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是知識的缺口【76】

高能量姿勢

 

學會5個姿勢,會讓你更有自信和放輕鬆

20210523.jpg

圖取材自:台灣世界展望會

 

 

我們做這些姿態的目的是為了建立關係。你要再去跟別人談話之前自己悄悄地躲在廁所里把這些動作做了,堅持擴展性的姿勢兩分鐘就夠。記得和人互動不要這樣做,會讓人覺得沒禮貌。

 

 

五個非常重要的姿態

 

第一個就是我們說的兩手叉腰,兩個腿分開這種動作(神力女超人姿勢)。

 

第二個是撐在桌子上的動作,就是你跟人談話有沒有見過人這樣,兩個手撐在桌上,很強勢,站的地越大這個人越強勢。

 

第三個就是翹著二郎腿。

 

第四個,手搭在靠背上,你看我站的地更大了。

 

第五個是兩個手抱著頭向後仰。

 

本書3個重點,上面1個了,第2個就是找到真實自我,就是要找到自己的內在價值。3個是呼吸瑜伽的姿勢

 

例如:我的是分享實用的文字和影片是種美德,我每一篇文章也會曝光台灣世界展望會的照片,讓自己更淡定、有存在感、有自信。

 

 

呼吸瑜伽的姿勢

 

這是最簡單的方法。

現在用1秒做一下呼吸訓練,迅速吸氣然後慢慢呼出,再來一次,吸氣2秒,然後用差不多5秒的時間呼出。你發現什麼?慢慢地呼氣觸發了你的交感神經系統,降低了血壓,提升了你的心率變異性。

 

這幾年雄踞博客來前3名銷量的原子習慣,就是教你用微小的習慣改變自己,就是這裡說得助推。專注於系統而非目標。

 

好習慣迴圈

提示,渴望,回應,獎賞

 

好習慣的養成

�提示 – 顯而易見 (例:養成多喝水的習慣,放一壺水在辦公桌上)

�渴望 – 有吸引力 (例:把水泡成喜愛的水果茶)

�回應 – 輕而易舉 (例:水壺在觸手可及的地方)

�獎賞 – 令人滿足 (例:每倒出一杯水,看看水壺愈剩愈少的水,快破關了)

 

還是覺得上面公式,廢話太多,就底下這樣

想減肥,從今天起開合跳跳5下,持續能每天跳

這就是這本書的精神,持續地做,其實成功就是這樣簡單

 

有無覺得乾貨滿滿,記得按讚、留言和持續閱讀

「好奇心是知識的缺口」,這也是成功的公式(老蘇賣芭樂

 

 

 

 

真實自我

 

我們每個人認識自己的時候有兩種自我,一種叫作真實自我,一種叫作公眾自我。比如說我說我自己,什麼叫公眾自我呢?

 

他是個講書的人,他是一個大V,他有自己的企業。你看,這都是公眾自我。當你腦子里邊想的全是公眾自我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壓力巨大。

 

就是我不能對不起我這公司,我不能給我的公司丟臉,我這麼成功的一個人,我不能講錯。當你不斷地去想公眾自我的時候,你帶來的全是壓力。

 

但是什麼叫真實自我呢?我的核心價值觀是什麼?我為什麼要講書?我講書的目的是為了幹嗎?我為什麼看到別人讀書我會覺得高興?

 

當你把你的核心價值觀一條一條地列下來的時候,你發現你淡定了,這就是我們開始找到存在力的過程。

 

所以,如果每一個人每天給自己身上所貼的標簽都是,我是幹這個工作的人,我家裡有幾套房子,我算不算成功,我今年旅游了幾次,完了,你的壓力一定會越來越大

 

。但是當你回歸到我珍愛的東西是什麼,我的價值觀是什麼,我想為這個社會做什麼貢獻,我的人生信念是什麼,我的遠大抱負是什麼,這時候皮質醇水平大幅下降。

 

 

 

 

個人力量

 

每一個人在這個社會上能夠使用到的力量有兩種,一種叫作社會權力,一種叫作個人力量。什麼叫社會權力?我有錢、地位、名聲,這都是社會權力。

 

個人力量如果沒有社會權利的話能夠表現的出來嗎?咱們舉一個極端的例子,我們講過一本書叫作《活出生命的意義》,那個主角弗蘭克,他是奧斯維辛集中營里邊的犯人。

 

你想想看,如果按照社會權利來看的話,這人幾乎沒有任何權力。因為他分分鐘可以被槍決,他馬上就可能會死的這麼一個人。

 

但是他在整個奧斯維辛集中營裡面表現出來的掌控力要比那個彷徨無助的看守大得多,這就是個人力量

 

所以當一個個人的力量迸發出來的時候,在任何環境之下都能夠影響到周圍的人和事。他不需要社會力量的幫助,而個人力量是我們自己可以開發出來的,它永遠沒有盡頭,你可以把自己的自信光明開發到極大。

 

王陽明到了龍場悟道的時候,他有什麼權力?他在那個地方是被貶在那個地方,龍場一年一個員工都沒有,自己一個人待在那個窩里。

 

但是他從那個地方影響了整個中國那麼多的知識分子,這就是個人力量的開發。

 

 

所以我們平時在做事的時候經常看重的是社會權力,就是你擁有什麼,你有什麼資源,你得到什麼了。

 

但實際上,你會發現個人力量的開掘和社會權力的開掘帶給這個社會的變化是完全不一樣。

 

 

 

強勢心態

 

一個人當他有強勢心態的時候,最典型的表現就是聲音更慢。

 

說話的聲音更慢,會跟他人有目光接觸,會喜歡跟他人有目光接觸。然後不害怕停頓,遇到停頓不會緊張、不會尷尬。

 

如果你沒有這個強勢心態,你看你去面試的時候突然忘了一個詞,傻掉了,到處翻,趕緊找在哪兒。因為你害怕停頓,這時候你是弱勢的心態。

 

 

 

這里有一個原理,這種肢體語言是用來建立關係的,而不是用來震懾對方的。

 

反過來,如果你在跟別人談話的時候刻意地擺出高能量姿勢,比如說擴展開,跟人談話,這樣兩手展開說“我聽著呢”,效果非常差。

 

 

 

產生獨立思考的姿勢

 

還有一個症狀,樊登在這書裡找到答案。樊登老喜歡背著手走路,就是我走哪兒都喜歡背著手這麼走。

 

好多人拍出來照片,都說這個像老幹部視察。我那個健身教練跟我講,樊老師你不要這樣,你這樣走路越來越胖,你肚子前面挺著,肚子越挺越大。他說你要身子往前傾地走,我就做不到。

 

往前傾這麼走,手背後馬上覺得從容了很多,心情愉快。後來我讀這本書才知道,背著手走路容易形成自我觀念。

 

一個人喜歡背著手走路,容易產生獨立思考。好玩吧,所以我決定回去堅持背著手走路了。

 

 

練瑜珈

 

然後最重要的一個知識點要跟大家分享,這是我重點要講的一個東西,就是練瑜伽對於身體治療的好處。

 

他們找了很多創傷後應激障礙症的那些人。從戰場上回來大概有一半以上的退伍士兵都會有半夜突然驚醒,聽到一聲響動就以為打仗了,緊張兮兮的甚至還會傷害別人,很難治。

 

以前對他們的治療方法基本上就是心理治療、談話、吃藥等等,後來他們就嘗試用瑜伽的方法來治療這些人。

 

 

 

治療的結果,對照組,一組是用談話的方法,一組是用瑜伽的方法進行治療,治療的結果是都有效。

 

很快都見到了效果,然後這些人就回歸到了正常的生活當中。但是一年以後再去觀測的時候,你會發現那些用談話治療的人開始反彈,他又需要重新來治療。

 

但是用瑜伽治療的那些人幾乎沒有反彈。為什麼?因為瑜伽改變的是我們的身體姿態,這種身體姿態會留在我們的身體裡。

 

有證據表明,瑜伽產生的積極心理和生理效果幾乎無可辯駁。

 

基於瑜伽的干預治療法已經成為醫學主流,大概有數百例甚至數千例實證研究從各個方面描述了其對健康的種種益處,比如降低血壓和膽固醇、緩解慢性身體疼痛、緩解社會疼痛等等。

 

 

 

 

臉書粉專

Really凱呷看麥

 

記得按讚、留言和分享

感謝!

 

 

打10篇=1壘安打

打50篇2壘安打

打100篇=全壘打

打1000篇=滿貫全壘打

加油!

 

 

 

#這裡有實用的知識

#知識就是力量
#好奇心是知識的缺口

#嚴長壽

#爬兩座山

#台灣世界展望會
#洪雪珍斜槓班

#樊登讀書

#兩份心得

#高能量姿勢

#真實自我

#內在價值

#呼吸瑜伽的姿勢

#神力女超人

#助推

#原子習慣

#好習慣迴圈

#老蘇賣芭樂

#個人力量

#產生獨立思考的姿勢

#學會5個姿勢

#建立關係

#強勢心態

 

 

 

 

取自:樊登讀書,高能量姿勢

 

 

讀完本文約需30分鐘

 

 

 

各位好,我們現在是在北京石景山的樊登書店,今天我們要講的書叫作《高能量姿勢》。有的人聽了這個名字會覺得非常好奇說:“什麼叫高能量姿勢?”有的人說這名字怎麼這麼俗,還要擺一個高能量的姿勢。

 

 

 

我讀完這本書之後,發現這本書解決了我一個長期以來百思不得其解的一個問題,叫作人到底有沒有狀態這回事。比如說,我是一個特別需要狀態的人。因為我整天都要去參加演講,我能夠明顯地感知到有時候狀態好,有時候狀態不好。

 

 

 

狀態好的時候,你會發現整個一場講下來,最明顯的感受是嘴裡邊不乾,然後不會覺得咽喉疼痛。這是最典型的生理特徵,而且你的發揮會非常天馬行空,會想到很多臨場發揮的例子。但是如果狀態不好的時候,外人可能看不出來,但你越講嗓子越疼越長,越講嗓子越緊。

 

 

 

我原來年輕的時候打乒乓球,狀態好的時候全校都打不過我,但是狀態不好的時候,連拉球都拉不上。所以我就覺得會不會是一種心理暗示?人到底有沒有狀態這回事?我相信各位也有這樣感覺,就是我今天出門的時候覺得今天很幸運,覺得今天遇到了一個幸運的數字,或者遇到了一個幸運的人或者事,看到了一個幸運的東西,比如喜鵲,這樣你會覺得狀態很好。真的假的,會不會是偽科學?

 

 

 

這本書的作者是哈佛大學的教授,她經過了大量的研究之後告訴我們,真的是有狀態這回事。狀態到底是什麼呢?狀態就是你體內的兩種非常重要的激素水平,一個叫作睾酮,一個叫作皮質醇。睾酮的名字叫作優勢激素,而皮質醇被人稱作是壓力激素。

 

 

 

什麼叫優勢激素呢?當你體內分泌的睾酮含量增加的時候,你就會有那種王者之風,你就會有那種掌控一切的感覺,今天的狀態就特別好。但是如果你的皮質醇水平相應的也很高,糟糕了,這時候你會變得更加敏感、更加狂躁。

 

 

 

最重要的是雙激素原理,什麼叫雙激素原理?就是皮質醇和睾酮必須配合,也就是說你的最佳狀態是來自於皮質醇低而睾酮高。當你出現這種症狀的時候,你的狀態就很好。而如果你的皮質醇水平高而睾酮的水平低,你的狀態就不好。

 

 

 

這個東西能不能快速地測出來呢?是可以的。有時候通過一個姿勢就能夠調整整個體內的激素水平,只要你吐一口唾沫一測就能夠知道,有非常明顯的上升和下降。所以這是一個用科學的方法給我們揭示狀態這件東西到底應該怎麼樣調整的一本書,我認為應該把它介紹給大家。

 

 

 

先說一下這個作者的故事,這個作者在大二的時候有一次跟別人出去旅行,她自己躺在車后座上。然後前面兩個人換班開車,就是輪班倒開。開著開著突然就出了車禍,她直接被甩出去,腦袋撞在一個大石頭上,然後產生了一個症狀叫作“彌漫性軸索損傷”。

 

 

 

這個名字特別專業,什麼意思呢?你可以理解為,如果你把大腦想象成中間有一束電纜,上邊有一個大腦,它就是那電纜受損。電纜受損以後跟腦子的局部受損是不一樣的,因為大腦局部受損,醫生可以判斷,你大概語言會出現問題或者情感會出現問題或者怎麼樣。

 

 

 

她是電纜受損,電纜受損以後,醫生告訴她說:“這個情況很麻煩,因為我們不知道你哪裡會出問題。因為它隨時都可能到大腦的任何一個地方,總而言之我們給你測了一下,你的智商下降了30個點。”

 

 

 

智商下降30個點意味著什麼呢?就是下降了兩個標準差,她比以前笨了兩檔。笨到什麼程度?就是她的朋友都開始遠離她了,她的朋友覺得說這人變了。大家跟她說,你最近變化很大,很多朋友開始疏遠她,她覺得很絕望。因為人突然變笨了兩個標準差,這是不能理解的事,然後她就開始慢慢地恢復,慢慢地恢復,比其他的同學晚了四年才畢業。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她從喪失了很多大腦的功能開始慢慢地調整。所用到的大量的方法,就成為了她後來科學研究的方向,也就是說怎麼樣通過行為上一點一點地改變。

 

 

 

在她發現自己的大腦變笨了兩個標準差以後,她非常絕望,但是不斷地努力,不斷通過自己所掌握的心理學知識加上自己的自學,用助推的方法改變。各位知道助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心理學的名詞,這是來自於最近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泰勒的研究,他之前的老師是丹尼爾·卡尼曼。他們還寫了專門一本書就叫作《助推》。

 

 

 

助推是什麼呢?咱們講過《瞬變》這本書,裡面所用到的那些微小的帶來一點一點改變的方法,其實就是助推。讓一個人發生大的行為改變不能來自於突然之間轉彎,而應該來自於給她營造一個美好的環境,營造一個有利於他改變的這種機會,這個方式叫作助推。所以這個作者就開始用助推的方法來改進自己。

 

 

 

後來的結果是什麼呢?四年以後,她從大學畢業。現在她是哈佛大學的教授並且登上了TED演講的舞臺。

 

 

 

她在TED上講了存在力這件事,就是高能量的姿勢所帶來的存在力。什麼叫存在力?咱們說現在的年輕人在網上每天在乾嗎呢?忙著刷存在感。什麼叫忙著刷存在感?就是你需要感受到你自己的存在,你需要感受到你自己的力量,你跟自我產生強大的連接,這種叫作存在力。所以存在力是一個可以度量,可以提高,可以去鍛煉的東西。

 

 

 

她通過做存在力的演講,每天收到成千上萬的來信,這個書里邊展示了很多她收到各種各樣的來信。其中我印象比較深的是在開篇的時候,有一個女孩給他寫信說,要去參加一個面試,面試壓力很大。所以在面試之前偷偷地跑進廁所里邊擺了一個神奇女俠的姿勢。她看到這句話,她的眼淚都快出來了,因為她們都知道什麼叫神奇女俠的姿勢。

 

 

 

大家如果看過的話——很多中國觀眾沒有看過《神奇女俠》,那我就告訴你,兩個手叉腰,兩個腿分開,然後下頜微微抬起看著鏡頭。這麼做就能夠很快地提高你的狀態。這是一封來信。

 

 

 

還有一個更有意思的來信,她收到了一個流浪漢的來信。這個流浪漢說:我已經流浪了十幾年了,就是無家可歸。後來,有一天我在手機上看到你在TED上的演講,說這個高能量姿勢怎麼怎麼樣,我就試一試。我就經常每天早上出去之前我就擺一下高能量姿勢,擺完了以後的結果是什麼?就是周圍的流浪漢都跑來找我要錢。就周圍的流浪漢都以為我不是流浪漢,但實際上我還是個流浪漢,不過我成為了他們的領袖。

 

 

 

他覺得非常神奇,雖然他並沒有改變流浪漢的生活,但他現在很享受自己這種具有存在力的狀態,這就是我們簡單介紹了作者的故事。

 

 

 

那存在力要解決的一個社會問題是什麼?我們說每本書都有一個使命,這本書的使命就是它要解決冒充者綜合徵的問題。

 

 

 

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和我們的觀眾有沒有冒充者綜合徵,以前我們在講《向前一步》的時候,謝麗爾·桑德伯格曾經提過冒充者綜合症。

 

 

 

就是你雖然是一個博士,但是你經常會在內心覺得說我這個博士是騙人的。你雖然是一個知名的博主,但你會覺得我的粉絲都是不瞭解我,所以才看我的,就是心中會有冒充者的感覺。你雖然是一個創業者,但你覺得我根本就不是一個好的商人,我在浪費大家的錢等等。你甚至做了很多很棒的事,但你依然從內心當中不斷地質疑自己,覺得自己不像那麼回事。

 

 

 

過去人們認為,這是一個女性特有的感覺,但是現在慢慢地發現大量的男性開始敞開心扉以後,男性也一樣。很多男性都不相信自己有自己應得的那個地位那麼高,德不配位這種感覺。所以孟子當年都講過,說一個人這一輩子最難的兩件事,一個是肯定會有求全之毀,也會有不虞之譽。你看,求全之毀是謙虛,就是說我有的人對我要求很高,那麼總是提各種各樣的要求來詆毀我。但是連孟子這樣的人都會有不虞之譽,就他會覺得別人對我的稱贊太過了,那個不至於,我沒那麼強。其實,這就是有一點點冒充者綜合徵的特點。

 

 

 

冒充者綜合徵的表現就是經常會不在狀態,然後事後自責。比如,你參加了一個面試,參加完了以後說,“我要說那句話就好了,我當時怎麼忘了這事了”。這就像他舉的例子——樓梯里的小精靈。當你回歸到樓梯間里,一個人待在那兒的時候,你突然腦子里邊產生很多靈感。你覺得,我之前應該那樣發揮,但是我沒做到,臨場發揮差。

 

 

 

我們當年搞辯論賽的時候,最典型的就是這種感覺。每次回來復盤那個比賽的時候,就覺得妙語如珠,就覺得什麼話都能說,但是真正比賽的時候忘光了。這是冒充者綜合徵的一個非常典型的特徵。

 

 

 

然後存在力,當你擁有存在力的時候它能乾嗎?它能夠使我們領會並且自如地表達真實的想法,感受價值和潛能,你時刻都能夠感覺到存在歷史在變化當中的。就像我剛剛講這句話的時候,我的語速不自覺地放慢,存在力來了。存在力在狀態的人,語速會比不在狀態的人慢很多。

 

 

 

所以,我有時候講書的時候就會要求我們的工作人員寫一個慢字在前邊,就提醒我——慢。只要你講話一慢,你的自信心就開始上升,你的掌控力出現,然後你的存在力開始浮現出來。但是如果你緊張,你不在狀態,你就會用更快的語速來彌補自己今天的不足。這就是我們說這種微妙的感覺,有存在力和沒有存在力,冒充者綜合徵和沒有冒充者綜合徵。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個很有意思的實驗。在美國有一個測試叫作TSST測試,這個測試非常變態。它要乾嗎呢?它要求你當著一群評委的面進行五分鐘的演講。必須卡準點五分鐘,所有的評委面無表情,絕對不會給你任何好的回應。在你演講完了以後,他們開始打分,打完分沒結束,從1382開始往後倒數。就是要求你從1382數到1,規則是隔13數一次。所有的評委一個勁說快一點,怎麼這麼慢,又錯了,怎麼搞的,就是一種高壓的測試。

 

 

 

你想想看,你就聽到這個測試的過程你就覺得已經要瘋了,所以幾乎所有做完這個測試的人,一測他的皮質醇水平大幅上升,就是挫敗感極強。沒有人能夠做到這一點,從1382往後倒著數,還隔13這樣數,怎麼可能。所以皮質醇水平會大幅上升。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他們去找了兩組人來分別做這個TSST的測試,但是其中有一組人做了一個要求,就是你在上臺之前拿出一張白紙寫下你的核心價值觀,這很有意思,就是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各位,你知道這里有一個很重要的區別,我們每個人認識自己的時候有兩種自我,一種叫作真實自我,一種叫作公眾自我。比如說我說我自己,什麼叫公眾自我呢?他是個講書的人,他是一個大V,他有自己的企業。你看,這都是公眾自我。當你腦子里邊想的全是公眾自我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壓力巨大。就是我不能對不起我這公司,我不能給我的公司丟臉,我這麼成功的一個人,我不能講錯。當你不斷地去想公眾自我的時候,你帶來的全是壓力。

 

 

 

但是什麼叫真實自我呢?我的核心價值觀是什麼?我為什麼要講書?我講書的目的是為了乾嗎?我為什麼看到別人讀書我會覺得高興?當你把你的核心價值觀一條一條地列下來的時候,你發現你淡定了,這就是我們開始找到存在力的過程。所以,如果每一個人每天給自己身上所貼的標簽都是,我是乾這個工作的人,我家裡有幾套房子,我算不算成功,我今年旅游了幾次,完了,你的壓力一定會越來越大。但是當你回歸到我珍愛的東西是什麼,我的價值觀是什麼,我想為這個社會做什麼貢獻,我的人生信念是什麼,我的遠大抱負是什麼,這時候皮質醇水平大幅下降。

 

 

 

即便經過了TSST測試之後,這些人的皮質醇水平都沒有出現大幅地上漲。這就是核心價值觀給我們帶來的這種變化,讓我們產生存在力的一個過程。

 

 

 

還有一個教授被美國政府派去見查韋斯。查韋斯是非常強勢的政治強人。所以他在去之前,他就準備了很多的問題,說我應該怎麼跟查韋斯對話,我應該問他什麼。結果等他見了查韋斯,他發現,其實最重要的一件事根本不是問什麼,而是表現出真實的自我。然後,他跟查韋斯面對面平等地溝通、聊天,聽查韋斯更多地講,他來進行傾聽。最後的結果是查韋斯跟他談得非常好,建立了很多的這種深度的合作,這就是我們說怎麼樣戰勝冒充者綜合徵。你必須得回歸到你的核心價值觀,然後把自己的真實自我表達出來,才有可能能夠找到那個所謂的存在力。

 

 

 

作者有一句名言,他說當你不是一個成功者的時候,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是一個成功者,這時候我們就會覺得心虛,表現不好。怎麼做呢?你要冒充自己是一個成功者,直到你成功為止。就算你沒有外在的社會自我成功,你的真實自我是可以成功。所以當你的真實自我展示出來,展示出成功者的樣子的時候,你體內的睾酮水平和皮質醇水平就會變得不一樣,然後你慢慢地才會接近一個成功者的狀態。

 

 

 

接下來,我們看如果狀態好或者狀態不好,它的具體表現會是什麼?這里邊有一個我特別喜歡的概念,就是機會感知能力和威脅感知能力的區別。如果一個人狀態好,他經常表現出來的是機會感知能力。就是他聽到一個事,他首先想到的是這事不錯,這事有機會,挺好的。但是如果這個人狀態不好,他聽到一個事情他會覺得不行,這事很危險。

 

 

 

如果你是一個經常機會感知型的人,你會覺得周圍的機會很多,跟誰都能合作,有很多種創造的可能性。樂觀,你的機會真的會越來越多。但是如果你是一個威脅感知型的人,你對誰都防備、對誰都害怕,你覺得這事可能有風險,需要預先防範。有時候預先防範就導致對方的進一步反彈,所以你發現你人生當中永遠都是障礙,都是困難。這就是我們說,從良性循環跳到惡性循環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分界線,是來自於我們對於機會的感知力更多,還是我們對於威脅的感知力更多。

 

 

 

所以這里有一句話我覺得特別好,它說沒有力量對心理的破壞力,並不亞於有力量時的破壞力。當一個內心沒有力量的時候,對自己的破壞力更大。我們中國人過去講,得意忘形還是失意忘形。得意忘形這個詞當然是個美學詞匯了,但是慢慢地被我們演化成了,說你發狂了,你特別高興。得意忘形是一種表現,這種表現沒有失意忘形嚴重。失意忘形就是我頹了,誰都別找我,我頭發留起來,我鬍子留起來。

 

 

 

當一個人內心沒有力量的時候,給自己造成的破壞力可能會更大,所以你究竟是要選擇接受生活的安排還是去引領自己的生活,這就是我們狀態好壞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分界。

 

 

 

每一個人在這個社會上能夠使用到的力量有兩種,一種叫作社會權力,一種叫作個人力量。什麼叫社會權力?我有錢、地位、名聲,這都是社會權力。

 

 

 

什麼叫個人力量?就是我不是靠這個,我不是靠錢來威脅你,我不是靠地位來威脅你。就是這個人由內而外的煥發出一種力量,讓你覺得你跟這個人在一起覺得很安全,這兩者是有截然的不同。

 

 

 

我們在這給大家念一段,社會權利的特點是通過運用支配權來影響或者控制他人的行為,它往往是通過控制大量重要的資源而獲得的力量。個人力量的特點是不受他人的控制和影響,相反是一種可以無限發掘的力量。

 

 

 

有人說,個人力量如果沒有社會權利的話能夠表現的出來嗎?咱們舉一個極端的例子,我們講過一本書叫作《活出生命的意義》,里邊那個主角弗蘭克,他是奧斯維辛集中營里邊的犯人。你想想看,如果按照社會權利來看的話,這人幾乎沒有任何權力。因為他分分鐘可以被槍決,他馬上就可能會死的這麼一個人。但是他在整個奧斯維辛集中營裡面表現出來的掌控力要比那個彷徨無助的看守大得多,這就是個人的力量。所以當一個個人的力量迸發出來的時候,在任何環境之下都能夠影響到周圍的人和事。他不需要社會力量的幫助,而個人力量是我們自己可以開發出來的,它永遠沒有盡頭,你可以把自己的自信光明開發到極大。

 

 

 

王陽明到了龍場悟道的時候,他有什麼權力?他在那個地方是被貶在那個地方,龍場一年一個員工都沒有,自己一個人待在那個窩里。但是他從那個地方影響了整個中國那麼多的知識分子,這就是個人力量的開發。

 

 

 

所以我們平時在做事的時候經常看重的是社會權力,就是你擁有什麼,你有什麼資源,你得到什麼了。但實際上,你會發現個人力量的開掘和社會權力的開掘帶給這個社會的變化是完全不一樣。

 

 

 

所以他說:“總之,社會權利是凌駕於他人之上掌控他人狀態和行為的力量,而個人力量是用來控制自身狀態和行為的力量。最終人們應當崇尚的唯一力量就是駕馭自己的力量,只有當我們感受到強大的個人力量,我們才能獲得存在力。而如果缺乏個人力量,縱使擁有世界上所有的社會權利也無法獲得存在力。”這個挺震撼的。

 

 

 

你會發現就算你是美國總統,你擁有著全世界最多的核武器,你擁有著全世界最大的軍隊,你內心也會彷徨、無助。原因就是你內心的力量沒有被調動出來,社會權力在那一刻根本幫不到你。所以我們要去提高我們的狀態,就是要去想辦法讓我們的個人力量逐漸地覺醒,開始放大。

 

 

 

這里的障礙是什麼?第一個你要小心的東西叫作焦點效應。什麼叫焦點效應?為什麼我們大家上臺演講會覺得特別緊張或者坐著講書會覺得緊張?因為你覺得大家都在看你,大家都在關註你。

 

 

 

那麼怎麼打破這個東西?心理學家做了一個測試特別有意思,他們給這個教室里的學生,其中一部分人發了一些特別離譜的T恤。那個T恤特別誇張,上面印著特別大的字,鮮艷的顏色,然後讓你穿著這身T恤進教室。

 

 

 

進教室完了以後就問他們:“說估一下有多少人在盯你的T恤看?”就估測一下教室有多少人在盯著你的T恤看。然後測出來的結果,他們說至少一半。謙虛點說,“至少一半的人盯著我看,因為穿這麼離譜的T恤”。事後把所有的人叫過來問:“你們看到他那T恤了嗎?”很尷尬,只有四分之一的人看到了那個T恤,但是他們認為有一半的人看到了。

 

 

 

焦點效應,就是我們太過在意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我們以為別人看到我們出醜這輩子都忘不了了。所以我過去輔導別人演講的時候,經常跟他們說,觀眾沒什麼時間管你,觀眾聽完你講這個轉身出去就忙他的事去了。他一腦門子官司了,他不可能留著心思考慮說“今天那個演講者真蠢,樂死我了,我要笑一輩子”,不可能。所以你放鬆一點,你今天講錯了,人家撒切爾夫人在人民大會堂摔了一跤,人照樣過得挺好。

 

 

 

所以千萬不要把這個焦點效應放大,焦點效應會給我們帶來很強的弱勢心理。當你覺得周圍的人眼睛全都盯著你,你滿臉通紅的時候,你的心理一下子從強勢變成了弱勢。

 

 

 

前面我們講了睾酮和皮質醇的配合,優勢激素和壓力激素的配合,那麼強勢和弱勢心理有什麼區別呢?這里邊有一系列的實驗,我們就不做了,直接告訴大家這個結果。強勢心理的人會表現出更加寬容,弱勢心理的人更容易嫉妒和生氣。這不是隨便得出來的結論,這是用實驗做出來的結論。

 

 

 

方法很簡單,就是讓你在做這個實驗之前就先暗示你一些強勢的心理,讓你覺得自己狀態很好。另外一組就暗示一些弱勢的心理,讓你覺得今天穿的也不行,很糟糕。然後再讓他們做同一個實驗,最後的結果完全不同。一組表現出更多的寬容,一組表現出嫉妒和生氣。自尊對自貶,強勢心理的人更強的自尊,弱勢心理的人更多的自貶。

 

 

 

還有他們與他人之間的友好和懲罰的手段不同。你發現一個弱勢心理的領導者最喜歡用的方法就是罰款,他特別喜歡用懲罰的方法來解決管理的問題。而一個強勢心理的領導者更容易用有好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所以你看到公司里有喜歡——特別經常動不動就發飆、生氣的人,動不動就要跟誰對著乾——弱勢心理,他的心理不夠強大。真正強大的人才會懷柔,才會把大家能夠團結在一起,能夠讓大家感受到你對他的這種尊重、信任、耐心,這都是來自於你的狀態。

 

 

 

真誠和虛假也是一個區別,還有行動和忍耐,這個實驗我覺得特有意思。這幫心理學家整天就琢磨著怎麼整人。他們找來一群學生,然後找了好多電扇就老吹他們。這幫人坐那兒很冷,這電扇就吹吹吹吹。然後就發現之前被暗示強勢心理的人,吹了兩下,過去把電扇關了。而那些被暗示了弱勢心理的人就一直吹,真冷,不敢抱怨,不敢說。實際上,這些人是隨機選取的。你知道為什麼說狀態這個是很重要?隨機選取的人,心理學家暗中調整你的狀態。進去以後有的人具備了行動力敢於做主,有的人就不敢,被冷風一直吹,所以這是特別有意思的研究。

 

 

 

我們過去都覺得狀態這玩意可能是自己騙自己吧?不是,心理暗示看樣子是真的管用的。

 

 

 

那麼,講到這兒我覺得我們基本上把狀態是什麼講明白了、原理搞清楚了。接下來,我們看肢體語言多重要?你們有沒有發現所有的運動當中,只要這個人贏了動作都一樣?全都這樣,全都是兩個手舉起來。足球也是兩個手舉起來、乒乓球也是兩個手舉起來、柔道也是兩個手舉起來。研究人員就專門去觀察柔道選手,說柔道比賽很艱苦,所以贏了以後很高興。各個國家、各種文化,完全不同的地方培養出來的運動員,只要是贏了都是這個狀態。只要是輸了就蔫了吧唧的,連去領獎都是蔫在那兒這樣,這就是動物性帶來的。

 

 

 

我們去看一隻猿猴、一隻大猩猩,它們在有勁的時候就是展開地敲,兩個手舉好高,嚇唬你。這個姿態從動物的世界帶到人類的世界沒有變過,就是擴展型的姿態還是收縮型的姿態。當你狀態好的時候,一定要擺出擴展型的姿態,你的體內激素就發生了改變。這個簡直太神奇了。我們過去都以為是我們狀態好的時候,我們才會舒展。但是,現在這本書最厲害的地方是告訴你,你舒展了以後你狀態就會好,這就是共性。

 

 

 

所以,這里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心理學家叫威廉·詹姆斯。威廉·詹姆斯你們可能沒聽說過,他沒有弗洛伊德那麼有名,但他是叫作現代心理學之父。哈佛大學心理學系的大樓就叫作威廉詹姆斯大樓,你就知道這個人有多重要了。

 

 

 

威廉·詹姆斯曾經說過一句話,他說,我們可以偽裝一種情緒直到我們真正體會到它。如果你不高興,你就偽裝自己高興,偽裝到直到你能夠體會到它。甚至有人做過實驗,就是給你咬一根鉛筆咬在嘴上,你不是強制高興了嗎?強制笑,過一會兒就開心了,覺得莫名其妙高興。因為你可以偽裝一種情緒,直到獲得它。

 

 

 

他說“我不是因為高興才唱歌,我是因為唱歌才高興”。當你覺得不高興的時候,你可以嘗試唱歌,唱歌唱著唱著就開心起來了。所以威廉·詹姆斯所說的這個理論在後來一代一代的被不斷地驗證,直到現在我們會發現,舒展性的姿勢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一個人當他有強勢心態的時候,最典型的表現就是聲音更慢。說話的聲音更慢,會跟他人有目光接觸,會喜歡跟他人有目光接觸。然後不害怕停頓,遇到停頓不會緊張、不會尷尬。如果你沒有這個強勢心態,你看你去面試的時候突然忘了一個詞,傻掉了,到處翻,趕緊找在哪兒。因為你害怕停頓,這時候你是弱勢的心態。

 

 

 

弱勢心態的動作是什麼呢?就像一個孩子,自我保護。比如說,你看很多人一齣問題會摸脖子,甚至有的人兩個手這樣摸著脖子。你知道這什麼意思嗎?當你兩個手摸著脖子的時候,因為你在上一世上一世上一世,你的原始人的那個狀態當中死過無數次,都是被人咬脖子死的。老虎來對付你就是一口咬到脖子,就死掉了。所以我們人類天生下來留下了一個bug(缺點),就是脖子太軟,這個地兒太容易受傷。

 

 

 

因此一旦我們覺得緊張威脅,我們就把脖子保護起來,這個地方被咬一口不得了。所以當一個人收縮的姿態,你看那運動員輸了以後的那個動作。還有最有意思,你看足球賽,足球賽只要自己方被人攻進了一個球或者自己方踢了一個球沒踢進,這時候你把鏡頭掃向觀眾席,你會發現觀眾席有一個統一的動作,是什麼?捂臉。一掃過來,捂臉把自己藏起來,把自己收縮起來,讓自己不要見人,讓自己回歸一個小孩的樣子,這些狀態都是弱勢的狀態。

 

 

 

這里要提醒各位女性一件事,女性從小到大所受的教育會刻意地弱化女性的角色。這個心理學家找了一群圖,這個圖上沒有男孩、女孩的標志。就是沒有畫長頭發、短頭發或者有沒有這個第二性徵,什麼都沒有,就是一些小人。然後這些小人有的是展開的,有的是收縮的,有的是扭捏的,有的是怎麼樣,把這些圖拿出來給孩子們看。孩子們看這是男孩、這是女孩,孩子們會自然地判斷出男孩、女孩。

 

 

 

這里有一個數字是四歲的孩子里有73%都會明顯地認為強勢姿態是男孩,弱勢姿態是女孩。這很可怕,四歲的孩子就已經有73%都是這樣,六歲的孩子有85%都能夠明顯地認為強勢的姿態是男孩,弱勢的姿態是女孩。這個給大量的女性一個提醒,就是我們從一開始就把自己束縛住,我們從一開始就讓自己變得弱勢。因為從小被教的那個姿態就是你要始終腳都搭在一起,然後甚至盡量地收縮,坐椅子只能坐1/3,不能坐太多等等這些姿勢和禮儀。所以就是我們要告訴我們的女孩子們,你也可以很灑脫地生活,你也可以是一個運動員那個樣子,你可以活得比較有範兒。

 

 

 

原來有一個廣告片,我們在《故事經濟學》那本書里邊講過這個廣告片,就是like a girl。乾什麼像一個女孩一樣?那個廣告片就是講這件事。就是一個女孩並沒有規定一定要俯首帖耳,並沒有規定一定要蜷縮在一起,把自己收縮在人們看不見的那個樣子。這樣會導致你的冒充者綜合症變得更加嚴重。當然不是說,你們所有的女士出去跟人談判的時候,都先來一個這樣的動作。

 

 

 

這里有一個原理,這種肢體語言是用來建立關系的,而不是用來震懾對方的。反過來,如果你在跟別人談話的時候刻意地擺出高能量姿勢,比如說擴展開,跟人談話,這樣兩手展開說“我聽著呢”,效果非常差。

 

 

 

對付動物的時候可以。比如美國會有美洲獅,有時候會在野外見到美洲獅,他們有一個防護措施。當你見到美洲獅的時候,你猜你要怎麼做,各位知道嗎?就是你要把自己的衣服拉起來罩到頭上。把衣領提高罩到頭上,它就嚇跑了,因為它使你顯得看起來更高大。

 

 

 

結果有一天有一個讀者來信跟這個教授說,“我真遇到過美洲獅”。他小時候三四歲跟他爸爸在野外正走,對面過來一頭美洲獅,很嚇人,那會咬死人的。他爸爸說,“你趕緊爬到我身上來”,然後他爸爸就把那孩子拎起來放到自己的頭上。然後再把衣服罩在他兒子的頭上,一下子變兩米多高,那美洲獅嚇得轉身就跑了。這個是真的能夠救命的東西,所以這個是用來震懾對方的。

 

 

 

但是,實際上我們做這些姿態的目的是為了建立關系。什麼意思呢?你要再去跟別人談話之前自己悄悄地躲在衛生間里把這些動作做了,堅持兩分鐘就夠,就很簡單。金剛葫蘆娃的動作,堅持兩分鐘,或者擴展性的姿態堅持兩分鐘。

 

 

 

這里有五個非常重要的姿態,都很簡單,全都是擴展性的動作。第一個就是我們說的兩手叉腰,兩個腿分開這種動作。第二個是撐在桌子上的動作,就是你跟人談話有沒有見過人這樣,兩個手撐在桌上,很強勢,站的地越大這個人越強勢。第三個就是翹著二郎腿。第四個,手搭在靠背上,你看我站的地更大了。第五個是兩個手抱著頭向後仰。這幾個動作都是能夠擴大你的這種感覺的。

 

 

 

所以東方人和西方人的擴展性姿勢有區別,這個是不一樣的。剛剛講的這五種是我們在西方的電影裡面看到比較多的,東方人不是,東方人擴展靠的是高低的位置。比如鞠躬,鞠躬就很低,喝酒時候碰杯,中國人就習慣我往下一點,那個往上一點,這種上下的姿態會給你帶來這種心情的不同。所以東方人習慣的是縱向的延伸,而西方人習慣的是橫向的延伸。但是我覺得現在我們也會有這種橫向延伸的這種可能性。所以威廉·詹姆斯所提出的這個理論逐漸地被一代一代的心理學家證明,發現它的確對生活有很大的影響。

 

 

 

還有就是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你們說一個人如果不皺眉頭會不會心情好一些?一定會。所以他們就找來了很多抑鬱症患者,抑鬱症患者喜歡皺眉頭,就這個地方都深深的川字紋。找他們來乾嗎呢?給其中的一半打了肉毒桿菌,就肉毒素。肉毒素打進去了以後皺不了了,就這地方硬了。後來一測,抑鬱症的指數好了50%,就是他們的心情比以前好了50%。你別著急,你是不是聽這個就要去打了,渾身都打上?別!

 

 

 

但是,接下來發生了一件特別奇怪的事,就是他們拿了很多的人的表情的照片給這些打了肉毒桿菌的這些人看,讓他們來分辨這個人高興還是生氣。這個你們覺得很簡單,這些人看不出來。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在揣度別人的情緒的時候,我們是要進行一個微小的模仿。就是當我看到對方在笑,我也會不自覺地笑一下,然後我知道這是高興。他撇嘴,我也撇嘴,覺得對方瞧不上自己,就是你會有一個微小的模仿才能夠感知到對方此刻的感受。所以,當這些打了滿臉的肉毒桿菌的這些人在看到別人的表情的時候,他竟然認不出來。他不知道對方是高興還是生氣,所以這些人的人際關系都出現了大量的問題。所以不要輕易打,各位,這個很危險,你要相信皺紋是有力量的。所以我們過去講,“沒有皺紋的外婆是可怕的”。皺紋里藏著智慧,皺紋里藏著同理心,藏著跟你的互動,但如果你靠肉毒桿菌把它全部打平了,沒有了。

 

 

 

你們有沒有在電視上看過那些有的老明星會打得滿臉都不動,見過嗎?說話都變了,覺得跟別人說話都覺得很刻板,沒有感情。因為她臉上沒有表情,心裡就沒有表情,很神奇。這就是我們說表情和我們的心理之間的這種關系。

 

 

 

還有一個症狀,我在這書里找到答案。我老喜歡背著手走路,就是我走哪兒都喜歡背著手這麼走。好多人拍出來照片,都說這個像老乾部視察。我那個健身教練跟我講,樊老師你不要這樣,你這樣走路越來越胖,你肚子前面挺著,肚子越挺越大。他說你要身子往前傾地走,我就做不到。往前傾這麼走,手背後馬上覺得從容了很多,心情愉快。後來我讀這本書才知道,背著手走路容易形成自我觀念。一個人喜歡背著手走路,容易產生獨立思考。好玩吧,所以我決定回去堅持背著手走路了。

 

 

 

然後最重要的一個知識點要跟大家分享,這是我重點要講的一個東西,就是練瑜伽對於身體治療的好處。他們找了很多創傷後應激障礙症的那些人。從戰場上回來大概有一半以上的退伍士兵都會有半夜突然驚醒,聽到一聲響動就以為打仗了,緊張兮兮的甚至還會傷害別人,很難治。以前對他們的治療方法基本上就是心理治療、談話、吃藥等等,後來他們就嘗試用瑜伽的方法來治療這些人。

 

 

 

治療的結果,對照組,一組是用談話的方法,一組是用瑜伽的方法進行治療,治療的結果是都有效。很快都見到了效果,然後這些人就回歸到了正常的生活當中。但是一年以後再去觀測的時候,你會發現那些用談話治療的人開始反彈,他又需要重新來治療。但是用瑜伽治療的那些人幾乎沒有反彈。為什麼?因為瑜伽改變的是我們的身體姿態,這種身體姿態會留在我們的身體里。

 

 

 

給大家念一下:“有證據表明,瑜伽產生的積極心理和生理效果幾乎無可辯駁。基於瑜伽的乾預治療法已經成為醫學主流,大概有數百例甚至數千例實證研究從各個方面描述了其對健康的種種益處,比如降低血壓和膽固醇、緩解慢性身體疼痛、緩解社會疼痛等等。”

 

 

 

“做瑜伽的時候,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我們要知道原理,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基本動作就是呼吸。因為我們的身體是有兩種神經系統,一個叫交感神經系統,一個叫副交感神經系統。這個交感神經系統激發應激反應,也稱為‘戰’或者‘逃’”。就是“打”或者“逃”的反應,我們的杏仁核就在這兒起作用。然後“副交感神經系統激發放鬆反應,也稱為休息和消化反應。比如說你進食以後,睡眠的過程當中,你的副交感神經系統就開始工作了。所以從本質上說,交感神經系統相當於加速器,而副交感神經系統相當於制動器”。這就是說,你要動的時候交感神經,你要靜的時候副交感神經。

 

 

 

那麼,“這意味著我們可以通過呼吸、吟唱和運動,直接訓練自身的覺醒系統。這種方法在中國和印度從遠古時代一直沿用至今。現在用1秒做一下呼吸訓練,迅速吸氣然後慢慢呼出,再來一次,吸氣2秒,然後用差不多5秒的時間呼出。你發現什麼?慢慢地呼氣觸發了你的交感神經系統,降低了血壓,提升了你的心率變異性。

 

 

 

“人們通過幾百項研究測量了放鬆呼吸法的效果,得到了類似的結論。放鬆呼吸法在心理方面的效果包括緩解焦慮和抑鬱,讓人心態樂觀使情緒得到控制,提升了疼痛管理的效果。在行為方面的效果包括減少了攻擊行為和沖動行為,加強了成癮管理能力,提升了工作和學習方面的表現。

 

 

 

“瑜伽能夠改變人們內心感受的原因是,它以自然的方式助你緩慢而有節奏地呼吸。即使不做瑜伽,你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控制呼吸達到這一效果。”這就是我們一直講到最後要講到的方法,這是呼吸瑜伽的姿勢,這是最簡單的方法。

 

 

 

然後我們說那個舉起雙手或者是像金剛葫蘆娃一樣的動作,有什麼效果呢?有一個測試。他們給好多來參加測試的學生隨機地產生一些圖片。那個圖片其實就是一些人的動作,有的是收斂型的,有的是擴展型的。做完這些動作之後,給他們發錢,說你們做了動作,一人有兩塊錢,兩美元什麼的。這時候問他們願不願意冒險賭一把。如果你賭一把的話,搞不好能掙20美元;如果輸的話可能就賠掉了。

 

 

 

這時候就發現,凡是做那個擴展性姿態的人有33%願意賭一把,做收斂型姿態的人只有8%願意賭一把。然後再去測他們體內的皮質醇和睾酮的水平,這個數字是讓我覺得最震撼的數字。當一個人擺出那個擴展型姿態兩分鐘以後,他的睾酮水平上升了19%,皮質醇下降了25%。而當一個人擺了一個收縮性的姿態,擺了一個虛弱的姿態,他的睾酮水平下降10%,皮質醇水平上升17%。所以沒事乾,不要在家裡縮著,蜷在沙發上,要擴展一下,經常的兩分鐘擴展性姿態。尤其是在你應對面試的時候,在你要去重要的活動,要展示自己的時候,把它擺出來是很重要的。而且發現強勢心態的人講話的時候更少說“我”,弱勢心態的人會不斷地提到“我”。

 

 

 

最後,這個作者還提了一個跟我們每個人都有關系的東西,就是看手機這件事。你們知道看手機這個行為叫作I弓背現象。我們每天拿著手機,只要一看,頭一定低下來,你知道這個動作意味著什麼嗎?你的頸椎承受著無比大的負擔。當你低頭看手機的時候,你的頸椎承受著無比大的負擔。舉一個鮮明的例子讓你記住這一點。拿一把掃帚,就好像你拿著掃帚的根,拎著這個掃帚的感覺。這個地方就是你的頸椎,因為你的頭很重,你的頭完全伸在外面,拎在這兒。長期看手機得頸椎病是一定,但這還不是重點,重點是在於如果你用手機你的存在感會大幅下降。

 

 

 

這個實驗很有意思,他們找了一群人去參加實驗。有的人分配了一個電腦,說你在這兒看會兒電腦。有的人分配了一個ipad,有的人分配一個手機,還有人分配書等等,就是屏幕大小不一樣。然後那個測試的人就跑來說,“你們在這兒坐一會兒,過五分鐘我來找你們”。這人就走了,過五分鐘不來。然後就看誰有耐心,等過五分鐘,最後的結果是什麼呢?越大屏幕的人自尊水平越高。看電腦的,ipad的,一個一個地走了,不等了。或者就站起來問:那人呢?怎麼不來呢?看手機那個就一直坐那,就等著,聽從命運的安排。也可能是因為手機真的特好看,但實際上手機能看的,ipad上也能看,大屏幕上也能看。所以屏幕的大小決定了你身體的姿態,身體的姿態決定著你的心理症狀。

 

 

 

這就解釋了一個現象。就咱們平常看到別人看手機咱就不高興,現在理解了嗎?尤其是孩子,看到孩子看手機就覺得孩子蔫,看到孩子玩覺得孩子很健康。因為他看手機的時候真的會蔫,他整個身體是收縮的,頭是彎出去的,他的脖子像一個掃帚一樣被拎著,這個加重負擔,他的心理也會變得更加弱勢。一個長期看手機的人對周圍的世界幾乎不參與,就你們愛乾嗎乾嗎、愛吵架吵架。就是對方過了五分鐘沒來,沒來正好,再玩一會兒。所以整個人的參與度開始大幅地下降。

 

 

 

所以如果我們能夠用這樣的動作來修正我們自己內心心理狀態的時候,這就是一個微小的助推。它就可能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不一樣,甚至它能夠增強我們的自我引導能力。你的姿態會帶來你的自我引導,而自我引導將決定著你最後的表現。所以堅定的意志和創造力是可以通過我們的身體形態來幫助助推的。

 

 

 

所以,最後他說怎麼做呢?第一個就是你經常要用擴展型的姿態熱身。兩分鐘的時間就能夠讓你體內的激素水平發生變化。還有要學會時刻註意自己的姿態。有的人說我身體為什麼老摳著呢?因為辦公室很冷,辦公室空調開太大,所以我就老摳著,連這個他都想到了。他說多穿幾件衣服,在辦公室里邊準備個毯子,經常裹著挺起來,不要在辦公室里縮著,縮著會損失很多的機會。

 

 

 

因為最後提到皮格馬利翁效應,就是這是心理學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育心理學的實驗。當這些專家告訴老師說,你們班上有幾個天才兒童的時候,那些孩子的成績都得到了大幅地提升。事實上,專家是隨便說的,專家隨便挑了幾個人,說這幾個人有天才。那老師的培養模式馬上發生了改變,這些孩子的水平就得到大幅地提升,這就是我們說強化積極效果的好處。

 

 

 

那麼,回歸到我們之前講的助推的那個原理,生活中的變化都不是突然發生。也不要追求突然的改變,我們就是靠助推的方法一點一點營造一個更好的環境,讓我們能夠變得更好。

 

 

 

最後,有一條特別溫暖的提示,像尼克·胡哲這種手腳都沒有,那身軀以下的動作做不出來,就用想象也可以。你只需要在腦海當中想象自己變得高大,想象自己變得挺拔,效果一樣。甚至是他們做實驗,給你在游戲當中分派角色的時候,讓你挑高低不同的角色,你的狀態都不一樣。那隻是游戲里的你的一個化身,都會給你帶來不同的心理感受。我們也一樣,可以通過我們的想象來提升我們的身高,來讓我們變得更加挺拔,讓我們擁有四肢。這時候你的動作擺出來,對你體內的激素都會產生影響。

 

 

 

最後,在這本書結束的時候,我相信大家這本書都聽得懂,這沒有那麼難。回家試一下,感受一下它給我們帶來的變化。如果真的可以的話,你會像那些聽完TED的以後,發生了大量變化的人給這個作者叫艾米·卡迪寫信。她這個書里邊有特別多這樣的來信都很感人。都是說我之前很失敗,或者我之前很緊張很恐懼。我雖然做得很好,但我依然對自己評價不高。但是自從我開始擺這些姿勢以後,我變得不一樣。它沒有太大的傷害,你擺一下,就當鍛煉身體也沒有錯。

 

 

 

那麼,最後我們用威廉·詹姆斯的話來結束,他說:“如果你想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要從現在開始做起。就是雖然你還沒有做到,但你從現在就要成為那樣的人,這就是我們給自己帶來改變的第一步。”希望這本書《高能量姿勢》能夠成為一個大家都熟悉的名詞,讓我們這個社會上更多的人都知道有這麼一種簡單有效的助推的方法,從而通過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改變。謝謝大家,我們下周見!

 

 

 

 

 

 

 

arrow
arrow

    蘇小凱分享知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