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是知識的缺口【54】

張愛玲傳

 

有小孩的父母要讓小孩子多做家事,會讓小孩子未來更有責任心,也要讓小孩多參加社團活動,太孤僻對未來發展不利。這是看完張愛玲傳的啟發。

晚清名臣李鴻章是張愛玲的曾外祖父,家世背景顯赫,也是台灣綜藝教母張小燕的表姨媽。

樊登說張愛玲傳,說得很完整很好,有張迷想多了解,最後有完整文字分享。我心得就從不同的觀點分享,這會對多數人有幫助、有關係。

image

圖取材自:台灣世界展望會

 

生活能力零

 

從小家境富裕就有保姆打理一切,有這樣狀況:忘交作業、喜歡畫畫、家裡鞋子扔得亂七八糟。有人問她為什麼沒交作業、鞋子怎會亂扔。她的口頭禪是:喔,我忘了。

 

根據哈佛研究,讓小孩子有做家事的習慣,未來會更有責任心和收入會相對比較多。另外說,在台灣截至2021年前,就看到很多小時候,被當皇帝老爺的小孩,長大就當了廢材,沒有謀生能力,極端的例子是殺害家裡得長輩(真的很多!

 

 

原生家庭對張愛玲影響很大

 

繼母(孫用蕃)就常給張愛玲穿舊衣服,就是給張愛玲穿自己穿剩下的衣服。讓她上學都和別人穿不一樣,導致長大後有陰影。所以她後來反思說,自己這一輩子為什麼是個衣服狂,到晚年她都一直要買好看的衣服穿,總是穿得非常漂亮,原因就在於小時候受過這樣的刺激,老穿二手衣服,覺得受不了。

 

張在17歲時,去找了親媽媽,她有和父親說,但沒和繼母說。繼母覺得不滿,當下甩張一巴掌,張當時候不示弱地和繼母打了起來。

 

這時父親從樓下衝下來,一把抓張的頭往牆大力撞,然後痛打一頓,打完後,關到房裡。然後歷經被嚇、毆打、拉痢疾、生病發燒。

 

父親一開始不讓她看病,並說到,就給她死了算了,關在房裡持續半年之久。後來傭人說,再不打針,張就快死了,父親才給她打一針消炎藥。後來身體才漸漸好轉。

 


換個立場,如果我有張這樣的經歷,個性很難不變得比較孤僻。所以父母的情商很重要,動不動就對小孩大小聲和練拳腳,對小孩發展會很不利!

 

 

 

 

 

臉書粉專的可靠標籤

Really凱呷看麥

 

 

打10篇=1壘安打

打50篇2壘安打

打100篇=全壘打

打1000篇=滿貫全壘打

加油!

 

 

 

#這裡有實用的知識

#請實在的說

#爬兩座山

#台灣世界展望會

#張愛玲傳

#李鴻章

#原生家庭

 

 

https://fb.watch/4R4yX-QrTX/

據哈佛的研究,發現會做家事的青少年,長大後會有何傾向?收入比較多

作家劉軒是哈佛教育學院心理學碩士,提到心理學方面,人有五大緯度開放度、責任感、外向和內向的程度、親切感、情緒穩定度,責任感和未來的收入很有關聯

 

 

圖取材自:台灣世界展望會

 

 

 

取自:樊登說張愛玲傳

 

 

 

我相信有很多人都是“張迷”,特別喜歡讀張愛玲的小說。張愛玲的身世確實特別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因為她二十幾歲的時候就成名了,她自己曾經說過“出名要趁早”這樣的名言。她還是一個“金句大王”,像她寫的“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就被很多人奉為自己人生追求的目標。她年紀輕輕就寫了《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金鎖記》這些了不起的作品。她的粉絲遍佈華語世界,但是她最後竟然選擇在一個不知名的小公寓里一個人孤獨地老去。

 

 

 

在中國文藝評論界,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教授叫夏志清。夏志清梳理了那些近現代的作家以後,說,除了曹雪芹,還有誰能與張愛玲相比?

 

 

 

為什麼大家給了她這麼高的評價?她為什麼會選擇走上這麼孤獨的一條道路?我在讀完了這麼厚的一本《張愛玲傳》以後,覺得這個人真的太值得我們去關註和研究了。

 

 

 

這本書的作者劉川鄂教授是一個“張迷”,他在湖北大學任教,一生都在研究張愛玲。這本書寫得充滿感情,很值得讀。

 

 

 

我們首先瞭解一下張愛玲的童年。她的祖父叫張佩綸,張佩綸是名人,他的岳父叫李鴻章。那天我在上海原法租界那裡跑步,就發現很多大門上寫著介紹:這是李鴻章女兒的宅邸,這是李鴻章家某某人的宅邸。李鴻章那時候在上海法租界應該是買了不少房產,其中也有分給張佩綸他們家的陪嫁。

 

 

 

張佩綸的妻子叫李菊耦,就是李鴻章的女兒。後來張佩綸生了一個兒子,叫張廷重,又生了一個女兒,叫張茂淵。張茂淵就是張愛玲的姑姑,一直到晚年,張愛玲跟她的關系都很好。張廷重就是張愛玲的爸爸。

 

 

 

張廷重娶了黃素瓊,黃素瓊是黃翼升的孫女。當時有一個新設立的部門,叫長江水師,黃翼升就是首任的提督,所以黃素瓊也算是名門之後。張愛玲的媽媽很洋氣,在那個時候就有法文名叫Yvonne。我們今天看到職場當中很多女孩叫Yvonne,張愛玲的媽媽也叫Yvonne。她給自己改了一個中文名,叫黃逸梵。

 

 

 

張廷重那時候已經變成遺老遺少了。天津是遺老遺少集中的地方,他在天津的英租界里獲得了一個工作,擔任天津津浦鐵路局的英文秘書,基本上是一個閑職,沒什麼事做。盡管他們家流落天津,但是依然有很多保姆,有汽車、有司機。

 

 

 

張愛玲覺得她爸爸這一輩子最主要做的事,就是吃、喝、嫖、賭,這些事他全乾,她爸爸跟她媽媽的關系特別糟糕。最重要的是他一直都有抽鴉片的習慣,所以小時候張愛玲就沒有看到過一個完整、和睦的家庭。她是在1920年出生的,出生的時候父母給她起了個名字叫小煐。1921年,她的弟弟出生,叫張子靜。

 

 

 

在4歲的時候,張愛玲的媽媽就離開了她,去哪兒了呢?張愛玲的姑姑要出國留學,她媽媽也想去,就以陪她姑姑讀書的名義離開了這個家。張愛玲4歲就跟她的媽媽分開了。他們家保存了一張那時候的照片,張愛玲說:“我喜歡我4歲的時候懷疑一切的眼光。”她那時是一個4歲的小女孩,很惶恐,媽媽不在身邊,但是她照片上的目光是很有深意的。

 

 

 

媽媽走了以後,姨太太就進門了。這個姨太太是她爸爸在妓院里認識的人,叫老八,這名字特別有江湖氣。老八進門了以後,對張愛玲還不錯,經常會討好張愛玲,帶她出去吃東西,給她買衣服等等。但是江湖人士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脾氣太壞,容易發火,在家裡打這個、罵那個。有時候她跟張廷重打架,拿著一個痰盂砸過去,張廷重的腦袋就開瓢了。所以整個家被搞得一塌糊塗,最後沒辦法,就把老八請走了。

 

 

 

張愛玲8歲的時候,張廷重失去了工作。因為他在家裡養妓女的事被大家知道了,再加上他煙癮很大,所以他失去了一份工作。但是不要緊,他們家很有錢,於是他們就來到上海。

 

 

 

張愛玲8歲的時候,有一天媽媽回來了,她媽媽和姑姑從海外回到上海來探望他們。張愛玲對這件事印象很深,她的媽媽回來以後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跟她的爸爸協議離婚。她的媽媽堅決要求離婚,她的爸爸還努力爭取了一下,說自己會痛改前非等等。她媽媽說:“不行,我已經想好了,我一定要跟你正式離婚。”所以兩個人簽訂了離婚協議。

 

 

 

她媽媽相當於凈身出戶,沒有帶很多財產。她們當時住在一個公寓里,大家知道住別墅跟住公寓是完全不同的感覺。這些有錢的人喜歡住別墅,有小汽車,有獨立的一棟房子。但是她的媽媽和姑姑喜歡住公寓,張愛玲也特別喜歡住公寓。張愛玲覺得公寓特別適合她,她覺得自己是一個公寓動物。她站在公寓里能看到別人的生活,而且關起門就不會被打擾。如果是一大家子人住在一棟別墅里,就特別容易受到家裡人的打擾,但是在公寓里把門一關,這就是屬於你的天地。她們那時候就住在公寓里。

 

 

 

張愛玲的媽媽是一個“學校迷”。大家會覺得很奇怪,學校還有“迷”嗎?那個時候學校是一個新生事物,也就是西方傳教士所辦的那種學校。因為中國傳統計程車大夫家庭都是在家裡接受教育,都是請私塾。所以她的爸爸一聽說她媽媽要把孩子們送去上學,就大發雷霆,說堅決不可以,怎麼能讓自己的孩子拋頭露面,到外面去上這種學校呢?但是她媽媽很堅持,一定要送張愛玲去上學。

 

 

 

在報名上學的時候要填寫名字。她媽媽覺得張煐這個名字實在不好聽,太普通了。所以她媽媽隨口就給張愛玲起了一個英文名字,叫作Ailing。Ailing是什麼意思?其實是煩惱的意思。她媽媽可能覺得當時的生活很煩惱,所以就隨口給她起了一個名字叫煩惱,然後根據這個Ailing的譯音,把她的中文名字定為愛玲,這就是張愛玲這個名字的來源。

 

 

 

她的媽媽把她送到了西式的學校里以後,張愛玲10歲時,她的媽媽又走了。張愛玲的媽媽黃逸梵就是一個待不住的人,她在中國沒法待,總是要回到法國,要回到英國,要到歐洲大陸去。所以這一次張愛玲說,她的家又被毀了一次。4歲的時候媽媽出國,她覺得這個家破碎了;8歲的時候媽媽回來,讓她看到了希望;但是10歲的時候,媽媽又走了。好在張愛玲開始在學校里上學了。

 

 

 

有一天她回到家裡,她弟弟神神秘秘地把她拉到一邊,跟她說:“你知道嗎,咱們的爺爺叫張佩綸。”他們家裡沒人告訴他們之前發生的事,她只知道她爸爸的文學修養很好。她爸爸經常一個人在屋子裡走來走去,有時候邊抽大煙,邊在那兒背大段大段的古文。她覺得她爸爸確實讀過很多書,知道很多東西,但是不知道他們家祖上到是底乾什麼的。而她弟弟現在搞明白了,說自己的爺爺原來叫張佩綸,然後還有很多故事。

 

 

 

她的父親再婚了,娶了誰呢?這個人叫孫用蕃。孫用蕃是晚清時期一個非常著名的官員孫寶琦的女兒。孫寶琦曾經給慈禧太后做過翻譯,慈禧太后逃難的時候,孫寶琦就是跟著她的英文翻譯。孫寶琦在民國的時候還做過外交總長,按理說他的地位是很高的。在當時的人看來,孫用蕃嫁給張廷重算是下嫁,大家不明白為什麼孫家要下嫁。後來才知道,孫用蕃也有抽鴉片煙的癮,所以找不到更好的人家,就跟張廷重結婚了。

 

 

 

結婚了以後,繼母就常給張愛玲穿舊衣服,就是給張愛玲穿自己穿剩下的衣服。所以張愛玲覺得最尷尬的一件事情就是,她每次去上學,穿的衣服都跟別人不一樣,都是成年人穿過的那種舊的衣服,有的還磨得很破舊。所以她後來反思說,自己這一輩子為什麼是個衣服狂,到晚年她都一直要買好看的衣服穿,總是穿得非常漂亮,原因就在於小時候受過這樣的刺激,老穿二手衣服,覺得受不了。

 

 

 

她那時候上的學校叫作聖瑪麗亞學校。那裡有一個非常好的老師,叫汪巨集聲。她認為是汪巨集聲先生啟發了她對於寫作的興趣。有一次她寫了一篇文章,叫作《看雲》,就顯示出了文學的才華,老師看了以後非常高興,在課堂上當著所有人的面朗讀。你會發現,對一個孩子的最好的激勵,就是讓大家看到她的才華。當這個才華被展示出來了以後,張愛玲對文學更加有興趣了。

 

 

 

但是張愛玲這個人有一個天生的弱點。根據別人的回憶說,張愛玲總是忘交作業,別人跟她說話的時候,她總是在畫畫。她喜歡畫畫,一直在畫東西。她的成績特別好,但是完全不會生活,整天把鞋子扔得亂七八糟的。對於生活中的事,只有一個詞能夠形容她,就是“視而不見”,她完全看不到自己的房子有多亂。然後別人問她說:“你怎麼沒交作業?鞋子怎麼亂扔?”張愛玲永遠只是淡淡地說一句:“喔,我忘了。”所以那時候所有的同學在調侃張愛玲的時候,都會學她說話,說:“喔,我忘了。”

 

 

 

她根本不在意自己的生活這一點,張子靜能夠理解。張子靜說,我們倆小時候生活在天津時就從來沒有乾過任何家務,每天身邊都跟著兩個保姆,所有的事都交給別人乾,所以我們的生活能力幾乎為零。她就是這樣“畸形”發展的一個孩子。

 

 

 

那個時候留下了一份非常重要的資料。當時的洋派學校會辦很多校刊,有一個校刊叫《風藻》。《風藻》做了一個高三畢業班的專輯,對全班的35個同學做了一個調查,叫作“一碗什錦豆瓣湯”。這個“豆瓣”,就是指他們每一個孩子。每一個人都要在畢業之前,寫下自己的人生愛好。

 

 

 

比如說“豆瓣張愛玲”,“豆瓣性格”,這里提出一系列問題。比如最喜歡吃什麼,張愛玲說“叉燒炒飯”。然後最喜歡的人是“愛德華八世”。愛德華八世,就是那個典型的愛美人不愛江山的英國國王,他辭掉了國王的職位,因為他愛上了一個美國女人。

 

 

 

然後她最怕什麼呢,張愛玲寫“死”,最怕死。最恨什麼呢?她說最恨“一個有天才的女人忽然結婚”。據說那時候張愛玲有一個同學,在她看來是很有才華的,結果後來結婚了,變成了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所以張愛玲說最恨“一個有天才的女人忽然結婚”。常常掛在嘴上的話是“我又忘了”。拿手好戲是“繪畫”。這是17歲的時候,張愛玲給自己畫的一個自畫像。在今天看來,可以說有很多回答反映了張愛玲後來的人生狀況。

 

 

 

那個時候,張愛玲的人生理想是什麼呢?她曾經說過這麼一段話,她說:“我要比林語堂還出風頭,我要穿最別致的衣服。周游世界,在上海有自己的房子,過一種乾脆利落的生活。”在中學畢業之前,她所期待的人生是這個樣子的。

 

 

 

但是後來發生了一件事情,使得她的生活變得不那麼簡單:她和她的繼母之間發生了很嚴重的爭吵。有一天她跑去看她媽媽,從她媽媽那兒回來以後,她繼母就問她:“你乾嗎去了?”她說:“我到我媽那兒去看了一眼。”她繼母說:“你沒跟我打招呼,你怎麼就能去呢?”張愛玲說:“我沒跟你說,但是我跟我爸說了。”

 

 

 

她的繼母就抽了她一個耳光,那一個耳光打得很重,然後張愛玲很生氣,就還手了,跟她繼母兩個人廝打在一起。一個17歲的小姑娘,被一個成年女人打,就很容易叛逆。這時候她的爸爸從樓上沖下來,拉著張愛玲的頭發就往牆上撞,然後使勁地打她。打完了以後,她的爸爸就把她關在房間里邊,不許她出去。

 

 

 

張愛玲當時痛苦得要死,就是又哭、又被嚇、又被暴力毆打,之後又得了病,就是拉痢疾。這個病導致她每天發燒、拉肚子,她爸爸不讓她看病,說不要看,就讓她死了算了。就這樣一直拖了大概有半年的時間。她被爸爸關在房間里,關了有半年的時間,哪兒都去不了。加上身體虛弱,直到後來他們家的傭人跟她爸爸說,再不打針,她一定會死的。她的爸爸才給她打了一針消炎藥。

 

 

 

慢慢地等她的身體開始好轉以後,逐漸地走過秋天、冬天,到了春天,她每天就悄悄地觀察警衛換崗的時間。因為他們家是有警衛的,她就觀察那個警衛什麼時候在崗,什麼時候換崗。有一天她瞅到了一個空隙,於是就決定逃家。她是扶著牆出去的,連走路的力氣都沒有,就是扶著牆,一步一步地挨到大門口,然後趁著周圍沒有人,一下子跑到了馬路上。

 

 

 

張愛玲在她的作品里記載了這一段經歷,她說:“沒有風,只有陰歷年左近的寂寂的冷。街燈下只看見一片寒灰,但是多麼可親的世界呀!我在街沿急急走著,每一腳踏在地上,都是一個響亮的吻。”她覺得自己能夠逃離魔窟一樣的舊式家庭是非常開心的一件事。

 

 

 

她跑去投奔了自己的姑姑和媽媽。這時候她的弟弟也逃了出來,說:“我也要跟媽媽一塊兒住。”媽媽說:“我沒辦法,我沒有錢,我養活不了你們姐弟倆。”所以只有愛玲留了下來,子靜就被勸回了父親家。

 

 

 

她開始在她媽媽身邊復習考試,她的目標是要考到英國的大學。後來她以遠東地區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倫敦大學。但是在這個時候,二戰已經發生了。所以倫敦大學就給了她一個通知,說你可以改上香港大學,從此張愛玲就離開了自己的家。這個書里邊寫叫“從此無家”,因為她開始漂泊了。

 

 

 

她到了中國香港,在香港大學讀書。那時候在港大教張愛玲的教授中,最有名的就是許地山教授了。許地山是非常有名的中文教授。張愛玲的成績出類拔萃,好到什麼程度呢?她有一次得了一筆獎學金,有20英鎊,相當於一個普通職員一年的收入。還有一次,她一個人獨得兩份獎學金。她在那兒靠自己學習賺來的獎學金就已經能夠養活自己了。她的學習成績真的非常好,英文水平直線上升。她學會了用英文寫作,並且能夠講地道的英語。很多人都認為張愛玲的英語是有倫敦腔的地道的英語。

 

 

 

她在那兒認識了伴隨自己一生的好朋友,叫炎櫻。炎櫻這個名字是張愛玲幫她取的。這個女孩子母親是天津人,父親是斯里蘭卡人,所以皮膚稍微有點黝黑,跟她是好朋友。

 

 

 

1941年12月8日,日軍進攻中國香港。張愛玲作為學生,要做志願者。因為打仗的時候,學生們都要做志願者,有人去做護士,有人去做防空員。她的任務是做防空員,就是飛機來的時候,你要警告大家。當時她駐扎在圖書館里,張愛玲記得很清楚,她在圖書館里看《醒世姻緣》。上面在轟炸,她在看《醒世姻緣》,聽著炸彈的聲音由遠及近,她心裡想,至少等我看完這本書吧。她一定要堅持把《醒世姻緣》看完才撤離。

 

 

 

在那個亂世當中,大家如果看小說《傾城之戀》,你會發現《傾城之戀》就是以中國香港淪陷的這一段時間為背景的。她說所有人的生活都發生了一個特別大的改變。她身邊的人幾乎都在談戀愛,到處都聽到男生追求女生的聲音,然後也不會迴避別人,根本不像之前那麼矜持,所有的人都像面臨末日一樣享受最後的狂歡。所以張愛玲當時有一個感受,她說:“人生的所謂生趣,全在那些不相乾的事。”談戀愛、追求對象,一塊兒出去花天酒地、吃喝玩樂,這些東西帶來了人生的生趣,這些東西全是一些“不相乾的事”。

 

 

 

在中國香港讀書的過程中,1939年的冬天,她還參加過一個上海的雜志舉辦的徵文比賽。她寫了一篇散文,叫作《我的天才夢》。當時收到的通知是得了首獎,就是最高的獎,結果等雜志刊出來的時候,說沒有得到首獎,只得了第13名。她給這篇文章取名為《我的天才夢》,因為張愛玲從小就認為自己是一個天才少女,所以她在這篇文章里說:“除了發展天才之外,我別無選擇。”所以她就認定了自己是一個天才,是一個生來就會寫小說的人。

 

 

 

怎麼證明張愛玲生來就會寫小說呢?她7歲的時候就寫了一篇小說,而且這篇小說的內容是關於小姑子陷害嫂子的。一個7歲的小姑娘,竟然能夠寫出這種勾心鬥角的文章。8歲的時候,她寫了一篇小說叫《快樂村》。

 

 

 

10歲的時候,她寫了一個有人專程跑到西湖去自殺的故事。她媽媽看了以後覺得不以為然,說,如果主人公想自殺,在哪兒都能自殺,不必跑到西湖去自殺。而10歲的張愛玲堅持認為,一個人如果真的要死的話,她會選擇西湖這樣美好的地方。這就是她比她媽媽敏感的地方。

 

 

 

然後她14歲的時候,寫了一個小說叫《摩登紅樓夢》。因為張愛玲太喜歡《紅樓夢》了,她這一輩子都在研究《紅樓夢》,小時候就寫了《摩登紅樓夢》。就是用二三十年代的口吻,寫賈璉、王熙鳳的生活。我給大家念一段,她這篇小說寫得很有曹雪芹的味道。

 

 

 

她說:“(賈璉當上鐵道局長,鳳姐置酒相慶)自己坐了主席,又望著平兒笑道:‘你今天也來快活快活,別拘禮了,坐到一塊兒來樂一樂罷!’……三人傳杯遞盞……賈璉道: ‘這兩年不知鬧了多少飢荒,如今可好了。’鳳姐瞅了他一眼道:‘錢留在手裡要咬手的,快去多討幾個小老婆罷!’賈璉哈哈大笑道:‘奶奶放心,有了你和平兒這兩個美人胚子,我還討什麼小老婆呢?’鳳姐冷笑道:‘二爺過獎了!你自有你的心心念念睡里夢里都不忘記的心上人放在泌園村小公館里,還裝什麼假惺惺呢?大家心裡都是透亮的了。’……平兒見他倆話又岔到斜里去了,連忙打了個岔混過去了。”

 

 

 

各位,請註意,這是一個14歲的小姑娘寫的文字。就是她14歲的時候,模仿曹雪芹的語氣寫小說,就已經能夠寫得這麼活色生香。我覺得簡直沒法理解,她怎麼這麼具備文學的天分。

 

 

 

1932年的時候,《風藻》雜志上刊登了她的作品《不幸的她》,這應該算她刊登出來的處女作。《風藻》是他們的校刊,之後高中的《國光》又發表了她的《牛》《霸王別姬》這些文章。

 

 

 

她當時在校園里就是一個有怪癖的天才少女的形象。所有人都知道,才女是有怪癖的。比如說:“張愛玲不會削蘋果,不會補襪子,怕上理發店,怕見客,不會織毛衣,記不住家裡的汽車號碼。在一個房間里住了兩年,始終不知道電鈴在何處。”

 

 

 

“接連三個月坐黃包車去醫院打針還是不認路,在待人接物方面有著驚人的愚笨。此外,她有很多特殊的小趣味,喜歡霧的輕微的霉氣。”就是起霧的時候,有一股霉氣的味道她很喜歡。“她喜歡雨打濕的灰塵,喜歡汽油味、蔥蒜味、牛奶的糊味、油漆味、陳油味等等。”確實有些怪,所以張愛玲說:“在現實社會里,我等於是一個廢物。”

 

 

 

1942年5月,因為中國香港已經完全淪陷了,她在中國香港待不下去了,所以他們就回到上海。回滬以後,她就跟她的姑姑住在開納公寓。但是她需要錢接著去上學。當時他們可以從港大轉到上海的大學繼續學業,但是需要交學費。她的姑姑沒有這筆錢,姑姑也已經從一個大小姐逐漸變成了一個職業女性,開始在電台做播音員、評論員等等。沒辦法,她的姑姑說:“你得找你爸要錢,因為根據離婚協議,你爸爸是要支付你教育費用的。”但是張愛玲不願意去,她怕她爸爸打她。

 

 

 

後來她的弟弟張子靜幫她遞話,他回家跟他爸爸說:“姐姐回來了,現在可能想要找你。”他爸爸說:“那你讓她來吧。”她就回了趟家。她在家裡一共只待了十分鐘不到,說完了自己需要錢這件事,她爸爸就說了一句,回頭我讓子靜帶給你,然後她轉身就離開了。從此以後,這一輩子再也沒有見過面,就是她再也沒有去見過她爸爸,也沒有再回過她那個家。

 

 

 

拿到了學費以後,她就轉到了上海的聖約翰大學,開始跟她弟弟一塊兒讀書,她弟弟也在聖約翰大學。但是,僅僅兩個月的時間她就退學了,原因是什麼呢?她覺得實在是浪費時間,沒有一個好的教授,都是湊合事騙錢的,所以她兩個月以後乾脆退學了。

 

 

 

退學以後,她就面臨著一個生計的問題,怎麼賺錢呢?子靜有一天跟她講,說你應該教書,你看你英文那麼好,中文又那麼好,你找一個地方當老師肯定沒問題。張愛玲說教書我做不來。她都不願意見人,怎麼教書?她覺得自己不是一塊教書的料。

 

 

 

她決定賣文為生,就是給《泰晤士報》寫英文的劇評。那時候在上海能夠用英文流利地寫文章的人其實也不算特別多。所以她的英文劇評一寫出來,馬上就拿到了稿費,她覺得賺錢其實挺容易的。

 

 

 

然後到了1943年3月,請大家註意,一部非常著名的小說誕生了,就是張愛玲寫的《沉香屑·第一爐香》。這一段要念一下,她說:“請您尋出家傳的,霉綠斑斑的銅香爐,點上一爐沉香屑,聽我說一支戰前(中國)香港的故事,您這一爐沉香屑點完了,我的故事也該完了。”《沉香屑》的故事講的是在中國香港所發生的故事,叫作《沉香屑·第一爐香》。

 

 

 

然後緊接著她又寫了《沉香屑·第二爐香》,一爐香就是一個短篇故事。“令人驚異的是,一個並未在形式上涉足男人世界的年輕女子,竟然對兩性生活和男女性心理,以及由此負載的人性意義,有如此細致精確的把握,使人對張愛玲肅然起敬。”按理說她沒怎麼談過戀愛,她在中國香港就是看她周圍的同學談戀愛。但是她有極強的領悟力,她只要看到他們眉來眼去,聽到他們說話,就掌握了男女關系的精髓,然後寫下了這兩個讓她一戰成名的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和《沉香屑·第二爐香》。

 

 

 

她的姑姑是她作品的第一個讀者,讀後連聲叫好,說寫得真好。然後姑姑給她介紹了一個人,這個人叫周瘦鵑。周瘦鵑是當時非常著名的作家以及文藝評論家。當時周瘦鵑也在辦一個新的雜志,叫《紫羅蘭》。張愛玲拿著她的作品,拿一個小布包包著,然後怯生生地敲響了周瘦鵑的門,把作品遞給周瘦鵑看,周瘦鵑看完了以後也是大為贊賞。他把這一篇小說發表在了《紫羅蘭》的創刊號上,這就是張愛玲開始成名的路線。

 

 

 

那個時候人們寫文學作品,一般都是先發在雜志上,發得足夠多了以後才有機會出書。雜志拿的是稿費,出書拿的是版稅。這樣一來,既然雜志要一個月一個月地出,張愛玲就一個月一個月地寫。她的才華在初期似乎就沒有枯竭過。她1920年出生,1943年的時候才23歲。23歲的一個小姑娘,每個月都有新作品誕生。

 

 

 

那個時候她寫了《茉莉香片》《心經》《傾城之戀》,每一篇都大受歡迎,像《傾城之戀》,已經成為了經典作品。這里給大家念一段《傾城之戀》里著名的文字:“(中國)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成千上萬的人死去,成千上萬的人痛苦著,跟著是驚天動地的大改革……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胡琴咿咿啞啞拉著,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說不盡的蒼涼故事——不問也罷。”

 

 

 

《傾城之戀》講的是什麼故事呢?大家如果看過改編的電影的話,就會知道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一直在曖昧。這個男的也沒有表態過,說我要跟你好,這個女的也不好意思問,所以兩個人就非常糾結,也不知道結局會怎麼樣。結果就在所有人都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日軍開始入侵,然後整個城市大亂,日軍開始了大轟炸。

 

 

 

命運把他們倆放在一個狹小的空間里,這時候他們倆只能在一起。所以從張愛玲的視角來看,她覺得有沒有可能這一切只是為了成全這一個女人,所以把它叫作《傾城之戀》。這成了一部非常經典的文學作品,並且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改編成話劇、電影,我相信未來還會有對《傾城之戀》的改編。

 

 

 

這些以中國香港為背景的故事大受歡迎以後,她開始了“上海掘金”的過程。“上海掘金”是什麼呢?張愛玲的“掘金”,就是從生活當中發現故事,把這些故事一個一個地寫成小說表現出來,包括《封鎖》《金鎖記》《紅玫瑰與白玫瑰》《花凋》《留情》,都是在這個時候刊登出來的。

 

 

 

有的記者採訪張愛玲,問她《紅玫瑰與白玫瑰》這個故事的構思是怎麼來的,怎麼能夠想到這麼精彩的故事。張愛玲很抱歉地說,寫完了這篇故事,覺得很對不住佟振保和白玫瑰,這兩個人她都見過,而紅玫瑰她只是聽說過。張愛玲跟她的朋友介紹說:“男主角是我母親的朋友,事情是他自己講給母親和姑姑聽的。那時候我還小,他們以為我不懂,哪知道我聽過全記住了。”

 

 

 

她寫的《紅玫瑰與白玫瑰》,就是她媽媽身邊的朋友們的故事,至於這篇小說的原型是哪幾位,現在已經不可考了,但是《金鎖記》《花凋》,卻是各有其本的。前者以她的太外祖父李鴻章之次子一家的生活為背景,後者是以他舅舅黃定柱的三女兒黃家漪的愛情悲劇為藍本。她寫的全是身邊人、身邊事,把他們的名字稍微改一改,最後就變成一篇小說。

 

 

 

這可能是一種很好的小說的來源,但是特別容易得罪人。她的舅舅看了《花凋》這篇文章之後暴跳如雷。因為她舅舅對她很好,她在家裡被她爸爸欺負了,她就躲到舅舅家去,聽舅舅他們聊天。她聽到感情故事,就喜歡追根刨底地問。她舅舅說,他什麼都沒有隱瞞,啥事都跟她說,她轉頭就放到小說里來罵自己。她舅舅在小說里是一個封建大家庭的家長的形象,她把聽到的故事全部寫在了小說里。外人讀了肯定不知道寫的是誰,但是當事人一讀就明白了。

 

 

 

1943年~1944年是張愛玲的高產期。張愛玲早年的文字特別多,而且特別好,一上來就達到了一個極高的水平,但是晚年的作品產出量越來越低,這一點也曾被人批評。我覺得這可能跟她的身心憔悴有關系。

 

 

 

每個月都有小說刊出,張愛玲很快就出名了。那時她有一個好朋友叫柯靈,柯靈也是著名的作家。柯靈的故居在湖南路附近,我有時候走路會從那兒過。柯靈那時候在做《萬象雜志》,1944年的時候,這個雜志上登了一個署名叫迅雨的人所寫的一個文章,這篇評論文章的題目叫《論張愛玲的小說》。這篇文章相當重要,因為迅雨就是大名鼎鼎的傅雷——《傅雷家書》的作者。

 

 

 

傅雷說:“毫無疑問,《金鎖記》是張女士截至目前為止的最完滿之作。頗有《狂人日記》中某些故事的風格。至少也該列為我們文壇最美的收獲之一。”那時候文壇覺得張愛玲是一個橫空出世的最美的收獲。傅雷認為,《傾城之戀》對兩個主要人物的心理挖掘還不夠深入,把範柳原和白流蘇的調情放得過大,華彩勝過了骨乾。《連環套》的主要弊病,是內容的貧乏。

 

 

 

傅雷出於對才女的愛護,善意地提醒張愛玲,即使在創作的高潮期,也要邊創作邊提高,不要被技巧所迷惑,不要太沉溺於舊小說的筆調中。總而言之,才華是最愛出賣人的。其實他說的話非常懇切。傅雷在最後寫道:“一位旅華數十年的外僑,和我閑談時說起:‘奇跡在中國不算稀奇,可是都沒有好收場。’但願這兩句話永遠扯不到張愛玲女士身上!”就是奇跡很多,“傷仲永”的事我們見得多了,希望這件事不要扯到張愛玲身上。

 

 

 

其實傅雷寫的這個東西不過分,他肯定了她好的部分,然後又提出了一些批評的部分。但是張愛玲對這件事的反應是稍微有點過激了。張愛玲首先寫了一篇談自己創作的文章,題目就叫作《自己的文章》,她說:“我雖然在寫小說和散文,可是不大註意到理論。近來忽然覺得有些話要說,就寫在下麵。”她給自己做了一些辯解。當然張愛玲對傅雷的批評有辯解,也有自我的批評。

 

 

 

但是她此時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她希望能夠趁熱打鐵,因而聽不進去傅雷說的“多寫少發表”的忠告,也聽不進柯靈類似的看法。她迅速把小說收集為一冊,交給雜志社刊行,書名就叫《傳奇》。在前言中她解釋說,書名叫《傳奇》,是為了在傳奇中尋找普通人,在普通人中尋找傳奇。張愛玲的價值觀是“出名要趁早”,所以趁熱打鐵很重要。她覺得你讓我冷靜、反思、提高沒用,先寫了再說。

 

 

 

最可氣的是什麼呢?傅雷這個人本身性格是有弱點的。他很年輕的時候,就曾經有過失戀所導致的自殺傾向,他跟自己妻子的生活也不愉快。傅雷當時有一個婚外戀,這個婚外戀的事被張愛玲知道了,張愛玲就根據傅雷婚外戀的故事編排他,原模原樣地寫了一個小說,叫作《殷寶?送花樓會》。她在小說里把傅雷描寫成了一個古怪、貧窮又神經質的男主角,叫羅潛之。

 

 

 

這個文章發出來了以後,傅雷的婚外戀的對象就按照小說里的建議,離開了傅雷,然後隨便找了一個人草草地嫁掉。這讓張愛玲也覺得很內疚,覺得自己怎麼能給別人的人生造成這樣的影響。然後傅雷大發雷霆,覺得這簡直太過分了。所以這一次,傅雷和張愛玲鬧得有點不愉快。

 

 

 

張愛玲是一個非常有市場頭腦的作家,她是和魯迅一樣,自己給自己設計封面的作家,她的小說封面是自己設計的。而且她還參與市場策劃活動,她甚至曾經跟那些出版社的人講,你們可以放出風來,多讓大家關註一下,我是李鴻章之後。就是名門之後也可以成為大家的關註熱點,能夠讓書多賣幾冊。

 

 

 

總之,這是張愛玲創作的高峰期,接下來你會發現,人紅是非多。等張愛玲紅了以後,1944年,她就引起了一個男人的關註,這個人叫胡蘭成。1944年的時候,胡蘭成在南京讀到了《封鎖》這篇文章,讀完了以後,就覺得應該去結識這個女孩子。他一下子迷上了這個作者,然後就到上海打聽到了張愛玲的家,開始登門拜訪。

 

 

 

張愛玲是一個很怪的人,一般人敲門她不開,最怕遇上渣男。這本書後邊寫到張愛玲和桑弧的故事,桑弧是著名的電影導演,同時也是一個雜志的出版人。桑弧對張愛玲極其愛護,大家都覺得,他們倆應該在一起。但是因為桑弧是一個謙謙君子,像張愛玲這種內斂的人,她只要說拒絕,桑弧一定不敢越雷池一步,所以他們倆就沒有結果。

 

 

 

但是張愛玲遇到的是胡蘭成,他能夠一次一次地登門,一次一次地纏著張愛玲。有一天胡蘭成跟張愛玲走在馬路上的時候,胡蘭成說了一句話,張愛玲就動心了。胡蘭成說:“你的身材這麼高,這怎麼可以?”就這麼一句話。這句話沒有說完,但是給了你一個想象空間,就是你的身材這麼高,咱們倆好像不太般配,我沒有你高或者怎麼樣,“這怎麼可以”,一下子就讓張愛玲芳心大動。

 

 

 

這樣的女孩子,一旦被攻破了防線以後,她會全身心地投入。她會像一個癲狂的傻子一樣,沉入到這段感情當中。實際上那個時候,胡蘭成還有妻子,還沒有離婚。胡蘭成這個人的背景是什麼呢?他1906年出生,在燕京大學旁聽過。因為當時文人特別稀缺,尤其是願意投靠汪精衛的文人特別稀缺,所以他們就接受了胡蘭成。

 

 

 

胡蘭成投降了以後,立刻受到了汪精衛的賞識,成為了一個高級文化漢姦。他站在漢姦汪精衛這一邊寫文章,並且跟大量日本人有非常多交集。他是一個特別善於自我包裝、吹噓的人。那這個人到底有多大的能力呢?根據胡蘭成和張愛玲的對談,你就會發現胡蘭成的知識當中存在大量的缺陷和錯誤。因為他沒有好好上過學,張愛玲總是在不斷地糾正他,這個典故用錯了,那個詞用得不對等等。但是這樣的人能夠唬人。

 

 

 

而且胡蘭成走到哪兒就娶到哪兒,他還沒跟他老婆離婚,就跟張愛玲在一起了。在一起以後,他老婆宣佈跟他離婚,然後他到了武漢,又在武漢娶了一個人。逃亡的路上,在溫州還娶了別人家的女孩子,他就這麼一個沒有底線的人。

 

 

 

但張愛玲這種女孩是沒有好好談過戀愛的,再加上她有自己的家庭問題,她跟她的父親從來沒有好好地交流過,不知道什麼叫被關愛。因此,如果真的有一個渣男跳出來,對她好一點點,這個女孩就淪陷了。所以張愛玲深深地愛上了胡蘭成,她給胡蘭成寫情話:“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裡是喜歡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這是非常著名的情詩。

 

 

 

後來胡蘭成的老婆跟他離婚了,離婚以後,張愛玲和胡蘭成結婚。他們就自己立了一個婚書,前半段是胡蘭成起草的,寫的是:“胡蘭成張愛玲簽訂終身,結為夫婦。”就這麼一句話。後面一句是張愛玲寫的,“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這就是一個小女孩心中的所想。那一年胡蘭成39歲,張愛玲24歲,張愛玲真的迷上了胡蘭成。

 

 

 

實際上張愛玲一生當中的污點,就來自於她跟胡蘭成的這一段經歷。她之後在文壇上受到的那些打擊、辱罵、排擠,也是因為她和胡蘭成走得這麼近。但實際上,張愛玲是一個完全不懂政治的人,她也不關心政治,她就是喜歡胡蘭成這麼一個人。

 

 

 

1946年2月,抗戰結束了,漢姦就要逃亡,胡蘭成逃跑到了溫州。當張愛玲打聽到胡蘭成在溫州的時候,一個人坐著船,從上海跑到溫州去找他。當時的溫州這個地方有一個特點,就是交通極不便利。張愛玲一個弱女子竟然跋山涉水,跑到了溫州。這一段經歷,她寫成了一個小說叫《異鄉記》,就是講她在農村裡面跋涉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

 

 

 

當她到了溫州,突然出現在胡蘭成面前的時候,胡蘭成身邊已經有一個人了,而且他跟那個人結婚了。他們三個人竟然在一起過了好幾天,就是三個人一塊兒生活,很尷尬地待在一塊兒。胡蘭成見到她,反應是“驚而不喜,甚至有怒”,就覺得“你怎麼追到這兒來了,你有完沒完”,然後張愛玲非常傷心,後來她在給胡蘭成寫信的時候說:“你到底是不肯。我想過,我倘使不得不離開你,亦不致尋短見,亦不能夠再愛別人,我將只是萎謝了!”意思就是我離開了你以後我也不會去死,但是我也不會再愛別人了,我就凋謝了。

 

 

 

受到了很大的傷害之後,她離開了溫州,回到上海。1947年的11月,胡蘭成潛逃回上海,敲響了張愛玲家的門。他們兩個人在上海度過了最後一夜,兩個人分床睡,一個人睡一個房間。胡蘭成走的時候收到了張愛玲的一封訣別信,這就是真正的訣別了。

 

 

 

幾個月後,胡蘭成收到了張愛玲的信,時間是6月10日,她說:“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經不喜歡我的了。這次的決心,是我經過一年半的長時間考慮的。彼惟時以小吉故(這個小吉就是劫難的意思,就是為了避免晦氣,所以叫彼惟時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難,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隨信還附加了30萬元,那是張愛玲新寫的電影劇本《不了情》和《太太萬歲》的稿費。

 

 

 

張愛玲一直在接濟胡蘭成,無論從文學上、財富上、感情上,她都在接濟胡蘭成。胡蘭成沒什麼錢,張愛玲的稿費非常穩定,而且很多,所以她就經常接濟他。真是一個傻孩子。1981年7月29日,胡蘭成死於東京。在張愛玲給她的朋友寫的一封信中,她說:“在我生日當天,收到了7000美元的稿費和胡蘭成的死訊,難免會覺得這是一個生日禮物。”

 

 

 

關於胡蘭成和張愛玲的故事,中國台灣作家三毛寫過一個電影劇本叫《滾滾紅塵》,裡面的主人公章能才和沈韶華就是以胡蘭成和張愛玲為原型的。

 

 

 

胡蘭成逃離了中國以後,張愛玲留在了上海,但是她在文壇上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因為有很多人站出來罵她是漢姦。關於張愛玲到底是不是漢姦這件事情,後來文學界做了很長時間的辯論和調查,最終的結論是,張愛玲從來沒有參加過偽和平文學的寫作。

 

 

 

所謂的“偽和平文學”,就是當時所謂的漢姦文人——汪偽政府和日本的日寇,會要求他們寫一些和平文字,宣揚“大東亞共榮”,宣揚生活變得很美好。張愛玲從來沒有參與過這樣的事情。所以她只是遇人不淑,但她自己並不能夠被定為漢姦。她在文壇上沉寂了很長一段時間,因為經常有人在雜志上、報紙上寫文章罵她。這就是她和胡蘭成的交集。

 

 

 

1947年4月,她又寫了《華麗緣》《多少恨》,《多少恨》就是我們後來所知道的《不了情》。1948年,她寫了一個長篇小說叫《十八春》。《十八春》是代表著張愛玲文風變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在《十八春》當中,她開始寫人物的政治觀,寫了書中人物在十八年的歲月中政治思想的改變。

 

 

 

1946年,張愛玲的媽媽又回國了一次。這一次張愛玲的媽媽走了以後,她就再也沒有見過她的媽媽。1946年張愛玲才26歲,她的媽媽就再也沒有跟她見過面。她的爸爸終於把自己的家產吃光喝凈了,抽大煙花光了錢,開始變得越來越窮。他們家從那些大宅子里搬出來,她爸爸把那些別墅都賣掉,抽大煙,最後1953年的時候,她爸爸貧窮地去世。

 

 

 

有一天張子靜跑到他姑姑家去找張愛玲,他姑姑只說了一句話,說你姐姐已經走了,然後就把門一關,也沒有讓子靜上樓。1952年張愛玲離開了中國大陸。1949年剛剛解放的時候,其實張愛玲的名氣很大。那時候上海文藝界的領導是夏衍,夏衍一再叮囑周圍的人說,一定要把張愛玲留下來,因為張愛玲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作家。很多人喜歡張愛玲的文字,包括夏衍在內,都知道張愛玲很有才華,希望能讓她留下來。

 

 

 

但是張愛玲對於當時世界的態度是“無精打採”。首先一個現實的問題就是她沒有稿費。張愛玲在解放前的稿費,一個月大概有450塊大洋。你如果看過《駱駝祥子》就知道,一塊大洋多值錢。張愛玲有450塊大洋一個月,能買9000斤大米,就是張愛玲一個人的稿費,一個月能買9000斤大米。但是解放以後,大量的雜志不辦了,也沒有那麼高的稿費了,她一個月的稿費只能購買150斤大米,收入一下子下降得很厲害。

 

 

 

更重要的一點是,張愛玲實在不喜歡穿中山裝,她有點受不了所有人都穿一樣的衣服。解放後,她去參加文聯的活動時,她是全場中唯一一個穿旗袍的人。1950年7月下旬,上海召開了第一次文代會的會員集,陳毅市長做了形勢報告,夏衍做了今後努力方向的報告。出席和列席的七百餘名與會者,當時代表著上海萬餘名文藝工作者。會議總主席是夏衍,副主席是梅蘭芳、馮雪峰、周信芳,秘書長是陳白塵,這是一次空前的文藝盛會,會場是在一個電影院里邊。

 

 

 

柯靈的回憶是這樣,他說:“她坐在後排,旗袍外罩了件網眼的白絨線衫,使人想起她引用過的蘇東坡詞句‘高處不勝寒’。那時全國最時髦的裝束,是男女一律的藍布和灰布中山裝,後來因此在西方博得‘藍螞蟻’的徽號。張愛玲的打扮,盡管由絢爛歸於平淡,比較之下還是顯得很突出(我也不敢想張愛玲會穿中山裝,穿上了又是什麼樣子)。”

 

 

 

有一次張愛玲跟她的弟弟說,我是絕對不會穿這個衣服的。怎麼辦呢?1952年她以張煐的名字申請赴港讀書。因為她突然收到了港大發來的信,說現在戰爭結束了,你們可以回來,接著把沒讀完的學位讀完,你還有半年的課沒讀完。張愛玲一聽,覺得挺好,就拿著赴港申請的東西,到派出所要求去中國香港讀書。她說派出所的人首先是用非常警惕的眼光看她,說你為什麼要出去。但是很有趣的是什麼,當這個審查通過了以後,派出所的人馬上變得非常客氣。

 

 

 

她拿著準許證去了中國香港。她也把這段經歷寫成了小說。所以你如果想瞭解張愛玲赴港的那段經歷,也可以在她的小說里看到。回到港大以後入學兩個月,她便退學了,這是讓大家很意外的事情。按理說張愛玲那麼喜歡港大,成績又那麼好,她應該能夠把書讀完。

 

 

 

結果她讀了兩個月就退學了,去了東京,在東京待了三個月。這三個月成為了張愛玲人生當中謎一樣的三個月,沒有人知道她在東京到底乾了什麼。一種說法是她去找炎櫻。她跟別人講,因為她的好朋友炎櫻在日本,她希望能夠從日本坐船去美國,結果到了日本以後,並沒有從日本成功到美國。也有一種說法是,她去日本找胡蘭成,因為胡蘭成在東京。沒人知道真實的情況。

 

 

 

三個月以後,她又從日本回到了中國香港。這時候港大的人就非常生氣,說,你把我們這兒當什麼?說來就來說走就走。港大堅決不給她入學,而且還要她退還之前的獎學金,搞得張愛玲特別尷尬。然後她只好留在中國香港工作。

 

 

 

這時候你就發現,偶像還是有作用的。她在中國香港遇到了一些出版人,他們是她的粉絲,過去讀過她在上海發表的那些文章。於是他們給了她工作,讓她幫助美國的大使館翻譯《老人與海》。我們今天看到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有一個版本就是張愛玲翻譯的。然後她用英文又創作了一個以土改為背景的小說,叫《秧歌》。這個小說獲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到現在評價都很高,獲得了《紐約時報》的好評。同時又用英文創作《赤地之戀》等等,可見她能夠用英文寫小說。

 

 

 

中國香港的著名影星李麗華邀請她,張愛玲一開始不見,後來別人說這是很大的明星,你見一下吧。李麗華邀請張愛玲給自己寫電影劇本,但是張愛玲沒有答應。

 

 

 

1952年她到中國香港,三年後到了美國。1955年,她坐著克裡夫蘭總統號,從中國香港出發,到了檀香山。胡適也是坐這艘船,比她早幾年到了美國。然後她從檀香山再坐船到舊金山,從舊金山坐火車到了紐約。到了紐約以後,她首先找她的閨蜜炎櫻,就是那個斯里蘭卡和中國的混血兒。但是炎櫻也不能幫她太多,只能夠給她一些精神上的支持。所以張愛玲當時住在紐約哈德遜河邊所搭建的那些難民營當中。

 

 

 

她到了紐約以後,又去找了是胡適。因為胡適在紐約,她和胡適之間有過去祖上的交情。張佩綸曾經幫過胡傳——胡傳是胡適的爸爸——而且張佩綸應該幫了胡傳一個非常大的忙,所以胡適知道張家對他們有恩。那時候胡適64歲,落了一個老來窮。胡適一輩子那麼風光,那麼大名鼎鼎的一個人,結果晚年受窮,沒有什麼錢,跟她老婆兩個人住在紐約的寓所里。

 

 

 

張愛玲去見他的時候,兩個人談話的主要話題是《海上花列傳》,因為《海上花列傳》是他們倆都特別喜歡的文學作品,而且是被埋沒的文學作品。因為它是蘇州話寫的,所以大量的人讀不懂《海上花列傳》到底怎麼回事,而胡適跟張愛玲都很喜歡。所以胡適就鼓勵張愛玲說,你把它翻譯一下。張愛玲給大家翻譯了一個白話文版本的《海上花列傳》,把《海上花列傳》“救活”了。而且她還把《海上花列傳》翻譯成英文。張愛玲的語言能力特別強。

 

 

 

胡適在紐約還挺幫張愛玲的,他經常會去探望她,像一個父輩一樣對她表示關心。但是在1958年的時候,胡適離開了美國,回到了中國台灣。

 

 

 

因為英文寫作沒有那麼容易,沒有那麼順利,在美國又沒有中文寫作的讀者。1956年3月,張愛玲沒有什麼謀生的道路,所以就申請了麥克道威爾文藝營。就是有一些家族,他們會出一些錢,或者到社會上到處去募捐,然後建一個營地。所有有作品的人都可以申請這個營地,我覺得你的作品不錯,你就來,管吃管住。那裡允許你免費吃住,但是你要拿出作品來。所以就是一個文藝青年的集中地,而且都是落魄文藝青年的集中地。張愛玲把自己的作品翻譯成英文寄過去,拿到了錄取的通知,她終於可以有個地方能住下來。

 

 

 

在這個麥克道威爾文藝營里,她遇到了賴雅。賴雅是一個65歲,體重超重、禿頭的老外,是一個老大爺。這個老大爺年輕的時候其實非常有名,他曾經帶紅過布萊希特(三大表演體系中,有一個叫布萊希特體系)。布萊希特是個德國戲劇家,賴雅把布萊希特引入到了美國,所以他是蠻有成就的一個人。但是賴雅在晚年經常喝酒,身體變得越來越糟糕,又出不了作品,所以他頹廢了,也住在這個文藝營里。兩個人很快墜入了愛河,他就跟張愛玲好起來了。

 

 

 

1956年3月,他們兩個人在文藝營里相遇,7月張愛玲就懷孕了。張愛玲懷孕了以後,跟賴雅說自己懷孕了。賴雅說,你知道我不喜歡那個東西。他用的是“東西”這個詞,就是他不想要孩子。雖然賴雅跟前妻有過孩子,他的女兒跟張愛玲差不多大。賴雅說咱們不要這孩子,但是我愛你,我要跟你結婚。所以賴雅向她進行了求婚。

 

 

 

張愛玲去找她的閨蜜,說這孩子怎麼辦,因為她們完全沒有經驗,不知道該怎麼打掉這個孩子,後來有人給她提供了途徑,她把這個孩子流產了。張愛玲自己也說她不喜歡孩子,然後賴雅又特別喜歡她,兩個人就在8月14日結婚了。根據賴雅女兒的回憶,賴雅極其愛張愛玲,她用的詞叫作“痴愛”。他真的是愛這位中國的妻子。但是很遺憾,賴雅剛結婚不久就中風了。他已經65歲了,生活習慣又不好,又那麼胖,很快就中風了。所以他的後半生,基本上是張愛玲在照顧他。對於張愛玲來說,這給她帶來非常非常大的精神壓力,再加上張愛玲的英文創作又不順利,更是雪上加霜。

 

 

 

1957年8月,張愛玲收到她媽媽從倫敦寄過來的信,告訴他們說她要做手術,一個很大的手術,張愛玲馬上給她媽媽寄去了一百美元。能寄一百美元,就已經是他們力所能及的最大支持了。寄過去一百美元後沒多久,她媽媽就去世了。去世了以後,張愛玲的媽媽給她留下了一個小箱子,小箱子里全是古董。那個小箱子從英國寄到了美國,交給了他們。

 

 

 

她媽媽這一輩子都是靠變賣他們家的古董為生的。她媽媽每次回國,都是為了拿一箱古董,到國外去以後,今天沒錢了,賣一件;明天沒錢了,賣一件。到最後手上還剩小小的一個箱子的古董,就寄給張愛玲,說,你要沒錢了你就賣吧。張愛玲就開始賣這一小箱古董,度過了一段艱難的歲月。她媽媽61歲去世了。

 

 

 

這時候有一個轉機,就是張愛玲開始給中國香港的電影公司寫劇本。因為中國香港的人知道有張愛玲這麼一個人。之前李麗華已經邀請過她了,大家再問她說你願不願意寫的時候,張愛玲說可以。因為現在沒錢了,她就要寫劇本。她通過寫劇本有了收入的來源,然後又移居舊金山,因為她覺得西部陽光更好,可能更有利於賴雅的身體健康。

 

 

 

1961年10月,張愛玲飛到臺北。她去臺北乾嗎呢?她一直在構思一個偉大的小說,她想寫《少帥》,她覺得張學良的這一輩子是特別值得記錄的。所以她要到中國台灣去採訪張學良,想跟張學良面談,然後把《少帥》的小說寫出來。結果到了中國台灣,發現中國台灣的國民黨政府把張學良軟禁起來,不允許張學良見任何人,所以她並沒有見到張學良。

 

 

 

但是也有些意外的收獲,張愛玲在中國台灣收獲了一大堆粉絲。到臺北後的第二天,也就是10月14日中午,麥卡錫夫婦為張愛玲接風洗塵,地點是臺北國際戲院對面的一家名叫大東園的酒樓。陪客有台灣大學外文系二年級的幾個學生,他們都是誰呢?白先勇、陳若曦、王禎和、歐陽興、王文光,他們當時正在辦《現代文學》雜志,就是這麼一群熱血的大二的小孩在接待張愛玲。他們中的很多人後來成為了著名的作家和教授,比如白先勇。

 

 

 

這些人里跟張愛玲關系最好的是王禎和,因為張愛玲已經完成不了採訪張學良的任務了,所以她說,我想去中國台灣看看,我想去花蓮。王禎和說,我們家在那兒,我帶你去。一路上他帶著張愛玲到處玩,別人問張愛玲是誰,王禎和說這是我們家親戚。然後別人問張愛玲,說你來中國台灣乾嗎,她說我來走親戚。後來王禎和就問她說,你們家親戚誰啊?她說就是你啊。兩個人其實有點惺惺相惜。

 

 

 

後來過了幾年,王禎和去美國時,張愛玲住在洛杉磯,王禎和寫信求見。她回信說不見,還說你應該瞭解我的意思。就是王禎和想見張愛玲,但張愛玲不見他,張愛玲說你應該瞭解我的意思。在王禎和看來,張愛玲是什麼意思呢?他是這樣理解的:“後來沒見面是對的。讓我記憶中她永遠是那青春的一面。其實我應該寄張現在的照片給她,告訴她我也老了,請她也寄張現在的照片給我。不要,還是不要,還是留著以前的記憶吧。真是奇怪,我真的能把她的每一件事、每個動作,說的話都記得清清楚楚,包括她喜歡戴的大耳環……”王禎和很明顯還是喜歡張愛玲的。

 

 

 

張愛玲在中國台灣遇到了很多粉絲,交了很多的朋友,這時候她聽說賴雅又中風了。但是張愛玲沒有立刻回美國,而是在中國香港寫了大量的劇本。那時候她想寫的三部戲,一個叫《少帥》,一個叫《雷峰塔》,還有一個《易經》。這三部小說是張愛玲根據自己的人生寫出來的,有人把這三部作品叫作“張愛玲六十年代自傳三部曲”。

 

 

 

但是張愛玲的作品在英文世界當中,始終沒有能夠像林語堂那麼有名,為什麼呢?作者認為張愛玲和林語堂不同,張愛玲很清楚地知道西方人想要讀什麼,但是她不會按照西方人想要的東西去寫,她就要寫自己想寫的東西。但是林語堂很清楚西方人想要什麼,他也願意按照西方人想要的東西去寫,所以林語堂在西方的影響力就很大。但是張愛玲的英文寫作一直沒能有成就。

 

 

 

後來賴雅癱瘓了兩年,在床上大小便失禁。張愛玲因為照顧他,收入也開始減少,兩個人過了一段非常窘迫的生活。賴雅的親戚去看賴雅的時候,賴雅背過身去不見,他最後已經變得非常憔悴和痛苦了。

 

 

 

1966年9月,張愛玲接受了邁阿密大學的一個工作邀請,做駐校作家。駐校作家就是你不是教授,但你可以寫作,你是一個駐校的作家。1967年10月8日賴雅去世,這個老人家和張愛玲從1956年開始在一起,一直生活到了1967年,也算是給張愛玲的中年、晚年帶來了一些安慰,但是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賴雅一去世,張愛玲就轉運了。1968年開始,中國台灣、中國香港突然出現了大量的“張愛玲熱”,就是張愛玲過去的文學作品,全部都“熱”起來。當時有特別多盜版書,還有特別多假書。假書就是根本不是張愛玲寫的書,但是署一個張愛玲的名字就能賣錢,可見張愛玲真的很火。

 

 

 

於是中國台灣的皇冠出版社聯系張愛玲,決定重新出張愛玲的文集。皇冠出版社的社長,是一個著名的出版人叫平鑫濤,平鑫濤是什麼人呢?平鑫濤的叔叔就是張愛玲當年在上海的出版人,他們是一個出版世家。平鑫濤到了中國台灣,成立了皇冠出版社。平鑫濤的太太叫瓊瑤,他是瓊瑤阿姨的老公,當時負責出版張愛玲的小說。所以張愛玲的收入一下子大漲,她的生活立刻就好轉了。

 

 

 

張愛玲的社會地位之所以得到提高,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夏志清對她的研究。夏志清後來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從事文學研究與教學。五十年代初,他就開始系統地研究中國現代小說,並從事英文本《中國現代小說史》的寫作。在讀了魯迅、茅盾、老舍、沈從文等小說名家的主要作品後,他也讀到了張愛玲的作品。

 

 

 

他大為其天才成就所驚喜,於是為張愛玲闢以專章,以多於討論魯迅的篇幅討論張愛玲。在他寫的《中國現代小說史》里邊,魯迅占了27頁,張愛玲占了41頁。如果說傅雷在四十年代的《論張愛玲的小說》是張愛玲研究史上第一個里程碑的話,那麼十多年後,夏志清的文章則是第二個里程碑。夏志清第一次正式地,把張愛玲請進文學史,並給予她重要的地位。

 

 

 

他說:“對於一個研究現代中國文學的人來說,張愛玲該是今日中國最優秀最重要的作家。僅以短篇小說而論,她的成就堪與英美現代女文豪,如曼殊菲爾、安泡特、韋爾蒂、麥克勒斯之流相比,有些地方她恐怕還要高明一籌。《秧歌》在中國小說史上,已經是本不朽之作。”

 

 

 

“她能和簡·奧斯汀一樣涉筆成趣,一樣的筆中帶刺,但是劃破她滑稽的錶面,我們可以看出她的‘大悲’——對於人生熱情的荒謬與無聊的一種非個人的深刻悲哀。”至於《金鎖記》,夏志清下了一個驚人的斷語,他說:“這是中國自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在夏志清看來,只有曹雪芹能夠超過張愛玲,這個評價真的是非常高了。

 

 

 

 

後來張愛玲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中國研究中心工作,她那段生活被自己描述為“老鼠洞中的生活”。什麼叫“老鼠洞中的生活”?就是她每天待在宿舍里,基本上不出門。偶爾要參加公眾的聚會,她也是一個人悄悄地走到後邊,悄悄地來,悄悄地走。所有人描述張愛玲走路的感覺,說感覺她是飄過來的,遠處看到一個單薄的身影,慢慢地飄到了眼前。所以對於她當時的同事來講,他們認為張愛玲只是個名字,而不是一個身體。沒有人知道她的身體在哪兒,幾乎沒有人見過她,就只是聽說咱們學校有這麼一個人。

 

 

 

在學術領域,張愛玲開始研究《紅樓夢》,她後來寫了一本書叫《紅樓夢魘》。張愛玲說人生有幾件恨事,哪幾件恨事呢?第一個叫海棠無香,第二個叫鰣魚多骨,第三個叫曹雪芹《紅樓夢》殘缺不全,第四個叫高鶚妄改——死有餘辜。張愛玲特別恨高鶚,因為他瞎改曹雪芹的文章。後來她自己研究《紅樓夢》,寫了《紅樓夢魘》這樣的研究著作,晚年做了很多學術方面的研究。

 

 

 

1980年,她收到了姑姑張茂淵的來信。張茂淵跟她說:“這一轉眼你都多少歲了,但是在我的腦海當中,你還是當初的那個小姑娘。”1983年,她的弟弟子靜聯繫到了她。1984年到1988年期間,張愛玲一直在過著汽車旅館躲跳蚤的生活。

 

 

 

有一個作家叫水晶,他跟張愛玲曾經深談過一次,談完了以後雙方感覺都不錯,張愛玲能夠跟人談就很不容易,她覺得水晶不錯。結果水晶後來寫了一篇文章,叫《張愛玲病了!》。

 

 

 

張愛玲總覺得周圍有跳蚤。她到任何一個酒店去,第一時間先檢查有沒有跳蚤,檢查完之後開始住,住了沒幾天就投訴有跳蚤。所以她整天在汽車旅館中搬來搬去,今天在這兒,明天在那兒。她的人生沒有任何包袱,搬家的時候只需要一個小箱子,自己一拎就走了,所以她流落在各個旅館當中。後來她去看醫生,醫生認為肯定不是那麼多跳蚤,不可能每個酒店都有跳蚤,是你有皮膚病。所以水晶也就是猜測,寫了一篇《張愛玲病了!》,搞得張愛玲很生氣,就再也不理他了。

 

 

 

1988年的時候,出現了一個戴小姐垃圾事件。戴小姐是一個瘋狂的“張迷”,她打聽到了張愛玲大概住在什麼地方,但沒有立刻去打擾她,因為她知道,敲張愛玲的門是敲不開的。張愛玲敲門不開,打電話不接,誰要約她也很難約得到,這是一個完全活在自己世界當中的人。所以戴小姐就在她旁邊租了一個房子,每天在那兒看張愛玲什麼時候出門,看她什麼時候扔垃圾。她只要一扔垃圾,戴小姐就去把那個垃圾撿回來。撿回來以後翻開看,看她吃了什麼,用了什麼,就這樣研究她。

 

 

 

後來戴小姐把這篇文章發表了,寫了一篇關於張愛玲都會產出什麼垃圾的文章,揭露了張愛玲的很多隱私。這件事情讓張愛玲非常生氣。張愛玲在給她的朋友的信里寫道:“那台灣記者那篇淘垃圾記還是登出來了……現在為了住址絕對保密,連我姑姑都不知道,已經有好些人不高興。一旦發現你來看過我,更要得罪人,無論我怎樣解釋是因為實在感激,不虧了你熱心,我還是在旅館流浪。” 沒見過這麼怕麻煩的人!她的地址不願意跟任何人暴露,每天在旅館當中到處流浪。

 

 

 

垃圾事件以後,張愛玲變得更加封閉,更加緊張。那時候唯一能夠照顧她的人叫林式同。林式同是一個建築師,他並不是“張迷”,他在認識張愛玲的時候,並不知道她是一個了不起的作家,只是他的朋友委托他說,麻煩你照顧一下這位老太太。張愛玲發現這個人不是“張迷”,還挺高興,覺得不是粉絲挺好。

 

 

 

她對林式同唯一的要求,就是找房子。她從來不打擾林式同的生活,只有在需要找房子的時候,才會給他打一個電話。張愛玲找房子的要求都非常奇怪,你們看一下她給林式同寫的信就會發現,她說不能夠有?具,不能夠有傢具,如果實在要有傢具,有一點也能忍受。你想咱們如果租房子,首先會問有沒有?具,有沒有傢具,咱們都要有。而張愛玲說,最好不要,實在要有我也能忍受。

 

 

 

她要的房子,就是只要乾乾凈凈的,沒人打擾,保持絕對的隱私。她不做飯,張愛玲晚年吃的東西都特別可憐,就是隨便買一點東西,牛奶、麵包,給自己吃。她從來不做飯,她也不會做飯,她就這樣度過了晚年生活。

 

 

 

然後她整天抱怨時間不夠用,因為她有很多事情要做,張愛玲說:“剩下的時日已經有限,又白糟蹋了四年工夫,在這階段是驚人的浪費。想做的事來不及做,生活走不上軌道,很著急。”張愛玲的關註點就是,我的事來不及做,做不完。張愛玲的晚年生活只能靠她的來信來還原了,因為沒有人再跟她訪談過,也沒有人見過她,就靠她給別的朋友寫信。

 

 

 

她1992年宣稱要毀掉《小團圓》,因為《小團圓》寫的是她自己人生的經歷。1993年的時候她又寫到要出版《小團圓》。她從1975年開始寫《小團圓》,一直寫到她去世。後來她又寫了一本還原過去照片的小書,叫作《對照記》。這本書里有很多照片都是來自於《對照記》。

 

 

 

張愛玲告訴皇冠出版社,再版《對照記》時,要把她的那張照片放在最後一頁,並補上了一段文字。那張照片是什麼呢?是她1994年的時候獲得了一個文學獎,她為了證明自己還活著,就拿了一張當天的報紙的題頭放在肩膀這里。張愛玲晚年已經變成這樣了,雖然風度還很好,但是真的是一個憔悴的老太太。

 

 

 

然後在這張照片後面,她附上了一段文字,說:“寫這本書,在老照相簿里鑽研太久,出來透口氣。跟大家一起看同一條新聞,有‘天涯共此時’的即刻感。手持報紙倒像綁匪寄給肉票人家的照片,證明他當天還活著。其實這倒也不是擬於不倫,有詩為證。詩曰:人老了大都是時間的俘虜,被圈禁禁足,它待我還好——當然隨時可以撕票。一笑。”

 

 

 

誰對她還好,那個綁匪是誰?指的是時間,她說時間就是綁匪,時間綁架了我,但它隨時可以撕票,意思就是我隨時就可能會死亡。

 

 

 

1995年7月5日,根據信的落款,張愛玲還給王家衛寫過一封信。這其實是一個誤會。張愛玲很長時間才翻一次自己的信箱,她發現中國香港有個導演王家衛給她寫了一封信,要求將她的一個作品改拍成電影。然後她就遲遲疑疑地給王家衛回了一封信。實際上那封信是王家衛替另外一個導演寫給她的,這是一個誤會。

 

 

 

1995年的9月8日中午,林式同接到了張愛玲的伊朗房東打來的電話,伊朗房東打過來電話說,你是我知道的唯一一個可能認識她的人,你的這位朋友可能已經去世了。然後林式同就趕到了張愛玲的家裡。

 

 

 

除了警察之外,林式同是唯一一個見到了她逝後遺容的相關的人。他是這樣描述的:“張愛玲是躺在房裡惟一的一張靠牆的行軍床上去世的,身下墊著一床藍灰色的毯子,沒有蓋任何東西,頭朝著房門,臉朝外,眼和嘴都閉著,頭發很短,手和腿都自然地平放著。她的遺容安詳,只是出奇的瘦,保暖的日光燈在房東發現時還亮著。”

 

 

 

法醫說張愛玲死於心血管病,她不愛自己烹煮食物,也不愛上館子,盡用些罐頭、牛奶等方便食品果腹,體質衰弱,免疫力下降,常常幾天不吃東西,人都瘦乾了,一遇大病就毫無抵抗能力了。

 

 

 

她死前即已知道自己大限將至,清醒地整理了各種重要證件和信件,裝進手提包,放在靠門的折疊桌上,她就這樣清清白白,又冷冷清清地走了。張愛玲遺囑主要有這麼幾條內容:“死後馬上火葬,不要讓人看到遺體。不舉行任何葬禮儀式。骨灰灑向空曠無人處。遺物全部交給宋淇先生。”宋淇是她的朋友,就是幫她聯絡劇本的經紀人。

 

 

 

張愛玲去世的時候,她身邊堆了一些紙箱子。她寫作是趴在紙箱子上寫作的,就是過著這麼簡單、奇怪的生活。她的身體一直都不好,尤其是牙不好,眼睛也不好,她寫作的時候,眼睛裡面經常會流出血來。她的眼睛有疾病,牙齒也非常糟糕,但最後是一個心血管的疾病攻破了她。這就是張愛玲的這一生。

 

 

 

她的一些朋友,就是在美國的一些中文系的教授湊在一起,把張愛玲的骨灰灑向了大海。本書作者最後總結,說:“(她)避世而不棄世,執著而不自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對生活負責,所以她還認真做她應該做的事,拒絕她不願意不喜歡的事,她沒有拒絕人生,她只是拒絕苟同這個和她心性不合的時代罷了。”

 

 

 

9月30日是張愛玲75歲生日,美國西海岸的華人作家們為張愛玲舉辦了一個追思會。她一共活了75年。後來法醫鑒定說,在人們發現張愛玲遺體的時候,她大概已經死亡了3天~4天。

 

 

 

在我們看來,覺得她晚景凄涼。但是我覺得,張愛玲自己選擇了這樣的生活,她不願意給別人添麻煩,甚至連她最後知道自己要走了的時候,她都把包都收拾好,放在那兒,讓人們能夠用最簡單的方法結束這一切。她自己選擇了這樣的人生,她自己願意負責,就像她在年輕的時候說的,過一種乾凈、利落、痛快的生活,這就是張愛玲。

 

 

 

2020年,“張迷”們把它叫作“愛玲愛玲年”,就是2020年的諧音,也是她誕辰100周年。張愛玲的小說確實值得一讀,她對於人性的洞察,是常人所不能及的。所以一個天才的、孤獨的女性,給我們留下了這麼多美好的、值得回味的文字,我們今天通過這本書,瞭解她的一生,也算是對她的紀念。

arrow
arrow

    蘇小凱分享知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