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是知識的缺口【39】
蘇東坡傳
平時喜歡嘴秋的人
一定要認識蘇東坡
圖取材自:台灣世界展望會
說到蘇東坡,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東坡肉】,這是在被貶到黃州時發明的,在宋代是一名文人美食家。也創作了很多流傳至今的名言,例:【日啖荔枝300粒,不辭長作嶺南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才華洋溢的他,有多重的斜槓,驚人的是他的斜槓(詩、詞、散文,書法)都做到當時最頂尖的,真欺負人。4類型都做到頂尖,不只天賦要有,時間管理也應該很有概念,所以蘇東坡當時是個時間管理大師吧!這樣的才子,想必很多人想更認識他。
了解蘇東坡
就是要知道,做人要謹言慎行
說話要拿捏分寸,這是智慧
人生得意須盡歡
但是歡的太超過
就會有後遺症
從烏台詩案,是他人生最大的轉折點
大約8個御史聯名要彈劾他
這麼多人接連要彈劾他
這不是單純的政治鬥爭
當然也有惡意要弄他的
因為蘇東坡,早年順風順水的人生
在當時才華爆表,以現在來說也是
又有當時高級長官歐陽修
強力背書和加持
三十年後,人們會忘記老夫
而只會記得蘇軾
老夫必定會讓他出人頭地
他是宰相之才
以玩遊戲的口語形容
這是開了外褂,簽了金手指,出道即巔峰
文人的形容方式就是
有如蛟龍得水
走路自然是橫著走
但形象的觀感不佳
這也就算了(打錯)
當時個性上也沒深刻了解
做人的大道理
可能*3當時也自以為為無敵吧!
說話習慣會嘴別人
就是挖苦和嘲諷
自然得罪一票人
例:陳太守要麻煩他題字,他就在題字上,嘲諷陳太守
知名的和佛印禪師的打坐故事
兩人在佛堂打坐
蘇東坡問佛印,我現在打坐像什麼?
佛印回:像一尊佛
這時蘇東坡心裡覺得爽爽的
蘇東坡後來反問佛印
你怎麼不問我,我看你像什麼
佛印說:你看我像什麼?
蘇回:你看起來像一坨牛糞
佛印雙手合十的回:阿彌陀佛
蘇東坡洋洋得意的向家裡的蘇小妹炫耀此事
蘇小妹說,哥哥你輸了
佛印禪師心中有佛,看到什麼就都是佛
而你心中有糞,看什麼都是糞
所以,平常嘴秋,得罪所有人了,他還不曉得
好在有了慘痛的教訓後,就是烏台詩案
懂得反省自己
就變成熟了
針對不同人會有不同應對方式
你可以說這是智慧
也可以說是
見人說人話
賤鬼就說鬼話
但也因為死了一個蘇軾,活了一個蘇東坡
再被貶到黃州
改名東坡居士,隨遇而安的意思
也創作了
《卜算子》《定風波》《臨江仙》
《寒食帖》《赤壁賦》《念奴嬌》
《寒食帖》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
每一個字都是蘇東坡當時的心境
所創造的,而且寫毛筆正常是懸空狀態
他是任性的把手倚靠在桌面上
每一個字都是不一樣的意義
相同一個字,之後蘇東坡再寫
也不會是當時候的狀態
當時在黃州的慘痛際遇
也讓蘇東坡的作品衝破了天際
來到了非常人可到達的高度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臉書粉專的可靠標籤
Really凱呷看麥
打10篇=1壘安打
打50篇=2壘安打
打100篇=全壘打
打1000篇=滿貫全壘打
加油!
#這裡有實用的知識
#請實在的說
#爬兩座山
#台灣世界展望會
#蘇東坡傳
#林語堂
https://kknews.cc/zh-tw/culture/5ln2jmk.html
蘇軾為何自號「東坡居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2p02RSo368&t=868s
蔣勳話東坡 01:蘇軾一生中的3任妻子
喜歡蘇東坡,可以聽聽大師蔣勳話東坡,讚
https://kknews.cc/zh-tw/culture/y2zz9yj.html
為什麼它們是天下三大行書?
https://kknews.cc/zh-tw/emotion/rjlo66n.html
一代幽默大師林語堂:人生不過如此,且行且珍惜
當代專情男人的代表,剛結婚就把結婚證明燒毀,一生只愛一個女人,相伴一生
圖取材自:台灣世界展望會
取自:樊登讀書,蘇東坡傳
讀完本文約需23分鐘
今天我們要講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為什麼要講蘇東坡呢?中國人有人不太瞭解蘇東坡,但是沒有人不喜歡蘇東坡。比如說我們夏天吃荔枝,就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我們一到西湖我們就說“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一到廬山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即便是遇到最不會念詩的人,你問他蘇東坡有什麼影響?東坡肉還是不錯。
所以,所有的人都會或多或少的受到蘇東坡文化的影響。而且大家說起蘇東坡的時候,沒有人感受到沉重,沒有人感受到特別痛苦,都是面帶著微笑去體會他帶給我們的那種快樂和欣喜。
林語堂先生說,他為什麼要寫蘇東坡 ,沒有別的目的,就是為了娛樂。他去美國帶了好幾箱子的書,全是關於蘇東坡的史料,因為他覺得寫《蘇東坡傳》,簡直是一種享受。這是一個美好的生活,不是一個學術的活動。
蘇東坡之所以能夠被大家喜歡,在我讀完了整本書以後,我的感覺是第一個勝利是來自人文主義的勝利。蘇東坡是一個好人,他這一輩子雖然也當過官也被糾纏到政治的風波當中去,但是他從來沒有害過人。其次有幽默感,然後有才華。
蘇東坡的才華大到什麼程度?我們過去說蘇黃,這指什麼呢?就是蘇東坡跟黃庭堅,兩個人都會寫詞,寫得非常棒;說蘇辛,蘇東坡跟辛棄疾;我們還會說蘇歐,蘇東坡和歐陽修,寫散文也能寫進唐宋八大家;我們說畫畫,蘇東坡跟米芾整天在一塊兒配合,米芾是他的小輩,一天到晚給蘇東坡題字。
在任何一個藝術的門類當中,蘇東坡幾乎都能夠做到頂級,這人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那麼,讀這本書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我們過去學蘇東坡的詩詞都是單擺浮擱的,一首詩跟一首詩按照順序排下來,你都不知道他在哪兒寫的,你也不知道順序。讀完這本書之後,你整個瞭解了他的人生,你知道他在什麼情境下寫了這樣的詩詞,你會更喜歡他。那麼,我們先來講一講歷史背景。
蘇東坡生於1036年,那個時候是宋仁宗景祐三年,他經歷了幾朝皇帝,林語堂先生有一個簡單的概括,宋仁宗叫作宋朝最好的皇帝,這個人勵精圖治,能力也很強,明君。接下來,宋神宗是一個心地善良,野心勃勃的年輕皇帝。在宋神宗的時候,就是王安石變法的那個時期。王安石在宋仁宗手裡邊不被重用,宋仁宗不喜歡王安石,但是王安石說動了宋神宗一起進行了王安石變法。王安石變法實際上是整個北宋國運的一個轉折。
接下來到宋哲宗,林語堂先生的原話叫“18歲的呆子”。這時候是這個章惇他們當道,後來蘇東坡他們這些人都被打擊了,你知道在蘇東坡剛剛去當官的時候,就是宋仁宗的那個年代,群星璀璨。
那個時候政壇上活躍的都是什麼人呢?範仲淹、司馬光、歐陽修、王安石、蘇東坡都是那個時期的人。蘇東坡去當官的時候,這些人是一股正氣,在整個朝堂之上。
隨著王安石變法開始,越鬧越厲害,最後到章惇的這個時候,所有的這些能退隱的就退隱,該去世的也去世了,大量的人就不乾了。
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蘇東坡去世,享年65歲。
童年的時候蘇東坡是在四川眉州,他的祖父叫蘇序。生蘇東坡的時候蘇序63歲,我們想三蘇在同一家裡出現蘇洵、蘇軾、蘇轍。三蘇一個大家裡邊出來,他們的爺爺和爸爸,這蘇洵的爸爸應該是很有文化的人對吧?不識字,這個老老蘇不識字、酒量大,酒品好、為人特別好。
蘇東坡的爸爸,在生蘇東坡之前也不怎麼讀書。你知道家庭教育是個很有意思的事,我們總是以為家教越嚴越好。但是你知道蘇序是怎麼說他兒子的呢?大家都說你兒子不讀書,你看怎麼辦,蘇序說“這個我不發愁”。老爺子很寬松地在管理他的家庭。
結果蘇洵在27歲得了蘇軾,不知道為什麼得了蘇軾以後,蘇洵開始認真讀書學習,為什麼大家說蘇東坡是文曲星轉世呢?他來到這個家裡邊,連他爸都影響了。他爸就開始讀書了,打算考取功名,結果考不中 ,他每次都考不中。
根據林語堂的研究說,蘇洵考不中大概是寫詩不行,因為寫詩這個東西需要童子功。像咱們現在開始學寫詩,基本上就是打油詩,你能把那個合轍押韻搞明白就不容易了。所以,蘇洵是27歲開始學習的,寫散文可以,寫詩不行,所以總是考不中。
蘇東坡的弟弟叫蘇轍,軾是那個車的前邊,轍是後邊,轍是後邊的印子。所以你看這兩個兄弟多好,一個在前面走,一個在後邊跟著,兩個人好了一輩子。蘇東坡寫‘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我們很多人覺得說情詩,什麼千里共嬋娟,一想到這個就是情詩。不是,是懷念他弟弟,給他弟弟寫,兩個人感情特別好。
6歲蘇東坡開始入私塾,10歲就開始寫詩文。這個蘇洵有一點好是什麼呢?蘇洵堅持樸實無華的文風,說點大白話寫點輕松的文字,讓別人能看懂,這才是最重要的。發自內心的感慨,這才是好文章。這個押對了,因為當時在文壇上盛名最高的是歐陽修。歐陽修當時在做一個改革文風的運動,所以,歐陽修特別欣賞三蘇的文章,這就是他們一家子的機遇。
我們過去看很多小說或者是傳說,都有個蘇小妹,你們記得嗎?說蘇小妹跟蘇東坡兩個人寫詩,互相罵人。林語堂就特別認真地,查了特別多的資料發現沒這人。蘇小妹是一個虛構的人物。但是,蘇東坡有一個堂妹,這個堂妹很有可能是蘇東坡的初戀,但是因為都姓蘇,不能結婚,所以蘇東坡心中就永遠都記掛著這個堂妹。
後來準備要應試了,童年的時候在四川讀書這個都很正常,在出來應試之前,他們要解決一個問題,就是說先結婚。因為你一旦出去應試,你結婚就是個很麻煩的事。18歲蘇東坡結婚,娶了王弗。王弗當時15歲,比蘇東坡小3歲。子由,也就是蘇轍16歲,同時成親。16歲成親也娶了一個比他小2歲的妻子。
他們在出川之前,去拜見了一個人叫張方平。張方平是當時的大官,跟蘇洵的關系很好,張方平跟蘇家的關系一直延續到很多年以後,兩家是世交。當時當官有兩種途徑,一種途徑是考取功名,然後這個鄉試,殿試,最後當進士,中狀元等等。還有一條路是推薦,有一個特別牛的名士推薦,說我覺得他特別好,這樣也可以當官,所以蘇洵考了那麼多次考不上。蘇洵說算了,我也別考了,我找人推薦吧,蘇洵就去找張方平。
他們在張方平家住了很長一段時間,張方平跟歐陽修的關系並不好,但是硬著頭皮給歐陽修寫了一封信。後來,蘇洵還找了別人都寫了信,所以歐陽修在京城就接見了他們幾個人。
三個人到了當時的叫東都開封。你們知道北宋有四個都城,東都叫開封,這是皇權集中的地方,皇帝都在東都開封府;西都是洛陽,更靠近西安那邊那個方向;南都是商丘,都在河南,所以,河南在北宋太重要了。北邊不叫北都 ,北邊叫北京,北京不是今天的北京,是大名府,是產香油的那個地方。
他們當時住在東都,住在皇都里邊,考試非常輕松,這兄弟倆一考就考上了。蘇東坡寫了一篇文章,當時叫《為政的寬與簡》,就是這麼一個主題。寫完以後交上去,那時候寫文章是很認真的,你不能自己寫,你自己寫一篇文章,寫上去以後到一個機構。那個機構里邊由工作人員重新抄一遍,怕你的筆記被主考官認出來,重新抄一遍,再拿給這個主考官看,主考官來點。如果說,我點中了你,那麼咱們就建立了一種門生和老師的關系,這是一個終身的關系。
歐陽修當時看到蘇東坡這篇文章,說這文章寫得太好了。他心中很清楚,他覺得,這是我的朋友寫的。誰呢?曾鞏。歐陽修認為,這是曾鞏的文章,但是歐陽修為了避嫌,說既然是我的朋友,不要取第一名了給個第二名吧。結果放榜出來,第二名是蘇東坡。蘇東坡當時被歐陽修看中,然後得了這個叫進士及第,然後蘇轍大概考了十三名,也是很不錯的成績,然後兄弟倆就在這兒等著。
等到第二年殿試,大概有大半年的時間,都沒什麼事乾,就在京城跟大家交流認識開闊眼界,因為那個時候只要你有好文章,你混起來是非常快的。文章就是硬通貨。
你知道歐陽修對蘇東坡喜歡到什麼程度?歐陽修經常看蘇東坡的文章的時候,跟周圍的人講“我喜急而汗下”,這個年輕人寫的文章,我一讀渾身冒汗,我覺得這寫得太好了。歐陽修說“我要退讓此人,使之有出人頭地的餘地”。我得退開了,這人絕對把我趕走了,我要給他讓路,跟他的子孫們講,你們知道三十年後,無人再談及老夫,就是三十年以後,沒有人再會提歐陽修,肯定都是說蘇東坡。歐陽修真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他能夠識人善用,而且還勇於給人家讓位,我覺得這個是特別了不起的精神。
後來,在等待殿試的過程當中,蘇東坡的母親病逝了,母親病逝他們就得回鄉。三個人就回到了故鄉,回故鄉給母親辦喪事,辦完喪事以後也守完了孝。
在1059年的時候,他們第二次出川,這一次走的是水路長江三峽。我們知道現在看三峽,你看不出來了,那個水面都特別平,特別闊,過去叫作瞿塘峽、巫峽、西陵峽那都是要命的事,就等於你要過一個峽,你就要焚香禱告。然後你就要給那個船夫,就要買吃的,買酒謝謝他,因為救命之恩,特別多的船就直接撞在大石頭上,就完蛋了。
所以,蘇東坡在那地方寫了很多的詩,他這時候已經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兒子,然後跟著自己的弟弟還有弟媳,還有自己的妻子,老父親一塊兒走三峽。
在1059年再次抵京,這次就在開封買了房子,仁宗殿試看了他們的文章,仁宗說了一句很有名的話,他跟周圍的人講,“我今天已經給後代選了兩個宰相”。兩個宰相就是蘇氏兄弟,他覺得這兩個人是宰相之才人。
仁宗是很棒的皇帝,這時候蘇洵也得到了官職,確實沒有經過考試,讓他當校書郎;給東坡派了一個官職是鳳翔府判官,到陝西去當官了。從開封出發往陝西走,本來蘇轍也派了一個外地的官,但是因為老父親一個人在京城,所以他就選擇說不要離開,在京城陪著老父親。
兄弟倆感情很好,蘇轍送蘇軾一直送到鄭州,從開封一直送到鄭州最後離別,這是兩兄弟人生第一次離別。蘇東坡寫了很長的詩來紀念這件事。其中有一句特別好,他說:“登高迴首坡壠隔,惟見烏帽出復沒”,畫面感看到了嗎?就是山隔著,遠遠地看,他不走,遠遠地看著蘇轍越騎越遠,那個烏帽一會兒冒出來一會兒下去,這樣走掉,這是兄弟兩個人的人生第一次離別。
蘇東坡跟他的夫人一塊赴任,蘇東坡有一句話,他經常跟別人吹牛,他說:“我這人好處是什麼?”“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老舍乞兒,在我眼中天下無一個不是好人”。他跟誰都能聊到一塊兒,覺得玉皇大帝也行,底下的這個要飯的也行,都能聊得很好。他的老婆就很擔心,說你這個樣子,你分辨不出壞人來很危險的,因為有的人他是壞人,你也把他當好人,最後就會出很多的問題。所以,他老婆經常垂簾聽政,他在前面跟人說話,結束之後他老婆跟他講,這人你要小心,這人是壞人,小心。
蘇東坡在那認識了很多人,其中有一個就是章惇。章惇也是一個年輕的官員,有一次跟蘇東坡在山中游歷,游歷的時候就看到對面有一塊漂亮的石壁,很好看。蘇東坡說,這個地真是應該提個詞,你看那時候的人也喜歡到此一游,但是中間隔了一條深深的長澗,過不去,蘇東坡說算了。這過不去你怎麼題呢?他沒法題,章惇說沒事,章惇弄木頭搭了一個獨木橋。一個獨木橋,然後自己平衡地走過去又攀爬著一個藤,爬到空中,扭頭問蘇東坡說:“你來不來?”蘇東坡說:“我不去” 章惇拿筆刻“蘇軾章惇游此”,就留了這麼幾個字回來。
回來以後,蘇軾當時感慨跟章惇講,總有一天你會殺人的。當時蘇東坡就看著他說,總有一天你會殺人的。為什麼?說你不顧自己的生命,你自己死你根本不害怕,因為那底下是萬丈深淵,下去就完蛋了,一個不顧自己生命的人,也不會顧及別人的生命。所以,他認為章惇將來總有一天會殺人,後來血流成河的這個原因就是章惇當了宰相,所以蘇東坡當時的眼光是很毒的。
蘇東坡有一個事業上的搭檔叫陳太守。陳太守跟蘇東坡意見不是很合,但是為人也很正直,兩個人經常會吵架,但是人都是好人。陳太守有一次請蘇東坡,寫一個《凌虛台記》,他建了一個高高的凌虛台,都知道蘇東坡會寫文章,說你給寫個《凌虛台記》,蘇東坡這個家夥就寫文章諷刺人家,就在這文章里諷刺陳太守,說了很多難聽的話。結果陳太守了不起,陳太守說沒事,原文照樣刻在那個石碑上,就給它刻下來全部保留下來,說明這個人氣度很高。
1064年5月的時候,他的第一任夫人王弗去世了。這時候她很年輕,結婚以後10年王弗去世,兩個人感情其實一直很好,因為蘇東坡很尊重他的妻子。他妻子還給他提很多的建議。所以,又過了10年以後,蘇東坡寫了那首非常著名的也是我個人很喜歡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大家知道那首詩里邊為什麼會有“夜來幽夢忽還鄉”這樣的詞句呢?因為蘇東坡在回鄉給王弗和他的父親蘇洵辦完了安葬的事情之後,就再也沒有回過眉山,所以他會說“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那為什麼說“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呢?因為蘇東坡在他父母的陵墓的周圍種了三千棵松樹,所以明月夜短松崗這是有出處的。
1065年5月王弗去世,1066年4月蘇洵病逝。這時候,因為父親去世是大事。他們必須回川去居喪,然後居喪期滿以後,蘇東坡娶了王弗的堂妹,叫王閏之,這個夫人陪蘇東坡的時間最長。
1068年,他們居喪結束以後,離開四川就再也沒有回去過,沒有回去過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從此以後蘇東坡就將捲進整個政治鬥爭當中。
回到了京城,首先面對的就是王安石變法,各位知道中國歷史上,一共有四次大的變法,甚至都可以說很慘烈。
第一次商鞅變法,第二次漢武帝變法,第三次王莽變法,第四次王安石變法。王安石變法的核心是什麼?我們以前不太瞭解,林語堂先生總結說,他在推行叫國家資本主義。
什麼是國家資本主義?王安石以前在地方上當過太守,他當地方太守的時候乾得很好,地方財政非常充足,王安石善於賺錢,他覺得政府如果能夠賺錢的話,國庫就會充盈。國庫如果充盈,我們就不用跟遼國求和,我們可以打仗。我們為什麼每次給它納糧送錢呢?因為我們這邊有充足的獲得錢的能力。
有一次,在朝廷之上王安石曾經跟司馬光展開一次激烈的辯論。因為當時國庫空虛沒有錢,王安石就說是因為你們不會理財,所以才導致我們國庫空虛,司馬光說你怎麼理財,錢一共就那麼多,要麼在國庫要麼在民間,你不就想把民間榨乾了給國庫嗎?王安石說,不對,錢是可以生出來的,可以掙更多的錢,兩派有非常不同的分歧意見。
王安石有一個特別奇怪的行為。他從21歲到46歲這當中25年的時間,拒絕了無數次升遷的機會。每次朝廷因為王安石文章也寫得很好,詩句也寫得很好,也是非常有名的人物,說王安石你回京當個大官 ,不去,“我覺得在地方上乾得挺好,我還要繼續努力”。所以當王安石回到京城的時候,已經變成了一個人人都期望看到的傳奇,說這個人終於回京願意當官了,他一定會施展抱負,他給自己包裝出了這麼一套特別棒的政治的基礎。
後來,仁宗皇帝去世以後,英宗皇帝因為時間很短只有四年,就基本上沒有什麼作為。到了神宗皇帝上任的時候,20歲的年輕人勵精圖治,說你願不願意到京城來當官。可以,這次王安石答應了,46歲回京。
回京以後,跟皇帝面對面徹夜長談,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王安石特別會做事,他先給皇帝種下了一個影子。他說,古時候的明君雖然是明君,身邊也有小人,阻撓改革的人是很多的,就算你是堯舜之才。你知道堯舜那是很厲害的君王,堯舜身邊還有“四凶”,他把這“四凶”的影子植入到了年輕皇帝的大腦當中。所以,在後來司馬光蘇東坡這些人只要站起來一反對,皇帝首先腦子里想到“四凶”。所以,當王安石做足了皇帝的工作,讓皇帝對於變法心中已經有了熱切的期盼的時候,他們開始在北方開戰,跟少數民族開戰。然後在內部進行改革,他所要追求的一個方向叫作“錢平”。
什麼叫“錢平”呢,就是民間有很多富戶特別有錢,有很多窮人特別沒錢,把這個錢平攤到普通的老百姓,這個國家不就強大了嗎?那麼怎麼讓這些富戶不能夠賺錢呢?國家來賺,原本這些富戶賺的錢,由國家來賺,這里邊最重要的賺錢的方式就是青苗貸款。
因為古代的人都會有青黃不接的時候。青苗剛長出來然後糧食不夠吃了,這時候需要有一筆錢進行過渡。過去都是在鄉里鄉間湊,放一些高利貸或者找當地的一些有錢人,你需要的話你就去借貸。王安石說不許借貸,民間借貸一律停止,全部換成找國家借貸。所以,最後變成了地方官員為了做政績,逼迫老百姓必須貸款。
貸款的利息高到什麼程度?第一次還款的利息就是30%,這是非常可怕的一個貸款的數額。到最後很多老百姓,連耕牛都殺了。你知道耕牛在中國古代,這是勞動工具,這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東西。耕牛殺了賣掉,就為了還這個貸款。因為不還上貸款牢獄之災,所以王安石腦子里邊想象的那個改革的方法,覺得是為老百姓好,結果路上很多老百姓餓死,有大量的老百姓流離失所,還有很多人被抓進監獄。
王安石當了宰相以後,中間所有反對王安石變法的人,都被大力地打擊尤其是御史台案,當時御史的責任就是上表,御史就是要彈劾。很多御史寫東西都被他們流放都被趕出去,最終導致王安石下臺的是一個叫鄭俠的人。鄭俠官不大,是個小官,但他有機會向皇帝進諫。
鄭俠沒有寫文章,鄭俠畫了一幅畫,鄭俠從宮門口過的時候,把宮外頭這些老百姓,在那兒被鞭打,戴著鐐銬 ,然後殺耕牛的這些事,畫成了一幅畫,拿進去給皇帝看。神宗皇帝是個好皇帝,看到這幅畫——因為年輕皇帝想乾好事——他哭了,難過了,說:“我乾這個變法,我是希望老百姓有飯吃,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呢?”從這個時候才開始慢慢地叫停了青苗法,這就是王安石變法整個的大背景。結果結束以後,蘇東坡說,“算了,你把我派到杭州去吧”。
這時候蘇東坡當了杭州太守,蘇東坡第一次到杭州。杭州應該算蘇東坡真正的第二故鄉,他最喜歡的城市就是杭州。蘇東坡到杭州寫的最有名的詩大家都知道,叫作“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在杭州這段生活,蘇東坡過的是相當愉快的,有很多文人雅士。
除了這些愉快的生活之外,蘇東坡當然要乾很多的事了,比如說,他寫了很多記錄當時老百姓窮苦生活的詩,這種詩一般大家流傳的都不多。我這里邊有一首節選:“賣牛納稅拆屋炊,慮淺不及明年飢。”牛也賣了屋子也拆了,飯都不做了,思慮很淺。為什麼呢?明年能不能吃上飯,想不到那個時候,先把稅交了再說。你不還這利息,你今年就過不去,你看就這一句詩,就把王安石變法帶來的慘狀寫出來了。“官今要錢不要米,西北萬里招羌兒。”以前老百姓是什麼?我可以交米 ,我沒錢,我交米給你。
但是當王安石的辦法是今年如果米貴我就收米,今年米賤,不收米,收錢。這時候你發現為什麼要收錢呢?西北地區在打仗,重開戰火,一重開戰火,整個老百姓的負擔就大幅加重,這就給蘇東坡後來倒霉埋下了伏筆。
他寫了很多批評當時時政的這些詩,因為他當時這個人就這個習慣,他不寫詩不舒服,遇到什麼東西——他跟他的弟弟講好像嘴裡邊有了一個臟東西,有個蒼蠅蹦到嘴裡,不吐不快。你必須得把它寫出來,才能夠讓自己的心裡平衡。
後來,蘇東坡被調到山東密州的時候,在那兒寫下了《水調歌頭》,就是“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這是在山東密州寫的。其實那個時候他的弟弟跟他離得也不遠,也在山東做官。沒多久,他又調到徐州,做徐州太守。如果去過徐州的話,你會知道徐州有一個黃樓,這個黃樓就是蘇東坡修的。蘇東坡這一輩子抗洪救災,沒少乾事。
為什麼叫黃樓呢?金木水火土,土屬黃,所以用黃色的樓代表土性來鎮水,這是為了抗擊水災。
這時候蘇東坡的文名已經大盛,就是在當時已經是非常有名的人,大量的人投書給他說要做他的門人,最有名的叫蘇門四學士,我們說秦觀、黃庭堅 、張耒、晁補之都是他門下的學生。
倒霉的事情在1079年發生。1079年的時候,蘇東坡在湖州,上邊給他了一個嘉獎,給了一個嘉獎以後,蘇東坡給皇帝寫了一個謝恩表,在謝恩表裡邊還寫了幾句說那些朝廷小人那些話,結果這些話被人挑出來,一條一條地逐條地挑。
因為古時候叫“欲加其罪,何患無辭”,就是如果我從一個文人的詩句里邊我要想挑點毛病出來,那怎麼聯想都能夠聯想得到,找了特別多的原因說蘇東坡有意謀反,甚至最後蓋的是有意謀反的帽子。皇帝說,蘇東坡怎麼都不會謀反,他對朝政不滿倒是有可能的。
然後在1079年7月28號,蘇東坡在湖州被逮捕。進了監獄以後,蘇東坡跟他的兒子蘇邁約定說如果沒事就送肉,如果外頭有事惡化就送魚,就如果送來的飯是魚,完了,這就是要殺頭,要出事了。結果有一天,蘇邁有事沒去送飯,就囑咐別人,“你給我爸爸送點飯去”。那人不知道這暗號,就送了魚過來,蘇東坡一看完了,這下死定了,這要殺頭。蘇東坡就寫了兩首詩給他的孩子,然後給他的弟弟,給子由寫了兩首詩。把這兩首詩交給那個獄卒說麻煩你送給我弟弟,完了,這死定了,這兩首詩寫的是忠君愛國,就是把他所有對皇帝的愧疚,覺得自己真不是個東西,一大堆的事全部都寫完了。那蘇東坡寫的東西是要往上交的,然後一層一層交上去,交到皇帝那兒了。皇帝一看,大為感動,說這蘇東坡肯定沒問題。
到了10月份的時候,有一天晚上,這是蘇東坡跟別人講的故事,他說,他在監獄里邊躺著。突然監獄門打開,進來了一個人,那個人拿了一個枕頭,放在蘇東坡的旁邊躺下就睡,也不說話 ,就在那兒睡覺,蘇東坡看這是怪人,也不敢跟人說話,睡了一晚上。
睡了一晚上,早上天矇矇亮的時候,那個人起來拍了拍蘇東坡的肩膀,說恭喜你,你沒事了,就走了。這個人是皇帝派來的,皇帝派一個人跟蘇東坡睡一覺,就問這個人說他晚上能不能睡得著,如果蘇東坡輾轉反側睡不著,心裡邊有鬼,這事就大了。但是,蘇東坡鼾聲雷動 ,睡得很好,回去跟皇帝一講,皇帝說於心無愧,沒事。所以,當時你知道,整蘇東坡的那些人,希望給蘇東坡定特別重的罪,這個罪嚴重的程度是可以判死刑的。
宋朝雖然很少對文人判死刑,但是當時的那個敵人已經下了殺心了,最後判下來是什麼呢?皇帝高高地舉起了棒子輕輕地落下來,在11月29號判說貶到黃州。我一說黃州,很多人就會覺得很開心,因為這時候蘇東坡才會誕生,他之前都不叫蘇東坡,他之前叫蘇軾 ,到了黃州他才叫蘇東坡的。
黃州就是我們今天的黃岡,出高考狀元的地,任團練副使。團練副使就是你不能簽字,你沒有簽字權,但是你也是個當官的。你不能出黃州地界,這是給他的一個小小的要求。
蘇東坡到了黃州,成為了東坡居士。他有一塊地,那個地方叫東坡,東坡居士。他真的成了一個農民,每天開荒種地,沒什麼錢。沒錢怎麼辦?蘇東坡把他一個月所能夠花的所有的錢,分成30份,每份150個錢。150個錢也沒多少,就剛好夠今天吃飯,大概拿繩子一穿,弔在房梁上,就是房梁上弔30天的錢。每天出門拿個桿子取一串,他說,如果不這樣做,遲早花光了,一定是每天就150個錢。他就這麼出去過日子,特別缺錢。
但是這時候,蘇東坡慢慢變得成熟起來。標志是什麼?他對不同的人,學會說不同的話。比如說,他給他的好朋友陳慥寫信的時候,言辭就很激烈,就會寫很多這些憤懣之詞,寫完以後告訴他說趕緊燒了,閱後即焚,趕緊燒了。但是蘇東坡寫的東西是沒人願意燒的,你知道嗎?大家都願意留著,連上面寫著說讀完就燒,他也不燒都留著,到現在都是資料。
當時章惇還是他的朋友,給章惇這樣的人寫信,就寫得義正辭嚴,說“我今天真的是要洗心革面,痛改前非,唯有皇恩浩蕩不能報答”,就都寫這樣的東西,所以慢慢地變得成熟起來。
怎麼證明他是農夫?他說“去年東坡拾瓦礫,自種黃桑三百尺。今年刈草蓋雪堂,日炙風吹面如墨”。雪堂很有名,蘇東坡住那個地,他自己起個名叫雪堂,多有意境。東坡是一塊荒地,他把那塊荒地慢慢地拾掇起來,然後慢慢地種地,真的是過上了農夫的生活。而且不是我們想象的如果咱們拍蘇東坡的電視劇,在這一段的時候,蘇東坡永遠是短衣打扮,就是他不穿長衫了,穿長衫是文人的表標志,他穿得跟農夫是一模一樣的。
在黃州的時候,朝雲給蘇東坡生下了一個孩子。朝雲是蘇東坡在西湖杭州收的一個丫鬟,這個丫鬟後來就升格做了蘇東坡的妾,給他生了一個孩子。生了孩子以後,蘇東坡還為這個孩子寫了一首詩,這首詩很有名,說:“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我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就是笨一點沒關系,最好是無災無難就好了,但是事與願違,朝雲的這個孩子只活了十個月就去世了,夭折了。
蘇東坡在黃州做了很多好事,比如說他發現老百姓不會吃豬肉,蘇東坡就教當地的人做東坡肉。他的東坡肉就是在黃州這個地方發明的,然後離的不遠就是赤壁。他就跑到赤壁去玩,寫了前後《赤壁賦》。蘇東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在《赤壁賦》里邊體現得很清楚。他說“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這個東西有什麼好處呢?“無主,江上的清風和山上的明月”。誰是主人呢?無主,歸誰呢?閑者得之,誰有閑就是誰的。你說門頭溝那山是誰的?誰今兒去就是誰的,像咱們這麼忙,天天講書,永遠跟你都沒關系。我到北京這二十年了,沒進過故宮,沒去過長城,那都不是我的。你有閑,你才能夠獲得山間之明月和江上之清風。
蘇東坡在這個地方寫了特別多了不起的文章,包括我們說的前後《赤壁賦》,還有我們在《尋人不遇》里曾經引用過這首詞:“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觳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這首詞寫完了以後,把當地的太守給嚇壞了。因為他最後一句叫“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太守說,蘇東坡跑了!你趕緊找人追!為什麼?因為規定了他不能夠離開黃州,所以太守就特別緊張。
蘇東坡在黃州還有一段時間,可能是得了病,然後有點感染之類的,有十幾二十天沒有出門。沒有出門的結果是什麼呢?京城的人得不到蘇東坡的文章和詩句。那時候的傳播我不知道怎麼實現的?蘇東坡在哪兒寫詩,過不了幾天,京城的人就都知道,而且京城的人就開始爭相傳誦互相抄 ,然後一直送到皇帝手上。仁宗皇帝在世的時候,當時宮里的人就講只要看到皇帝吃飯的時候停箸,就是筷子拿在手裡邊不動。放心,一定是在看蘇東坡的文章和詩句,他就不吃飯了。所以,他的作品是當時最重要的娛樂活動,所有人都等著蘇東坡寫詩寄過來。
有十幾天的時間蘇東坡不出門,沒有新詩產生,結果京城的人慌了神,後來就有傳言說蘇東坡死了,蘇東坡在黃州已經死了。那天神宗皇帝正在吃飯,聽說蘇東坡死了。神宗皇帝說,“以後不復有此等人才”,推了桌案走了。皇帝為他不吃飯,這頓飯都不吃了,他在京城還有很多當大官的朋友,聽說蘇東坡死了,到他們家去哭喪,去奔喪。過了一段時間,發現蘇東坡又有詩寫出來了,才知道假的,沒死,他的影響力有這麼大。
蘇東坡在黃州的時候,除了寫了《赤壁賦》,大家知道的前後《赤壁賦》之外,還有我們講的叫《念奴嬌·赤壁懷古》,“一尊還酹江月”,也是在這兒寫的。咱們說的豪放派的典型,“大江東去浪淘盡 ,千古風流人物”,都是在黃州寫的。所以,你說黃州多重要,蘇東坡就在這兒才成為蘇東坡。
還有一首小品文叫作《記承天寺夜游》,這個特別能夠體現蘇東坡寫文章的風格。
我在今天用咱們的語言念出來,你都聽得懂,但是當時就特別傾心,他就寫他半夜睡不著覺,突然跑出去走了一圈。他說:“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 ,欣然起行 ,念無與樂者 ,隨步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你看,非常清新的一篇夜游的散文成為千古的名篇,就是把我們那種晚上夜色清涼如水,然後看到竹影在地上斑駁的環境寫出來了。
除了寫文章這些事之外,他要乾活。蘇東坡在黃州乾的最重要的事是做了一個慈善機構。因為當地很多人生完第三個孩子之後,剩下的孩子都殺了,養不起。老百姓養不起就有很多棄嬰,城牆底下特別多的棄嬰,蘇東坡於心不忍,他就搞了一個福利院,找了當地的很多寺廟,一塊兒幫忙管理財務,讓有錢的人捐款,把很多棄嬰養在他那兒。他大概養了幾十個棄嬰,是一個心地非常善良的人。然後寫了很多文章,勸大家不要殺死孩子,孩子多一點,艱難一點也應該養下來等等,這是一個絕對具備人文精神的人。
前面那個叫烏台詩案。烏台詩案為什麼大家這麼清楚?這里做貢獻最大的一個人是陸游。陸游比蘇東坡大概晚七十年,陸游詳細地記錄了整個烏台詩案的經過,而且有很多文獻資料就是當時審問的時候全都有記錄。最有意思是什麼呢?蘇東坡寫的每一首詩都有特別多的典故,一般人讀不懂。因為他犯案了。犯案了就把蘇東坡摁在那兒,說你給我講,這里邊哪個案例講的是什麼?這里邊用的什麼典故?所以,在烏台詩案的那批詩里邊都是蘇東坡親自講解的,人家審問他,他不得不說,把每一個字每一個詞的典故,全都寫得特別清楚,這是非常好的教大家寫詩的叫作案捲資料。
這個是被陸游整個記載下來的,所以烏台涉案之後到了東坡成為東坡居士,蘇東坡覺得這輩子就這樣了,他很滿意。他覺得我能夠在這個地方當老百姓,種地種一輩子非常好。結果沒有想到從此以後,他的人生開始漂泊無定。
等王安石退隱去世了以後,皇太后上來了,蘇東坡這一輩子受到所有皇后的喜歡。他每次運氣好,都是因為皇后幫他的忙,新的皇帝只有幾歲,所以皇太后攝政。皇太后攝政就把蘇東坡調出來,說接著當官吧,這次進京以後皇太后接見他,皇太后說:“你知道你怎麼能夠翻身的嗎,誰救了你?”蘇東坡說:“肯定是皇太后,您對我好。”皇太后說:“不是 ,不是我,是先帝。”仁宗皇帝。她就把仁宗皇帝怎麼對他好這件事都說了,蘇東坡跟皇太后……不能叫相擁而泣,是兩個人各自垂淚,懷念先帝。
蘇東坡在這段時間里邊影響力特別大,他負責給皇家起草各種文件,蘇東坡寫文件,寫得又快又漂亮又有說服力。這人特別會寫,留下了大量的政府文件。一直到蘇東坡去世以後,有一個人替代蘇東坡的職位也是乾這個工作的,這個人就不服氣蘇東坡。這人就有一次問老部下,是蘇東坡的老部下,說:“我寫的文章跟蘇東坡真的特別大差別嗎?我覺得讀起來也差不多呀。”那個老部下說,是差不多,你寫的跟蘇東坡沒有太大的差別。唯一的區別是他從來不查書,你寫得查字典,你得翻,你弄半天找字眼。蘇東坡拿起筆就寫完了,這就是區別。文豪跟普通人的區別。
那段時間里,也是朝雲一直在蘇東坡的身邊。朝雲為什麼對蘇東坡特別重要?因為這個人有文化,而且有幽默感,跟蘇東坡特別投脾氣。有一天蘇東坡問全家人吃飽了,往那兒一坐 ,拍著自己的肚子,蘇東坡肚子大 ,拍著肚子說,你們各自說說,我這肚子里有什麼。兒子們就講,一肚子學問,一肚子才華,一肚子詩文 ,講了一大堆蘇東坡都不滿意。朝雲在旁邊講,一肚子不合時宜。蘇東坡說,這個說得好,我這一肚子不合時宜。所以,朝雲跟他的感情特別好。
蘇東坡雖然無心搞政治,但是政治饒不過他。所以,那個時候有朔黨就是朔州那麼一派的,洛黨就是洛陽這麼一派的,蜀黨就是四川這一派的。蜀黨的頭是誰?蜀黨的頭就是蘇東坡,蘇東坡說我不知道,說怎麼還有蜀黨,他完全不知道這件事。但是大家把他認為是蜀黨這個頭,所以鬥爭也是非常激烈。
一個人如果受到最高層特別高的重視,他一定會成為底下的官僚集團的眾矢之的,因為你擋住了別人的道路,你給別人造成了威脅。
後來,蘇東坡在1089年的時候,給皇太后寫信說:“派我回杭州,我在這兒實在待不下去了,我太想回杭州了。”
1089年,他再次回到杭州,做了太守,這一次就修了蘇堤。我們講杭州的蘇堤——還有杭州當時的水,西湖的水位大幅下降,因為不通沒有活水進來,所以蘇東坡給整個西湖進行了疏通的工作,把水道整個建起來。在這一階段里,他為杭州做了特別多特別棒的事。
倒霉的時候,是在1094年發生,1094年有兩個女人去世。這兩個女人對蘇東坡都非常重要。第一個是皇太后,皇太后一旦去世,你知道你站錯隊,之前你是皇太后的人,現在皇太后去世了。第二個是蘇東坡的妻子閏之去世了。閏之去世之前,蘇家一直都非常順利,所以閏之是善始善終的。
這時候,上臺的一個宰相,就是章惇。章惇是一個心地非常凶狠的人。當時的哲宗皇帝只有18歲,你想一個老姦巨猾的宰相糊弄一個18歲的年輕人,這是特別容易的一件事。所以,他跟哲宗做了幾件事。
第一件事做得都特別過分,他說不要把皇太后的靈位放回我們的皇帝陵里邊去。哲宗皇帝沒有答應 ,這條幸好沒有答應,這個太過分了。他連皇太后他都要推翻。
接下來,再要求把司馬光的墓掘開鞭屍,因為之前在元祐時期,司馬光得罪過他。
流放蘇東坡,流放到嶺南,這是宋朝第一個流放到嶺南的人,之前從來沒有人跑到那麼遠的地方去。在中原大陸的人看來,那種地方遍地都是那種瘴癘之氣,沒法住人的,所以大家都跟蘇東坡告別,說這就要完蛋了。蘇東坡就一路這麼去到嶺南,“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就是在惠州。
他在惠州還發明瞭一個秧馬,插秧的那個秧馬。他看到當地的農民插秧腰都是彎的,很可憐,他就搞了一個能夠浮在稻田上面的馬,一個人坐在上面這麼騎著可以插秧,所以當地的人對蘇東坡是特別感念。
在1095年的時候,也就是他們剛到惠州沒有幾個月的時間,朝雲去世。朝雲可能是得了流行病,當時的傳染病。1095年,朝雲去世以後,蘇東坡這個人就是愛寫詩,又寫了很爽的詩:“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這不是叫板嗎?我把你貶到嶺南去了,你說你不辭長作嶺南人,你這不欺負我嗎?所以章惇說再貶,貶哪兒去呢?貶到海南島。
因為你知道蘇東坡的字叫子瞻。海南島那時叫儋州,這個儋州,和那個“瞻”字是很像的,那個偏旁部首是一樣的。所以,章惇這個人多狠。
儋州可是隔著海的,沒有人去過的那樣的地方,蘇東坡成了個探險家了。而且你知道,最重要的是蘇東坡在去海南島的時候,已經60歲了。60歲的老人家被貶過海,蘇東坡說完了,此去完蛋了,這次樂觀不起來了,然後跟所有人告別。
在雷州跟子由見了最後一面,這次在雷州應該是他跟子由老兄弟倆見的最後一面,然後告別渡海過去。渡海過去沒多久,蘇東坡就發現了好玩的東西就是生蚝。他說這玩意好吃,這東西沒人要遍地都是,隨便架個火一烤就能吃,特別好吃。他給他的兒子蘇邁寫信,他說,“我在這兒發現了一個好吃的,當地人叫蚝,那個特別棒,告訴你,你要保密,別告訴北方的人。因為一旦你告訴北方的人,北方的人到時候都跑來吃這生蚝”。蘇東坡是一個在那種環境之下,還能夠生活得有趣的人。
沒東西寫字自己制墨,自己去燒墨,每天燒得滿臉都是黑的 ,因為他要寫字 ,不寫字不行,自己制墨出來。所以,蘇東坡在海南島上過了幾年,跟當地的土人也處得不錯。因為當地原來的漢人統治者跟土人的關系非常糟糕,經常會有很多的打鬥。蘇東坡就勸他們不要這樣,要教他們學文字,要教他們學習 ,要和平共處,然後他還自己研究中醫,給大家看病。最後,他自己的病也自己看,然後給當地的人也看病,其實日子過得還不錯。但確實熱了點。
到了1100年哲宗去世,哲宗就那個18歲的小皇帝,蘇東坡就收到聖旨說,你可以回來了。
到1101年的時候,在常州的船上他不行了,就是一路上他在船上住著,船上熱氣蒸騰,可能身體也不舒服,身體變得越來越糟糕了。
我們來看一下蘇東坡去世之前的這一段。我覺得,每一個人的一世都是值得我們認真地去對待的,這大概是1101年7月15日的時候。“他的病情惡化,夜裡發高燒,第二天早晨牙根出血,覺得身體特別虛弱,他分析症狀相信他的病是來自熱毒,也就是一般所謂的傳染病。”
“7月18日,蘇東坡把三個兒子叫到床前說,‘我平生未嘗為惡,自信不會進地獄’。囑咐他們的兒子說,要子由給他寫墓誌銘,就是他的弟弟給他寫墓誌銘,他要與妻子合葬在子由家附近的嵩山山麓。他沒有要求回眉州,他不想回到四川去安葬,他要跟他的弟弟在一起,在嵩山的山麓上安葬。
”7月25日,康復已然絕望,他在杭州期間的老友之一維琳方丈前來探望他,一直陪伴著他,雖然蘇東坡不能坐起來,他讓方丈到屋裡來以便說話,26日他還寫了一首詩。
“7月28號的時候,他迅速地衰弱下去,呼吸已經氣短,根據風俗家人在他的鼻尖上放一塊棉花,好看到他的呼吸,這時全家都在屋裡,方丈走得靠他很近,在他耳朵邊說,現在要想來生,蘇東坡輕聲回答說,西天也許有,空想前往又有何用。他的好朋友錢世雄站在一旁對蘇東坡說,現在你最好還是要作如是想,盡管我們不知道有沒有來世,但是你還是要作如是想。”
蘇東坡最後的一句話說得非常有哲理,他說,勉強想就錯了,這個東西你不能勉強。
他前面說的是對的,“我這一輩子未曾作惡”,因為你知道,佛家講究的是因果,叫凡夫畏果,菩薩畏因。所以,我只要前面沒有做作惡,我就相信我不會承受太過分的果報,所以現在再來想我要去往生西天這就錯了。所以,蘇東坡對佛教的這個理解是對的。
“兒子蘇邁上前一步請示遺教。但是蘇東坡一言未發便去了。他的浩然之氣用盡,人的生活也就是心靈的生活,這種力量形成人的事業人品與生而俱來,由生活中遭遇而顯示其形態。”
“正如蘇東坡在潮州韓文公廟碑中所說,浩然之氣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矣,故在天為星辰 ,在地為河獄,幽則為鬼神 ,而明則復為人,此理之常,無足怪者。”
“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我們就講到這兒吧,謝謝!我們就講到這兒吧 ,謝謝!
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