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是知識的缺口【108】
學會吃飯
教你正念吃飯的知識、觀念、方法,會讓你吃的更滿足
圖取材自:台灣世界展望會
正念就是你專注不加批判地覺察,你的內在世界及外在世界的過程。
學會吃飯就是運用正念吃飯,就是把吃的動作拆解,想像、觸摸、聞、慢慢咀嚼,加入滿足感量表,把味蕾和胃的感受器打開;享受在吃的過程。
減肥的比例
就是你能夠分餐制。能夠吃得少很多,分餐少很多。
2:1:1,兩拳頭果蔬,蔬菜和水果,一拳頭主食,一個手掌大小的肉,白肉最好,就這些。瘦肉,不能吃肥肉。
一天的攝取熱量
就是你要知道我們每公斤體重,大概每天需要的熱量是25到30大卡每公斤。所以如果你是70公斤的人的話,你的熱量就是1750到2100大卡,差不多就夠了。
現代人壓力大和步調快,正念的精神是放慢動作,讓自己感受回歸於當下,感受這當下的美好。
大部分人也都被習慣給束縛著,要讓人改變,養成好習慣精神在於,簡單、易懂、好執行。
「所以,隨時來個迷你靜坐練習吧!」
慢慢摸著保溫杯,淡定說
四顆葡萄乾調動你的味蕾
拿起第一顆葡萄乾,看一看。首先看一看,看看這個葡萄乾上面的褶皺樣子,想像一下多少人為它付出過勞動。
從葡萄長出來然後慢慢地曬成乾,然後收縮下來,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別著急吃。
再捏一捏,感受一下它的質感、捏一捏它,轉動,裡好像有液體的感覺,肉肉的,挺好,葡萄乾挺好。
聞一下,放到鼻子聞一下,葡萄乾什麼味,有沒有味道。
好了,放到嘴裡邊,不要嚼,用舌頭玩它,用舌頭去感覺那個葡萄乾。
在你嘴裡不停地轉,不停地轉,感覺它 輕輕地試探它,輕輕地咬一咬,但是不要使勁,感受到那個葡萄乾在你的嘴裡慢慢地軟化、膨脹。
這樣,這時候小心翼翼地咬出第一口,我們在線下跟很多人,一塊兒吃過這葡萄乾,好多人告訴我說,這是他這輩子吃的最甜的一個,就這輩子沒有嘗過一個葡萄乾這麼美好。
我自從練習過這以後,我們家常備著葡萄乾,就是沒事拿出一顆來仔細地品嘗一下,一口咬下去,汁水四溢,怎麼這麼甜這玩意。
就是那個甜的感覺,因為你的味蕾完全打開了。
這是第一顆,然後接下來,嚼下去,咽掉,感受到嘴裡沒有了,沒有葡萄乾的渣滓了。
好了,再拿第二顆,第二顆看一看,捏一捏,聞一下,想像一下,還有人說,聽一下,聽聽都行,沒關系。然後放到嘴裡邊轉,玩,體會它,第二口。
迷你靜坐練習
不需要你正襟危坐10分鐘,或者20分鐘,你們家人會覺得你有點奇怪,迷你靜坐練習,長的1到2分鐘,短的幾秒鐘。
我現在經常就是用幾秒鐘的這種方式,就像我現在跟你們講書,我可以突然來一個迷你靜坐練習。
你看,體會一下我的感覺回到這兒了,這時候你說話的節奏、態度馬上改變了,甚至煩惱的時候摸一下杯子。
迷你靜坐練習,摸一下杯子,把感覺帶回到這個觸覺當中,感受到這個杯子的溫度,這就是正念。
很多人喝茶都感覺不到溫度的,就這樣,因為你忽略掉它了。
所以迷你靜坐練習幾秒鐘的時間,讓你的感覺一下子回歸到當下。
要把散步當作散心
在運動的時候,你說,我不會跑步,跑步太累了,最起碼你要會散步。散步的時候,有一個這書裡的細節。散步的時候,他說,要把散步當作散心。
而不要把散步當作運動,為什麼呢?因為當你把散步當作運動的時候,他們在很多人身上都發現了補償效應。
補償效應就是我一看表,今天走夠了1萬步,我來個肉夾饃吧?所以你那一個肉夾饃一吃,你那1萬步白走了,又補償回來了。
所以你要把散步這件事當成一個玩,這就是我的日常行為習慣。我就這麼走就行了。
正念呼吸
前面我們說內在的智慧、感受力,這個是外在的智慧、知識、接下來我們要改變這個進食模式了。
首先我們要學會正念呼吸,這個大家會嗎?怎麼樣做到正念的呼吸?雖然我們講過很多跟正念有關的書,但是我覺得還是應該把這件事強調一下。什麼叫正念呼吸?
首先要學會開始進行腹式呼吸,用肚子呼吸,吸氣的時候肚子鼓,出氣的時候肚子扁,有的人沒有經過訓練的時候,你會發現吸氣的時候胸部鼓起來了,這個是胸腔呼吸。
這個沒有到達腹部,你要練習像聞花香一樣,聞進去以後,肚子是鼓起來的。然後出氣的時候,從腹部把氣推出來,所以首先開始腹式呼吸。
做3到4個深呼吸,讓肩膀放鬆,肚子放鬆,你作為一個業餘人士,你不需要考慮過多的坐姿,然後盤腿坐還是幹嗎?不用,坐直就好了,只要你坐直就好了。
然後讓呼吸慢下來,找到平常的節奏和速度,不需要誇大呼吸,也不需要比平常更深更飽的吸氣,跟隨呼吸。
吸氣時,留意鼻尖吸氣時空氣是冰冷的,察覺到空氣進入喉嚨流入腹部,然後吐氣時,空氣是溫暖的。
這個我深有感觸,你知道 我在練習跑步的時候,冬天練習跑步的時候,能夠支持我一直跑下去的東西,不是那個意志力,而是我在感受我鼻子前面呼吸的那個氣,就是吹出去涼涼的,吸進來熱的,就是那個氣。
因為我呼出去的哈氣,到這兒熱熱那種感覺,你就只要集中在這個事,跑步跑多遠都行,一直跑都行,就是因為你的注意力是集中的,你不是渙散的。
你腦子裡沒有在想說,哎呀,我為什麼要跑步?我能不能休息一會兒?別人都不跑,我幹嗎要跑?你不用想那個,你就專注地去體會,所以感受那個氣息。
然後接下來專注力游走的時候,專注力會游走,不要緊,單純地將它帶回呼吸就好了。
覺知從呼吸游走到其他經驗,是個自然且正常的現象,重要的是練習單純,不帶批判地覺察它游走的過程,然後溫柔地把覺知帶回呼吸,感受你的鼻尖,感受到那個氣息的溫度。
然後接下來探索及實驗,如果發現呼吸的感覺在某個部位特別明顯,比如說鼻尖、喉嚨、腹部等等,可以選擇這個部位作為觀察的主要重點,或是選擇跟隨整個呼吸所經過的途徑。
說到底很簡單,就是好好呼吸。呼吸是意識的錨,你的意識跑走了,用呼吸把它拉回來,這個叫正念呼吸。
滿足感量表
多長時間吃一頓飯是合適的?我們一般留中午午餐的時間,會留一個多小時加入一點休息的時間。
真正吃的那個時間,有人說半個小時,或者說至少得有20分鐘吧。
事實上我們吃飯根本用不了20分鐘,你不需要20分鐘,如果你能夠打開你的味蕾,第一個把關的地方是味蕾,你自己去做一個量表,就是味蕾的這個叫作滿足感量表。
從0到10,0就是太難吃了,噁心,味同嚼蠟,吃不下去。10就是太好吃了,非常棒。
然後你就一口一口地吃,吃每一口的時候,體會一下這個味道好不好,打幾分?10分,9分,8分。如果它打在7分以上,你就接著吃,如果這一口吃下去 4分了,你就可以不吃了。
所以基本上統計結果是三到四口而已,就如果你認認真真地吃一個飯,吃三到四口,你的味蕾首先就已經不那麼願意吃飯了,這時候味蕾的滿足感就已經達到了。
學會靜坐
那正念飲食的四個核心元素,第一個就是學會靜坐。因為學會靜坐,可以讓我們提高感知力,最重要是打開你的感知力。
當你沒有感知,往嘴裡不斷塞東西的時候,你是不可能學會或好好品嘗那個東西的,所以學會簡單地靜坐。
然後了解你自己意志的力量,擁抱而非對抗食物。
你要擁抱食物,而不是對抗食物。食物是美好的,是帶有感情的,然後感受科學調節的這種影響。
這個作者原來是在日本學習過,從日本回去以後,在威斯康星大學、耶魯大學都學習過。她就發現把東西方的這些東西結合在一起,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事。
把東方的這種正念練習和西方的這種科學量表結合起來,能夠給生活帶來特別大的改變。
所以她說自我調節理論和進食經驗的這種結合,形成了她的這門課程,就是學會吃飯這件事不是靠意志力。
請千萬記住,絕對不是靠意志力,甚至它允許你短暫地沒有意志力。有時候晚上受不了,吃多了,沒關系,你放鬆,沒關係。你今天猛得吃多了,不要緊,你明天少吃點就回來了。而不是說,我今天吃多了,我這輩子都崩潰了。
不要給自己那麼大的壓力,不要緊,偶爾放縱一下是非常正常的事。
所以你與其建立一種痛苦和焦慮的關係,不如培養一個與味覺滋養和滿足感相關的關系。就你能夠每天去感受你的味覺。
什麼是正念的場景?比如說你突然看到日落的那一刻,覺得好美,找到這種感覺的時候,那就是正念。
然後有一天你突然看到彩虹,天上的彩虹,哇,在那兒看,忘記了拍照的那一刻,那就是正念。
還有你仔細地盯著一個嬰兒的臉,一個嬰兒,初生的嬰兒,盯著他臉去看的時候,投入進去。還包括你聞一朵花的花香的時候,那種感覺,這就是正念。
所以我們人生當中或多或少都體會過正念的感覺,正念就是你專注不加批判地覺察你的內在世界及外在世界的過程。
就當你能夠不加評判地不去說這個食物好吃,這個食物不好吃,這個健康,這個不健康,不做這樣的評判的時候,全然地接受它,這就是正念。
金錢壓力
第二個叫作金錢壓力,就覺得不吃完不行,花了錢了就得把它吃完,尤其是吃自助餐。
你要減肥的話,最好別去吃自助餐,但是這個作者說,你學完這個課以後,自助餐隨便吃,進自助餐廳,你也就吃兩三口就出來了,因為你飽了,噁心了,不好吃了。
社交帶來的壓力
第三個叫社交帶來的壓力,別人都在吃,你不能提前撤出。
但這裡有一個例外很有意思,就是你說吃飯的時間長,容易吃得多,是吧?
法國人吃飯時間特別長,法國人一個晚餐吃幾個小時,都是有可能的。
但是法國人都那麼瘦,美國人吃飯很快,一個漢堡包吃下去就完了,美國人都很胖,為什麼呢?很簡單,法國人吃飯時間長,但是他們吃得極其挑剔。
體重計的問題
第四個就是體重計的問題,一個人天天被那個體重計牽掛,每天一上稱覺得減了,心情很好。增了, 心情很鬱悶。
你看早上剛一起來就被體重計搞得心情不好,這是不科學的一件事。他說你稱體重最好就是,一周稱一次,一周稱一次更容易減少那種波動。
然後你能夠看到自己持續的這種改變,一周減個一兩斤,是非常正常的一個事。然後或者你稱上一兩周之後停掉,你把體重計這件事停掉,你用什麼來衡量自己胖瘦呢?
她說更有意思的方法是看你的褲腰,看你的褲腰就能夠感受到你是胖還是瘦。
這個比體重計沒有那麼容易讓人焦慮。這是我們說要學會培養外在的智慧。
正念飲食的原則
培養正念飲食的習慣,這裡有幾個支柱性的原則,就是你要知道,
第一,只有你了解自己的身心需求,你的教練並不了解。你的教練告訴你不許吃羊肉泡饃,那是切斷了你和你媽媽的聯繫,只有你才能夠瞭解你自己的身心需求。
然後你能夠感受自己,而不是懲罰自己,你自己可以做到感受自己,而不是懲罰自己。
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好的食物,然後學會計算熱量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這個叫作外部智慧,每一口你都能夠發現喜悅。
那麼首先我們要了解,每個人為什麼吃飯進食的原因。你們有沒有統計過,你們為什麼吃飯?第一大進食原因叫作生理飢餓感。就是真餓了。
大家知道什麼是真餓了嗎?今天晚上你們就可以試一下,回到家以後到了晚飯的飯點,別著急吃飯,好好感受一下飢餓啥感覺。我們現在很多人是很陌生的。
第二種原因,很多人吃飯就是因為看到了食物,看到就吃。
像我們有時候下午開會往那兒一坐,桌上擺好多東西,你坐著坐著不餓,但是忍不住就拿,就吃了。
最後吃得到處都是狼藉,其實根本沒必要吃,只是看到了。第三個原因是記憶,我們的記憶當中,習慣性地要在這個時候吃點東西。所以你就去吃了,這也是。
第三種原因,社交壓力,就大家一塊兒,你看,我前兩天在西安回去錄節目,錄完節目以後,我們那個我大學時候的教練說,晚上一塊兒吃烤肉。我說,我這麼健康的人,我不能吃這個。但是教練叫你去,你不能不去,就坐那兒。
坐那兒,啪,陝西特色烤肉全上來了。你就忍不住來幾根,一晚上又吃多了。社交壓力,社交壓力也是你要吃飯的原因。
第四種原因,你想做點壞事,想做點壞事。有沒有女孩子失戀以後,狂吃東西的?這就是想做壞事。
你告訴自己說,我就要這樣,我就要懲罰自己,我就要做點出格的事。
所以就吃薯片,我就吃爆米花,我就吃這些東西,原因就是你想做。
第五種原因,就是想被安撫,就當你需要安撫性食物的時候,吃很多安撫性食物。
但是你要知道有一個原則,用吃飯的方式來安撫自己會適得其反。就是你越是用狂吃的方式來安慰自己,最後的結果是你會越糟糕,這是一個研究結果。所以撫慰性食物所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吃的觀念
那你說,聽完我講這個東西以後,大家會覺得那我知道了。
你要說的就是以後只有餓了才能吃飯,不對,這本書不是這樣說的。
這本書說,在任何一種情況之下,吃飯都是可以理解的,都是可以接受的,你都是可以接納自己的。
你今天就是情緒有點沮喪,你吃點東西很正常,不要過多地苛責自己,只是當我們,不斷地去培養自己的味蕾,不斷地培養自己的感知力,不斷地對自己有愛,有寬容,去體驗那個食物的時候,你就會吃得越來越健康。
而如果你不斷地壓抑自己,你說:我這個絕對不行,那個絕對不行,你反而可能會朝著那個錯誤的方向越走越遠。
就像我們教育小孩子一樣,如果你跟一個小孩子整天只是強調不能做什麼事,他往往就會去做那個事,最後變得越來越叛逆。
但如果你整天去發現,這個孩子身上的優點,不斷地鼓勵他,引導他,給他激發更大的夢想,他能夠體會到生而為人的一種快樂,他自然就會變得越來越好。
所以教育小孩和教育我們自己是同樣的原理,這是要了解我們的進食原因。
同時回去以後,要學會體驗我們的飢餓感,這是一種很美好的事情。但是,不要餓得太厲害,餓出胃病就不好了,感受到了飢餓,去吃東西就好了。
所以因為想吃就吃這件事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關鍵是,吃東西是平衡的,還是失衡的?什麼是失衡的?失衡的就是有時候多,有時候少,內心充滿了內疚感,結果還變胖,這是失衡的。
平衡的就是我可以掌控,我今天吃多了,明天可以少吃一點,我可以加入一點運動,總之,我讓我的身體是平衡的,我會逐漸地變瘦。
然後維持在一個合適的體重上,這就是平衡的。
飲食情緒模式
就是去發現你的飲食情緒模式,就是你到底是為什麼容易吃得多?每個人不一樣,有的人生起氣來吃得多,有的人難過吃得多,有的人高興吃得多。
當你發現了自己的這個飲食情緒模式以後,你可以開發新的安慰方式。
就比如說你是一生氣,你就會容易吃得多。那你想想看,我以後生氣了能不能乾點別的?我生氣了,我去看個電影。我生氣了,我陪孩子去打會兒乒乓球。或者我去打一會兒遊戲等等。
看一本書,你開發一些新的模式來撫慰自己。這個會比你用吃的東西,來撫慰自己效果好。
隨著衝動的海浪漂浮
就是你發現了你的吃飯情緒模式以後,你要學會一個方法,叫作隨著衝動的海浪漂浮。什麼意思?
你有一種衝動想去拉開冰箱門找點東西吃,這時候你不要做這件事,你感受自己隨著那個衝動。哎呀,想吃想吃想吃,又不吃又不吃,又想吃又想吃,又不吃又不吃,就你像一個漂浮在海面上的。
你就想象那個場景就好了,你的欲望像海面的海浪起伏,起伏。
你就漂浮在那兒,但是不隨著它往前走,隨著它往前走,你就去吃去了。
那原地漂浮,原地不斷地起來、下去,去感受它,其實就是非常基本的正念療法。
500毫升的水
什麼叫飽足感?要體會到這個身體的飽足感。
有一個方法,就是你拿500毫升的水,一大瓶。一大瓶水,然後把這瓶水喝到肚子裡去。慢慢喝,慢慢喝,慢慢感受,把這500毫升的水全部喝到肚子下去以後的感覺,基本上就是飽足感。
然後在這個過程當中,你去感受多飽是3分,多飽是6分,多飽是7分。基本上,如果你猛地把一瓶水都喝下去的話,你的肚子會不舒服,會很多。
因為它的量是足夠讓你的肚子脹起來的,這是我們去體會飽足感的一個過程。
然後喝完水之後,你可以拿別的食物,來逐漸地嘗試這個飽足感。你就知道吃多少就會飽,吃饅頭大概吃多少你就飽了。
臉書粉專
Really凱呷看麥
各位都是有智慧的人
請各位動動有智慧的手指!
記得按讚和分享
感謝!
打10篇=1壘安打
打50篇=2壘安打
打100篇=全壘打
打1000篇=滿貫全壘打
加油!
#這裡有實用的知識
#兩份心得
#知識就是力量
#好奇心是知識的缺口
#嚴長壽
#爬兩座山
#台灣世界展望會
#洪雪珍斜槓班
#樊登讀書
#學會吃飯
#四顆葡萄乾調動你的味蕾
#迷你靜坐練習
#要把散步當作散心
#滿足感量表
#學會靜坐
#金錢壓力
#社交帶來的壓力
#體重計的問題
#正念飲食的原則
#吃的觀念
#飲食情緒模式
#隨著衝動的海浪漂浮
#500毫升的水
取自:樊登讀書,學會吃飯
讀完本文大概需要45分鐘
各位好,我們現在是在北京回龍觀的樊登書店,為大家錄制本周的新書,叫作《學會吃飯》。這書的名是我起的,因為我覺得讀完這本書之後最大的感受就是,這輩子竟然不會吃飯。
所以講到這兒,請大家按下暫停鍵,去廚房找四顆葡萄乾。如果你們家沒有葡萄乾的話,找一塊巧克力切成四小塊,或者一個餅乾掰成四小塊,準備做道具,我們待會兒要帶大家一塊兒吃飯,在吃的過程當中,讓我們學習吃飯。
為什麼說人不會吃飯?第一件事就是你要知道,我們很多人吃飯的時候,味蕾根本就沒有打開。有多少人是盲目地吃飯?就今天中午,我跟他們一邊說話一邊吃飯,吃到現在能想起哪個菜或者哪個菜的味道你還有回味?沒有。就是一個儀式,不停地往嘴裡塞東西,看到一個東西就塞。所以你的味蕾沒有體會過那個飯菜的美感。
就好像孔夫子說的,叫作“鮮能知味者”。孔夫子就是說,這麼多的人吃飯,沒有幾個人會吃的,這是第一件事。第二個,就是我們的胃部反應滯後。你們有沒有試過就吃完飯以後突然覺得:哎呀?吃脹了,或者吃多了,今天又吃頂了,今天不應該吃面條……你的胃其實早就知道它飽了,但是你沒有感覺過它,所以直到吃過了以後,你才能夠覺得太飽了。這樣浪費了多少食物,浪費了多少美好的感覺?
更重要的一件事是,我們對於浪費這件事的觀念是錯的。咱們凡是苦孩子出身,你會發現,我們都有一個習慣,就是不能剩菜。基本上能吃完就吃完,剩下這點大家分了吧,都做點貢獻,分,吃得連湯都要喝掉,這樣才顯得節約。我們從小被教育最多的話就是:你看,非洲還有很多小朋友吃不上飯,所以你必須把這吃掉。但這本書的作者告訴我們說,你要真想幫非洲的小朋友,你剩著點,為什麼呢?因為你吃下去更浪費,你吃下去了,導致你的胃撐得越來越大,所以你下一頓吃更多,非洲小朋友更沒有東西吃。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吃不下了別吃,勇敢地把它剩在桌子上,然後你的胃變得越來越小,你們家老浪費,你們家做的飯經常吃不完,那你放心,你們家下次做飯就變少了。隨著你們家做飯變得越來越少,非洲小朋友才有飯吃,這是我們正確地理解浪費這件事。而且你知道,我們現在大都市裡的這些人,吃下去很多飯以後,再花很多錢減肥,你說浪費不浪費?所以要完全糾正我們過去的這些觀念。
因此總結一下,你會發現,我們過去有沒有很多人是生活在這樣的狀態當中的:白天節食,晚上過量。為什麼白天節食,晚上過量呢?如果你學過意志力的簡單理論你就會知道,人只有在白天精力旺盛的時候有意志力。所以你白天忍得住,今天中午只吃沙拉,不吃了都行,你有意志力。到了深夜,你的意志力耗光了,意志力像力氣一樣耗光了,沒有了,崩潰了。所以深夜突然沖去外賣,叫一火鍋回家這麼吃。
我們每一次吃完東西以後會帶著罪惡感和羞恥感,反而會變得更胖。這個惡性循環不斷地在我們身上重復,最重要的事是,吃飯這麼美好的一件事,被我們搞得特別,不美好。各位,你們知道,我們每天關於食物這件事,要做多少個決定嗎?就是每天跟食物有關的。比如說,這兒放了一杯茶,要不要喝一口?這也是跟食物有關的。要進嘴的這些決定,這個統計數字說出來很嚇人,我們大家完全沒有意識——200到300個。我們每天要做200到300個跟往嘴裡塞東西有關的決定。
你們有多少次是有意識的?就大部分的時候,看到了,揪一個,這兒掰一塊,總是往嘴裡邊莫名其妙地塞東西。所以當我們感受不到食物的美好,並且因為兩三百個食物的決定,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負罪感的時候,我們的生活變得多糟糕,還變得越來越胖。
所以這本書告訴我們的,它是一門課程,它就是教大家怎麼樣好好吃飯的。它用的概念就是你要在正念當中去飲食。大家聽過我們講正念的很多書,那什麼是正念的飲食?核心就是你要能夠學會跟你的食物做朋友,向你吃東西時候的喜悅說“是”。
當你有負罪感的時候,你會覺得這個紅燒肉真好吃,太罪惡了,我的媽呀,那種感覺。明明是很美好的一個東西,但你不會跟它說“是”,你抗拒它,你難受,然後同時還要達到減重的目的。所以它帶給我們的是自我關愛,自我滋養,慈悲心,探索以及好奇心。用這樣的東西來吃飯,培養我們內在的美食家,而不是我們內在的警察部隊。
我們每個人體內都住著一個警察部隊,天天糾正我們的錯誤,天天指揮我們,罵我們。但實際上,我們內在應該調動出來美食家,你應該更挑剔地吃東西,你應該更美好地嘗那些味道。而當你真的打開了你的味蕾和你胃部的感覺器以後——因為我比你們更早嘗試這本書,我試了。說句良心話,我學完這本書之後,我並不能夠做到每一口都在正念當中。因為你還是忍不住就多吃了,但是你只要提醒自己說,味蕾和胃的感受器打開,我的飯量就快速地下降。
原因就是我吃著吃著,我突然想起來,我說等會兒感受一下飽了沒,提醒自己感受一下飽了沒,飽了,不吃了,就停了。所以你不需要對自己太過苛責,說我都學了《學會吃飯》了,我怎麼還吃這麼多?我怎麼又超過了?正是這種苛責使得我們總是犯錯。反過來,這本書給我們的全是慈悲的方法,說誰不會在半夜偷吃點東西呢?這很正常。
我再問你們一件事,你們有沒有發現,我們喜歡吃的東西都是高脂、高鹽、高糖或者是高麩質?就那種什麼面啊、什麼的這種東西。為什麼我們會對某一些食物特別情有獨鐘?你比如說,我就喜歡吃羊肉泡饃。陝西人喜歡吃羊肉泡饃,我特別喜歡吃豆腐腦,還有黃桃罐頭這樣的東西。這個作者說,這很簡單,這都是你小時候,你的媽媽向你表達愛的時候的食物。黃桃罐頭為什麼是很多人的最愛?生病了才能吃,生病了才能吃黃桃罐頭,所以一吃這個覺得美好。
我一讀完這本書,我立刻就想到我為什麼喜歡吃豆腐腦?就是早上起來,跟我媽去早市上買菜那個場景我都記得。我媽問我說:要不要來碗豆腐腦?因為我們家從來不亂花錢,我覺得竟然可以亂花錢。哎喲,豆腐腦,一毛五一碗,吃一碗,哇,愛死了!就覺得那個太好吃了。
然後羊肉泡饃,那是有一次我生凍瘡,手上生了很多凍瘡,我媽說:這個是因為你缺油水了,所以來碗羊肉泡饃。所以到長大了以後,你最懷念的食物都是你小時候跟你的記憶有關的、跟愛有關的、跟美好的事物有關的東西。但是我們把它變成了負罪感,我們變成了最不能吃的就這些東西,所以當你學會了用喜悅、用內在的美食家去感受這個東西的時候,你完全可以吃羊肉泡饃。只不過就是你原來去飯館,我們就是三個饃擺這麼大一碗,青春期的時候。現在你可以要一個饃,要一個饃吃到一半,飽了,剩半碗不吃了。沒事,你要打破這個負罪感,剩半碗扔在那兒,果斷地走出這個餐館,不要覺得傷害了廚師,因為你是在正念當中飲食。你覺得飽了,就夠了。
但是我們很多人做不到這一點,就碗里邊只要還有一半,你就得把它吃完,對嗎?原因是什麼呢,再分析原理,原理是來自於從小到大,你媽媽就是這樣教育你的。你媽媽教育你不要浪費,不要剩吃的。還有很多吃飯是因為社交壓力,你到別人家裡邊去,阿姨做出來的糕點拿出來嘗一下,很好吃,面懷期待地讓你吃。這時候你會覺得,這不吃不好意思,吃了又會變胖,怎麼辦?嘗一口,剩下半塊我打包回家,打包回家,允許剩下來,允許打包。這時候,你發現你能夠掌控你的體重,並且能夠品嘗到所有食物的美味。記住,你需要的是一個內在的美食家,而不是一個內在的警察部隊,期待學一下這本書嗎?
那正念飲食的四個核心元素,第一個就是學會靜坐。因為學會靜坐,可以讓我們提高感知力,最重要是打開你的感知力。當你沒有感知,往嘴裡不斷塞東西的時候,你是不可能學會或好好品嘗那個東西的,所以學會簡單地靜坐。然後瞭解你自己意志的力量,擁抱而非對抗食物。你要擁抱食物,而不是對抗食物。食物是美好的,是帶有感情的,然後感受科學調節的這種影響。
這個作者原來是在日本學習過,從日本回去以後,在威斯康星大學、耶魯大學都學習過。她就發現把東西方的這些東西結合在一起,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把東方的這種正念練習和西方的這種科學量表結合起來,能夠給生活帶來特別大的改變。所以她說自我調節理論和進食經驗的這種結合,形成了她的這門課程,就是學會吃飯這件事不是靠意志力。請千萬記住,絕對不是靠意志力,甚至它允許你短暫地沒有意志力。有時候晚上受不了,吃多了,沒關系,你放鬆,沒關系。你今天猛得吃多了,不要緊,你明天少吃點就回來了。而不是說,我今天吃多了,我這輩子都崩潰了。不要給自己那麼大的壓力,不要緊,偶爾放縱一下是非常正常的事。所以你與其建立一種痛苦和焦慮的關系,不如培養一個與味覺滋養和滿足感相關的關系。就你能夠每天去感受你的味覺。
好了,下邊這一章叫作食物沒有好食物和壞食物之分。是我們人類的頭腦當中區分的好食物、壞食物,實際上,你的所有的食物能給你帶來熱量的,都是過來幫你的。所以我們只需要知道,它給你帶來的熱量,給你帶來的滋養就夠了。那解釋一下,什麼叫作用正念的方法吃飯。你的人生當中,不管你有沒有學過正念的練習,你都經歷過很多正念的場景。
什麼是正念的場景?比如說你突然看到日落的那一刻,覺得好美,找到這種感覺的時候,那就是正念。然後有一天你突然看到彩虹,天上的彩虹,哇,在那兒看,忘記了拍照的那一刻,那就是正念。還有你仔細地盯著一個嬰兒的臉,一個嬰兒,初生的嬰兒,盯著他臉去看的時候,投入進去。還包括你聞一朵花的花香的時候,那種感覺,這就是正念。所以我們人生當中或多或少都體會過正念的感覺,正念就是你專註不加批判地覺察你的內在世界及外在世界的過程。就當你能夠不加評判地不去說這個食物好吃,這個食物不好吃,這個健康,這個不健康,不做這樣的評判的時候,全然地接受它,這就是正念。
正念可以培養,這是一種更深層次的鏈接。與它相對的是什麼呢?就如果你不在正念的狀態,我們叫作游離不定和嘈雜。就是你生活在一個嘈雜的世界當中,和一個游離不定的世界當中,這種感受我相信你們都有。你們有沒有試過拿著一把鑰匙,轉身找不著了?這鑰匙放哪兒了不知道,怪了。我剛才腦子短路了,你為什麼會腦子短路?找不著那個鑰匙呢?因為你剛剛的那個狀態是游離不定的,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但是在正念當中,你們記得我們講《王陽明大傳》的時候,王陽明逃亡的路上,其他人都嚇壞了,說寧王過來抓他了,王陽明非常淡定,還問他們那些隨從說,東西都帶齊了嗎?隨從說,帶齊了,都帶齊了,趕緊跑吧。他說,你看,頂蓋就沒帶。就是你一個官員,如果你的船上沒有頂蓋,那個城門是不會給你打開的,它不會讓你進。所以王陽明為什麼能夠處亂不驚,就是因為他內心是平和的,他是淡定的,他是生活在正念當中,有覺知。
但是如果你慌里慌張,你什麼都可能會丟掉。所以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東西,就用正念的方法去體會食物,然後打破我們過去的飲食習慣。過去我們會因為不滿足,會導致情緒的空虛,因為身體脹,感覺不舒服,我們錯過了飢餓、飽足和愉悅。什麼意思呢?飢餓你也沒好好體會,飽足你也沒好好體會,愉悅你也沒好好體會,就所有的這些感覺是不同的。是食物帶給我們不同的階段,但是我們都忽略掉它,因為還沒到飢餓的時候你就吃飯。然後一吃停不下來,吃飽,吃飽到最後覺得這飯不好吃。
你們吃火鍋,有沒有跟我一樣的一種感覺,就火鍋就第一口好吃,對嗎?就那個肉涮進去,第一口太香了,然後等你吃到最後覺得惡心了。就覺得這火鍋這麼大味,熏得這衣服全是味,你厭棄它,對嗎?實際上你早就該走了,你應該吃完那三口,你就轉身買單就走了就行了。但是不行,所以我們錯過了飢餓,也錯過了飽足,也錯過了愉悅,所以我們要打破節制飲食的習慣。不是不能吃,不是不可以,就是我們在生活中,做所有的跟吃飯有關的決定的時候,我們腦子首先反應不可以,不可以,不可以,這個不可以,那個不可以。可以,不是不能吃甜甜圈,而是你可以非常美味地吃甜甜圈,享受每一口。這樣的話你只需要吃半個就夠了,連甜甜圈這樣的食物,你都可以吃上半個,沒關系。但是你是慢慢去體會它,你不會吃得很多,當你吃到你的嘴裡覺得沒那麼香的時候,停下來就夠了。
所以培養正念飲食的習慣,這里邊有幾個支柱性的原則,就是你要知道,第一,只有你瞭解自己的身心需求,你的教練並不瞭解。你的教練告訴你不許吃羊肉泡饃,那是切斷了你和你媽媽的聯系,只有你才能夠瞭解你自己的身心需求。然後你能夠感受自己,而不是懲罰自己,你自己可以做到感受自己,而不是懲罰自己。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好的食物,然後學會計算熱量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這個叫作外部智慧,每一口你都能夠發現喜悅。
最後一條就是你要知道,你的生命不僅限於飲食習慣。你看,我有朋友就是隨便什麼都吃。為什麼呢?他跑馬拉松,因為他代謝確實非常旺盛,整天跑,每天10公裡這麼跑下來,那當然他就沒關系。所以你的生命不僅限於飲食這件事,不要為這件事太過糾結,不要讓它成為你生命的負擔。
那麼首先我們要瞭解,每個人為什麼吃飯進食的原因。你們有沒有統計過,你們為什麼吃飯?第一大進食原因叫作生理飢餓感。就是真餓了。大家知道什麼是真餓了嗎?今天晚上你們就可以試一下,回到家以後到了晚飯的飯點,別著急吃飯,好好感受一下飢餓啥感覺。我們現在很多人是很陌生的。
飢餓的第一個感覺是疼痛,就是你的胃開始有點疼了,稍微有點疼痛,但是只疼痛那麼幾分鐘就不疼了,就得到了緩解。為什麼呢?在你疼痛幾分鐘以後,你的身體立刻調動你的脂肪開始釋放能量了。當你的脂肪開始釋放能量的時候,你的胃痛就緩解了,所以咱們經常聽說,餓著餓著餓過勁了,說過這話吧?什麼叫餓過勁了呢?就是脂肪開始起作用了,這時候你開始消耗脂肪,然後不那麼疼了。不那麼疼,過一會兒可能又會疼起來,餓得更厲害的時候就會又疼,這個叫作生理飢餓感。所以最健康的吃飯方法,當然是生理飢餓感。有了以後,你吃飯。這是第一種。
第二種原因,很多人吃飯就是因為看到了食物,看到就吃。像我們有時候下午開會往那兒一坐,桌上擺好多東西,你坐著坐著不餓,但是忍不住就拿,就吃了。最後吃得到處都是狼藉,其實根本沒必要吃,只是看到了。第三個原因是記憶,我們的記憶當中,習慣性地要在這個時候吃點東西。所以你就去吃了,這也是。還有一個就是社交壓力,就大家一塊兒,你看,我前兩天在西安回去錄節目,錄完節目以後,我們那個我大學時候的教練說,晚上一塊兒吃烤肉。我說,我這麼健康的人,我不能吃這個。但是教練叫你去,你不能不去,就坐那兒。坐那兒,啪,陝西特色烤肉全上來了。你就忍不住來幾根,一晚上又吃多了。社交壓力,社交壓力也是你要吃飯的原因。還有就是你想做點壞事,想做點壞事。有沒有女孩子失戀以後,狂吃東西的?這就是想做壞事。你告訴自己說,我就要這樣,我就要懲罰自己,我就要做點出格的事。所以就吃薯片,我就吃爆米花,我就吃這些東西,原因就是你想做。還有一種就是想被安撫,就當你需要安撫性食物的時候,吃很多安撫性食物。但是你要知道有一個原則,用吃飯的方式來安撫自己會適得其反。就是你越是用狂吃的方式來安慰自己,最後的結果是你會越糟糕,這是一個研究結果。所以撫慰性食物所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那你說,聽完我講這個東西以後,大家會覺得那我知道了。你要說的就是以後只有餓了才能吃飯,不對,這本書不是這樣說的。這本書說,在任何一種情況之下,吃飯都是可以理解的,都是可以接受的,你都是可以接納自己的。你今天就是情緒有點沮喪,你吃點東西很正常,不要過多地苛責自己,只是當我們,不斷地去培養自己的味蕾,不斷地培養自己的感知力,不斷地對自己有愛,有寬容,去體驗那個食物的時候,你就會吃得越來越健康。而如果你不斷地壓抑自己,你說:我這個絕對不行,那個絕對不行,你反而可能會朝著那個錯誤的方向越走越遠。就像我們教育小孩子一樣,如果你跟一個小孩子整天只是強調不能做什麼事,他往往就會去做那個事,最後變得越來越叛逆。
但如果你整天去發現,這個孩子身上的優點,不斷地鼓勵他,引導他,給他激發更大的夢想,他能夠體會到生而為人的一種快樂,他自然就會變得越來越好。所以教育小孩和教育我們自己是同樣的原理,這是要瞭解我們的進食原因。同時回去以後,要學會體驗我們的飢餓感,這是一種很美好的事情。但是,不要餓得太厲害,餓出胃病就不好了,感受到了飢餓,去吃東西就好了。所以因為想吃就吃這件事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關鍵是,吃東西是平衡的,還是失衡的?什麼是失衡的?失衡的就是有時候多,有時候少,內心充滿了內疚感,結果還變胖,這是失衡的。平衡的就是我可以掌控,我今天吃多了,明天可以少吃一點,我可以加入一點運動,總之,我讓我的身體是平衡的,我會逐漸地變瘦。然後維持在一個合適的體重上,這就是平衡的。
所以瞭解清楚了我們的進食原因,接下來我們來感受一下什麼時候才是吃飯的滿足。吃飯滿足的時候,我要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覺得吃一頓飯多長時間合適?多長時間吃一頓飯是合適的?我們一般留中午午餐的時間,會留一個多小時加入一點休息的時間。真正吃的那個時間,有人說半個小時,或者說至少得有20分鐘吧。事實上我們吃飯根本用不了20分鐘,你不需要20分鐘,如果你能夠打開你的味蕾,第一個把關的地方是味蕾,你自己去做一個量表,就是味蕾的這個叫作滿足感量表。從0到10,0就是太難吃了,惡心,味同嚼蠟,吃不下去。10就是太好吃了,非常棒。然後你就一口一口地吃,吃每一口的時候,體會一下這個味道好不好,打幾分?10分,9分,8分。如果它打在7分以上,你就接著吃,如果這一口吃下去 4分了,你就可以不吃了。所以基本上統計結果是三到四口而已,就如果你認認真真地吃一個飯,吃三到四口,你的味蕾首先就已經不那麼願意吃飯了,這時候味蕾的滿足感就已經達到了。
然後接下來是我們肚子的飽足感,你也可以去做一個飽足感量表,就是10分是吃撐了,0分是餓得要死,然後這中間有幾個分值。這時候吃幾口之後,你去感受,就是你吃每一口飯,你感受飽了沒有,飽到什麼程度。然後還有一個跟滿足感有關的數字是你的體力,就是你的身體會告訴你,你吃飯吃得怎麼樣了。什麼意思呢?就是如果你不吃飯,你太餓的話,你的身體會低血糖,低血糖帶來的感受是頭暈,然後焦慮,脾氣暴躁,願意發火,甚至手抖。這時候,你就發現,低血糖的這個症狀就出現了。
那麼當你幾口食物吃下去了以後,你能夠感受到血糖快速地上升,然後人就安定了。你沒發現人在飯桌上吃了幾口飯以後,突然之間,哎呀,長出一口氣,坐下來了。因為剛才的那個特別著急的那種感覺,趕緊把食物塞到嘴裡那感覺沒有了。這就是我們說你的身體的狀況,所以你能夠體會到體力的上升,還有你的健康的感覺的上升,原因是你的血糖上升了。這三個東西就是味蕾,胃和我們身體的覺知。你一旦打開,你對食物就挑剔得多了,因為你能夠感受到,你這頓飯吃夠了沒有。因為我們之前不知道夠不夠,我們之前只是按量來,所以你知道我們多吃的原因是什麼嗎?多吃的原因就是分量加大,就是上菜的盤子變大了。我們今天中午吃東北菜,哇,都這麼大的盤子,所以大家不知不覺地就吃多了,分量加大。
第二個叫作金錢壓力,就覺得不吃完不行,花了錢了就得把它吃完,尤其是吃自助餐。你要減肥的話,最好別去吃自助餐,但是這個作者說,你學完這個課以後,自助餐隨便吃,進自助餐廳,你也就吃兩三口就出來了,因為你飽了,惡心了,不好吃了。但我就建議你不要去了,因為太浪費錢,你還是在家裡做點精緻的小點心就行了。
還有一個就是社交帶來的壓力,別人都在吃,你不能提前撤出。但這里邊有一個例外很有意思,就是你說吃飯的時間長,容易吃得多,是吧?法國人吃飯時間特別長,法國人一個晚餐吃幾個小時,都是有可能的。但是法國人都那麼瘦,美國人吃飯很快,一個漢堡包吃下去就完了,美國人都很胖,為什麼呢?很簡單,法國人吃飯時間長,但是他們吃得極其挑剔。你去看正規的法餐,都這麼大的盤子,中間這麼小一東西,一點都不實在。跟我們陝西人完全兩個風格,法國人是一口一口品那個蝸牛,吃那個鵝肝,切一點點,嘗一嘗,喝紅酒,說半天話。這時候你發現他吃不多,因為它上的量就少,他們時間長只是為了社交,聊天。所以我們知道了我們為什麼吃,我們知道了怎麼去感受自己身體的滿足感。
這時候你可以開始準備去吃飯了,在吃飯之前,還要學會的一個東西,就是要培養一些外在的智慧和知識。你們每個人去商場里邊買吃的東西的時候,會看那個熱量嗎?有人看,有人不看。有人說,看熱量太麻煩了,從來沒有這個習慣,不看熱量。那我問你,你看價簽嗎?你買東西,你看價格嗎?那肯定會看,都會拿起來看一下是多少錢,這多少錢。這個買回家。既然你可以看價簽,你就可以看熱量,所以以後你要學會在拿的時候,看一下這個熱量大概是多少。那更要命的問題是,我們大家不知道吃多少熱量合適。所以我之前統計了一下,問問大家說。有沒有這概念,就是你要知道我們每公斤體重,大概每天需要的熱量是25到30大卡每公斤。所以如果你是70公斤的人的話,你的熱量就是1750到2100大卡,差不多就夠了。這就是你一天的熱量。
或者你換一個更科學的記憶的方法,就是你在白天睡醒的時候,不算晚上睡覺,你晚上睡覺不能吃東西,不算晚上睡覺的時間。在白天這段時間里邊,每小時100大卡。就每小時你有100大卡的熱量,你的身體就足夠了,這就是我們的身體。什麼是減肥呢?減肥就是你攝入的這個熱量比你消耗的熱量少,就夠了。所以如果我們能夠每天挑戰自己,這個書里邊有一個挑戰賽,它說,你就做一個500大卡挑戰賽,你每天讓自己盡量地多消耗500大卡,要麼就是你吃的跟過去一樣多,你吃的沒有減太多,吃的跟過去一樣多,但你每天跑步消耗500大卡。還有一種方法就是,你本來要吃那麼多,你減掉一部分,你從你吃的那部分減掉,因為咱們沒法做到那麼精確,咱不是營養專家,你很難做到精確得很厲害。而且中國飯有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是配料里邊的熱量高,就我們用的油熱量高。所以我們要盡量地選取那些更好的,像橄欖油這樣的東西,用油量少,而且我們放油放少一點的話,你的熱量就減少了很多,那你沒法做到極其精確。那麼你可以做到的一個方法,就是比現在少一些,你只要做到比你現在吃得少一些就好了。
我個人有一個經驗跟這個書里邊也是一樣的,就是你能夠分餐制。能夠吃得少很多,分餐少很多。你像我前一段時間減重的時候,就是我的教練張展暉告訴我,2:1:1,兩拳頭果蔬,蔬菜和水果,一拳頭主食,一個手掌大小的肉,白肉最好,就這些。瘦肉,不能吃肥肉。就這2:1:1這個比例,然後我為了完成這個比例,怎麼辦呢?因為我經常吃那種一大桌飯,就你知道有一個數字,一個人每頓飯吃的數量,和同時就餐的人數成正比。就是同時就餐的人越多,你這頓飯一定吃得越多。兩個人吃飯就比一個人吃飯吃得多,五個人吃飯比兩個人吃的多得多,要是一大桌,你就忘了這事了。就一直吃,吃到半夜11點都有可能。所以我那時候為了完成這個2:1:1,我的辦法就是跟大家說:抱歉,抱歉,你們先吃,我不著急。我拿一個盤子等著,我等所有的菜上齊,然後我自己撥過來蔬菜兩拳頭,主食一拳頭,肉一拳頭。然後就自己吃我那一盤,跟他們不交流,你們愛吃多少吃多少,我就吃這個。
大家說樊老師好可憐,我說,挺好的,多棒,這很好吃。然後你能夠掌控住自己的身體,這是有效的方法。所以分餐制,有比例。這個是我們說你要培養一些外在智慧,就是我們得知道一些原理,同時你可以加入運動,運動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在運動的時候,你說,我不會跑步,跑步太累了,最起碼你要會散步。散步的時候,有一個這書里的細節。散步的時候,他說,要把散步當作散心。而不要把散步當作運動,為什麼呢?因為當你把散步當作運動的時候,他們在很多人身上都發現了補償效應。補償效應就是我一看表,今天走夠了1萬步,我來個肉夾饃吧?所以你那一個肉夾饃一吃,你那1萬步白走了,又補償回來了。所以你要把散步這件事當成一個玩,這就是我的日常行為習慣。我就這麼走就行了。
那麼散步的好處有多大呢?當然我是建議大家能夠跑步的時候,像我一樣去跑步,這是非常好的。如果你還沒有建立這樣的習慣,或者你不會科學地跑步的話,跑步如果不科學會帶來很多傷害,你散步是可以的。對於大部分久坐不動的人,每周只需要增加75分鐘快走,就能夠增加2年壽命,這是統計學的數字,也就是每天只需要花10分鐘,就你每天只要快走10分鐘多活2年。如果你花兩倍的時間,就是每周150到299分鐘,每天20分鐘到40分鐘,那麼你就能夠增加3年壽命,再走更多,每天60分鐘,你就為自己增加超過4年的壽命。這不管目前體重多少都適用,而且生活質量也會隨之改變,所以我們得有這些外在的智慧。知道怎麼吃飯,知道怎麼樣運動。
還有一個就是體重計的問題,一個人天天被那個體重計牽掛,每天一上稱覺得減了,心情很好。增了, 心情很鬱悶。你看早上剛一起來就被體重計搞得心情不好,這是不科學的一件事。他說你稱體重最好就是,一周稱一次,一周稱一次更容易減少那種波動。然後你能夠看到自己持續的這種改變,一周減個一兩斤,是非常正常的一個事。然後或者你稱上一兩周之後停掉,你把體重計這件事停掉,你用什麼來衡量自己胖瘦呢?她說更有意思的方法是看你的褲腰,看你的褲腰就能夠感受到你是胖還是瘦。這個比體重計沒有那麼容易讓人焦慮。這是我們說要學會培養外在的智慧。
前面我們說內在的智慧、感受力,這個是外在的智慧、知識、接下來我們要改變這個進食模式了。首先我們要學會正念呼吸,這個大家會嗎?怎麼樣做到正念的呼吸?雖然我們講過很多跟正念有關的書,但是我覺得還是應該把這件事強調一下。什麼叫正念呼吸?首先要學會開始進行腹式呼吸,用肚子呼吸,吸氣的時候肚子鼓,出氣的時候肚子扁,有的人沒有經過訓練的時候,你會發現吸氣的時候胸部鼓起來了,這個是胸腔呼吸。這個沒有到達腹部,你要練習像聞花香一樣,聞進去以後,肚子是鼓起來的。然後出氣的時候,從腹部把氣推出來,所以首先開始腹式呼吸。做3到4個深呼吸,讓肩膀放鬆,肚子放鬆,你作為一個業餘人士,你不需要考慮過多的坐姿,然後盤腿坐還是乾嗎?不用,坐直就好了,只要你坐直就好了。然後讓呼吸慢下來,找到平常的節奏和速度,不需要誇大呼吸,也不需要比平常更深更飽的吸氣,跟隨呼吸。吸氣時,留意鼻尖吸氣時空氣是冰冷的,察覺到空氣進入喉嚨流入腹部,然後吐氣時,空氣是溫暖的。
這個我深有感觸,你知道 我在練習跑步的時候,冬天練習跑步的時候,能夠支持我一直跑下去的東西,不是那個意志力,而是我在感受我鼻子前面呼吸的那個氣,就是吹出去涼涼的,吸進來熱的,就是那個氣。因為我呼出去的哈氣,到這兒熱熱那種感覺,你就只要集中在這個事,跑步跑多遠都行,一直跑都行,就是因為你的註意力是集中的,你不是渙散的。你腦子里沒有在想說,哎呀,我為什麼要跑步?我能不能休息一會兒?別人都不跑,我乾嗎要跑?你不用想那個,你就專註地去體會,所以感受那個氣息。然後接下來專註力游走的時候,專註力會游走,不要緊,單純地將它帶回呼吸就好了。覺知從呼吸游走到其他經驗,是個自然且正常的現象,重要的是練習單純,不帶批判地覺察它游走的過程,然後溫柔地把覺知帶回呼吸,感受你的鼻尖,感受到那個氣息的溫度。
然後接下來探索及實驗,如果發現呼吸的感覺在某個部位特別明顯,比如說鼻尖、喉嚨、腹部等等,可以選擇這個部位作為觀察的主要重點,或是選擇跟隨整個呼吸所經過的途徑。說到底很簡單,就是好好呼吸。呼吸是意識的錨,你的意識跑走了,用呼吸把它拉回來,這個叫正念呼吸。很簡單,所以你在吃飯之前,最好坐那兒坐上一下。
接下來呢?這個更好,叫作迷你靜坐練習。迷你靜坐練習,不需要你正襟危坐10分鐘,或者20分鐘,你們家人會覺得你有點奇怪,迷你靜坐練習,長的1到2分鐘,短的幾秒鐘。我現在經常就是用幾秒鐘的這種方式,就像我現在跟你們講書,我可以突然來一個迷你靜坐練習。你看,體會一下我的感覺回到這兒了,這時候你說話的節奏、態度馬上改變了,甚至煩惱的時候摸一下杯子。迷你靜坐練習,摸一下杯子,把感覺帶回到這個觸覺當中,感受到這個杯子的溫度,這就是正念。很多人喝茶都感覺不到溫度的,就這樣,因為你忽略掉它了。所以迷你靜坐練習幾秒鐘的時間,讓你的感覺一下子回歸到當下。
好了,這時候開始吃飯,四顆葡萄乾準備好了嗎?拿起第一顆葡萄乾,看一看。首先看一看,看看這個葡萄乾上面的褶皺樣子,想象一下多少人為它付出過勞動。從葡萄長出來然後慢慢地曬成乾,然後收縮下來,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別著急吃。再捏一捏,感受一下它的質感、捏一捏它,轉動,里邊好像有液體的感覺,肉肉的,挺好,葡萄乾挺好。聞一下,放到鼻子聞一下,葡萄乾什麼味,有沒有味道。
好了,放到嘴裡邊,不要嚼,用舌頭玩它,用舌頭去感覺那個葡萄乾。在你嘴裡不停地轉,不停地轉,感覺它 輕輕地試探它,輕輕地咬一咬,但是不要使勁,感受到那個葡萄乾在你的嘴裡慢慢地軟化、膨脹。這樣,這時候小心翼翼地咬出第一口,我們在線下跟很多人,一塊兒吃過這葡萄乾,好多人告訴我說,這是他這輩子吃的最甜的一個,就這輩子沒有嘗過一個葡萄乾這麼美好。我自從練習過這以後,我們家常備著葡萄乾,就是沒事拿出一顆來仔細地品嘗一下,一口咬下去,汁水四溢,怎麼這麼甜這玩意。就是那個甜的感覺,因為你的味蕾完全打開了。這是第一顆,然後接下來,嚼下去,咽掉,感受到嘴裡沒有了,沒有葡萄乾的渣滓了。好了,再拿第二顆,第二顆看一看,捏一捏,聞一下,想象一下,還有人說,聽一下,聽聽都行,沒關系。然後放到嘴裡邊轉,玩,體會它,第二口。
你做這個實驗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於,當你吃到第四顆葡萄乾的時候,你覺得沒有那麼甜了,就是它那個美好的感覺在不斷地減少,不斷地減少。因為你的味蕾很挑剔,你的味蕾受過刺激了。所以你通過吃這四顆葡萄乾,如果你沒有的話,巧克力也可以。四塊巧克力一塊一塊地嘗,不要四大塊好嗎?切小一點,四小塊巧克力,一點點嘗,或者小餅乾自己嘗試一下。你會發現,你從來沒有感受過這個食物是那麼細膩,那麼美好,你各種幸福感全都滿溢出來了。所以當你能夠從這四個葡萄乾里邊,去吃出那種幸福感和美好的時候,這絕對不是簡單的吃飯的訓練,這是哲學的訓練,這是我們生活態度的訓練。所以這四個葡萄乾,大家好好感受一下。如果你吃到第四顆還是覺得很想吃,吃第五顆,沒關系,給自己彈性,吃第五顆,直到你覺得差不多,我覺得這味差不多了。
你知道我們過去怎麼吃葡萄乾嗎?抓一把放在手裡邊,塞在嘴裡,然後嚼,嚼得好累,嚼的時候說,這什麼玩意?全是渣,難吃死了。你根本吃不到那個葡萄乾的美好,你還覺得好難吃,還不舒服。然後吃得還很胖,誰讓你吃一把呢?一個一個吃,一顆一顆地去感受。然後這是你學會用葡萄乾的方式調動你的味蕾,然後感覺你的生理飢餓。用我們剛剛講的量表的方式,去感受你的生理飢餓,就是當你在一口一口吃東西的時候,你去感知到你自己到底吃飽了沒有,差不多到六七分飽的時候,可以告訴自己說熱量夠了,停下來就好了。這時候,你既享受到了美食,解除了欲望,但是同時,你又減少了吃飯的分量。
然後接下來的練習是什麼?就是你在用餐過程當中,去嘗試各種各樣的食物來進行練習,從葡萄乾出發,你可以嘗試品味巧克力,把一份甜點放在面前,可以擺放比自己可能想要吃的量還要多一點,避免放太少。你考驗自己,多放點巧克力,然後一塊中型的布朗尼,或者一大塊餅乾就足夠了。把甜點分成四塊或五塊,或者是巧克力分成四塊到五塊,找到一個穩定的坐姿。閉上眼睛,並以幾個深呼吸讓自己平靜下來,迷你靜坐。幾秒鐘,張開眼睛,拿起其中一塊甜點,看著這塊甜點,就如同你從未吃過一樣地看著它。初戀的感覺,你察覺到了什麼?它長得怎麼樣?閉上眼睛,聞起來如何?碰到嘴唇時有什麼樣的感覺?閉上眼睛,拿出其中的一塊甜點,溫柔地把它放在嘴裡、你可以先抵抗想要咀嚼的沖動,用舌頭讓它在嘴裡移動,並留意它的味道和感覺在慢慢地釋放,然後慢慢地開始咀嚼,完整地體驗它的味道,你正使用嘴巴的哪個部分在嚼,開始嚼的時候味道如何變化,味覺滿足量表分數多高。第一口以後,繼續咀嚼,分數有哪些變化,覺察想要吞咽的沖動,我們忍不住想吞。這個沖動是一個怎樣的感覺?它大部分是出自於習慣,只要自己還能夠從這小口食物中體驗到愉悅感,就盡可能地嘗試抵抗吞咽的沖動。
我聽到這段特別有感觸,我在20年前有一次採訪張藝謀,我跟張藝謀,我們倆都是西安人,我們就聊起來。他拍那電影里邊老有那個吃面的動作,張藝謀特別喜歡呈現吃面的那個動作。然後我們就探討,說陝西人吃面到底是用哪兒嚼的?外頭人不知道,大家說,用牙齒,用哪兒嚼。張藝謀說,不對 那都是外行。陝西人吃褲帶面是用喉嚨嚼的,就這一大口面塞到嘴裡邊,下去了,拿這個地兒嚼的。
所以我們看《白鹿原》的時候,為什麼覺得段奕巨集演得特別好,就段奕巨集演那個黑娃,然後吃那個面條,他吃得好香。怎麼把一個吃面感覺演得這麼香?他就是用喉嚨嚼的.就是我們根本不會等到品嘗到味道以後再咽下去,而是迫不及待地把它塞在喉嚨里,拿這個地方,咽下去,一碗一碗。因為老餓嘛,就過去的人吃不飽,所以大家不會去體會那個味道,現在減肥成了我們的重要職責,所以你要去感受那個味道,等到你那個吞咽的感覺出來了以後,你要判斷一下還有味沒有,好吃不好吃。如果好吃別著急咽,再嚼一會兒,差不多可以吞咽了,咽下去就好了。既滿足你的味蕾,又要滿足你的胃。
然後2到3個深呼吸後,拿起第二塊甜點,再次將眼睛閉下,聞它。先不嚼,放在嘴裡完整地體驗它的味道,並留意味覺滿足感量表的分數,你的量表可能會持平,上升或下降。再次抵抗吞咽的沖動,一直到你已經完整地體驗全部的愉悅感,這跟第一塊甜點有哪些相同之處,有哪些不一樣之處。食物吞下以後,嘴巴裡有哪些殘留的味道。註意自己已經把這小塊食物能量帶入身體,深呼吸,感受到你自己又多了一些能量。能量塊,這都是能量塊,吃。然後拿起第三塊甜點進行同樣的步驟,味覺滿足感量表分數現在是幾分。你是如何知道的,這一塊與前面兩塊甜點,有哪些相同或不同之處?拿起第四塊甜點時,先張開眼睛停頓片刻,自問是否真的想要再繼續吃這麼多?花一些時間覺察呼吸,為自己創造正念空間,決定是否想繼續吃,留意自己如何做這個決定。是否因為這個食物對你來說,仍是愉悅的,或是你正嘗試追逐味道,想要找回嘴裡第一口食物的愉悅經驗。
如果你決定吃最後這塊甜點,可以用正念的方式引導自己吃下去,結束時把覺知帶回呼吸,進行2到3個深呼吸,把覺知帶到身體。然後慢慢地睜開眼睛,這個經驗跟你平常的進食習慣有哪些相同或不同之處?甜點的味道是否與你所預期的一樣有哪些驚喜?你留意到哪些味道,每一口有哪些變化,進食是留意到哪些想法及情緒,將對這個食物的味道的正念覺知,延伸到你對這個食物,所知道或所想要知道的知識。
雖然它是一個甜點,將它的食物能量放在心上,你所吃的部分總能量是多少。你也許會有驚喜,想想它的營養價值、原料從哪裡來?哪些人負責耕種原料部分,創造這一小塊愉悅的食物,它如何從產地運送到商店,然後來到你面前,以好奇感恩的覺知來反思這一切。我知道很多人會覺得說,煩不煩?吃個飯搞這麼多麻煩事?
但是你沒聽過這個禪師講說,什麼是修禪?吃茶去。什麼是進入的正果了?穿衣吃飯。穿衣吃飯就是修煉的過程,所以你不要整天把修煉掛在嘴邊。然後遇到真正修煉的時候,你就忽略過去,其實這就是一個修煉的過程。你能夠有覺知地吃每一口飯,同時你還能夠減肥,還能夠品嘗到那個食物里邊,你沒有想象過的那種味道,所以用這樣的方式,你可以逐漸延伸到你最喜愛的零食,延伸到那些你特別懼怕的高脂的食物,去體會它,然後慢慢地擴大你對於食物的感受力。
隨著你的吃飯模式的改變,你的生活會變得完全不一樣,就是你會發現,你經常面臨著,面前剩下一盤子東西。我現在就經常這樣,就我要提醒自己要有勇氣,就過去老想把它掃光,現在是有勇氣剩下一半,那麼我把該教的都教了,內在的,外在的。怎麼去吃一個葡萄乾都教給大家了。那麼接下來回去以後,大家可以做一件事,就是開心吃。但是不一定要吃完,記住這句話,開心吃,但是不一定要吃完。
什麼叫飽足感?要體會到這個身體的飽足感。有一個方法,就是你拿500毫升的水,一大瓶。一大瓶水,然後把這瓶水喝到肚子里邊去。慢慢喝,慢慢喝,慢慢感受,把這500毫升的水全部喝到肚子下去以後的感覺,基本上就是飽足感。然後在這個過程當中,你去感受多飽是3分,多飽是6分,多飽是7分。基本上,如果你猛地把一瓶水都喝下去的話,你的肚子會不舒服,會很多。因為它的量是足夠讓你的肚子脹起來的,這是我們去體會飽足感的一個過程。然後喝完水之後,你可以拿別的食物,來逐漸地嘗試這個飽足感。你就知道吃多少就會飽,吃饅頭大概吃多少你就飽了。
然後還可以做一件事,就是探索你們家的廚房。就是學習的過程,探索你們家的廚房,把你們家冰箱里東西拿出來。分別看一下它的熱量,不同的東西,熱量大概是多少,心裡有個數。不是讓你都扔掉 ,而是有個數。你就知道說,我每天怎麼樣去完成那個500大卡的挑戰賽,每天怎麼樣減少自己體內攝入的500大卡,這時候就好多了。
最後還有一件事可以做的,就是去發現你的飲食情緒模式,就是你到底是為什麼容易吃得多?每個人不一樣,有的人生起氣來吃得多,有的人難過吃得多,有的人高興吃得多。當你發現了自己的這個飲食情緒模式以後,你可以開發新的安慰方式。就比如說你是一生氣,你就會容易吃得多。那你想想看,我以後生氣了能不能乾點別的?我生氣了,我去看個電影。我生氣了,我陪孩子去打會兒乒乓球。或者我去打一會兒游戲等等。看一本書,你開發一些新的模式來撫慰自己。這個會比你用吃的東西,來撫慰自己效果好。
還有一招需要大家練習的,就是你發現了你的吃飯情緒模式以後,你要學會一個方法,叫作隨著沖動的海浪漂浮。什麼意思?你有一種沖動想去拉開冰箱門找點東西吃,這時候你不要做這件事,你感受自己隨著那個沖動。哎呀,想吃想吃想吃,又不吃又不吃,又想吃又想吃,又不吃又不吃,就你像一個漂浮在海面上的。你就想象那個場景就好了,你的欲望像海面的海浪起伏,起伏。你就漂浮在那兒,但是不隨著它往前走,隨著它往前走,你就去吃去了。那原地漂浮,原地不斷地起來、下去,去感受它,其實就是非常基本的正念療法。
你知道,我有時候會遇到什麼狀況?就是身上有一個地兒癢,有地兒癢的時候,就是你練習的很好的機會。癢,感受它,就不撓,就不撓它。你不是控制自己不去撓它,你說,我忍住,把我的手拉住,不要撓,不是,你不是這麼跟自己較勁。你乾嗎跟自己較勁呢?就是你要去感受說,當我去認真地感受那個癢的感覺的時候,其實它是可以接受的。它就只是一種感覺而已,隨著想撓它的欲望原地起伏就好了,起來、下去、起來、下去,一樣。我們在生活中缺的是覺知,我們一癢就要撓,是因為你癢了以後,沒有覺知,沒有停頓。
你沒有覺得自己是可以感受一下它,那我們一生氣就發火的原因是什麼?一樣,就是一生氣就發火。因為你沒有這個覺知的過程,所以你慢慢地學會說,一生氣,不著急發火,隨著那個海浪起伏一會兒。又生氣了,又不太生氣了,又好一點,又不好了,感受到生氣的感覺,你自然就能夠跟它和平相處。所以生活中的種種情緒,種種感受,甚至連疼痛這樣的東西都是大腦行為。都是我們自己可以用感知,去跟它和平相處的東西,所以控制情緒跟吃飯是一回事。所以我們要能夠學會享受你和食物之間的關系。那什麼叫作享受,你和食物之間的關系。
這個書里邊有一段描述,我覺得這就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們未來學會了它以後,這門課程學會了以後,我們的感覺。現在你已經能夠做到這樣生活了,就是有規律地靜坐練習。每天10到15分鐘,已經足以讓你保持良好的平衡,並連接你的內在智能,善用迷你靜坐練習。很多學員在課程結束後,好幾個月告訴我們迷你靜坐是他們覺察飢餓、味覺、飽足和其他內在經驗最有效的工具。大部分只有在真正生理飢餓時才進食,然而你也不會因此拒絕難得出現的稀有食物,或是姐姐的感恩節手工派。
健康進食者是具有彈性的,你也許下一餐會少吃一些,或者不再吃點心。你像我有時候回到老家去,回到家裡邊,家裡的長輩做了一桌飯給你吃、你說我要減肥。我不吃,沒有人情味。今天你就應該表現一下,吃得開心一點,不要緊,回家慢慢減就好了。我們是有彈性的,把一小份量的食物放在餐盤里,如果還餓的話,就允許自己續盤。你已經學會彈性選擇,你發現它這段話,是在給你們不斷地催眠的,它在不斷地告訴你,你已經學會了,你可以做到。這是很有效的方法,幫助我們行為改變的是肯定,而不是說,你學不會,你做不到,不是,這就是學習的過程。
然後充分享受每一口食物,你會珍惜味蕾的強大功能,無法帶來愉悅感的食物,何必繼續吃呢?我說這個話的時候,你要想象林黛玉的樣子,挑剔的林妹妹的感覺,你可以輕易地運用正念來培養內在美食家,避開你不太喜愛的食物,並在味覺滿足感及飢餓感下降時及時停止,持續找出值得偶爾吃的食物,以及不值得花熱量預算來吃的食物。熱量預算,滿足以後就將食物留在餐盤里,慶祝自己能夠把食物留著的重要能力。
你發現,隔天餓的時候更能夠享受這些食物。未必要扔掉,放在冰箱里。第二天接著吃不就好了嗎?正念覺察誘發盲目過量進食的想法及情緒,不含負面自我批評的覺知,能夠帶來智慧及自由、好奇心,而非恐懼懊悔的心態。單純觀察心智的舊有習慣模式,會讓自己成長許多。在任何一個階段中斷暴食事件,一旦覺察發生什麼事情,立刻中斷連鎖反應,就不會有無法輓救的情境。留意所選擇食物的卡路里,或者食物能量,單純地把這看作是重要的信息。放下對它們的焦慮、恐懼以及逃避心,新嘗試各種不同的健康選擇,多閱讀健康飲食的文章,不是把它們當成食物警察,而是學習其中的智能,知道很多正念進食的方式。不要錯誤認為,從此以後可以正念品嘗每一餐的每一口食物,每個人都會有盲目進食的時候,特別是當你只有5分鐘,就要吃完午餐時。而盲目吃午餐則是不知覺地吃下過多的食物。
然後嘗試正念的體能活動。比如說你不搭電梯,改成走樓梯。把車子停在離得較遠的地方,然後走路10分鐘過來,或者跑步等等,都可以。運用正念停頓片刻,覺察,放鬆,讓浮動的心智靜下來,並找到自己的內在智慧。大家會發現,我們在讀書會里邊講過特別多專註於當下,專註於正念的這種課程。《跟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保持正念的吃飯等等。原因就是從各式各樣的學術研究,以及歷史上的典籍來看,這是我們人生的方向。我們的療愈道路就在於我們能夠活得更有覺知,能夠體會,而不是盲目地前進,盲目地往嘴裡塞東西。
所以我希望,今天《學會吃飯》這本書能夠真的幫我們開始成為美食家,去認真地品嘗我們生活中美好的東西。每一口,每一餐都盡量地帶來感恩的感覺,我相信它會讓你的生活變得更美好。所以接下來我們有一個小小的互動,就是大家可以在我們的評論區里邊,寫下來你的安慰性食物是什麼?它跟你的生活有什麼樣的關系?你是怎麼樣喜歡上這個東西的?那麼你今後打算怎麼吃飯?好嗎?謝謝大家,我們下周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