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好奇心是知識的缺口【109】

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       

一行禪師教你用正念,會讓你減肥和減壓

 

20210625.jpg

圖取材自:台灣世界展望會

 

 

我個人拆解正念的意思,正向思考的轉念。

 

現代人會有來自生活或工作,源源不斷的壓力。多數人都是比較壓抑,就是吞在心裡,林北忍你或林祖母忍你,這是不健康的處理情緒方式;一行禪師告訴你如何轉念,如何減壓。

 

如何減肥:吃飯是修煉貪欲最好的時機

 

因為我們的胃的反應是要慢一點的,所以在你嘴上不停地吃的這個時候,其實很容易吃多。

 

因此在你吃的時候,你要告訴自己說,貪嗔痴,我用吃飯這件事來戒除貪念,所以要適可而止,不要吃太多。

 

如果想像力沒那麼好,就用【108】學會吃飯的滿足感量表,讓你更了解如何少吃,這是簡單版,符合人性。

 

有心要做進階版,一行禪師有教你吃飯的時候要做五種正念。

 

一行禪師教的正念,最極致的是你隨時隨地都能保持正念,在每個地點如何正念的方法,都有教你;俗話說的好,一行禪師帶進門,修行就看自己。

 

你如果覺得一行禪師教的正念,太囉嗦、麻煩。

 

簡單的正念方式(符合人性),那就迷你靜坐練習,坐在椅子上,腰桿打直,深呼吸和吐氣間,感受氣息在鼻樑裡,進出的感覺;然後旁邊有個杯子,慢慢伸你的左右手(看你高興),感受杯子的溫度。

 

一行禪師就是一個把正念運用到了極致的人,他所修習的主要是正念禪,就是時時刻刻覺知到此刻當下自己所在做的事情。

 

所以,先記住簡單的正念吃飯、迷你靜坐練習。把初階版練熟悉,一行禪師的專業版,慢慢地了解,再實踐。

 

「如果你是個容易暴怒的人,恭喜你,找到一本幫助自己和別人的好書;如果你碰到的是前者,看緣分和他說說正念的方法(功德無量)。」

充滿希望說。

 

 

正念和慈悲

 

你醒來之後你要說,甦醒後我看見藍天,雙手合十,心懷感恩,這時候慢慢地起床。

 

在起床之前還可以做一下立願,什麼叫立願呢?就是思考一下我今天這一天打算怎麼過?

 

我今天這一天,我要始終保持的兩件事是什麼?第一是正念,第二是慈悲,我打算用正念和慈悲來對待今天一天的生活。

 

給自己立下這麼一個願望,然後再緩緩地起床,這時候是不是覺得舒服了很多。

 

所以孔夫子說,從古至今那麼多的人,沒有見過一個真正知味者。就是沒見過能夠吃飯能夠吃到味道的人。

 

所以在梅村,也就是一行禪師在法國所建立的那個禪修基地,他們要求別人在吃飯的時候要做五種正念。

 

 

第一件事,你要知道食物當中包含著整個宇宙

 

吃飯的時候要做五種正念。你要知道食物當中包含著整個宇宙,哪怕是我們就吃一小塊麵包。

 

有時候我們上班很著急,早餐沒有那麼豐盛,沒有時間給你坐在桌子慢慢地感受。

 

就算你拿起一塊麵包塞在嘴裡邊,你也要知道這塊麵包當中蘊含著地水火風,蘊含著整個宇宙。

 

沒有陽光,沒有雨露,沒有他人的勞動,就不可能出現這塊麵包。所以當你吃下這個麵包的時候,其實你吃下的是整個宇宙給你帶來的關愛、緣分。

 

 

第二件事,你要保持正念

 

說不辜負這一饋贈。我吃下這個東西,我不要辜負大自然給我的這個饋贈。

 

第三件事,你要想,我要轉化不善的心行。

 

第四件事就是要減少生靈的痛苦,保護這個地球。我所吃的東西是不是有利於自然環境,減少這個世界上生命的痛苦。

 

第五件事是受納這些食物,滋養的是情意,受納這些食物是為了記住眾生,生起願心。我們要知道我們的責任,我們吃這個東西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傳播愛,傳播佛法。

 

首先要知道它蘊含著宇宙,然後要知道說不要辜負它,吃下去,你要轉化不善的心行,讓自己能夠減少貪欲,這是減肥的一個非常好的辦法。

 

當你能夠提醒自己減少貪欲的時候,吃的就少了。然後減少生靈的痛苦,保護地球,吃的簡單一點。

 

 

正念之鈴

 

然後給自己設置一個正念之鈴。這次我在日本買到了一個日本的罄,我覺得特別喜歡這個東西。因為上次我在聽美國的一個老師給我們講正念課程的時候,他就敲一個罄,一個黃色的,像黃金一樣的一個小碗。

 

然後拿一個東西,梆這麼一敲,敲完以後,他又要求我們用耳朵追蹤那個聲音,直到消失為止。

 

就是“梆”這個聲音,然後你的耳朵追著它,越來越小,只要你能夠用耳朵追著這個聲音逐漸到消失,在那一刻,你就回到了正念的當下。

 

 

洗手間靜修

 

還有一個叫作“洗手間靜修”,就連上廁所的時候也要提醒自己保持正念。各位知道英文裡的洗手間叫 restroom,什麼叫restroom?

 

休息的地方,法國的,法語我不會念,它的意思是“自在的地方”。你一到洗手間,你應該是感受到很自在的那個地方。所以你要好好地體會在洗手間裡休息的這個過程。

 

 

電話禪修

 

接電話,電話禪修是我這次學到的一個方法。

 

他說,在電話響了以後,不要急著接它。你有沒有發現我們有時候會把情緒帶到接電話的聲音當中?就比如說,你在這兒正著急,拿起電話,喂。

 

你看你這聲“喂”是帶著一股怨氣過去的。所以他說,當電話鈴響了以後,你要把手放在電話上,你要讓同事知道你是打算接這個電話的,否則別人很奇怪。

 

然後呼吸兩到三下,當然不要太長,太長對方掛掉了,呼吸兩到三下,調整好情緒,拿起電話。

 

在這個呼吸的過程當中你要告訴自己說,言語傳萬里,願他們美如寶石,麗如花朵。

 

就你要知道,我這個話傳出去是會傳很遠的,我希望我的話能夠給對方帶來寶石和花朵,這是接電話的行禪。

 

想想看,如果我們每個接電話的人在響之前都能夠呼吸幾下再拿起這個電話的話,這個世界該有多麼美好。所以從接電話開始,就是修行。

 

 

催眠師推薦辦公室減壓

 

就是在辦公室當中經常會覺得壓力很大,所以一行禪師教大家說,怎麼樣用正念來減壓。

 

他的辦法就是你要學會放鬆,從腳到頭的放鬆。比如說你午間休息的時候,大家沒地睡覺,那麼你坐在椅子上,靠在那兒,開始想像腳趾頭,腳趾頭開始放鬆,腳掌開始放鬆,腳踝開始放鬆。

 

我的小腿開始放鬆,關節放鬆,大腿放鬆。

 

我的髖關節放鬆,我的腰放鬆,然後頸椎,然後頭頂,一直從腳底冥想到頭頂。

 

讓自己一層一層地像做CT一樣,一層一層地掃描過來,然後慢慢地放鬆下來。

 

這個過程是一個保持正念的非常好的方法,而且很多催眠師都曾經推薦過類似的方法。

 

 

向一朵花學習

 

向一朵花學習,一朵花為什麼能夠那麼安閒?因為它不期望自己能夠成為別的花的樣子。

 

所以如果我們在職場當中,你會突然感覺到特別大的壓力,有很多人在盯著你看,老闆對你不滿意或者等等。

 

這時候你能不能想像自己是一棵樹或者想像自己是一朵花,盡力地做到自己最好就好了,努力地讓自己不斷地成長。

 

其實你就是一個跟自己在賽跑的一個過程,你不需要去取悅誰,你只是把事做好,這樣做事反倒容易做得好。

 

 

一行禪師在法國

 

一行禪師在這裡面講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例子,他說他有一間很好的禪房在法國。

 

有一天刮台風,後來他跑回那個禪房的時候,那個禪房已經完全變成了不同的樣子,雨水也打進來了,整個把禪房也弄濕了。

 

風把窗戶全部打開,東西都濕漉漉的,很糟糕,他的心情一下子變得很不好

 

怎麼辦呢?他的辦法就是趕緊把窗戶都關起來,收十柴火,燒火。等他把火燒旺了以後,那個屋子開始冒出熱熱的蒸汽的時候,那個禪房又回到了過去溫暖的樣子,這是什麼意思?

 

就是當我們在遇到憤怒、恐懼的這些事情的時候,你要盡快地回歸自己的島嶼,什麼叫作“盡快地回歸自己的島嶼”?就是你要有一個療傷的地方,這個療傷的地方就在你的心裡面。

 

所以,就像照顧自己的禪房一樣照顧自己的情緒,所謂的恐懼、憤怒、絕望,這些東西都是你的孩子。

 

 

如何照顧恐懼和憤怒

 

你應該照顧你的恐懼、憤怒、絕望這些孩子,它們才能夠變得更好。

 

就好像媽媽一旦看到孩子哭,她就立刻會過來哄他,把他溫柔地抱起來拍一拍他,讓他安靜,這就是你應該盡到的責任。

 

而不是我們的恐懼、憤怒和絕望升起來的時候,我們不斷地自責。

 

當你的恐懼、憤怒和絕望升起的時候,我們應該像媽媽照顧孩子一樣去呵護它,而不是給自己深深的自責,說你怎麼能這樣。

 

 

溫暖的小禪房

 

當你不斷地給自己進行自責的時候,你會發現這些東西會變得越來越強大,它會控制你。而當你開始關照它的時候,它就會逐漸地減弱,逐漸地減輕,因為你用慈悲的心在對待它。

 

所以請大家記住這個禪房的比喻,那個溫暖的小禪房。

 

在你的禪房被風吹雨打破壞了之後,你應該盡快地去生火,照顧它,把它搞熱,讓它變回到過去溫暖的樣子。

 

所以這就是在工作中情緒管理的一個核心的點,就是你要懂得照顧自己的情緒,而不是整天用自己的情緒來控制自己。

 

你是主人翁而不是情緒是主人翁,所以意識到所有的情緒都是無常的。

 

 

無常是一件好事

 

無常意味著轉換,無常就代表著還有改變的可能,而我們很多人都拒絕無常。

 

我們都認為說,最好無常不要發生,最好我不要生氣,最好不要讓我覺得恐懼。

 

但實際上你覺得恐懼,你覺得生氣,這都是無常的表現。因為有無常,所以它們才會轉化。

 

所以你意識到這些情緒的發生,其實都只是無常而已,那你就會淡定很多。你知道它有升起的時候,它就有滅下去的時候,所以你要像照顧孩子一樣去照顧它們。

 

 

行禪來化解憤怒

 

當你憤怒特別強烈的時候,你可以出去走一走,然後說我到了,我到家了。一邊走路一邊說我到了,我到家了。

 

用這種行禪的方式能夠很有效地化解憤怒,那麼在工作當中怎麼樣去面對爭端呢?

 

因為既然有工作就會有爭執,大家的意見不一致,這是很常見的現象。

 

在工作中升起爭端以後,你要想到一個比喻。就是一個房間裡很冷,很冷的時候是什麼能夠讓這個房子暖和呢?暖氣。

 

你得用暖氣來進入到這個房子裡,這個房子的冷氣才會逐漸地減少,所以什麼是化解爭端的暖氣呢?就是我們的正念與正定。

 

正念與正定就正好對峙著我們的痛苦和憤怒,所以當爭端起來的時候,人很容易升起的心,就是痛苦和憤怒的心。

 

但是當你有了正念和正定,你邀請對方一起呼吸一下,安心地靜坐一下,給對方一個微笑,這時候知道憤怒只是來自於自己,而不是來自於他人。

 

 

三句話來化解憤怒

 

一行禪師在梅村實踐了一個方法,就是用三句話來化解憤怒,我覺得這個特別有價值。我們來看一下哪三句話呢?他說當你太憤怒的時候,下面三句話或許會非常有用。

 

第一句話說,親愛的同事或者親愛的朋友,我很痛苦,我很生氣,我希望你明白我的感受。

 

因為你們的生命都是相連的,你有責任讓對方瞭解你的感受。

 

所以第一句話是我很痛苦,我很生氣,我希望你明白我的感受,這是第一句話。

 

第二句話你可以說,我在盡力轉化情緒,這是指什麼呢?

 

這是指你正在修習觀呼吸,你剋制自己,不因為憤怒而在言語和行為上有過激的行動,而是洞察並努力地修習正思維和正語。

 

這第二句話將激發對方對你極大的尊重,你要告訴他我正在盡力地轉化情緒。

 

第三句話叫作請你幫幫我,你可以更加具體地解釋說我無法獨自處理自己的憤怒,我已經盡力了。

 

24個小時就快到了,而憤怒的情緒仍然沒有太大的緩解,我一個人無法轉化它,請你幫幫我。尋求幫助是一件好事,尋求幫助比一個人挺過來要好得多,因為當你向對方尋求幫助的時候,其實對方是會願意幫你的。

 

因為你前面在講你在不斷地轉化情緒。

 

這個話你如果說不出來的話,你可以寫下來,寫下來這三句話給對方,對對方也是有效的。

【87】非暴力溝通,這兩種思維邏輯,雷同。

 

 

發言權杖

 

樊登試過一次,參加有一個培訓,一個德國的老師叫馬丁,他做的培訓就是每個人上來都是先靜坐。

 

他從來不會一上來就上課,不像我每次進教室就開始上課,生怕浪費大家的時間。他就先靜坐,靜坐到什麼時候呢?

 

其實我發現他沒準,他是靜坐到自己和周圍的人,他感覺你們真的安靜下來了,他才開始說話,就很容易讓你接受他。

 

所以這是會議的第一步,安靜,聽罄的聲音。

 

然後提醒自己要使用愛語和諦聽。就是你要提醒自己在開會的時候,不要隨便地評判別人。

 

不要用刺激性的語言,要多說柔善的語言,樂於尊重和接納別人的觀點。在這裡有一個方法,史蒂芬·柯維曾經講過,跟一行禪師說的是一樣的。

 

就是不要輕易地打斷別人,你要學會用發言權杖,什麼叫發言權杖呢?在家裡邊開會的時候,你可以拿一根筷子,這個筷子拿在誰的手裡誰說話。只要他手裡拿著筷子,他就可以說話,別人不能說。

 

等他說完了,沒了,說完了,筷子交出來,筷子交給下一個人。下一個人拿到筷子,下一個人再說話。

 

每個人都要珍惜自己拿到發言權杖的時間,也要尊重別人手裡拿著發言權杖的時候。這時候有了這個發言權杖,你會發現開會的效率高了很多。

 

因為爭吵會少很多,沒有人會隨意地打斷別人。有時候人和人爭吵真的不是因為觀點上有多大的分歧,而是覺得你不尊重我,你總是打斷我。

 

所以他著急了,他就會越說越激動,所以有一個發言權杖,大家可以從容地說完這個觀點,再讓下個人發言。

 

也更有利於我們會議的效率的提高,其實聽得更清楚。

 

 

創造黃金時間

 

其實就是,你是認真地在陪孩子玩,你不是拿著手機坐在旁邊看孩子玩。甚至我們很多爸爸拿著手機都不看孩子玩,他覺得我已經陪你了。

 

你看,你在那兒玩的時候我就在旁邊,那不叫作陪伴。那時候這個國王不在家,那個國王出去打獵去了,他壓根就沒管這個國家。

 

所以你要能夠真的做到一個負責任的國王,你想想看一個負責任的國王是什麼樣?

 

你得噓寒問暖,你得去了解現狀,你得去觀察。對於孩子最好的陪伴可能就是你專註地盯著他看,他就很開心了。

 

跟自己的妻子說說話,一塊兒在打掃房間,在洗碗的時候都能夠專註地體會到每一刻的感受,這才是你回家的真諦,你能夠回歸到當下。

 

在家裡邊呢,他也希望你們能夠給自己的呼吸留一個空間。如果房子有一點空間的話,佈置出一個小地方,在一個小地方能夠坐下來,安安靜靜的。

 

 

職場三種權力

 

他說你知不知道職場當中有三種權力,而我們很多人都會輕易地放棄這三個權力,哪三個權力?要升職、要加薪、要放假,不對,這不是職場當中的權力。

 

職場當中三個最重要的權力

 

第一個是理解,你有權力理解別人,你有權力用慈悲的心態去看待別人。化解憤怒最好的方法就是慈悲心,我們叫作貪嗔痴。

 

當你嗔念升起來的時候,其實你的慈悲心就最能夠化解這個嗔念,你能夠看到大家的不容易。

 

第二個權力就是愛,你在職場當中,你還有一個權力是用愛來跟別人溝通,用愛的方式來化解紛爭。

 

第三個權力叫放下,什麼叫放下?我們老說放下,希阿榮博堪布在《透過佛法看世界》對放下有一個特別好的解釋。

 

他說,放下就是對已有的東西不貪著,對沒有的東西不希求,獲取需要福報而放下需要智慧。

 

所以在職場當中,你其實有一個權力叫作放下。如果你特別想得到一個職位,特別想得到一個訂單,你沒有得到的時候,你可以把它放下,然後去做下一件該做的事。

 

有人說這樣做不是就沒有什麼追求了嗎?No,這樣做有可能你會得到更多。

 

 

生活快樂的三種方法

 

第一個方法,就是要善於發現幸福,看到我們的身體和周圍的一切已經存在著許多快樂的條件。這一點我們在《幸福的方法》里邊曾經深入地講過。

 

幸福不是一種狀態而是一種能力,當你喪失了幸福的能力的時候,給你什麼樣的條件,你都不會覺得幸福,所以你會在豪華的別墅裡逃亡。所以幸福是一種什麼能力呢?

 

幸福就是對快樂的感知力。所以幸福的反面並不是不幸,而是麻木,你要從麻木當中擺脫出來。你得學會第一個方法,就是善於發現幸福。

 

第二個方法,就是你要憶苦思甜。一行禪師特別喜歡憶苦思甜,他就告訴大家說,刷馬桶為什麼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因為很多人覺得刷馬桶很糟糕,他說刷馬桶真的很幸福。

 

因為你不知道我們過去在越南是怎麼上廁所的,他們在寺廟裡邊沒有廁所。

 

他們每次上廁所,不管是刮風下雨還是下雪天,他都要跑到後山上找個隱蔽的地方上廁所。

 

上完廁所之後,連紙都沒有,都是用曬乾的香蕉皮留著,然後解決問題。

 

所以他會說能夠刷馬桶本來就是一件特別喜樂的事,因此當你能夠學會憶苦思甜,回顧過去的不幸,珍惜當前的幸福的時候,你的幸福感會提高很多。

 

第三個方法,是安住當下,悲喜不驚,修習與人生悲苦喜樂共處的生活態度,接納並包容痛苦而不是抗拒和壓抑。

 

這個就高級了,這一條比前兩條都要高級得多。前兩條還是入世的方法,最後一條就是出世的方法。當

 

你能夠時時刻刻跟當下和諧相處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身體雖然很疼,但你依然有一個不疼的在。你的身體雖然很煩,但是知道自己煩的那個人並不煩,能夠學會做自己的觀察者,你才能夠真的成為自己的主人公。

 

這就是禪宗經常講的叫當頭棒喝,說主人翁何在?此刻掌管你的這個人到底是誰?

 

 

 

臉書粉專

Really凱呷看麥

 

各位都是有智慧的人
請各位動動有智慧的手指!

記得按讚和分享

感謝!

 

 

打10篇=1壘安打

打50篇2壘安打

打100篇=全壘打

打1000篇=滿貫全壘打

加油!

 

 

 

#這裡有實用的知識

#兩份心得

#知識就是力量
#好奇心是知識的缺口

#嚴長壽

#爬兩座山

#台灣世界展望會
#洪雪珍斜槓班

#樊登讀書

#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

#正念禪

#正念和慈悲

#正念之鈴

#洗手間靜修

#電話禪修

#催眠師推薦辦公室減壓

#三句話來化解憤怒

#職場三種權力

#生活快樂的三種方法

#一行禪師

 

 

 

取自:樊登讀書,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

 

 

讀完本文約需30分鐘

 

 

 

今天有一位老朋友要跟大家見面了,今天我們終於要再講到一行禪師的另外一本新書,叫作《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

 

 

 

你聽這個題目就會覺得安靜很多。前兩天我看了一本沒有引進國內的書,叫《中國禪》。是一個日本人寫的,送我這本書的人是福建的一位法師,在這本書里邊我看到了一個特別有見地的觀點。他說為什麼六祖慧能在中國的佛學歷史上會這麼重要?是因為六祖慧能他聽到別人講《金剛經》的時候,就了悟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所以他把禪宗的修煉和日常的生活完全地結合在了一起。

 

 

 

他使得佛學從一個坐在廟堂里邊,坐在佛堂里邊不斷地去打坐的一件事情變成了一個中國人行住坐卧都能夠體會到的東西。所以使得禪變成了生活的一部分,這是六祖慧能帶給這個世界最大的貢獻。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才真正地有了所謂中國的禪宗。一行禪師就是一個把正念運用到了極致的人,他所修習的主要是正念禪,就是時時刻刻覺知到此刻當下自己所在做的事情。

 

 

 

在這本書裡面,一行禪師非常認真地給我們講,從每天早上起床開始,然後刷牙、穿衣服、吃早飯、出門、在路上堵車、到公司跟別人吵架。在公司里邊有很多的煩惱,怎麼樣開會,到下班了以後怎麼回家,回到家裡邊跟家人怎麼樣度過完整的一天,在每一步當中應該如何去保持自己的正念。所以這本書寫得更加認真,而且有次第的方法。因此,我們把它當做一個修習正念的手冊再次地介紹給大家。

 

 

 

那麼講一行禪師的書,最大的問題就是我會覺得他的原文比我講的要美得多,所以要說這本書的意義呢,我們來聽一段他是怎麼描述的:我們不妨自問,自己是否懂得如何生發喜悅的感受,我們會不會放鬆自己並安享午餐,在接電話和趕赴一場困難的會議前是否能夠正念地呼吸?這些問題非常實際也十分重要。

 

 

 

此外,我們穿衣服、刷牙、吃早飯的方式和狀態同樣重要,如果我們能夠在日常這些細小的行為中修習正念,我們將會知曉如何享受一天。懂得如何在工作中放下不安和釋放壓力,正念的修習能夠幫助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培育出更多的覺知和喜悅,這就是這本書的意義和目的。

 

 

 

咱們就開始了。先呼吸一下,進入到正念的狀態,從一天的開始講起。一天的開始應該是從蘇醒開始的,所以每天早上睜開眼睛醒來了,我們平常會說,哎呀又要起床了,抱怨就開始了,不要。這時候你應該蘇醒後念一首小詩,說,蘇醒後我看見藍天,雙手合十,心懷感恩。

 

 

 

因為實際上西藏人有一句話叫,我們永遠都不知道來世和明天哪一個先到。你今天晚上睡下去,明天能不能夠睜開眼睛,其實是不一定的。所以當你每天早上能夠睜開眼睛,看到藍天的時候,你應該表示感謝。何況是藍天,沒有霧霾,多棒。

 

 

 

所以你醒來之後你要說,蘇醒後我看見藍天,雙手合十,心懷感恩,這時候慢慢地起床。在起床之前還可以做一下立願,什麼叫立願呢?就是思考一下我今天這一天打算怎麼過?我今天這一天,我要始終保持的兩件事是什麼?第一是正念,第二是慈悲,我打算用正念和慈悲來對待今天一天的生活。給自己立下這麼一個願望,然後再緩緩地起床,這時候是不是覺得舒服了很多。

 

 

 

這個地方也有一首詩可以念,一行禪師特別喜歡寫一些小詩,他說,靜坐、微笑,新的一天破曉,我立願得入正念的生活。當然你未必要把這首詩背過,不過記住兩個詞很重要。就是今天我打算要怎麼過,第一是正念,第二是慈悲。這時候起床穿衣服,穿衣服的時候也很有意思,其實我們很多人穿衣服是套上就走了,其實你忽略了整個穿衣服的過程。

 

 

 

而一行禪師他們在穿僧袍的時候,我特別喜歡他們僧人說的這句話。他說,披上僧袍,我心安逸,過著自由的生活,生發世間的喜悅,這是穿僧袍的時候。那如果咱們穿普通的衣服呢?身著衣服,心懷感恩,感謝製作這些衣服的工人,感謝製作這些衣服的材料,願人人有衣可穿。連穿衣服都會這麼慈悲。當你用這種祈願的心情來穿衣的時候,你就會發現穿這件衣服本身的意義就已經變得非常好了,它會給你帶來喜悅。

 

 

 

我最喜歡的是對刷牙的詮釋,當你在刷牙的時候。當然,最正常的是你要感謝你還能夠刷牙,古代人連牙都沒得刷。所以你要,我有牙刷,我有牙膏可以刷牙,我很感恩。除此之外,一邊清潔口腔,然後你要在心中告訴自己說,我今天一定要說出柔善的話語。我今天要用愛意的語言來對待別人,我不會輕易地說話傷害別人。

 

 

 

有時候我都會常常自省,有時候真的一生氣起來會說出一些特別傷人的話。有的時候是為了自尊心,有的時候是為了顯示自己比別人更強,說了這些話之後其實你會後悔的。有好幾天,你可能都覺得我不應該說那樣的話傷害別人,所以你要告訴自己,提醒自己,刷牙的時候提醒自己。既然牙都刷得這麼乾凈了,今天一定要說點柔善的話,要說一點善意的話,對別人要好一點,慈悲的。

 

 

 

所以刷完牙之後吃早餐,這個是最核心的修行。不要把那個橘子直接就剝開塞到嘴裡,伸手就拿下一個。你要知道,這瓣橘子里邊蘊含著陽光、土壤、 水分、辛勤的勞動,然後把它吃到嘴裡邊,去感受到那個橘子在你嘴中化開的那個感覺。

 

 

 

所以孔夫子說,從古至今那麼多的人,沒有見過一個真正知味者。就是沒見過能夠吃飯能夠吃到味道的人。所以在梅村,也就是一行禪師在法國所建立的那個禪修基地,他們要求別人在吃飯的時候要做五種正念。

 

 

 

就是你需要做五件事的觀想,第一個事是什麼呢?你要知道食物當中包含著整個宇宙,哪怕是我們就吃一小塊麵包。有時候我們上班很著急,早餐沒有那麼豐盛,沒有時間給你坐在桌子慢慢地感受。就算你拿起一塊麵包塞在嘴裡邊,你也要知道這塊麵包當中蘊含著地水火風,蘊含著整個宇宙。

 

 

 

沒有陽光,沒有雨露,沒有他人的勞動,就不可能出現這塊麵包。所以當你吃下這個麵包的時候,其實你吃下的是整個宇宙給你帶來的關愛、緣分。

 

 

 

第二件事,你要保持正念,說什麼呢?不辜負這一饋贈。我吃下這個東西,我不要辜負大自然給我的這個饋贈。第三件事,你要想,我要轉化不善的心行。

 

 

 

這里邊最典型的就是貪欲,吃飯是修煉貪欲最好的時機。所以這時候要適可而止,吃到恰好就好了,不要停不下來。我們見過很多人的吃相就特別嚇人,吃起來又快又猛,完全不在狀態,等他感覺到自己吃飽的時候,其實他已經吃得很撐了。因為我們的胃的反應是要慢一點的,所以在你嘴上不停地吃的這個時候,其實很容易吃多。因此在你吃的時候,你要告訴自己說,貪嗔痴,我用吃飯這件事來戒除貪念,所以要適可而止,不要吃太多。

 

 

 

第四件事就是要減少生靈的痛苦,保護這個地球。我所吃的東西是不是有利於自然環境,減少這個世界上生命的痛苦。

 

 

 

第五件事是受納這些食物,滋養的是情意,受納這些食物是為了記住眾生,生起願心。我們要知道我們的責任,我們吃這個東西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傳播愛,傳播佛法。有時候我也去寺廟里邊跟他們一塊兒吃齋飯,僧人們在打了那個飯以後,都會坐在那兒祈禱一段時間。我其實不知道人在祈禱什麼,所以我們也就學人家坐那兒,其實不知道。現在知道了,現在知道在吃一餐飯之前,你應該知道這五件事是很重要。

 

 

 

首先要知道它蘊含著宇宙,然後要知道說不要辜負它,吃下去,你要轉化不善的心行,讓自己能夠減少貪欲,這是減肥的一個非常好的辦法。當你能夠提醒自己減少貪欲的時候,吃的就少了。然後減少生靈的痛苦,保護地球,吃的簡單一點。

 

 

 

你知道葉曼先生,一百多歲的這位老太太。我去她家跟她一塊兒學習過,葉曼先生一天就吃這麼大一小塊麵包或者是一小塊餅乾。一天的飯量就這麼一小塊,然後喝點水,她這一天就夠了。

 

 

 

最後要知道,我們吃下這個東西是為了轉化更多人的信念,讓更多的人能夠了知、修行和對這個世界更好。這是吃早餐,聽起來很復雜,其實沒那麼復雜。你養成習慣的話,你在吃飯之前稍微靜一下,其實這個吃飯的質量就會得到提高了。

 

 

 

接下來出門,出門就用上了我們走路的那個禪法了。世界上最大的奇跡並不是你能夠口吐蓮花,並不是你能夠飛檐走壁,最大的奇跡是你能夠覺知自己走出的每一步。所以出門的時候,無論是晴天還是雨天,就去好好地感受這個晴天和雨天。有時候,你沒發現人們就這樣嗎?下雨天他覺得喜歡晴天,好討厭下雨,有時候晴了好多天,他又覺得說,下雨的感覺真好。

 

 

 

你為什麼不能在晴的時候感受晴天,在雨的時候感受雨天呢?不要有太多的抱怨,安閑地走出去。在路上開車的時候,讓自己跟車合為一體,擠車的時候,讓自己跟周圍的人合為一體。你讓自己知道說,你的身體在乾什麼,你的身體在移動,時刻保持覺知。

 

 

 

堵車的時候不要著急,因為你知道堵車的時候,著急你也過不去。堵車的時候你要知道說,此刻安閑在這里,我能夠覺知到自己的呼吸,這時候你立刻就會覺得愉快了很多。

 

 

 

我有時候堵車也會煩燥,但是一旦煩燥起來,觀呼吸。當你發現自己又期望自己能夠擺脫這個現實的困境的時候,其實你的痛苦就產生了。而事實上,你的期望根本沒法帶你從這個車頂上飛過去,這是做不到的。所以在那一刻,你只能保持自己安穩地呼吸,你的情緒就會好很多,因為在哪兒,其實都是呼吸。這是我們說出門,從蘇醒到在路上的過程當中時刻提醒自己在正念當中。

 

 

 

接下來到了工作中,人們說一忙起來哪有時候修煉呢?王陽明不是說過嗎,工作的時候正好是修煉的時機。沒有人告訴你說,修煉就是一個人坐在那兒不動才叫作修煉,所以你應該第一件事,在工作中能夠經常保持覺知你的呼吸。

 

 

 

一行禪師沒有要求你做每件事的時候都這樣做,因為普通人做不到。他會分心,他會覺得工作做得不投入。他說你可以投入地去工作,你在投入工作的時候,你就去投入地工作,沒關系。但是你每隔一段時間,你能夠停上一兩秒鐘,覺知一下自己的呼吸。就像我現在講書的過程當中,我可以停一兩秒鐘來覺知一下自己的呼吸,這種休息是非常好的。給自己在工作當中找一處可以呼吸的空間,比如說你們單位有一個小小的地方,可以喝一杯咖啡或者看一下遠處的球場,看一下遠處的綠地這種地方。找一個這樣的地方讓自己能夠安靜一下。

 

 

 

然後給自己設置一個正念之鈴。這次我在日本買到了一個日本的罄,我覺得特別喜歡這個東西。因為上次我在聽美國的一個老師給我們講正念課程的時候,他就敲一個罄,一個黃色的,像黃金一樣的一個小碗。然後拿一個東西,梆這麼一敲,敲完以後,他又要求我們用耳朵追蹤那個聲音,直到消失為止。就是“梆”這個聲音,然後你的耳朵追著它,越來越小,只要你能夠用耳朵追著這個聲音逐漸到消失,在那一刻,你就回到了正念的當下。

 

 

 

所以我買完這個之後,我在家裡邊就經常沒事敲一下。我只要一敲,我周圍的人都會跟著我這樣聽一會兒,安靜,這就是回歸正念的正念之鈴。有很多修行的人會在手機里設置一個這樣的鈴聲,你帶這樣的一個罄到單位里邊去,可能有點怪,但是其實也沒什麼怪的,放在那兒敲一下。

 

 

 

如果你沒有這個罄的話,你可以在手機里邊設置一個這樣的鈴聲。每隔15分鐘它會響一聲,每隔15分鐘,它會“叮” 響一聲,然後你就聽一下。

 

 

 

只要你這樣做,其實15分鐘就已經,你看有一個叫作“番茄工作法”。就是西紅柿工作法,就是把一個西紅柿一樣的東西擰一下,15分鐘,在這15分鐘之內你就專心做一件事,這是一個時間管理的非常有效的方法。你如果能夠抓住15分鐘的時間專註地工作的話,其實效率已經很高了。15分鐘的時間,聽到正念之鈴,休息一下,做一個深呼吸,保持自己在當下,這時候你的情緒、你的狀態都會好很多。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享受坐著。這里邊有一個非常好的比喻,一行禪師鼓勵我們大家都成為辦公室的佛陀。聽這個名字多酷,你是辦公室的佛陀,你在辦公室當中,你坐在那兒可以坐得很有威儀,而不是葛優躺。我們很多人坐在辦公室的椅子上,像葛優一樣躺在那兒,那種狀態是完全不在正念的狀態。

 

 

 

所以你能夠像佛陀一樣地端坐,坐在那兒的時候,也能夠享受靜坐的這個過程,靜坐就是修煉。所以就不浪費每一個工作的時刻,能夠保持端坐。

 

 

 

然後正念地行走,在正念地行走當中,這個口號我覺得特別好。他說,當我呼吸,邁出左腳,我要告訴自己說,我已到了。再當我呼吸,邁出右腳的時候,你要說我到家了。這時候,不要想象像小沈陽那樣子,說我到家了。

 

 

 

總之,左腳說我已到了,右腳說我到家了。我那天試了一下,我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真的試了一下。我在機場走路的時候,因為你去趕飛機,你就總想早點走到登機口,你會覺得這個路好長啊。但是當你開始告訴自己說,我已到了,我到家了的時候,你馬上就覺得這個路再遠其實都沒有關系。因為你的目標根本不是遠處的登機口,你的目標就是你腳下的每一步,什麼是家?你所在的地方就叫作家。

 

 

 

最近網上流行一個帖子,說什麼是中國?你站的那個土地就叫中國,你的所作所為就代表著中國,就這個意思。所以如果你知道你的腳步,每一步都是到家的話,你的心就不會遠。所以在辦公室走路的時候,要學會說我已到了,我到家了。呼吸的時候邁左腳,呼吸的時候邁右腳,這是正確的行走。

 

 

 

吃飯的時候,跟早餐一樣,你需要保持正念。簡單地吃一餐,不要吃得太過豐盛,沒有必要,人生真的沒必要吃特別多的飯。現在別人約我吃飯,我都盡量地說咱別約吃飯,咱喝點茶就行。因為吃飯如果吃得太奢侈的話,是一種非常大的浪費。

 

 

 

還有一個叫作“洗手間靜修”,就連上廁所的時候也要提醒自己保持正念。各位知道英文里邊的洗手間叫 restroom,什麼叫restroom?休息的地方,法國的,法語我不會念,它的意思是“自在的地方”。你一到洗手間,你應該是感受到很自在的那個地方。所以你要好好地體會在洗手間里邊休息的這個過程。

 

 

 

接電話,電話禪修是我這次學到的一個方法。他說,在電話響了以後,不要急著接它。你有沒有發現我們有時候會把情緒帶到接電話的聲音當中?就比如說,你在這兒正著急,拿起電話,喂。你看你這聲“喂”是帶著一股怨氣過去的。所以他說,當電話鈴響了以後,你要把手放在電話上,你要讓同事知道你是打算接這個電話的,否則別人很奇怪。然後呼吸兩到三下,當然不要太長,太長對方掛掉了,呼吸兩到三下,調整好情緒,拿起電話。

 

 

 

在這個呼吸的過程當中你要告訴自己說,言語傳萬里,願他們美如寶石,麗如花朵。就你要知道,我這個話傳出去是會傳很遠的,我希望我的話能夠給對方帶來寶石和花朵,這是接電話的行禪。想想看,如果我們每個接電話的人在響之前都能夠呼吸幾下再拿起這個電話的話,這個世界該有多麼美好。所以從接電話開始,就是修行。

 

 

 

還有一個,就是在辦公室當中經常會覺得壓力很大,所以一行禪師教大家說,怎麼樣用正念來減壓。他的辦法就是你要學會放鬆,從腳到頭的放鬆。比如說你午間休息的時候,大家沒地睡覺,那麼你坐在椅子上,靠在那兒,開始想象腳趾頭,腳趾頭開始放鬆,腳掌開始放鬆,腳踝開始放鬆。我的小腿開始放鬆,關節放鬆,大腿放鬆。我的髖關節放鬆,我的腰放鬆,然後頸椎,然後頭頂,一直從腳底冥想到頭頂。讓自己一層一層地像做CT一樣,一層一層地掃描過來,然後慢慢地放鬆下來。這個過程是一個保持正念的非常好的方法,而且很多催眠師都曾經推薦過類似的方法。

 

 

 

在這里邊有一段給大家念一下,他說:“有時候工作環境讓我們感到不自在,我們缺乏安全感,感覺自己不被接納,害怕被拒絕。然而我們來到山野,身處樹木和動物圍繞的環境中時,似乎它們能夠接納我們,我們好似尋得了皈依,我們不害怕他們會審視和評判我們。但在工作中,我們卻恐懼不被認可,我們害怕表現自我,我們努力表現,感覺自己被他人接納,這是不幸的。”

 

 

 

在工作當中和我們在自然當中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為什麼很多人喜歡在大自然當中放鬆?因為大自然對你沒有評判。中國古人講:“天無私復,地無私載”,就是這個道理。為什麼天地我們要合其德?因為天和地不會像人一樣給予你特別多的分別心和判斷。

 

 

 

他接著說:“一朵花沒有這樣的恐懼,它在繁花競開的花園里生長,卻不祈求成為任何其他花朵,它接納自我原來的樣子,不求成為他人或他物。如果生來如此,我們就沒有必要改變自己,我們需要學習自我接納,整個宇宙相互聚合並讓我們以這樣的方式顯現,如此就是美的。美,就是表現自我。”

 

 

 

向一朵花學習,一朵花為什麼能夠那麼安閑?因為它不期望自己能夠成為別的花的樣子。所以如果我們在職場當中,你會突然感覺到特別大的壓力,有很多人在盯著你看,老闆對你不滿意或者等等。這時候你能不能想象自己是一棵樹或者想象自己是一朵花,盡力地做到自己最好就好了,努力地讓自己不斷地成長。其實你就是一個跟自己在賽跑的一個過程,你不需要去取悅誰,你只是把事做好,這樣做事反倒容易做得好。

 

 

 

而反過來是什麼讓我們經常把事做砸了呢?就是我們總在猜測別人的需求,我們整個喪失了自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我們總覺得似乎這樣能夠得到別人的好感和好評。那時候,你會發現你的壓力很大而且未必能夠做得好,這是工作中修習正念的一些事情。

 

 

 

這是一個簡單的場景,那麼工作中怎麼做到情緒管理呢?因為工作中有時候難免會有情緒,你說你剛剛講的這些能做到,那前提是我得情緒好。我情緒一糟糕,我一憤怒,我一生氣,一發飆,這事就完蛋了。一行禪師在這裡面講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例子,他說他有一間很好的禪房在法國。有一天刮台風,後來他跑回那個禪房的時候,那個禪房已經完全變成了不同的樣子,雨水也打進來了,整個把禪房也弄濕了。風把窗戶全部打開,里邊東西都濕漉漉的,很糟糕,他的心情一下子變得很不好。

 

 

 

怎麼辦呢?他的辦法就是趕緊把窗戶都關起來,收十柴火,燒火。等他把火燒旺了以後,那個屋子開始冒出熱熱的蒸汽的時候,那個禪房又回到了過去溫暖的樣子,這是什麼意思?就是當我們在遇到憤怒、恐懼的這些事情的時候,你要盡快地回歸自己的島嶼,什麼叫作“盡快地回歸自己的島嶼”?就是你要有一個療傷的地方,這個療傷的地方就在你的心裡面。所以,就像照顧自己的禪房一樣照顧自己的情緒,所謂的恐懼、憤怒、絕望,這些東西都是你的孩子。

 

 

 

你應該照顧你的恐懼、憤怒、絕望這些孩子,它們才能夠變得更好。就好像媽媽一旦看到孩子哭,她就立刻會過來哄他,把他溫柔地抱起來拍一拍他,讓他安靜,這就是你應該盡到的責任。而不是我們的恐懼、憤怒和絕望升起來的時候,我們不斷地自責。當你的恐懼、憤怒和絕望升起的時候,我們應該像媽媽照顧孩子一樣去呵護它,而不是給自己深深的自責,說你怎麼能這樣。

 

 

 

當你不斷地給自己進行自責的時候,你會發現這些東西會變得越來越強大,它會控制你。而當你開始關照它的時候,它就會逐漸地減弱,逐漸地減輕,因為你用慈悲的心在對待它。所以請大家記住這個禪房的比喻,那個溫暖的小禪房。

 

 

 

在你的禪房被風吹雨打破壞了之後,你應該盡快地去生火,照顧它,把它搞熱,讓它變回到過去溫暖的樣子。所以這就是在工作中情緒管理的一個核心的點,就是你要懂得照顧自己的情緒,而不是整天用自己的情緒來控制自己。你是主人翁而不是情緒是主人翁,所以意識到所有的情緒都是無常的。

 

 

 

各位知道無常是一件好事,無常意味著轉換,無常就代表著還有改變的可能,而我們很多人都拒絕無常。我們都認為說,最好無常不要發生,最好我不要生氣,最好不要讓我覺得恐懼。但實際上你覺得恐懼,你覺得生氣,這都是無常的表現。因為有無常,所以它們才會轉化。所以你意識到這些情緒的發生,其實都只是無常而已,那你就會淡定很多。你知道它有升起的時候,它就有滅下去的時候,所以你要像照顧孩子一樣去照顧它們。

 

 

 

還有就是可以學會用行禪來化解憤怒,當你憤怒特別強烈的時候,你可以出去走一走,然後說我到了,我到家了。一邊走路一邊說我到了,我到家了。用這種行禪的方式能夠很有效地化解憤怒,那麼在工作當中怎麼樣去面對爭端呢?因為既然有工作就會有爭執,大家的意見不一致,這是很常見的現象。在工作中升起爭端以後,你要想到一個比喻。就是一個房間里邊很冷,很冷的時候是什麼能夠讓這個房子暖和呢?暖氣。

 

 

 

你得用暖氣來進入到這個房子里邊,這個房子的冷氣才會逐漸地減少,所以什麼是化解爭端的暖氣呢?就是我們的正念與正定。正念與正定就正好對峙著我們的痛苦和憤怒,所以當爭端起來的時候,人很容易升起的心,就是痛苦和憤怒的心。但是當你有了正念和正定,你邀請對方一起呼吸一下,安心地靜坐一下,給對方一個微笑,這時候知道憤怒只是來自於自己,而不是來自於他人。

 

 

 

一行禪師在梅村實踐了一個方法,就是用三句話來化解憤怒,我覺得這個特別有價值。我們來看一下哪三句話呢?他說當你太憤怒的時候,下麵三句話或許會非常有用。

 

 

 

第一句話說,親愛的同事或者親愛的朋友,我很痛苦,我很生氣,我希望你明白我的感受。因為你們的生命都是相連的,你有責任讓對方瞭解你的感受。所以第一句話是我很痛苦,我很生氣,我希望你明白我的感受,這是第一句話。

 

 

 

第二句話你可以說,我在盡力轉化情緒,這是指什麼呢?這是指你正在修習觀呼吸,你剋制自己,不因為憤怒而在言語和行為上有過激的行動,而是洞察並努力地修習正思維和正語。這第二句話將激發對方對你極大的尊重,你要告訴他我正在盡力地轉化情緒。

 

 

 

第三句話叫作請你幫幫我,你可以更加具體地解釋說我無法獨自處理自己的憤怒,我已經盡力了。24個小時就快到了,而憤怒的情緒仍然沒有太大的緩解,我一個人無法轉化它,請你幫幫我。尋求幫助是一件好事,尋求幫助比一個人挺過來要好得多,因為當你向對方尋求幫助的時候,其實對方是會願意幫你的。因為你前面在講你在不斷地轉化情緒。

 

 

 

這三句話其實很像我們之前講過的《非暴力溝通》的方法,非暴力溝通不意味著你不說出自己的痛苦,你要告訴對方我的確很生氣,我的確很痛苦,那麼我在做些什麼努力?我希望你跟我一起來做這件事,不難,就這三句話。

 

 

 

這三句話聽起來不難,但事實上它最大的難點在哪兒呢?就是你得能放下你的驕傲的心情。你能夠變得不驕傲,你能夠不傲慢,你不覺得自己是一個堅不可摧的鋼鐵戰士,女漢子。這時候你才能夠說出這三句非常溫柔、非常具有建設性的話。

 

 

 

我們再重復一下,第一句話說,親愛的朋友或者親愛的同事,我真的很生氣,我此刻情緒非常不好,可以說出這樣的話。第二句話說,我正在努力地轉化我的情緒。第三句話,我希望你能夠幫幫我,已經過去了24小時,我的憤怒還沒有化解,我希望你能夠幫幫我。那對方可能說,你需要我怎麼幫你?你們可以討論一下怎麼樣讓對方能夠幫你把這個情緒減弱。這個話你如果說不出來的話,你可以寫下來,寫下來這三句話給對方,對對方也是有效的。

 

 

 

我覺得在家裡邊也可以試一下,因為它比大喊大叫好得多。寫下這三句話給你的老公,告訴他你很憤怒,但是你正在轉化,你此刻需要得到他的幫助。一個人願意去向別人申請得到幫助,證明你知道我們大家是一體的。我們每個人和其他人都是一體的,我們沒有人能夠和其他人分割得開,所以這是我們講的叫作用三句話來化解憤怒的方法。

 

 

 

到現在為止,我們講了三段。第一段是一天怎麼樣開始,從早上起床到出門,然後在工作當中怎麼樣保持正念,呼吸,行禪,連上廁所都可以保持正念。怎麼樣去轉化工作中負面的情緒。

 

 

 

還有一個是怎麼開會,叫正念的會議。在開會的時候,有一門課叫會議管理,專門講會議的。在一行禪師的這個會議管理當中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地方就在於,每次開始之前,他要求大家先靜坐,先聽一下那個罄的聲音。在公司里放一個罄,所有人坐在那兒以後,董事長“梆”敲一下。所有人用耳朵追著那個聲音,然後坐下來安靜,安靜好了,咱們再開會,這是他們的方法。

 

 

 

我試過一次,參加有一個培訓,一個德國的老師叫馬丁,他做的培訓就是每個人上來都是先靜坐。他從來不會一上來就上課,不像我每次進教室就開始上課,生怕浪費大家的時間。他就先靜坐,靜坐到什麼時候呢?其實我發現他沒準,他是靜坐到自己和周圍的人,他感覺你們真的安靜下來了,他才開始說話,就很容易讓你接受他。所以這是會議的第一步,安靜,聽罄的聲音。

 

 

 

然後提醒自己要使用愛語和諦聽。就是你要提醒自己在開會的時候,不要隨便地評判別人。不要用刺激性的語言,要多說柔善的語言,樂於尊重和接納別人的觀點。在這里邊有一個方法,史蒂芬·柯維曾經講過,跟一行禪師說的是一樣的。就是不要輕易地打斷別人,你要學會用發言權杖,什麼叫發言權杖呢?在家裡邊開會的時候,你可以拿一根筷子,這個筷子拿在誰的手裡誰說話。只要他手裡拿著筷子,他就可以說話,別人不能說。等他說完了,沒了,說完了,筷子交出來,筷子交給下一個人。下一個人拿到筷子,下一個人再說話。

 

 

 

每個人都要珍惜自己拿到發言權杖的時間,也要尊重別人手裡拿著發言權杖的時候。這時候有了這個發言權杖,你會發現開會的效率高了很多。因為爭吵會少很多,沒有人會隨意地打斷別人。有時候人和人爭吵真的不是因為觀點上有多大的分歧,而是覺得你不尊重我,你總是打斷我。所以他著急了,他就會越說越激動,所以有一個發言權杖,大家可以從容地說完這個觀點,再讓下個人發言。也更有利於我們會議的效率的提高,其實聽得更清楚。

 

 

 

最後是聽取各方的意見來達成共識,這個是一行禪師所說的如何用正念的方法來開會。你學會了在公司當中呼吸、行走、上廁所、處理負面情緒並且開會、處理沖突。還有一個步驟,過完這一天,就是回家,你真的回家了。這次不是說,你走了一步就到家了,而是你真的回到了你的家裡邊,回家的時候要怎麼做呢?要學會回歸當下的自我,這是什麼意思呢?

 

 

 

一行禪師說,一個國王如果不管理他的國家,你們覺得這個國家會怎麼樣?這個國王或王后根本對他的國家沒有任何興趣,他整天就在乾一些別的事,沒有人去照顧這個國家的田園和老百姓,那這個國家一定會混亂。

 

 

 

誰是這個國王呢?你就是你這個王國里的國王。而你經常不願意照顧自己的家園,你的辦法是什麼呢?你看電視、玩手機、看報紙、聽音樂、看電影,你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分散著自己的註意力,但是你不願意照顧自己內心的這個國家,你不願意讓自己回歸到自己的家園當中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所以當你回到家裡邊以後,你要做回這個負責任的國王,你要負責照顧自己的家庭,負責照顧自己的情緒。所以你要在做家務的時候都保持喜樂,在陪孩子玩的時候都保持喜樂,我們講過那本書叫《忙碌爸爸也可以是好爸爸》。

 

 

 

那個書里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就是一個爸爸就算很忙,他回到家裡邊,他也跟孩子創造黃金時間,什麼叫創造黃金時間?其實就是,你是認真地在陪孩子玩,你不是拿著手機坐在旁邊看孩子玩。甚至我們很多爸爸拿著手機都不看孩子玩,他覺得我已經陪你了。你看,你在那兒玩的時候我就在旁邊,那不叫作陪伴。那時候這個國王不在家,那個國王出去打獵去了,他壓根就沒管這個國家。

 

 

 

所以你要能夠真的做到一個負責任的國王,你想想看一個負責任的國王是什麼樣?你得噓寒問暖,你得去瞭解現狀,你得去觀察。對於孩子最好的陪伴可能就是你專註地盯著他看,他就很開心了。

 

 

 

跟自己的妻子說說話,一塊兒在打掃房間,在洗碗的時候都能夠專註地體會到每一刻的感受,這才是你回家的真諦,你能夠回歸到當下。在家裡邊呢,他也希望你們能夠給自己的呼吸留一個空間。如果房子有一點空間的話,佈置出一個小地方,在一個小地方能夠坐下來,安安靜靜的。

 

 

 

我們有一個書友他們做香的,就是做那種很棒的香。他們發明瞭一個小東西特別有意思,叫作“行走的禪堂”或者叫“行走的道場”,什麼叫行走的道場呢?就一個小包,這樣一個三折的小包,你把那個很袖珍的小包一打開。有一個香插,有一小袋香,有一個點火的點火器,鋪在那兒一個檯布。然後你把它往那兒一鋪,香插一放,點上一根香,點著,馬上一個禪堂就做出來了。

 

 

 

所以在家裡邊可以給自己營造一個能夠讓自己安心、安靜的這麼一個角落,這就是一個修行者所應該具備的一個空間,讓自己能夠在家裡邊隨時放鬆下來。一行禪師在這本書里邊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創見,我打算把它貼在我們公司的牆上。我回去要跟我們公司的人講一下,這個東西應該作為我們公司的文化,為什麼呢?

 

 

 

他說你知不知道職場當中有三種權力,而我們很多人都會輕易地放棄這三個權力,哪三個權力?要升職、要加薪、要放假,不對,這不是職場當中的權力。職場當中三個最重要的權力,第一個是理解,你有權力理解別人,你有權力用慈悲的心態去看待別人。化解憤怒最好的方法就是慈悲心,我們叫作貪嗔痴。當你嗔念升起來的時候,其實你的慈悲心就最能夠化解這個嗔念,你能夠看到大家的不容易。

 

 

 

所以人和人在一起之間最好的關系就是,我能夠理解你的不容易,(出自《了不起的蓋茨·比》)。我經常引用這個話,開篇就講,我爸爸告訴我不要輕易地評判任何人,因為你從來沒有經歷過和他們一樣的經歷。所以當你能夠運用到理解這個權力的時候,你在職場當中的敵人就會少很多,因為你是在用愛來跟他們溝通。

 

 

 

第二個權力就是愛,你在職場當中,你還有一個權力是用愛來跟別人溝通,用愛的方式來化解紛爭。

 

 

 

第三個權力叫放下,什麼叫放下?我們老說放下,希阿榮博堪布在《透過佛法看世界》里邊對放下有一個特別好的解釋。他說,放下就是對已有的東西不貪著,對沒有的東西不希求,獲取需要福報而放下需要智慧。所以在職場當中,你其實有一個權力叫作放下。如果你特別想得到一個職位,特別想得到一個訂單,你沒有得到的時候,你可以把它放下,然後去做下一件該做的事。有人說這樣做不是就沒有什麼追求了嗎?No,這樣做有可能你會得到更多。

 

 

 

因為有時候左右我們的東西就是我們的情緒,我們的情緒使得我們容易產生聯想和放大。我們把一城一池的得失會放得特別大,我們甚至會把它上升到他不尊重我,他這個人眼中就沒有我,他瞧不起我,所以我要反擊。當你在做這樣的想法的時候,那個費斯汀格法則就開始起作用了。生活中90%的煩惱是因為我們對10%的事做出了很更多反擊,一個修禪的人是不需要這樣做的。

 

 

 

所以一行禪師說,能不能夠用這樣的方法還能夠獲取利潤呢?他認為是可以的。他說在做工作的過程當中,當然是要獲取利潤,最重要的是利潤不可以以快樂作為代價。各位想想看,我們有多少工作是以快樂作為代價去換取的?我特別同情那些我們的有很多的書友或者學員,他們告訴我說,不得以,每天都要喝很多的酒。為了應酬,為了跟別人搭上一句話,還不停地抽煙。

 

 

 

你知不知道抽煙和喝酒對你的身體有多大的傷害?我們不從佛教的角度講,就從身體的角度講,它的傷害都非常大。因為肝是沒有反應的,等肝有反應的時候就來不及了。肝從來你再多的負擔,它都沒有反應,它也不會疼,但是當它疼起來的時候,就已經來不及了。所以很多人會用憤怒,用喪失道德,用各種各樣的事情來換取一點利潤,這個代價真的太大了。

 

 

 

所以佛教講正業,除了正念之外,你要從事正業,這也是八正道之一。你要能夠知道可以獲取利潤,但是利潤一定是事業的一個副產品,我不以簡單地追求利潤為我的人生的目標。你要去發掘你事業的意義,找到一份有意義的工作,然後努力地做下去。看到自己為這個社會所做的貢獻,你的心情也會好很多,你也會更容易把它堅持下去。

 

 

 

在這個過程當中去獲取相應的利潤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千萬不要因為沒有得到一點點的利潤、肯定或者是地位的提升就去生氣,這就不劃算了。這個東西是吃虧的一件事,所以當你能夠理解到這一點的時候,你會知道一行禪師很寬容。他根本沒有讓你跟他們一樣在梅村裡邊修煉,不要出來。他說你可以去賺錢,但是你要知道賺錢只是一個副產品,不要以犧牲快樂為代價。

 

 

 

在最後,總體的總結下來,一行禪師認為要保持生活中的快樂,三個非常重要的方法,哪三個?我想你們也能夠猜得到。第一個方法,就是要善於發現幸福,看到我們的身體和周圍的一切已經存在著許多快樂的條件。這一點我們在《幸福的方法》里邊曾經深入地講過。

 

 

 

幸福不是一種狀態而是一種能力,當你喪失了幸福的能力的時候,給你什麼樣的條件,你都不會覺得幸福,所以你會在豪華的別墅里邊逃亡。所以幸福是一種什麼能力呢?幸福就是對快樂的感知力。所以幸福的反面並不是不幸,而是麻木,你要從麻木當中擺脫出來。你得學會第一個方法,就是善於發現幸福。

 

 

 

第二個方法,就是你要憶苦思甜。一行禪師特別喜歡憶苦思甜,他就告訴大家說,刷馬桶為什麼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因為很多人覺得刷馬桶很糟糕,他說刷馬桶真的很幸福。因為你不知道我們過去在越南是怎麼上廁所的,他們在寺廟里邊沒有廁所。他們每次上廁所,不管是刮風下雨還是下雪天,他都要跑到後山上找個隱蔽的地方上廁所。上完廁所之後,連紙都沒有,都是用曬乾的香蕉皮留著,然後解決問題。

 

 

 

所以他會說能夠刷馬桶本來就是一件特別喜樂的事,因此當你能夠學會憶苦思甜,回顧過去的不幸,珍惜當前的幸福的時候,你的幸福感會提高很多。

 

 

 

第三個方法是安住當下,悲喜不驚,修習與人生悲苦喜樂共處的生活態度,接納並包容痛苦而不是抗拒和壓抑。這個就高級了,這一條比前兩條都要高級得多。前兩條還是入世的方法,最後一條就是出世的方法。當你能夠時時刻刻跟當下和諧相處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身體雖然很疼,但你依然有一個不疼的在。你的身體雖然很煩,但是知道自己煩的那個人並不煩,能夠學會做自己的觀察者,你才能夠真的成為自己的主人公。這就是禪宗經常講的叫當頭棒喝,說主人翁何在?此刻掌管你的這個人到底是誰?

 

 

 

你清晰地能夠感知到自己此刻在做些什麼,那麼你所做的一切其實就是你的整個人生。這句話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人生是一條單行線,人生沒有可以選擇的,說我如果那樣的話,就更好了。萬一我沒有怎麼怎麼樣,我就不會怎麼怎麼樣。當你這樣想問題的時候,你總覺得你的人生似乎還有一個雙胞胎兄弟在別的地,實際上沒有,你的人生所做的每一步就是你人生的全部。

 

 

 

因此當你能夠感受到你此刻的呼吸,你此刻正在做的事,你這一刻才沒有荒廢。而如果不這樣的話,這一刻一晃就過去了。所以安住當下,接納、悅納,叫喜悅地接納,這時候你才能夠真的時時刻刻都保持開心和幸福的狀態,這是一行禪師給出的三個方案。

 

 

 

在這本書的最後,還有他整個集成的28個方法,我就不一一地說了。因為我之前講的過程當中其實都已經包含到了,有機會的話你們可以買來看一下。

 

 

 

除了這本書之外,今天其實還想給大家推薦另外一本一行禪師的書,我們就合並在一起講了。因為這兩本書的內容非常接近,這本書叫作《愛的修行》。《愛的修行》很薄,薄薄的一個冊子,但它里邊用到最多的方法,就是怎麼跟別人互動,你要告訴別人說,朋友我真的很生氣,我希望得到你的幫助,這就是從《愛的修行》里邊衍生出來的。

 

 

 

還有就是當對方生氣的時候,你應該過去告訴他說,我能夠感知到你現在真的很生氣,請讓我來幫助你。這時候,用這些《愛的修行》的方法,結合我們《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你才能夠時時刻刻讓你的人生處在正念當中。

 

 

 

最後我希望發起一個倡議,你要相信你自己就是佛陀。你要做那個一號線上的佛陀,你要做擠地鐵的佛陀,你要做那個坐在餐桌邊的佛陀,坐在辦公室里的佛陀。因為佛陀早就講過,“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當你能夠放下這些妄想、執著的時候,哪怕只有一刻,你能夠體會到自己此刻的清凈的本我,那就是成佛的過程。所以我現在正在努力地做一個講書的佛陀,我在講書的過程當中體會到講書的快樂,知道我所說的每一句話的意思和含義,希望它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這就是我享受這份工作的過程。

 

 

 

因此,好多人很同情我,總是說樊老師你好累,你整天飛來飛去,你到處跑,你多辛苦等等。這些話其實都無助於我更好地修習,因為你知道我沒有覺得自己有那麼累。我每天無非就是坐飛機、坐高鐵、坐汽車,到處都有人接著我,有時候需要等一等就等一等,等一等再坐飛機、坐高鐵、坐汽車。

 

 

 

到了一個地就是看書或者講書,跟別人聊天。如果有很多人需要我講課,那就是同時跟很多人聊天。所以當你能夠感受到自己生活的每一步都是些什麼的時候,這些東西就不會那麼繁重。所以西方人經常講那句話,Work life balance,我們要追求的是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當你說這句話的時候,其實就已經不平衡了,因為你把工作跟生活分割開了。你認為說,那個就叫作工作,這個就叫作休息,你一旦把它對立起來,你發現你怎麼都沒法讓它們舒服。

 

 

 

最後的結果就是你期望著自己說,等我有錢了,我就可以不工作了。那麼真的不工作了以後,你真的就能夠幸福嗎?沒有,其他的煩惱會繼續涌現上來。所以你要知道,工作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你要做到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因為工作本身就給你提供了修行的契機。

 

 

 

如果沒有這麼多繁重的工作,你根本不知道怎麼樣去對峙自己的情緒。這也就是為什麼投生為人是一件很難得的事的原因,希望這本書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謝謝!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蘇小凱分享知識 的頭像
    蘇小凱分享知識

    蘇小凱 分享實用知識

    蘇小凱分享知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