決內疚的問題?

 

第一個方法叫作學會有效地道歉。當然,這是在能夠道歉的前提之下。我們很多人說道歉我會啊,對不起,我以後再也不這樣了。這不是真正的道歉。

 

有時候道歉不能取得別人的原諒,是因為你的道歉不專業。什麼是專業的道歉?有六個要素。

 

第一,要表示遺憾。我對我所造成的傷害表示遺憾。

 

第二,要明確說出對不起。對不起,我對我做的事表示遺憾。

 

第三,要請求對方的原諒。我希望能夠得到你的諒解。

 

這還不夠,第四,要肯定對方的感受。盡管你可能不願意肯定對方的觀點,但是要肯定對方的感受。

 

我知道你受了傷,我知道這件事你真的很難過,我知道這件事讓你特別失望。

 

第五,提供補償和恕罪,那麼我能不能做一些事來補償這個?那麼我願意為咱們這個地方再捐什麼什麼東西,作為補償

 

第六,承認你自己違反了社會的通約,你違反了社會上的一些規則和期望。我這件事做得不對,因為我破壞了什麼什麼東西。這才是一個完整的道歉。

 

第二招叫自我原諒。有些你需要道歉的對象已經不在了,你找不著這個人了,或者你做的這個事是你自己對自己的傷害,它沒什麼好道歉的,你跟誰道歉?

 

你自己整天拖延,一天到晚有拖延症,拖延得很嚴重,你跟自己道歉。所以當你找不到自己的道歉對象的時候,你發現道歉這招沒用。

 

你要小心,自我原諒要用好,用得不好,自我原諒會變成自我放縱。就是每次你做這個壞事,你就自我原諒,你就說,沒事沒事,不要緊不要緊,這件事傷害不大。不行,這時候你會越來越放縱,因為你沒有改好。

 

所以自我原諒的第一步,是首先你要先承擔責任

 

先在內心當中去道歉,先確立好你下一步要做的行動計劃,打算怎麼改進,然後再做自我原諒。

 

甚至有時候可以做一個儀式。比如說把你給這個已經離去的人要寫的一封信寫下來,疊成一個小船,在河上漂走,或者放一個漂流瓶,或者燒掉它,放一個天燈等等,做一個小小的儀式,在內心當中跟過去的內疚感做一個告別。

 

自我原諒很有治療的效果。比如說拖延症這件事,有一個調查就說,當一個人能夠對自己的拖延行為進行原諒的時候,他反倒會變得不容易拖延,他後期的拖延行為會變得更少

 

而當一個人整天內疚,說我怎麼又拖延了,我這個人怎麼總這樣,一天到晚光批判自己的時候,他的拖延會繼續。所以要學會諒解自己,你才能夠走出內疚的負面循環

 

 

 

反芻

 

牛吃的東西又吐出來,就是反芻。反芻就是很多年前發生的那個事在你腦海當中反復出現,那個傷害的場景一會兒就出來了,一會兒就出來了,甚至生活中有一個觸發點,一觸發,它就出來了。

 

那天樊登把反芻的這點寫了一個微信,因為我覺得特別有收獲,就寫了一個微信。

 

然後羅振宇,就是邏輯思維的那個羅胖,羅胖看了我的微信,就在他們那個早上的60秒裡面,就專門講了這一條,說明這一條對他也有幫助。他當時就試了,真的有用。

 

反芻會帶來的問題是什麼?

 

第一,反芻會加劇痛苦,反芻會讓你的憤怒膨脹。當你遇到反芻事件的時候,有時候你會發現,一個人突然莫名其妙地爆發了。

 

那是因為他內心當中很早以前受過類似的傷,所以當他觸發到那個反芻的點的時候,他就會突然之間爆發得很厲害。

 

然後會造成認知損傷,就是反芻的這些人會判斷不清楚現實的生活,因為他總是帶著偏執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他心中受過一個嚴重的傷害。

 

比如,她被男人傷害過,看到所有的男人,她都會認為是有問題的。有一個女孩子,她原來很胖,後來減肥了,變得特別苗條,但是她變得特別苗條,特別好看了以後。

 

她真的是一個辣妹,非常好看了,她依然跟別人約會不成功,為什麼呢?她看每一個男人,都覺得這個男人很色,這個男人是個壞人。

 

因為她在是一個胖妹的時候,被很多男人這樣傷害過。所以她那時候只要一碰到男人對女孩獻殷勤,那麼這個男人一定是個壞人,所以導致她就算變瘦了以後,她依然沒法跟別人交流。

 

這就是認知上產生了偏差。所以經常反芻會導致你看待這個世界偏激,這就是認知的損傷,然後還會加劇你和他人的緊張關系。

 

祥林嫂也有反芻的狀況,就是她不斷在說當年那個事,這是反芻的典型。反芻還會造成心血管系統問題,就是你會得高血壓或者心臟病。

 

那麼怎麼解決反芻

 

第一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學會“看電影”。什麼叫學會看電影?就是我們一回憶過去的事,我們就經常站在主角的角度,你發現了嗎?

 

我當年被我媽媽打了一頓,我當年被我爸爸傷害了,我當年那個老師是怎麼對待我的。當你站在主角的角度去回顧那個事的時候,每回憶一次就是一次傷害。

 

那麼你應該怎麼看?把鏡頭拉遠,把眼睛眯起來,就好像看當年的一齣電影一樣。

 

有一個小孩,這就是你,有一個小孩在那兒,他媽媽打了他,然後這個小孩兒負氣離家出走了。後來他媽媽又追出來了,把他拉回來了。

 

當你來看這幕劇的時候,你有沒有看到,媽媽還挺愛你的?媽媽還追出來,把你追回來。

 

當你去勸別人的時候,你會說,這個事沒那麼要緊,他們不是這個意思。當我們勸別人受傷的時候,我們就會用第三者的視角,就會覺得這個事容易理解了。

 

所以當你能夠眯起眼睛來去回憶一下當年的那個事,把自己看成那裡面的一個小角色的時候,反芻的傷痛就會立刻減輕,當下就減輕了。

 

這就是特別有效的心理治療的方法。你能夠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像看電影一樣去回顧自己當年所受到的傷害,反芻就會好很多。

 

因為你發現那就是人生的一部分而已,那就只是一個過程而已,那個事已經過去了。這是第一招,這招最重要,一定要學會改變視角,看電影。

 

第二個方法,分散注意力。當反芻發生的時候,你越是說,我不要去想它,你發現你越是做不到。

 

你跟我試一下,我們大腦當中不要去想一頭粉紅色的大象,不要想,不要去想粉紅色的大象。大象什麼顏色?

 

粉紅色,對嗎?所以當你越是阻止自己去幹一件事的時候,你的腦子會越執著地去想這件事。

 

所以這時候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告訴自己不要想,而是分散注意力。

 

比如說下棋,做一些高智商的運動,需要你高度投入的運動;比如說看電影,真的看電影;比如說玩拼圖游戲,陪孩子玩,這些分散注意力的方法都有可能減少反芻。

 

 

 

失敗

 

人生當中,失敗是很難免的事。比如說求職失敗了,評院士失敗了,創業失敗了。你想想看,如果一個小孩子,就是一個一歲多的小孩,他如果面對失敗,像我們成年人一樣反應,你覺得他能學會說中國話嗎?

 

中國話是全世界最難學的東西,如果你真的在老外的角度看一眼,你會覺得,我的媽呀,中國話太難學了。但是我們的孩子們能把中文學會,那他什麼都能學得會。因為這玩意最難,都能學得會。

 

如果他學走路的時候一失敗就坐在那兒哭,一失敗就說我再也不走了,這玩意太難了,受不了,他永遠學不會走路。所以,小孩子之所以能夠學會走路,能夠學會說話,是因為他們一次一次地面對失敗,他們很樂觀,他們根本不會被這個失敗傷害。

 

而我們長大以後,就特別容易被失敗傷害。一旦失敗發生,你就覺得我再也做不了這事了,我這輩子再也不創業了,我還是回去打工吧,很多人都這樣。

 

所以失敗會帶來的問題就是,我們的自尊心會受挫,這是很常見的,你對自己的評價會一下子變得很低。

 

第二個就是你會養成一種被動和無奈的心態,這也是一種自我保護。

 

很多人想說,我為什麼失敗?因為我不是官二代,我要是官二代,我早就發了。然後他就找出很多的例子說,你看這個人是官二代,這個人是官二代,這個人是官二代,人家都贏了。

 

咱不是官二代,咱就不行。所以給自己定一個結論,不是官二代你就別創業,這就是我們說的被動與無奈,他覺得人生當中所有的事都是外在條件決定的,不是我能決定的。

 

第三個就是會產生大量的焦慮和恐懼。因為失敗的事,有時候你還得面對它,所以你就會特別的焦慮。

 

有一個女士,從職場當中回家帶孩子,帶了十幾年了。然後終於決定恢復職場生涯,去面試,就發現她每次面試都出狀況。

 

有一次面試,跟秘書吵架,你去面試,你跟人家秘書吵什麼架?還有一次面試的時候突然肚子疼,哎呀,不行,要上廁所。有一次面試竟然忘帶簡歷。

 

你說怪不怪?然後十幾次面試全都失敗了。

 

去咨詢心理醫生,她每次都能找出理由來,說這次是因為這個事,這次是因為這個事,每次都有各種各樣的理由。

 

甚至有一次是因為乾洗店的衣服馬上就要送來了,所以她等一下衣服,因此她耽誤了面試。

 

後來心理醫生說,你這個根本不是面試的問題,是你根本就害怕面試。她內心當中拒絕去面試,她害怕承擔這個失敗,所以導致她更多的焦慮和恐懼,然後造成了不願意去面試。

 

第四個傷害就是,你的失敗會投射到孩子身上。

 

這是非常恐怖的,一個人內心當中擁有著失敗的感受的話,長期被失敗打壓的時候,她在看到自己的孩子失敗的時候,她會過度反應,她會覺得你不能失敗,然後她會誇大孩子的失敗,然後不停地去強化,這反倒會進一步導致孩子對失敗敏感。

 

失敗的感受是會遺傳的,因為你太怕這個失敗了,導致你的孩子將來不能接受任何失敗,因為你把它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所以要能夠良好地處理內心當中對於失敗的看法,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技巧。那麼怎麼做呢?

 

第一個方法是尋找情感支持,然後進行客觀評估。

 

這個醫生講得特別逗,他說,每次別人在我面前哭訴他的失敗的時候,我都首先會講,我能夠理解,你這個事真的壓力好大,這件事放在誰身上真的都不容易,你受了很多的苦。

 

然後這時候,那個人就會哭,就會要紙巾。然後你把紙巾盒遞給他,他就拿紙巾擦眼淚。

 

緊接著,醫生就會說,但是這裡面有沒有你自己的問題?他一說完這個話,對方就會把紙巾盒憤怒地摔回來。然後這個醫生說,我為什麼要說這個話?

 

是因為我特別善於躲避紙巾盒,他已經練成了,只要對方摔過來,就會躲避紙巾盒。

 

但是另外一條嚴肅點的原因是,這個話必須得說。因為如果不去研究為什麼失敗這件事的話,不去面對這個傷痛的話,這種簡單的安慰是沒法達到治療效果的。

 

反過來,時間長了以後,他對這個安慰脫敏了,你安慰再多都沒用了,而且甚至這個安慰會導致他敏感,他會覺得,你又來同情我。

 

所以,就算他不高興,就算他會朝你扔紙巾盒,你也需要跟他說,咱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會失敗?必須從失敗當中找出經驗和教訓,這個人才有可能走出失敗來。

 

所以這是第一招,除了情感的撫慰之外,你還需要跟他來分析這事應該怎麼辦,這樣才能有效幫他解決失敗的問題。

 

第二招,叫作去控制能夠控制的要素。

 

樊登老婆創業,她想做一個特別棒的美睫美甲美容的店,因為她特別愛美。然後就去尋找了這個世界上最好的一些材料,在北京最好的地段開了這麼一個店,覺得特別好,她的理想就是把客人都當成閨蜜一樣來服務。

 

我說,很好的理想,裝修得也很有品位。但是在開業的頭兩三個月的時候,生意真的不行,沒人。每天的房租嘩嘩地流。然後員工在這邊說,老闆,為什麼沒有人來?就特別緊張。這時候我老婆也很焦慮。

 

這就是失敗。生活中開始出現失敗了,怎麼辦呢?她就想起來我跟她講的那個影響圈和關注圈的事了,一個影響圈,一個關注圈,影響圈就是我們力所能及可以改變的事,關注圈就是我們只能看,只能發表議論,但是沒法改變的東西。

 

當客人不進店的時候,你能做些什麼呢?我老婆說,她當時坐在那兒就想,我能在影響圈做什麼?我把店面再重新裝飾一下,我再請個模特拍個照片,然後我把內務整理好。

 

她們不來,我就剛好趁這個機會好好寫我們的流程,寫我們店裡面的規劃。然後我跟店員談話,給店員做職業生涯規劃,趁著她們現在不忙,我趕緊給她們做一些培訓。最有意思的是,她還準備了一瓶紅酒。

 

她說,當我們店的月銷售額超過30萬的時候,我就開這瓶紅酒慶祝。

 

你看,所有的這些事,都是她在影響圈裡能夠控制的事。後來回來以後,她就特別高興地感謝我。我說,怎麼了?她說,你那個時候給我講的那個書,我覺得真有用。

 

當她發現她把精力放在這幾件影響圈裡邊的事的時候,她的心情一下子好了很多,而且覺得淡定了很多。

 

孔夫子說,盡人事而聽天命。什麼叫盡人事?就是影響圈。什麼叫聽天命?那是關註圈。所以當你能夠盡人事而聽天命的時候,你有沒有發現,你的心情就輕鬆了很多?所以我們要努力去做那個影響圈裡邊能夠掌控的部。

 

這就是第二個方法,叫作去尋找能夠控制的因素,然後改變它。

 

 

 

自卑

 

很多人都問我這個問題,說我生來就自卑,怎麼辦?沒有人天生就自卑,自卑可能是跟我們在童年或者更早期所受到的傷害是有關系的。

 

那麼自卑會帶來什麼問題?失敗相當於我們的感冒,相當於我們情感系統的感冒。

 

簡單的小小的失敗沒關系,它會自愈。但是如果這個失敗變得很嚴重,它就會發展成為肺炎。

 

假如這個長期的失敗導致你已經沒法去乾這個事了,它就會發展成肺炎了。所以你要在感冒的時候就把它治好。

 

那麼回到自卑,自卑相當於我們的免疫系統疾病,就是當你的情緒出現了嚴重的自卑的時候,你發現你的免疫系統出了問題,你的情感調節就會出現全面的問題。

 

比如,他們做了一個測試,讓兩組人參加一個游戲。這個遊戲是什麼呢?

 

待會兒我帶你們做一個心理測試,這個心理測試要電你們一下,可能會有點疼,但也不會太疼,電不死,你們好好參與就行了。

 

讓他們去參加電擊的遊戲,這本來就有點壓力。

 

在做電擊之前,給他們做了一個智商測試。然後告訴其中一位說,你的智商很高,你的智商真的比一般人高出50個百分點,你挺厲害的。

 

告訴另外一個人說,你的智商有點低,你的智商比別人低20%。我們生活當中最容易引起自卑的事,就是你生來智商比人低,這是一個特別容易讓人自卑的事。

 

然後就去觀測這兩組人接受電擊的反應。就發現,凡是被告知智商低的那組人,就會在電擊之前特別焦慮,他就會覺得,我受不了,我幹嗎要參加這個,我實在是不行,特別緊張、恐懼。這個緊張和恐懼跟什麼有關?

 

跟他剛剛被宣稱智商低有關。他一旦內心出現了自卑,他面臨壓力的時候就會變形。

 

而反過來,那個被宣稱智商高的人說,電就電唄,沒事,智商都比別人高,怕什麼?電就電。他能夠坦然地去接受這個東西。

 

所以自卑會導致我們對外的反應變差,我們面臨壓力的能力會變低。

 

同時,自卑會使我們抵制正面反饋。所以,如果你想幫助一個自卑的朋友,簡單地誇獎他是沒用的。

 

你突然衝過來說,你真棒,你是很了不起的人,這是沒用的,這沒法使他減輕自卑的感覺。因為自卑的人是排斥正面反饋的,嚴重自卑的人會極度排斥正面反饋。

 

甚至有很多人做那種練習,比如說晚上催眠,睡著了以後給自己放一個錄音說,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很厲害,你是全世界最好的人,這種人時間長了以後自卑會變得更加嚴重。所以心靈雞湯的方法,真的有時候會有問題。

 

還有人說,戴個帽子。這招特別有意思,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戴一頂特別昂貴的帽子,會提高你的自尊。買一個兩萬塊錢的帽子,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戴著,第二天自尊就會提高。

 

這是胡扯的,沒用。但是很多人真信,很多人真的去嘗試各種各樣的方法,但它並沒有效果。

 

自卑還會帶來的問題,就是放棄爭取一些應得的利益。自卑的人,你欺負他,他會說,那行,算了吧,忍著點,那就算了。

 

然後別人不給你錢,不要了,沒關系。因為他自卑,該去爭取的利益他也放棄了。這個會導致他更多的自卑,他會覺得,為什麼他們總是欺負我?

 

但他不想想,為什麼他不去爭取?因為他已經不願意去爭取了。

 

那麼怎麼能夠解決這些自卑的問題呢?

 

第一個方法就是自我同情。

 

自我同情的方法怎麼做呢?不是自怨自艾,自我同情是,你覺得自己挺自卑的,然後你把你挺自卑的這個主角換成別人,換成你的朋友。

 

你說,小張特別自卑,小張遇到了這樣的事,你現在要給小張寫一封信,來告訴他不要這樣,走出這個困境來,然後提筆給小張寫一封信。

 

在寫這封信的過程當中,你就做了自我的療愈,你就在不斷地給自己治病。

 

所以要學會換一個角度,用安慰別人的方法來安慰自己,這就是自我同情的手法,寫一封給小張的信。

 

第二個方法就是列出自己的十項優點。

 

拿兩張白紙,這邊一張,這邊一張,然後在這張白紙上列出自己的十個優點。每一個優點的後邊最好能夠寫一個例子,有一個事證明我有這個優點。

 

然後你寫這個的時候,因為自卑的人,他搞不好就寫一個壞的出來了,當你在寫的時候,突然想到了壞的東西出來,就寫在第二張白紙上,把認為自己不好的東西寫在第二張白紙上,然後回過來再寫第一張白紙。

 

第一張白紙只寫好的,壞的寫第二張白紙。

 

寫完以後怎麼辦呢?把第二張白紙拿起來,捏成一個團,扔到垃圾筐裡面去。然後把第一張白紙上的優點經常看一看,每一個優點背後都有一篇小文章,來證明自己有這個優點。

 

這個能夠逐漸幫助你去恢復自信心,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紙面作業的方法。

 

 

 

總結

 

這本書講到這兒,基本上七個問題都講到了。我覺得可能每個人收獲的東西是不一樣的,但是總體來講,我希望這是一個急救箱。所以它沒有那麼簡單的三五個重點,它是二十多種藥物,你把它放在急救箱里就好了。

 

如果你遇到了被拒絕的情況,你出現了孤獨的感覺,你出現了喪失或者創傷的感受,你出現了內疚的感覺,你反芻,經常為過去的事煩心,然後你覺得自己是一個失敗者,

 

你覺得自己很自卑,你就可以針對這里邊的每一項,去找到這些方法,做一個嘗試。樊登建議大家買一下這本書。

 

因為要點我已經講到了,但是裡面的案例還挺多的,所以真的能夠幫到很多人。

 

那最後樊登想補充就是,可能對於有些心理強大的人來講,都不需要用這些心理治療的方法。比如,他有了強大的宗教信仰,或者說他有了一個偉大的願景,他願意改變這個世界。

 

這時候他發現,遇到任何的挫折,有這個偉大願景的時候,都可以拉動他去越過這個檻。

 

佛教說,當你能夠把我執放低的時候,這些東西根本傷不到你。因為我都是空的,它傷害了誰?傷害了我。

 

我是誰?我是空的,我是因緣和合的結果,並沒有我存在。那它傷害的誰呢?

 

它沒有傷害任何人。所以你就只需要行所當行了。這是更高妙的手法,這種更高妙的手法存在於中國傳統的智慧當中。西方也有,比如說宗教裡面也會有。

 

但是對於大家來講,立竿見影的方式,是這七個方法所對應的三十多種手段,你可以嘗試一下。

 

 

 

 

 

臉書粉專

Really凱分享實用知識

 

各位都是有智慧的人
請各位動動有智慧的手指!

記得按讚和分享

感謝!

 

打10篇=1壘安打

打50篇2壘安打

打100篇=全壘打

打1000篇=滿貫全壘打

加油!

 

 

 

#這裡有實用的知識

#兩份心得

#知識就是力量
#好奇心是知識的缺口

#嚴長壽

#爬兩座山

#台灣世界展望會
#洪雪珍斜槓班

#樊登讀書

#情緒急救

#蓋伊溫奇

#拒絕

#孤獨

#喪失和創傷

#內疚

#反芻

#失敗

#自卑

 

 

 

圖取材自:台灣世界展望會

取自:樊登讀書,情緒急救

 

 

 

 

 

取自:樊登讀書,情緒急救

 

取自:樊登讀書,情緒急救

 

 

各位好,這是廣大書友們期待已久的一本書,也一定會幫助大家的生活變得更美好,叫作《情緒急救》。這本書講了什麼呢?

 

 

 

如果問你,感冒了你會怎麼做?你一定會說,看病,然後打針、吃藥,或者多喝水、多睡覺,出點汗就好了。或者手如果割破了的話,你會貼創可貼,對嗎?總之,我們對於身體的各種傷害,都有一些最基本的建議和方法。

 

 

 

但是假如我問你,如果你今天被你的朋友傷害了,你會怎麼辦?或者如果你失戀了,你會怎麼辦?突然意外失去了一個親人,你會怎麼辦?我相信很多人會束手無策,我們只好用時間來沖刷傷痕。但事實上,如果簡單地把這一切交給時間,很有可能會給我們帶來特別長久的傷害,而且有可能會轉好,也有可能會轉壞。

 

 

 

所以,我們都知道如何應對身體的受傷,但是對於情感的受傷卻幾乎一無所知。

 

 

 

還有人會建議說,那你受了傷,你就跟別人多說一說,找一些支持的朋友聊聊天,你就能夠變得更好。這個建議其實是有風險的,因為有的傷害通過跟別人聊天能夠減少,但是有些傷害,聊天之後反倒會變得更嚴重。

 

 

 

美國911之後,有一些心理援助的網站就說,每個人可以在網上寫下自己在911所受到的傷害,把自己的情感抒發出來,然後跟很多人互動,同時還有一批人沒有參與這樣的活動。

 

 

 

後來心理學家對這兩種人進行了調查,發現出現創傷後應激反應的人群當中,在網上寫了的人反倒會更嚴重,而在網上始終沒有跟別人談過自己的感受的人,很有可能恢復得還比那些人更好。

 

 

 

究竟什麼才是正確的方法呢?我們需要掌握一個自己的心靈急救箱。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非常資深的心理醫生,他通過多年的心理治療,給了我們一個心理的急救箱。就好像我們家裡準備的創可貼一樣,告訴我們,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我們應該怎麼樣去對待它。

 

 

 

我們通常遇到的心理問題被分成了七類。每一類可能對應的人會不一樣,所以這本書當中對你有幫助的部分,你就去好好實踐就好了,如果有跟你無關的,也準備好,萬一將來可以幫到別人。

 

 

 

是哪七件事呢?

 

 

 

第一個叫作拒絕,第二個叫作孤獨,第三個叫作內疚,第四個叫作喪失和創傷,第五個叫反芻,第六個叫失敗,最後一個叫自卑。我把這個稱作心理傷害的七宗罪,咱們一個一個來看,因為這個結構是平行的。

 

 

 

咱們先來看什麼叫拒絕。

 

 

 

在腦中假設這麼一個場景:A和B兩個人在拋球,然後你走進來了,你們三個人一塊兒拋球。A拋給B,B拋給你,然後你拋給A,你們三個人拋得很愉快。拋了兩三輪之後,突然之間變成了A拋給B,然後B沒有拋給你,B又拋回給了A,然後A又拋回給B,B又拋回給A。

 

 

 

這時候請問,站在旁邊的那個你會有什麼感覺?我有一次帶著我媽媽和嘟嘟一塊兒在家裡做這個游戲,我和嘟嘟扮演A和B,然後讓我媽媽加入進來,突然之間就不拋給我媽了。我媽站在旁邊就說,怎麼回事,為什麼不給我?老太太就會覺得受到傷害。這種感覺就叫作拒絕的感受。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拒絕的狀況。比如,你的一群好朋友去參加一個party,結果你發現他們沒有通知你。比如,你很難融入團隊,別人都在玩,但是沒有你的份。上場打籃球的時候,大家故意傳球,然後大家都在進攻,你跟著跑過來跑過去,然後發現沒有人傳球給你,因為你的水平可能不夠高。這就是我為什麼不喜歡踢足球的原因,因為從來沒有人傳球給我。這就叫作拒絕的感受。

 

 

 

拒絕會給人們造成什麼樣的傷害呢?

 

 

 

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暴力犯罪都是拒絕誘導的。當一個人感受到被拒絕以後,他被這個社會拒絕,他被周圍的朋友拒絕,被女朋友拒絕,這時候他會有特別強的憤怒感。所以,拒絕帶給我們的第一個傷害就是憤怒。

 

 

 

接下來,拒絕會使你不理性。拋球游戲最好玩的地方在哪兒呢?就是當這個拋球游戲做完了以後,被拋棄的那個人會覺得很受傷。這時候心理學家過來跟他說,其實我們剛剛拋的這個球是一個倒霉球,誰拿到這個球誰倒霉。你覺得那個被拒絕的人會感覺好一點嗎?不會,他依然會很憤怒。然後心理學家說,我們剛拋的那個球是個炸彈,其實誰拿到它會爆炸,這個被拒絕的人依然沒有感覺情緒會好一些。

 

 

 

按說如果是理性的人,那是一個倒霉球,你就不應該生氣。但是拒絕會使一個人變得不理性。你們有沒有見過那種被人拒絕很多次的求婚的人,然後會做出特別不理智的事?明明別人都告訴他,那個女孩不喜歡你,但他一定會再去嘗試,他覺得肯定是產生了誤會啊等等。

 

 

 

所以,拒絕會使你變得不理性、憤怒,而且會傷自尊,會讓你的自我評價逐漸降低,你會離群索居,沒有歸屬感。

 

 

 

書里有一個案例,我覺得特別好。在美國,有一個大學生患了重症肌無力,重症肌無力就是整個人有點像霍金那樣,就縮在那兒了,然後經常會不自覺地流口水。因為年紀已經很大了,都二十多歲了,還不停流口水,所以在他從小到大的路途當中,幾乎沒有人跟他玩,他是跟別人玩不到一塊兒的。然後他每次在學校里邊,很快就會被人排斥在外面。所以他覺得特別痛苦,去找我們這個作者做心理咨詢。後來作者通過一系列的方法幫他逐漸恢復自尊心,然後讓他重新融入到了這些同學當中。

 

 

 

那麼怎麼能夠減少拒絕所帶來的傷害呢?這里邊有四個方法,四種藥。記住,你的藥箱里邊有四種藥。

 

 

 

第一種藥,叫作與自我批判爭辯。

 

 

 

什麼叫和自我批判爭辯呢?就是你腦海當中只要一閃現這種想法,他們不給我傳球,是因為我打得爛,你就要跟它辯論。不是,是因為他們沒有看到我在球場上的位置和作用,他們也欠缺和團隊配合的能力。你需要保護自己,你需要給自己做一些自我爭辯。

 

 

 

這個女孩拒絕我,是因為我沒有錢?不對,她拒絕我,可能是因為我們倆的性格不合適,可能她沒有發現我身上的優點,可能我們倆的緣分沒到。你看,當我們中國人講緣分沒到的時候,其實就是一種自我爭辯的方法,這種方法能夠有效緩解你內心受傷的可能性。

 

 

 

所以第一招學會了,與自我的批判進行爭論,自己在內心當中進行爭論。

 

 

 

第二種藥,叫作恢復自我價值。

 

 

 

恢復自我價值的方法,叫作找到自己的價值感,也就是尋找你的亮點。你自己身上有什麼亮點呢?後來這位醫生在給這位肌無力的患者做診療的時候,就發現這個年輕人是紐約洋基隊的超級球迷,他對紐約洋基隊的熱愛是遠遠超過其他人的。所以他說,那你願不願意跟別人聊一聊球隊的事?他說,那我試試看吧。

 

 

 

然後他們就在早上起來,早點到教室,然後就開始跟大家就閑聊。一般這些男孩子們就在講昨晚的比賽或者什麼,當他一張口說話的時候,別人發現,你怎麼懂這麼多?然後他的自信心開始慢慢增長。他能夠說出每一個球員的數據,然後有時候說著說著就流口水了,因為他肌無力,說著說著口水流下來了。

 

 

 

在以往他會特別尷尬,以往他會趕緊逃離,因為這個很丟臉。在那天,他口水流下來的時候,他跟別人說,除非你愛他們愛到流口水,否則你就不能夠被稱為洋基隊的球迷。他可以用幽默的方式來化解自己身上的弱點了,那是因為他找到了自己身上的優點。

 

 

 

所以,一個被人排斥的人,一個被別人拒絕過的人,一定要學會去尋找自身的亮點,找到自己身上有什麼東西是可以放大的,可以讓別人喜歡的。所以第二招,尋找自身的亮點。

 

 

 

第二種常見的傷害,叫作孤獨。

 

 

 

孤獨被稱作是心理傷害當中的肌無力,就是一個孤獨的人會慢慢地變得感受不到周圍人的存在,他自己也沒有愛別人的能力,別人愛他,他也沒有感受,這就是孤獨。

 

 

 

如果你去突然誇張地表揚一個孤獨的人,說你真棒,你真好,這時候你給他帶來的不是好,而是傷害。一個嚴重的孤獨者會覺得,你跟我說這些話,應該是在取笑我。所以這就是肌無力的感覺,他沒有力量恢復。

 

 

 

孤獨引發的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抑鬱、自殺、失眠、對社會的敵意等等。而且最要命的是,孤獨症的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比例就會陡增。醫生說,一個長期獨居的人對自己造成的傷害不亞於長期抽煙,甚至跟抽煙的傷害是一樣的,它會造成很多心血管的疾病。

 

 

 

而且有一個特別嚇人的結論,就是孤獨是會傳染的。什麼叫作是會傳染的?

 

 

 

你們看過《六人行》嗎?《六人行》里邊有一段,錢德勒•賓的樓下住了一個孤獨的老頭,那個老頭最後就死在他們樓下了,就是每天拿這個掃把頂他們那個樓頂的那個老頭死了。

 

 

 

錢德勒•賓跟那個老頭稍微有點交情,其他幾個人跟老頭都沒交情。錢德勒•賓就比較關心這個老頭,等那個老頭死了之後呢,他去負責處理他的後事啊什麼的。然後慢慢地,賓就覺得他自己就變成那個老頭了。

 

 

 

當然,在喜劇里邊,這是一個誇張的手法。但這個是有心理學依據的,就是當一個人長期跟一個孤獨者單獨交往的時候,他慢慢地也會變孤獨。這是一個非常嚇人的現象。

 

 

 

那是不是我們就都不要理那個孤獨者,讓他就這樣去呢?那你想想,萬一你是那個孤獨者,怎麼辦?所以我們應該讓更多人去關註他,然後把這個孤獨的問題解決掉,這才是有效的解決孤獨的方法。這里邊有這麼幾種解決方式。

 

 

 

第一個就是摘掉有色眼鏡。

 

 

 

當你覺得孤獨的時候,你要首先摘掉有色眼鏡。什麼叫摘掉有色眼鏡呢?孤獨者通常對於整個世界會有一個負面的評價。這個書里邊有一個案例,就是有一個老頭,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已經八十多歲了,他永遠就是一個人。他女兒來看他,給他放點錢,或者他給他女兒送點東西,都不用交接的,都是放在桌上就走了,他跟他女兒都不怎麼交流。

 

 

 

他唯一的愛好是下象棋。這個醫生就問他,你願不願意跟那些下棋的人去單獨約會呢?比如說你們約出來一塊兒下個棋?不要老在俱樂部里邊,下完就走了。他說,不會。為什麼不約他們呢?他們怕輸。他自己就給自己下了一個結論,他說他們不敢跟我下棋,他們怕輸,所以他永遠不跟別人約會。

 

 

 

後來在醫生的鼓勵之下,他跟一個人約了會,約了會以後那人來了,再後來又不找他了。他說,他們就是沒意思,他們嫌棄我,他們覺得我太老了,又老,下棋又下得好,所以覺得跟我在一塊兒玩特別沒勁。

 

 

 

當他給整個世界蒙上了一個灰色的陰影的時候,他看待這個世界的方法已經錯了。所以,在這里我們要提醒所有有孤獨感受的人,我相信我們書友當中會有人有孤獨的感受,因為孤獨在這個世界上在不斷地蔓延,現在是越來越多的。

 

 

 

我最近看了一本書,叫《單身社會》。這本書我就不講了,因為這本書講出來對大家的生活沒什麼幫助,它就告訴我們一個趨勢,未來這個世界上更多的家庭樣態是單身,就是所有的人都變成一個人住。在北歐,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家庭是單身居住。在美國,大概是百分之三十幾,排在第二位。排第一位的是夫妻雙方沒孩子,這個是第一位的家庭樣態。然後排第二位的家庭樣態就是單身。而那本書里預言,未來會有更多的人逐漸走向單身,所以孤獨的人會很多。

 

 

 

那麼如果你感覺到孤獨的話,我希望你首先摘掉自己的有色眼鏡。首先,你要把別人看得好一點,你認為這個世界是充滿善意的,他們就算偶爾拒絕了你,那也是因為意外和誤會,而不是刻意針對你。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太多人願意針對你做些什麼事,能夠針對你做些什麼事的都是愛你的人,針對的傷害才是真愛。

 

 

 

我們在領導力里邊經常講一個東西,叫推理階梯。這個世界上大量的煩惱是由我們推理出來的,而不是事實。你根本沒有看到事實,你只是推理出來的一個事,就把自己氣得半死,這時候你就特別容易孤獨。所以第一招叫摘掉有色眼鏡。

 

 

 

然後主動跟這個社會聯系。給自己制定一個計劃,我這周要約幾個人聊天,我這周要參加幾個派對,我這周要認識兩個陌生的朋友。給自己制定一個這樣的計劃,你就會容易走出孤獨來。

 

第二招叫作找出自我拆臺行為。

 

 

 

大家知道什麼叫“自我拆臺行為”嗎?這也是我讀這本書才剛剛學會的。比如說你去參加聚會,一大堆人在那兒熱熱鬧鬧地聊天,然後你假裝自己特別忙的樣子,拿著個手機站在窗戶邊,一直在那兒看簡訊,這就叫自我拆臺行為。你覺得別人不跟你交流,因為你事先就已經排斥了別人。

 

 

 

還包括一個人到一個地方參加派對的時候,明明是有機會交流的,然後兩個胳膊這樣抱著,一個人站在一邊。或者僅僅因為一點小小的藉口,就拒絕別人的聚會,說我今天下午很忙,我得洗衣服,我沒法去。這就叫作自我拆臺的行為。

 

 

 

所以我們會做很多,甚至還包括我們在跟別人聚會的時候,因為怕被別人傷害,所以整場聚會就只說自己的事,就是海闊天空地一直在吹牛,一直在講話,你根本就沒有去參與過別人。這種過度自我保護所導致的社交形象的下降,就叫作自我拆臺行為。你會刻意安排自己拒絕跟別人交流,把自己封閉起來。

 

 

 

當你發現自己有這種自我拆臺行為的出現的時候,怎麼辦呢?

 

 

 

立刻在心中提醒自己,哎喲,我今天為什麼要拒絕人的聚會啊?我又自我拆臺了。我今天聚會中為什麼要那樣表現呢?我為什麼那麼生氣呢?我為什麼一個人站在牆角看手機呢?這是我在做自我拆臺,我因為怕傷害,所以我這樣做。因此,你要提醒自己,發現了這個事,解決它,讓自我拆臺的行為變得越來越少。這是第二個方法。

 

 

 

第三招叫作學會換位思考。你們知不知道,我們發微信是一定要打表情的?為什麼呢?

 

 

 

你說的這句話和對方從那邊看到的這句話根本是兩句話,如果沒有那個表情符號的話,對方很有可能以為你生氣了。而你說,我只是很平靜地跟他說了這句話,但你根本體會不到你這句話給別人造成的感受。所以,一個學會換位思考的人,才能夠經常站在別人的角度想想看,我說這句話,辦這個事,發這個脾氣,或者寫這個微信,對方會有什麼感受?

 

 

 

所以,要想走出孤獨,你得學會每次發出信息之前,或者說出話之前,站在別人的角度想一想,如果我是他,我收到這個簡訊,我會怎麼想呢?會不會有不同的想法?簡訊的語氣所造成的誤解是經常發生的一個事,這個都不需要舉例子了。

 

 

 

第三個就是喪失和創傷。

 

 

 

什麼叫喪失?比如說家人的離去,寵物的離去,寵物的離去可能更常見一點。然後祖父母的去世比父母的去世要更經常發生,因為祖父母年紀大了。我們很多人都經歷過祖父母的去世,它的傷害相應會小一點。但是如果是自己的至親離世,會特別痛苦,這個傷害會特別大。甚至有很多人在這個喪失之後,長期走不出來。

 

 

 

還包括創傷。創傷跟喪失是有一致性的,比如說遭到了暴力犯罪,經歷了巴黎的事件,或者是被強姦等等,這都是我們說的精神創傷。喪失和精神創傷會給我們造成什麼樣的問題呢?

 

 

 

第一個就是生活被打斷。

 

 

 

你會發現你的生活徹底變得不一樣。這里邊有一個特別重要的現象,就是第一次。每個人在經過了創傷之後,都會有第一次單獨吃飯的時候,離婚之後的第一次旅行,第一次自己接孩子,然後在受到暴力傷害以後,第一次走出家門等等,這些都是第一次。每一個第一次都會提醒你,你又失去了那個東西,每一個第一次都會提醒你,原來是那樣,為什麼現在不是了?所以你的生活會徹底被打斷,你可能需要重新開始。

 

 

 

這里邊有一個案例。有一個四十多歲的女人,她和她老公約好了要去非洲打獵。他們倆關系特別好,每年都去旅行。結果她老公突然之間因為癌症去世了,她就放棄了過去所有的娛樂行為,因為她覺得每一次的娛樂都是對離去的那個人的背叛。

 

 

 

我相信這個感受我們有人能夠感受得到,每一次的快樂都是對以前那個離去的人的背叛,所以她徹底不去打獵了,她徹底不去參加遠足、旅游這樣的活動,她覺得這個世界已經完全變得不一樣了,把自己整個封閉了起來。所以這是第一個,就是生活可能會徹底被打斷。

 

 

 

第二個問題,你的身份也被改變了。你已經不再是過去的那個你了,你已經是喪失了某些東西的那個你了。身份的改變會讓你缺乏自我的認同。

 

 

 

第三個就是信念被切斷。

 

 

 

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過韓國的一個電影,叫《密陽》,這個電影獲得過國際大獎。一個單親媽媽,她的孩子大概七八歲,然後被村裡的一個神經病突然殺掉了,那個人就把她的兒子殺了,殺了以後抓住了那個男人。整個電影就是講這個媽媽的恢復。你想,她是一個單親媽媽,最愛自己的孩子,她的孩子突然死掉了。在那一刻,她的一切信念全部崩塌了。

 

 

 

然後有人說服她,你乾脆重新開始,你信基督教,你通過愛來解決這個問題。這個媽媽實在沒辦法,就去信了基督教,每天去唱歌,去教堂里邊祈禱,去唱詩,她覺得自己好了。然後就安排她去跟那個殺人犯見個面,因為她覺得自己好了,她就去見那個殺人犯。見到殺人犯以後,她顫抖著跟那個殺人犯講,我原諒你了,咱們都是上帝的孩子,原諒你了。

 

 

 

然後那個殺人犯就突然表現得特別高興,真的嗎?你真的原諒我了嗎?謝謝你!就特別高興。結果這個母親回到家裡邊以後,她就覺得,他怎麼會那麼高興呢?我原諒了他,他怎麼會那麼高興呢?他怎麼一點都不內疚呢?然後她的基督教信仰就徹底崩塌了。她覺得我不能原諒他,然後她又重新回到仇恨的生活當中去。

 

 

 

這個電影特別深刻,就是把一個人經受巨大的喪失之後所能夠感受到的那種情緒的變化,對於信仰的懷疑都呈現了出來。所以,有很多人在經歷了一個巨大的傷痛之後會改變信仰。

 

 

 

這一次法國發生了這樣嚴重的恐怖事件之後,就有很多人說,拿起槍,我們要報仇,我們也要殺人,我們也要怎麼怎麼樣。但是依然有很多法國人說,我們最好的報復方式就是我們繼續過美好的生活,我們不讓恐怖分子決定我們的生活。他能夠堅持自己的信念,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行為。

 

 

 

第四個就是人際關系的斷開。很多離了婚的人會在自己過去的朋友圈子裡徹底消失。我們在生活中就有過很多這樣的案例,就是我們原來都在一起挺好的,然後因為一離婚,所以全部都不見了。這種人是蠻多的,包括喪子的家庭也會這樣。

 

 

 

大家如果想知道喪失的痛苦的話,就去看中國電影《失孤》。劉德華找他的孩子,那就是生活發生了徹底的改變,跟過去完全不同了,因為他喪失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一個東西。

 

 

 

這種喪失多多少少遲早會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那怎麼來解決它呢?這里邊有幾個方法。

 

 

 

這本書有一個原則,就是如果這些方法沒法解決你巨大的傷痛的話,你一定要去尋找心理醫生的幫助,因為他們更加專業。書里邊給到的都是類似於創可貼,或者類似於感冒藥這樣的東西,叫作非處方藥。如果你需要處方藥的話,一定要去找醫生。

 

 

 

里邊的方法是這樣的。第一個方法叫作,你要學會用自己的方式來舒緩自己。

 

 

 

什麼意思呢?有很多人建議,當你有了喪失的痛苦的時候,你需要跟別人傾訴。比如說參加那個車禍幸存者俱樂部,這些人都沒胳膊沒腿,然後都是殘疾人,然後在一起傾訴,我喪失了以後,我有什麼感覺,我怎麼怎麼樣,這是一種方式。

 

 

 

還有就是參加那種喪失了孩子的那種俱樂部,失獨的人湊在一起。我採訪過這樣的人,就是一群失獨的人,他們互相安慰,這是一種建議。還有一種建議,如果你不想說的話,你就不要說,你就自己不要去提起它,沒關系。

 

 

 

所以心理學上沒法證明到底是說了好,還是不說好。有的人說了就好,有的人說了就不好,所以現在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因此你不要輕易聽信一些心靈雞湯或者什麼告訴你,只要你說出來,就一定會好,不一定。

 

 

 

你要根據自己的內心。你覺得說出來舒服一些,你就說。你覺得說多少舒服,你就說多少。然後你覺得不說可以,那就不說,沒關系。就是有的時候有的人不說,療愈效果更好。所以第一個建議就是,根據你的情況來把握,因為這事沒有一個定論。

 

 

 

第二個方法,逐漸去恢復你迷失的自我。

 

 

 

因為在巨大的喪失以後,人們變得跟過去不一樣了。所以心理醫生就建議剛剛那位失去了丈夫的妻子怎麼做呢?拿出一張白紙,然後在這個白紙上就寫,在發生這個事之前,人們認為我所特有的優點和特質有哪些?一條一條地寫下來。接下來針對每一條,你可以寫,那為什麼我現在沒有了這個東西?我要如何逐漸恢復這個東西?恢復這個東西有什麼好處?

 

 

 

當你能夠針對每一條寫一篇短文出來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治愈效果會逐漸出現。因為你用寫字的方法讓自己變得理性,然後回歸到之前的這些特性當中來。這是第二招,叫作尋找到你迷失的自我。

 

 

 

第三個就是尋找悲劇的意義。

 

 

 

我們講過一本書,叫《活出生命的意義》,那本書對很多人產生了靈魂上的震撼。弗蘭克從奧斯維辛集中營裡面出來,他就告訴我們,人生當中無論遇到什麼事,你一定要學會去尋找它的意義,因為每一件失去的東西都一定有它的意義。

 

 

 

在那本書的結尾,我還清楚記得有一個細節:有一個老人家的妻子離世了,他覺得自己的人生突然之間沒有了意義。他說,人生沒有意義,我的人生,現在一點意義都沒有,因為我老伴已經走了,我已經七十多歲了,我實在是不想再活下去了。

 

 

 

然後弗蘭克就問他,那麼你老伴比你先走這件事,你覺得它沒有意義嗎?他說,沒有,這事沒有任何意義,她走了我很難過,這怎麼會有意義呢?弗蘭克說,那你能不能假設一下,假如你比她先走會怎麼樣?他說,她一定會很難過,她一定會比我現在還難過。

 

 

 

這就是這件事的意義,這件事帶來的意義就是,你讓她減少了經受你這種痛苦的感受,這就是這件事的意義。連老伴離世這樣傷痛的事,弗蘭克都能夠從中找出這麼令你溫暖的意義,我們也一定能夠為我們的失去找到意義。

 

 

 

澳大利亞那個沒手沒腳的演講家尼克•胡哲,很多人看過他的演講,他就為自己沒手沒腳尋找意義。他說,為什麼上帝安排我沒手沒腳?別人都有手有腳,但是我就沒有?這就是失去。他說,後來我終於想明白了,因為我沒手沒腳,我比別人更具有說服力,我講話更容易引起別人的註意。你看,這就是在找到這個失去的東西的意義所在。

 

 

 

那麼我們在尋找悲劇的意義的時候,其實可以分兩步。第一個叫作尋找意義,第二個叫作尋找效益。意義和效益是兩回事。

 

 

 

什麼是意義呢?你首先得把失去這個東西這件事納入到你現有的價值體系當中來,你得能夠接受它。佛教有一個特別簡單的尋找意義的方法。我們很多老太太會講宵夜,或者我們換句通俗點的話講,你錢被人偷了,說破財免災,“破財免災”就是一個典型的意義。就是你理解了,原來這是緣分,原來這是上輩子的事,這是上帝的安排。

 

 

 

當你能夠用這些宗教的手法,能夠用一些你的價值觀的手法來理解這件事的時候,或者你說我不信教,我不信佛教,我也不信基督教,那麼你可以想那個傷害你的人,那個令你失去這個事的人,他經受了什麼樣的事?

 

 

 

《了不起的蓋茨比》開篇第一句話就是,我父親從小就告訴我,不要輕易評判任何人,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他們經歷了什麼。你如果能夠這樣去理解這件事的話,是不是也會稍微容易理解一點?你要想想看,這就是天道輪回,這就是自然的法則。這就是第一個辦法,叫作尋找它的意義。

 

 

 

什麼叫效益呢?就是這個事好在哪兒?這個事有沒有好處?這個我一定要強調。在後期的時候,你發現你的心情已經平復了很多的時候,你才能夠去尋找這個事的效益。這的確需要一定的勇氣,而且需要你做好心理準備。

 

 

 

如果你過早尋找效益的話,你會痛恨自己。比如說親人離開,孩子離開,然後這時候你會突然尋找它的效益嗎?這不可能,這根本做不到。所以你必須得等你的心靈已經足夠地恢復,恢復到能夠去理性地思考這件事的時候,你才可以去思考它的效益。

 

 

 

在佛教裡面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故事。有一個人,他一輩子做好事,結果很快就斷了一條腿,又瞎了一隻眼。最後他還要再修橋鋪路,結果修橋的時候,一個雷下來就把他劈死了。後來其他人都不理解,這太過分了,這麼好的一個人,為什麼上天會這麼懲罰他呢?

 

 

 

人們不能理解失去的意義了,所以就去請教高僧。高僧就說,你們不知道,你們要知道的話,你們就理解了。這個人有三劫。他下一輩子本來腿要斷,要做瘸子。再下一輩子他眼睛要瞎掉,要做瞎子。然後再下一輩子被雷劈死了,他才能夠轉世投胎做王子。現在因為他這輩子老做好事,做了特別多的好事,所以他這一輩子就把這三輩子的事解決了。你去看,他馬上投胎做太子了。然後大家到皇宮里去問,果然,皇宮里生出來一個太子,然後身上有一顆痣,就是他當年的那個標志。

 

 

 

當然,這是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心理學的結構是什麼呢?就是你要去尋找這個失去的事本身背後的效益。

 

 

 

我為什麼說這本書對我的幫助也很大呢?就是我這兩天剛剛參加完我爺爺的葬禮,我爺爺95歲,昨天下葬。大家當然很難過了,我爺爺從小對我們也很好。但是親人們在一起怎麼互相安慰呢?很簡單,就是95歲了,而且沒病沒災。

 

 

 

我上上個禮拜去看他的時候,他還能走路呢,他還很健康。一個人一直到了老年最後的時刻,還能夠自己單獨上廁所,這就是我們在之前講的那本書,叫《最好的告別》,還有比這更好的告別嗎?

 

 

 

直到最後一天,他已經不能說話、躺在床上的時候,我們把醫生請到家裡面來做檢查,還發現他的所有器官都是好的,他身上沒有任何病,就是老了,就是實在是老得到頭了,然後沒有任何痛苦地慢慢走掉了。

 

 

 

全村的人來看,都會說,恭喜,特別好,這是很難得的喜喪,很少有人能夠連躺在床上讓子女侍奉個半年都沒有,就是踏踏實實地,突然幾天時間之內走了。所以,當你能夠去尋找這件事的效益的時候,你的內心就會安慰很多。所以我們這個葬禮就沒有那麼悲痛,因為他畢竟已經九十多歲了,而且大家都理解這件事。當地的風俗,也覺得這是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所以大家唱唱戲,吹吹打打,農村很熱鬧,把這事解決掉了。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夠學會這幾個方法。

 

 

 

第一個,因為喪失是經常出現的事,以自己的方式來恢復。

 

第二個,尋找迷失的自我,把自己過去的特質是怎麼改變的寫下來。

 

第三個,去尋找失去的意義。

 

 

 

我們講了三個了,拒絕、孤獨、還有喪失,第四個叫內疚。

 

 

 

內疚是我們心靈當中的毒藥,把它比喻成毒藥,當然微劑量的毒藥是有好處的。比如說,你說到減肥,結果你又吃了一碗肉,你會內疚,這種輕度的內疚會使你更好地去減肥。所以我減肥就有一個習慣,就是每個人只要見了我說,樊老師,你又胖了,我最近就能瘦,我經常就能瘦下來。但是如果很多人說,樊老師你最近瘦了,我慢慢就又胖了。這說明我體內的內疚不夠,我需要有稍微強一點的內疚的劑量,我就能夠繼續瘦下去。

 

 

 

但是如果內疚變得嚴重,你會發現這個毒藥的藥性開始發生了。一個人平均每天會有兩個小時輕度內疚,女人比男人多,一個人平均兩個小時有輕度內疚,一周當中3.5個小時有重度內疚,每個人一周當中有3.5個小時都會有重度的內疚。

 

 

 

有三種重要的內疚。

 

 

 

第一個是未解決的內疚。什麼叫未解決的內疚呢?當年我們在《實話實說》做節目的時候,有一期節目是講道歉的。那個很有名的畫家史國良,他這輩子都生活得抬不起頭來,因為他在上中學的時候文化大革命,他打過他們的老師。他後來出家了,做了和尚,他的內心當中永遠都覺得很痛苦。這就叫作未解決的內疚,因為他始終沒有把這個事放下來。

 

 

 

所以我們那次做了一個節目,就把他當年被打過的老師請到了現場。史國良這個時候已經是非常出名的畫僧了,到了現場痛哭流涕,跟老師講自己內心當中這麼多年是多麼煎熬。老師也哭,然後他取得了老師的諒解。這就是把一個未解決的內疚給解決掉了。

 

 

 

所以第一種叫未解決的內疚,你當年虧欠過誰,然後到現在一直都沒有解決過,這件事會給你造成傷害。

 

 

 

第二個內疚叫作幸存者內疚。各位看過《唐山大地震》嗎?《唐山大地震》裡面那個媽媽和弟弟所擁有的就是幸存者內疚,就是為什麼走的那個人是他而不是我?這種內疚也非常難以解決。

 

 

 

第三種內疚叫作分離內疚。分離內疚在女人身上最常見,只要女人出差時間長,她就會覺得對不起自己的孩子。我老婆就經常這樣,我老婆只要幾天沒照顧家,她就會覺得真是對不起孩子。其實孩子本身可能沒有這麼嚴重的感受,但是媽媽會放大這個感受。包括對父母也會這樣,經常在外面,覺得對父母照顧不周,也會產生心理傷害。

 

 

 

內疚所造成的一個非常嚴重的傷害就是,內疚的人會不停地做自我譴責,然後會導致祥林嫂現象。祥林嫂就是因為典型的內疚所產生的心理問題得不到解決,她這輩子永遠都說,我只知道冬天狼會到這兒,我哪知道春天也會來等等,就整天不斷地重復這個東西。

 

 

 

自我譴責還會帶來一個外在的傷害,就是阻礙你和別人的人際關系。當你心中一天到晚地內疚的時候,你周圍的人會非常煩。你天天跟他們說,我當年如果不那樣就好了,那時候為什麼死的人不是我,你整天講這個,你整天生活在這樣的世界當中,你周圍的人會受不了,你的朋友們會受不了,你最親近的親人會受不了,所以會導致你和他們的人際關系進一步割裂。這都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那麼怎麼解決內疚的問題?

 

 

 

第一個方法叫作學會有效地道歉。當然,這是在能夠道歉的前提之下。我們很多人說道歉我會啊,對不起,我以後再也不這樣了。這不是真正的道歉。有時候道歉不能取得別人的原諒,是因為你的道歉不專業。什麼是專業的道歉?有六個要素。

 

 

 

第一,要表示遺憾。我對我所造成的傷害表示遺憾。

 

 

 

第二,要明確說出對不起。對不起,我對我做的事表示遺憾。

 

 

 

第三,要請求對方的原諒。我希望能夠得到你的諒解。

 

 

 

這還不夠,第四個,要肯定對方的感受。盡管你可能不願意肯定對方的觀點,但是要肯定對方的感受。我知道你受了傷,我知道這件事你真的很難過,我知道這件事讓你特別失望。

 

 

 

第五,提供補償和恕罪,那麼我能不能做一些事來補償這個?那麼我願意為咱們這個地方再捐什麼什麼東西,作為補償。

 

 

 

最後,承認你自己違反了社會的通約,你違反了社會上的一些規則和期望。我這件事做得不對,因為我破壞了什麼什麼東西。這才是一個完整的道歉。

 

 

 

第二招叫自我原諒。什麼叫自我原諒呢?有些你需要道歉的對象已經不在了,你找不著這個人了,或者你做的這個事是你自己對自己的傷害,它沒什麼好道歉的,你跟誰道歉?你自己整天拖延,一天到晚有拖延症,拖延得很嚴重,你跟自己道歉。所以當你找不到自己的道歉對象的時候,你發現道歉這招沒用。那麼這時候你就需要做自我原諒。

 

 

 

你要小心,自我原諒要用好,用得不好,自我原諒會變成自我放縱。就是每次你做這個壞事,你就自我原諒,你就說,沒事沒事,不要緊不要緊,這件事傷害不大。不行,這時候你會越來越放縱,因為你沒有改好。

 

 

 

所以自我原諒的第一步,是首先你要先承擔責任。先在內心當中去道歉,先確立好你下一步要做的行動計劃,打算怎麼改進,然後再做自我原諒。甚至有時候可以做一個儀式。比如說把你給這個已經離去的人要寫的一封信寫下來,疊成一個小船,在河上漂走,或者放一個漂流瓶,或者燒掉它,放一個天燈等等,做一個小小的儀式,在內心當中跟過去的內疚感做一個告別。

 

 

 

自我原諒很有治療的效果。比如說拖延症這件事,有一個調查就說,當一個人能夠對自己的拖延行為進行原諒的時候,他反倒會變得不容易拖延,他後期的拖延行為會變得更少。而當一個人整天內疚,說我怎麼又拖延了,我這個人怎麼總這樣,一天到晚光批判自己的時候,他的拖延會繼續。所以要學會諒解自己,你才能夠走出內疚的負面循環。

 

 

 

第五個叫作反芻。牛吃的東西又吐出來,就是反芻。反芻就是很多年前發生的那個事在你腦海當中反復出現,那個傷害的場景一會兒就出來了,一會兒就出來了,甚至生活中有一個觸發點,一觸發,它就出來了。

 

 

 

那天我把反芻的這點寫了一個微信,因為我覺得特別有收獲,就寫了一個微信。然後羅振宇,就是邏輯思維的那個羅胖,羅胖看了我的微信,就在他們那個早上的60秒裡面,就專門講了這一條,說明這一條對他也有幫助。他當時就試了,真的有用。

 

 

 

反芻會帶來的問題是什麼?

 

 

 

第一,反芻會加劇痛苦,反芻會讓你的憤怒膨脹。當你遇到反芻事件的時候,有時候你會發現,一個人突然莫名其妙地爆發了。那是因為他內心當中很早以前受過類似的傷,所以當他觸發到那個反芻的點的時候,他就會突然之間爆發得很厲害。

 

 

 

然後會造成認知損傷,就是反芻的這些人會判斷不清楚現實的生活,因為他總是帶著偏執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他心中受過一個嚴重的傷害。

 

 

 

比如,她被男人傷害過,看到所有的男人,她都會認為是有問題的。有一個女孩子,她原來很胖,後來減肥了,變得特別苗條,但是她變得特別苗條,特別好看了以後,她真的是一個辣妹,非常好看了,她依然跟別人約會不成功,為什麼呢?她看每一個男人,都覺得這個男人很色,這個男人是個壞人。

 

 

 

為什麼?因為她在是一個胖妹的時候,被很多男人這樣傷害過。所以她那時候只要一碰到男人對女孩獻殷勤,那麼這個男人一定是個壞人,所以導致她就算變瘦了以後,她依然沒法跟別人交流。這就是認知上產生了偏差。所以經常反芻會導致你看待這個世界偏激,這就是認知的損傷,然後還會加劇你和他人的緊張關系。

 

 

 

祥林嫂也有反芻的狀況,就是她不斷在說當年那個事,這是反芻的典型。反芻還會造成心血管系統問題,就是你會得高血壓或者心臟病。

 

 

 

那麼怎麼解決反芻?

 

 

 

第一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學會“看電影”。什麼叫學會看電影?就是我們一回憶過去的事,我們就經常站在主角的角度,你發現了嗎?我當年被我媽媽打了一頓,我當年被我爸爸傷害了,我當年那個老師是怎麼對待我的。當你站在主角的角度去回顧那個事的時候,每回憶一次就是一次傷害。

 

 

 

那麼你應該怎麼看?把鏡頭拉遠,把眼睛眯起來,就好像看當年的一齣電影一樣。有一個小孩,這就是你,有一個小孩在那兒,他媽媽打了他,然後這個小孩兒負氣離家出走了。後來他媽媽又追出來了,把他拉回來了。當你來看這幕劇的時候,你有沒有看到,媽媽還挺愛你的?媽媽還追出來,把你追回來。

 

 

 

當你去勸別人的時候,你會說,這個事沒那麼要緊,他們不是這個意思。當我們勸別人受傷的時候,我們就會用第三者的視角,就會覺得這個事容易理解了。所以當你能夠眯起眼睛來去回憶一下當年的那個事,把自己看成那裡面的一個小角色的時候,反芻的傷痛就會立刻減輕,當下就減輕了。

 

 

 

我媽媽也會有這樣的狀況,所以我讓我媽試,我媽說,反芻這招太管用了,然後她就眯起眼睛去回顧往事,覺得好了很多。羅振宇之所以要轉這條,要去專門講這個東西,就是因為他當時就試了一下。他說,我眯上眼睛,拿了一件事想了想,還真管用。

 

 

 

這就是特別有效的心理治療的方法。你能夠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像看電影一樣去回顧自己當年所受到的傷害,反芻就會好很多。因為你發現那就是人生的一部分而已,那就只是一個過程而已,那個事已經過去了。這是第一招,這招最重要,一定要學會改變視角,看電影。

 

 

 

第二個方法,分散註意力。當反芻發生的時候,你越是說,我不要去想它,你發現你越是做不到。你跟我試一下,我們大腦當中不要去想一頭粉紅色的大象,不要想,不要去想粉紅色的大象。大象什麼顏色?粉紅色,對嗎?所以當你越是阻止自己去乾一件事的時候,你的腦子會越執著地去想這件事。

 

 

 

所以這時候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告訴自己不要想,而是分散註意力。比如說下棋,做一些高智商的運動,需要你高度投入的運動;比如說看電影,真的看電影;比如說玩拼圖游戲,陪孩子玩,這些分散註意力的方法都有可能減少反芻。

 

 

 

第六個就是失敗。

 

 

 

人生當中,失敗是很難免的事。比如說求職失敗了,評院士失敗了,創業失敗了。你想想看,如果一個小孩子,就是一個一歲多的小孩,他如果面對失敗,像我們成年人一樣反應,你覺得他能學會說中國話嗎?中國話是全世界最難學的東西,如果你真的在老外的角度看一眼,你會覺得,我的媽呀,中國話太難學了。但是我們的孩子們能把中文學會,那他什麼都能學得會。因為這玩意最難,都能學得會。

 

 

 

如果他學走路的時候一失敗就坐在那兒哭,一失敗就說我再也不走了,這玩意太難了,受不了,他永遠學不會走路。所以,小孩子之所以能夠學會走路,能夠學會說話,是因為他們一次一次地面對失敗,他們很樂觀,他們根本不會被這個失敗傷害。

 

 

 

而我們長大以後,就特別容易被失敗傷害。一旦失敗發生,你就覺得我再也做不了這事了,我這輩子再也不創業了,我還是回去打工吧,很多人都這樣。所以失敗會帶來的問題就是,我們的自尊心會受挫,這是很常見的,你對自己的評價會一下子變得很低。

 

 

 

第二個就是你會養成一種被動和無奈的心態,這也是一種自我保護。

 

 

 

很多人想說,我為什麼失敗?因為我不是官二代,我要是官二代,我早就發了。然後他就找出很多的例子說,你看這個人是官二代,這個人是官二代,這個人是官二代,人家都贏了。咱不是官二代,咱就不行。所以給自己定一個結論,不是官二代你就別創業,這就是我們說的被動與無奈,他覺得人生當中所有的事都是外在條件決定的,不是我能決定的。

 

 

 

第三個就是會產生大量的焦慮和恐懼。因為失敗的事,有時候你還得面對它,所以你就會特別的焦慮。

 

 

 

有一個女士,從職場當中回家帶孩子,帶了十幾年了。然後終於決定恢復職場生涯,去面試,就發現她每次面試都出狀況。有一次面試,跟秘書吵架,你去面試,你跟人家秘書吵什麼架?還有一次面試的時候突然肚子疼,哎呀,不行,要上廁所。有一次面試竟然忘帶簡歷。

 

 

 

你說怪不怪?然後十幾次面試全都失敗了。去咨詢心理醫生,她每次都能找出理由來,說這次是因為這個事,這次是因為這個事,每次都有各種各樣的理由。甚至有一次是因為乾洗店的衣服馬上就要送來了,所以她等一下衣服,因此她耽誤了面試。

 

 

 

後來心理醫生說,你這個根本不是面試的問題,是你根本就害怕面試。她內心當中拒絕去面試,她害怕承擔這個失敗,所以導致她更多的焦慮和恐懼,然後造成了不願意去面試。

 

 

 

第四個傷害就是,你的失敗會投射到孩子身上。

 

 

 

這是非常恐怖的,一個人內心當中擁有著失敗的感受的話,長期被失敗打壓的時候,她在看到自己的孩子失敗的時候,她會過度反應,她會覺得你不能失敗,然後她會誇大孩子的失敗,然後不停地去強化,這反倒會進一步導致孩子對失敗敏感。失敗的感受是會遺傳的,因為你太怕這個失敗了,導致你的孩子將來不能接受任何失敗,因為你把它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所以要能夠良好地處理內心當中對於失敗的看法,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技巧。那麼怎麼做呢?

 

 

 

第一個方法是尋找情感支持,然後進行客觀評估。

 

 

 

這個醫生講得特別逗,他說,每次別人在我面前哭訴他的失敗的時候,我都首先會講,我能夠理解,你這個事真的壓力好大,這件事放在誰身上真的都不容易,你受了很多的苦。然後這時候,那個人就會哭,就會要紙巾。然後你把紙巾盒遞給他,他就拿紙巾擦眼淚。

 

 

 

緊接著,醫生就會說,但是這裡面有沒有你自己的問題?他一說完這個話,對方就會把紙巾盒憤怒地摔回來。然後這個醫生說,我為什麼要說這個話?是因為我特別善於躲避紙巾盒,他已經練成了,只要對方摔過來,就會躲避紙巾盒。

 

 

 

但是另外一條嚴肅點的原因是,這個話必須得說。因為如果不去研究為什麼失敗這件事的話,不去面對這個傷痛的話,這種簡單的安慰是沒法達到治療效果的。反過來,時間長了以後,他對這個安慰脫敏了,你安慰再多都沒用了,而且甚至這個安慰會導致他敏感,他會覺得,你又來同情我。

 

 

 

所以,就算他不高興,就算他會朝你扔紙巾盒,你也需要跟他說,咱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會失敗?必須從失敗當中找出經驗和教訓,這個人才有可能走出失敗來。所以這是第一招,除了情感的撫慰之外,你還需要跟他來分析這事應該怎麼辦,這樣才能有效幫他解決失敗的問題。

 

 

 

第二招,叫作去控制能夠控制的要素。

 

 

 

我老婆創業,她想做一個特別棒的美睫美甲美容的店,因為她特別愛美。然後就去尋找了這個世界上最好的一些材料,在北京最好的地段開了這麼一個店,覺得特別好,她的理想就是把客人都當成閨蜜一樣來服務。我說,很好的理想,裝修得也很有品位。但是在開業的頭兩三個月的時候,生意真的不行,沒人。每天的房租嘩嘩地流。然後員工在這邊說,老闆,為什麼沒有人來?就特別緊張。這時候我老婆也很焦慮。

 

 

 

這就是失敗。生活中開始出現失敗了,怎麼辦呢?她就想起來我跟她講的那個影響圈和關註圈的事了,一個影響圈,一個關註圈,影響圈就是我們力所能及可以改變的事,關註圈就是我們只能看,只能發表議論,但是沒法改變的東西。

 

 

 

當客人不進店的時候,你能做些什麼呢?我老婆說,她當時坐在那兒就想,我能在影響圈做什麼?我把店面再重新裝飾一下,我再請個模特拍個照片,然後我把內務整理好。她們不來,我就剛好趁這個機會好好寫我們的流程,寫我們店裡面的規劃。然後我跟店員談話,給店員做職業生涯規劃,趁著她們現在不忙,我趕緊給她們做一些培訓。最有意思的是,她還準備了一瓶紅酒。她說,當我們店的月銷售額超過30萬的時候,我就開這瓶紅酒慶祝。

 

 

 

你看,所有的這些事,都是她在影響圈裡能夠控制的事。後來回來以後,她就特別高興地感謝我。我說,怎麼了?她說,你那個時候給我講的那個書,我覺得真有用。為什麼呢?當她發現她把精力放在這幾件影響圈裡邊的事的時候,她的心情一下子好了很多,而且覺得淡定了很多。

 

 

 

孔夫子說,盡人事而聽天命。什麼叫盡人事?就是影響圈。什麼叫聽天命?那是關註圈。所以當你能夠盡人事而聽天命的時候,你有沒有發現,你的心情就輕鬆了很多?所以我們要努力去做那個影響圈裡邊能夠掌控的部。這就是第二個方法,叫作去尋找能夠控制的因素,然後改變它。

 

 

 

最後一個叫作自卑。

 

 

 

很多人都問我這個問題,說我生來就自卑,怎麼辦?沒有人天生就自卑,自卑可能是跟我們在童年或者更早期所受到的傷害是有關系的。

 

 

 

那麼自卑會帶來什麼問題?失敗相當於我們的感冒,相當於我們情感系統的感冒。簡單的小小的失敗沒關系,它會自愈。但是如果這個失敗變得很嚴重,它就會發展成為肺炎。假如這個長期的失敗導致你已經沒法去乾這個事了,它就會發展成肺炎了。所以你要在感冒的時候就把它治好。

 

 

 

那麼回到自卑,自卑相當於我們的免疫系統疾病,就是當你的情緒出現了嚴重的自卑的時候,你發現你的免疫系統出了問題,你的情感調節就會出現全面的問題。

 

 

 

比如,他們做了一個測試,讓兩組人參加一個游戲。這個游戲是什麼呢?待會兒我帶你們做一個心理測試,這個心理測試要電你們一下,可能會有點疼,但也不會太疼,電不死,你們好好參與就行了。讓他們去參加電擊的游戲,這本來就有點壓力。

 

 

 

在做電擊之前,給他們做了一個智商測試。然後告訴其中一位說,你的智商很高,你的智商真的比一般人高出50個百分點,你挺厲害的。告訴另外一個人說,你的智商有點低,你的智商比別人低20%。我們生活當中最容易引起自卑的事,就是你生來智商比人低,這是一個特別容易讓人自卑的事。

 

 

 

然後就去觀測這兩組人接受電擊的反應。就發現,凡是被告知智商低的那組人,就會在電擊之前特別焦慮,他就會覺得,我受不了,我乾嗎要參加這個,我實在是不行,特別緊張、恐懼。這個緊張和恐懼跟什麼有關?跟他剛剛被宣稱智商低有關。他一旦內心出現了自卑,他面臨壓力的時候就會變形。而反過來,那個被宣稱智商高的人說,電就電唄,沒事,智商都比別人高,怕什麼?電就電。他能夠坦然地去接受這個東西。

 

 

 

所以自卑會導致我們對外的反應變差,我們面臨壓力的能力會變低。

 

 

 

同時,自卑會使我們抵制正面反饋。所以,如果你想幫助一個自卑的朋友,簡單地誇獎他是沒用的。你突然沖過來說,你真棒,你是很了不起的人,這是沒用的,這沒法使他減輕自卑的感覺。因為自卑的人是排斥正面反饋的,嚴重自卑的人會極度排斥正面反饋。

 

 

 

甚至有很多人做那種練習,比如說晚上催眠,睡著了以後給自己放一個錄音說,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很厲害,你是全世界最好的人,這種人時間長了以後自卑會變得更加嚴重。所以心靈雞湯的方法,真的有時候會有問題。

 

 

 

還有人說,戴個帽子。這招特別有意思,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戴一頂特別昂貴的帽子,會提高你的自尊。買一個兩萬塊錢的帽子,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戴著,第二天自尊就會提高。這是胡扯的,沒用。但是很多人真信,很多人真的去嘗試各種各樣的方法,但它並沒有效果。

 

 

 

自卑還會帶來的問題,就是放棄爭取一些應得的利益。自卑的人,你欺負他,他會說,那行,算了吧,忍著點,那就算了。然後別人不給你錢,不要了,沒關系。因為他自卑,該去爭取的利益他也放棄了。這個會導致他更多的自卑,他會覺得,為什麼他們總是欺負我?但他不想想,為什麼他不去爭取?因為他已經不願意去爭取了。

 

 

 

那麼怎麼能夠解決這些自卑的問題呢?

 

 

 

第一個方法就是自我同情。

 

 

 

自我同情的方法怎麼做呢?不是自怨自艾,自我同情是,你覺得自己挺自卑的,然後你把你挺自卑的這個主角換成別人,換成你的朋友。你說,小張特別自卑,小張遇到了這樣的事,你現在要給小張寫一封信,來告訴他不要這樣,走出這個困境來,然後提筆給小張寫一封信。

 

 

 

在寫這封信的過程當中,你就做了自我的療愈,你就在不斷地給自己治病。所以要學會換一個角度,用安慰別人的方法來安慰自己,這就是自我同情的手法,寫一封給小張的信。

 

 

 

第二個方法就是列出自己的十項優點。

 

 

 

拿兩張白紙,這邊一張,這邊一張,然後在這張白紙上列出自己的十個優點。每一個優點的後邊最好能夠寫一個例子,有一個事證明我有這個優點。然後你寫這個的時候,因為自卑的人,他搞不好就寫一個壞的出來了,當你在寫的時候,突然想到了壞的東西出來,就寫在第二張白紙上,把認為自己不好的東西寫在第二張白紙上,然後回過來再寫第一張白紙。第一張白紙只寫好的,壞的寫第二張白紙。

 

 

 

寫完以後怎麼辦呢?把第二張白紙拿起來,捏成一個團,扔到垃圾筐裡面去。然後把第一張白紙上的優點經常看一看,每一個優點背後都有一篇小文章,來證明自己有這個優點。這個能夠逐漸幫助你去恢復自信心,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紙面作業的方法。

 

 

 

這本書講到這兒,基本上七個問題都講到了。我覺得可能每個人收獲的東西是不一樣的,但是總體來講,我希望這是一個急救箱。所以它沒有那麼簡單的三五個重點,它是二十多種藥物,你把它放在急救箱里就好了。

 

 

 

如果你遇到了被拒絕的情況,你出現了孤獨的感覺,你出現了喪失或者創傷的感受,你出現了內疚的感覺,你反芻,經常為過去的事煩心,然後你覺得自己是一個失敗者,你覺得自己很自卑,你就可以針對這里邊的每一項,去找到這些方法,做一個嘗試。我建議大家買一下這本書。因為要點我已經講到了,但是裡面的案例還挺多的,所以真的能夠幫到很多人。

 

 

 

那最後我想補充就是,可能對於有些心理強大的人來講,都不需要用這些心理治療的方法。比如,他有了強大的宗教信仰,或者說他有了一個偉大的願景,他願意改變這個世界。這時候他發現,遇到任何的挫折,有這個偉大願景的時候,都可以拉動他去越過這個檻。

 

 

 

佛教說,當你能夠把我執放低的時候,這些東西根本傷不到你。因為我都是空的,它傷害了誰?傷害了我。我是誰?我是空的,我是因緣和合的結果,並沒有我存在。那它傷害的誰呢?它沒有傷害任何人。所以你就只需要行所當行了。這是更高妙的手法,這種更高妙的手法存在於中國傳統的智慧當中。西方也有,比如說宗教裡面也會有。

 

 

 

但是對於大家來講,立竿見影的方式,是這七個方法所對應的三十多種手段,你可以嘗試一下。當你能夠良好地使用這些手段的時候,一定會讓你的心理逐漸恢復。我希望聽到您的迴音,告訴我說,我的自卑問題好了很多,我的反芻現象減少了很多。

 

 

 

 

arrow
arrow

    蘇小凱分享知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