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是知識的缺口【115】

恰如其分的自尊

了解4大類型自尊,會讓你更認識自己

 

20210701.jpg

 

 

四大類型:穩定的高自尊、穩定的低自尊、不穩定的高自尊和不穩定的低自尊。

 

自尊的三大支柱,分別是自愛、自信和自我觀

 

人都會有迷茫時,哲學家就教你要自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去哪裡?

 

所以了解自己是最重要的第一步,這社會從古至今、現在,未來(不知道)。都是各階層組織起來,選擇要在哪個位子,都沒對錯;看個人需求。

 

以作者的邏輯,穩定的低自尊屬於基層人員的類型。
【52】想在京都小住。女主角舅公的經驗供參考,他就是胸無大志,但他就培養興趣來豐富生活;不受世俗功利框架綁架。

 

其他3類型的人,就參考是屬於哪種類型,好壞處在哪,我要去哪裡?作者有提供修補自尊的方法。

 

樊登建議跳脫低自尊陷阱,自省、交際和行動。

 

個人看法推薦【114】心的重建。

 

作者路易絲‧海,是美國著名的心理治療專家,傑出的心靈導師,這位偉大的女性,被世界各地的媒體,親切地稱為接近聖人的人。

 

當一個人自尊受損,會是很複雜的因素,可能是自己失去了什麼導致。作者教你多樣化的觀念,讓自己找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提供個人不同自尊修補的方法。

 

這人生中,想通是很重要的,人才會豁達而快樂。很多人會因心魔走不出去,一直處在憂鬱和高壓的狀態。

 

有需求就有供給。所以,諮商心理師的需求就出現了,在這十年來的需求是多好幾倍以上。

 

「你看了這篇和前篇文,對你有幫助之餘,再幫助朋友走出各方面的傷痛,這是件大善事。」

用盡吃奶力氣,拍胸口三下說。

 

 

穩定的高自尊

 

最典型的人就是孔子。孔子,你讓他在優越的生活環境當中,他也可以生活得很舒服,你讓他顛沛流離的時候,他也可以這樣。

 

所以,“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孔子的這種狀態,你罵我是落水狗、喪家狗,你罵我是纍纍若喪家之狗,我也覺得能接受,不要緊。

 

因為我心中知道我有幾斤幾兩,自尊是自己對自己的看法。所以,他是一個有著典型的穩定高自尊的人。

 

這種人的典型特點,不容易被改變,目標堅定,願意去實現自己的目的,能夠忍受艱難困苦等等。

 

不穩定的高自尊

 

第二種叫作不穩定的高自尊,你比如說有一個著名的指揮家叫卡拉揚,大家知道卡拉揚的人,就會知道這個人其實挺厲害的,他是全世界最有名的指揮家。

 

但是,他的一個好朋友在寫回憶錄的時候說,你知道卡拉揚是怎麼評價自己的嗎?

 

卡拉揚經常跟別人講,我完全不會演奏莫扎特,我每次站在臺上,我都不知道怎麼演奏莫扎特。我都是假裝的,我根本就不會,我特別糟糕。

 

卡拉揚的狀態是時好時壞,他自信的時候會特別自信。但是他遇到短板,他覺得莫扎特我實在是受不了,當然我們聽是聽不出來。

 

他會覺得甚至痛苦得要去死,這就是不穩定的高自尊。他的特點是波動大,有時候容易自我吹噓,人特別容易情緒化。

 

 

高自尊差異

 

這些形成了自尊水平高並且不穩定的人,一般都有這樣的經歷。

 

比如說父母對孩子的贊美,說寶貝你真棒,和孩子的實際能力,也就是他自己清楚不清楚自己最棒之間是有很大差距的。

 

從孩子在社會競爭中取得的成果就能夠明顯看出來,比如他不是班上成績最好的,也不是課外活動裡最受歡迎的,但是父母總是說,你最棒,父母對他的期望是最棒的那個期望。

 

父母過於理想化或者比較冷淡,只關心自己,不關心孩子。

 

孩子要引起父母的關注,令父母看重自己,不得不展現自己的長處以求贏得父母的青睞,他的那種超高的自尊心和自信的表現,是為了給父母看的。

 

父母本身自尊水平高,而且不穩定,孩子通過模仿,直接照搬了父母的初始模式。以及父母只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才註意、關心孩子,這種情況下孩子就容易形成不穩定的高自尊的特點。

 

那麼穩定的高自尊我們會發現,他們的父母也具有自尊水平高而且穩定的特質。

 

孩子於是有機會經常觀察如何平靜地對待批評以及毋需不斷抬高自己也能被別人尊重。

 

他們的父母按照孩子的真實能力或者潛力給予他們符合實際的贊揚,他們的父母與孩子關係親近,時刻陪伴左右。

 

於是孩子不需要總是過分地表現來吸引他們的註意力,就是孩子過分的高自尊的展現,是來自於他需要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因此,我們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並且讓他知道平平淡淡才是真,有多少實力,總會被人們發現,這時候孩子的穩定的高自尊水平,就逐漸地出現了。

 

 

穩定的低自尊

 

這個在名人當中很難舉到這樣的例子,因為他能夠成為名人,就基本上不會是一個穩定的低自尊的人。

 

穩定的低自尊就是,我就這樣,我就沒法改變。因為我就不行,這種人習慣了忍受,永遠消極表達,做任何事他都會有大量消極的評論。

 

我相信大家在我們的身邊是一定能夠找到穩定的低自尊的人,就是你沒法激勵他。

 

 

不穩定的低自尊

 

不穩定的低自尊就有機會,他表現的是謙虛謹慎的,但是他能夠被激勵。

 

比如,說在會議當中,他本來不想發言,後來被領導說,你來講兩句,結果他一講講得熱血沸騰,獲得了全場的掌聲,覺得今天狀態還真是不錯。這種叫作不穩定的低自尊。

 

對於這種人,我們應該給予他更多的鼓勵,有進步和被人接受的願望。

 

那麼,我們來看看,低自尊的來源在哪兒?

 

如果一個人自尊水平低,而且不穩定,那麼通常他從父母那裡得到的支持和鼓勵比較少,盡管父母也很疼愛他們,他們會說我的父母很愛我,但從來不鼓勵我,也沒有肯定過我的價值。

 

我聽過很多人說這樣的話,上學校的時候能力一般,或者在其他孩子當中不太受歡迎,這是不穩定的低自尊所出現的(原因)。

 

因為他最起碼知道父母是愛他的,所以,他的人生當中還有機會。

 

還包括他的父母會過於保護,而且極少贊美孩子,這個時候,會影響到孩子能力的發展,並且讓他感受到自尊水平不高,但是最起碼有愛。

 

基本上發生在這個孩子在生活中發生過的事件,讓孩子感覺自己無法控制外部環境。

 

比如說父母中有一方去世,或者典型的抑鬱症的表現,極度缺乏父母的愛,自尊問題會伴隨其他的病理現象出現等等。

 

比如說家裡邊有家庭暴力,長期的家庭暴力,或者父母有酗酒的現象,吸毒的現象,這個孩子就會出現長期穩定的低自尊。

 

當然作者在這裡提醒我們說,很多人聽完都會覺得說,那成為一個穩定高自尊的人肯定很好。

 

也不用過度地誇大,就那一個象限是最好的,為什麼呢?因為自尊只是我們人生種種方面當中的一種,有很多人是長期穩定高自尊,但他是個壞人。

 

當然,有很多很成功的人士也會有低自尊的狀態。

 

低自尊的達爾文

 

達爾文就是一個非常低自尊的人。達爾文根本就不想出名,天天研究他那點物種起源什麼那些東西。他也不想發表那個東西,就老在家裡自己研究。

 

後來,直到他聽別人說,有一個人剽竊了他的這個成果,準備要去發表了。他才特別不好意思地把他那成果交給他的朋友說,你幫我發一下,才發出來。

 

像我們剛剛講到了達爾文等等,都會有。

 

所以我們說,我們不需要刻意地去追求把每個人都一定要培養成穩定的高自尊的人。我們在任何一個象限當中,我們都可以是一個好人。

 

但是如果有機會的話,穩定的高自尊肯定是給我們的人生帶來很多的有益的地方,最起碼你的幸福感會比較高。

 

 

外貌

 

那麼我們來看看自尊建立的過程。一個小孩子,在小時候建立自尊的時候,通常有五個方面的東西是很重要的。

 

第一個是外貌,大家說外貌是怎麼來的?是基因,有一本書專門研究基因的影響,說基因的效應,比如說你長得好看不好看,這個叫基因的效應。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東西叫作基因的效應的效應,什麼叫基因的效應的效應?

 

就是你長得好看的孩子,就容易被老師關注,長得好看的孩子,可能父母對他就更客氣一點,更喜歡他一點,能得到更多的撫摸和疼愛,這個就叫作基因的效應的效應。

 

你以為那些東西是父母的表現,實際上是因為基因的問題,所以第一個是外貌。

 

運動能力

 

第二個是運動能力,孩子在小時候,運動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他肯定要跟大家打打鬧鬧,跑啊,追啊。

 

受歡迎程度

 

第三個是受歡迎程度,他的性格,他在社群當中跟小夥伴的關繫到底怎麼樣?

 

是不是能夠適應社會的規矩

 

第四個是,他是不是能夠適應社會的規矩,他能夠符合規矩,他不會在學校裡整天被人罰站、批評。

 

 

學習成績

 

第五個是學習成績。這五個東西是決定一個孩子自尊狀態的基本面,那麼對孩子的評判的來源主要有四個,父母、朋友、老師、同學

 

我見過一張圖,大概那個圖的意思是,這個曲線,你看,看到我畫的這個曲線嗎?這個曲線是家長的影響,什麼意思呢?

 

就是家長在大概十歲以前,對孩子的自尊水平影響是最大的。

 

孩子最關注的是來自於家長的評論,但是過了十歲以後,這個曲線開始下滑,就是家長的話越來越不重要了。

 

因為我們每個人在家裡和在學校裡是完全生活在兩個不同的系統里的,就是你要讓你的家長參與到你的學校生活,你會發現你這一天都沒法幹。因為根本是兩個人。

 

家長會很吃驚,你在學校裡竟然是這個樣子,我們也特別羞於把家庭系統和學校系統混為一談。

 

你比如說,你在家裡對一個東西有一個特定的稱謂,你在學校裡,如果不小心把這個詞說出來,你會覺得特別丟臉。

 

你會覺得今天我怎麼串列了?所以,大量的孩子都是兩套體系,在家的表現和在學校的表現是截然不同的表現。

 

所以當孩子上學以後,慢慢你發現家長的影響變得越來越小,開始走下坡路,這時候你發現同伴的影響變得越來越大,就是老師的影響是起來一點就下去了,但是影響最大的是同伴的影響。

 

就是你和你的同伴之間的這種關系,所以一個小孩子處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當中,他周圍的那個文化,他周圍的那個團體將決定著他的自信、自尊這些東西。

 

所以父母、朋友、老師、同學這四個體系當中,如果有某一個不行的話不要緊,缺一個別的三個可以補充。

 

就比如說父母不喜歡我,但是我的老師、同學跟我關系特別好,他也依然可以有比較健康的發展。

 

或者說他的同學不喜歡他,但是他能夠從父母那裡,從老師那裡得到足夠多的支持也可以。

 

最怕的是,整個的這四個都不行,或者只剩一個這樣的話。

 

 

大量的自殺案例都是和低自尊水平相關

 

這是一個事後的統計結果。就是自殺的案例基本上都是跟低自尊聯系在一起的,有的時候學校裡的競爭性很強,就是排名,高調宣佈,寫一個大紅榜。

 

有的學校就沒有那麼強的競爭性,那好還是不好呢?應該說競爭性強的學校環境,比較適合高自尊的孩子,就是一個自尊水平高的孩子願意接受這樣的挑戰。

 

那麼給家長的一些建議是什麼呢?作為家長來講,我們能夠做到的第一件事兒是,如果孩子跟你講他的懷疑和抱怨的時候,我們要認真傾聽,認真傾聽本身就是對孩子最大的支持,不要急於安慰和轉移話題。

 

你比如說,有的家長一聽孩子抱怨,(就)說沒關系,你這個事不要緊的,我告訴你,你很棒,媽媽一直都很相信你。

 

這種話說完以後孩子就沒話說了,因為你把我堵死了,你都說相信我了,而且又說我很棒,那你讓我怎麼去表達我的痛苦。

 

所以,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後,會覺得跟父母沒法溝通,就是因為父母總是不讓孩子好好說話。

 

傾聽意味著讓對方多說,多提問,而不是多給他建議。所以第二個是不要急於安慰,也不要轉移話題。

 

第三個,是不要急於插手,說那我幫你做,這件事我去跟他們談談,這是插手。還有就是揣測,如果父母去揣測孩子,尤其是你猜對了的話,會讓孩子覺得更加痛苦。

 

因為孩子覺得你把我當作了一個研究的對象,而且孩子會覺得自己的問題毫無價值。

 

因為我說的所有問題,我的爸爸媽媽一眼就看穿了,我的父母能夠很清楚地知道我的問題在哪兒,所以看樣子是我比較笨,所以他的自尊水平會更加低。

 

因此,父母就算是學了點心理學的知識,不要在孩子面前顯擺,不要整天用這個東西去拿孩子做實驗,說,你看,我說的對不對,被我說中了。

 

我相信很多人幹過這樣的事,所以猜中了,對孩子可能更不好。

 

第四個,就是如果你童年的時候,不幫孩子建立良好的自尊體系的話,以後也沒機會做了。因為,他只有在童年的時候願意跟你說。

 

童年的時候,如果跟你說有幫助,他到了青春期才有可能跟你說一點點,但是如果童年的時候跟你說了就沒用,就被你頂回去了,就被你用各種各樣的手法摁住了,他以後也不會理你。

 

 

自尊的公式

 

有一個很早以前的心理學家叫威廉·詹姆斯,他曾經給過一個公式,他說一個人的自尊等於什麼呢?

 

自尊等於成功除以自我需求,這個當然是一個很簡單的公式,但是,它有一定的道理在哪兒呢?

 

如果你能夠調低一點自我需求的話,你所帶來的那個成功,就能夠給你帶來很強的自尊。

 

帳戶裡有5萬塊錢,你覺得很開心,因為你的需求降低了。

 

但是,如果一個人的自我需求特別高的話,他的自尊就很難高,因為你上邊的成功再高,高不過底下的自我需求。

 

 

海明威慘痛的經驗

 

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期待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海明威說過一句特別能夠代表他命運的話,他說重要的不是我寫過什麼,而是我本應該寫什麼。

 

你看到嗎?海明威都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了,他都已經寫出了《老人與海》,寫出了《喪鐘為誰而鳴》這樣偉大的作品。

 

但是,他始終要求的是,我本應該寫的東西,我一直都沒有寫出來。在說完這句話沒幾天他就自殺了,所以要小心你的自我需求。

 

 

正常需求和病態需求

 

正常理想是非理想化的理想,他說如果做到了當然好,但那樣也不能保證解決一切問題。

 

你看他很理智,他知道我做到這件事很好,但它不能夠解決一切問題。

 

病態理想是說,等我做到了,一切都會好得不得了。我們在生活中有特別多的人都覺得,只要我解決了這個問題,就再也沒有問題了,這是病態理想。

 

第三個區別就是,正常理想可以接受達到部分目標,說我能得到我想要的一部分東西,這也很好。而病態理想要麼是得到全部,要麼什麼都沒有,我必須得到我想要的一切,多可怕。

 

正常理想的第四個特點是,如果沒有實現理想我會失望,但是自尊能夠從打擊中恢復過來。就是我失望一段時間,過一段時間我又恢復了,我又接著來了。

 

而病態理想如果沒有實現理想,他會抑鬱,自尊遭受持久的傷害,他會覺得我不行了。

 

所以,當我們有一個想法,有一個願望要去實現的時候,你可以問一下自己,根據我這四條對照一下,我到底是病態的理想還是正常的理想?

 

用一個正常的理想做分母,你的自尊水平就比較容易維持得很好,而如果你的分母是一個病態理想。那真的是做再多的努力,都很難讓你感受到幸福。

 

 

如何修補自尊

 

首先來看看與自尊有關的疾病,首先抑鬱症,抑鬱症是典型的和自尊水平有關的病。

 

躁狂症,躁狂症的自尊水平不穩定,就是狂起來的時候特別高,他覺得自己最了不起,全世界就他最行。

 

然後低下去的時候又受不了,這是躁狂症。

 

第三個是自戀型人格,這也是一種疾病。

 

第四個是情結,那個打結的結,一個人有情結,這個情結也是一種病。

 

舉個例子,有一種病叫作軀體變形障礙,什麼叫軀體變形障礙?

 

你知道有的女孩其實長得還可以,並不難看,但她非得去把這個眼皮給割了,割成一雙眼皮。

 

不是說割雙眼皮這事有問題,而是有些人會覺得自己的眼皮就不行,她每天不專注於任何別的東西,她覺得那個眼皮已經難看得沒法接受了。這種時候帶來的痛苦,就是一種情結。

 

 

酗酒會使得一個人進入一個惡性循環

 

他越酗酒越感覺自己的自尊水平低,自尊水平越低他越需要靠酒來影響自己,所以,這也是一個典型的疾病。

 

還有心理創傷,就是普通人也會遇到心理創傷,但是(對)他傷害沒有那麼大,但是自尊水平不夠的人,傷害就會變得很大。

 

這裡,有一些問題是來自於傷人的父母,這本書裡,總結了一下傷人的父母的特點。

 

比如說事事控制的父母,做什麼事都控制,第二個叫酗酒的父母,言語虐待的,言語虐待的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比比皆是。

 

我見過特別多的父母,你問他愛不愛孩子?他說愛得要命,但是,他說孩子的那個話,簡直狠到讓人沒法接受。

 

言語的虐待也是虐待,請記得,因為這是傷人的父母的特徵。

 

 

防禦機制

 

還有體罰孩子以及性虐待,這些東西都是會給自尊帶來嚴重問題的障礙,如何修補?

 

你比如說一個孩子去參加跑步,沒選上,沒選上他說什麼?他說我就不稀得跑步,我覺得跑步那些人特別傻,我就不愛跑步,你叫我跑步我都不去。他說的是事實嗎?肯定不是。

 

他是防禦機制在起作用,防禦機制一旦起作用,有好處也有壞處。

 

如果防禦機制在恰當的範圍之內使用的話,它肯定是能夠保護我們的自尊,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這就是防禦機制。

 

但是,如果一個人的防禦機制過大,他長期依賴防禦機制生活,這個防禦機制本身就會造成大量的傷害。

 

 

錯誤的防禦(衛)機制

 

比如說有人通過購物來解決自尊的問題,通過占有很多東西來解決自尊的問題,通過炫耀,刷朋友圈,假裝在巴黎什麼這種。

 

通過控制他人,通過違規,就是我能夠違反這個社會的規則。通過說別人的壞話,通過吹牛,這些都是錯誤的防禦機制。

 

他用這些方法來讓自己找到優越感,讓自己覺得,我沒有我想象的那麼糟,這是用錯了的防禦機制的方法。

 

 

 

 

臉書粉專

Really凱呷看麥

 

各位都是有智慧的人
請各位動動有智慧的手指!

記得按讚和分享

感謝!

 

打10篇=1壘安打

打50篇2壘安打

打100篇=全壘打

打1000篇=滿貫全壘打

加油!

 

 

 

#這裡有實用的知識

#兩份心得

#知識就是力量
#好奇心是知識的缺口

#嚴長壽

#爬兩座山

#台灣世界展望會
#洪雪珍斜槓班

#樊登讀書

#恰如其分的自尊

#大量的自殺案例都是和低自尊水平相關

#自尊的三大支柱

#自尊的公式

#海明威慘痛的經驗

#如何修補自尊

#酗酒會使得一個人進入一個惡性循環

#錯誤的防禦(衛)機制

 

 

 

圖取材自:台灣世界展望會

 

 

 

取自:樊登讀書,恰如其分的自尊

 

 

讀完本文約需30分鐘

 

 

很多人都會特別期待我們今天要講的這本書,叫作《恰如其分的自尊》。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之前講過太多關於自尊的話題了,我經常會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要培養一個人獨立完整的自尊體系。所以,很多人就問說,那怎麼才能培養一個人獨立完整的自尊體系呢?今天我們就用整整一本書的空間來解讀這件事情。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自尊?自尊就是你怎麼看待自己,你喜不喜歡你眼中的自己這麼一個人?過去我們曾經有過一個誤解,說一個自尊心特別強的人是不能夠輕易地被別人傷害。一旦你傷害了我的自尊,那麼我就要炸掉,我要保護我的自尊。實際上就是這有可能反倒是低自尊的表現。

 

 

因此,在今天的這本書里,你們將聽到這麼幾個重要的知識點。第一個是關於自尊的三大支柱,哪三個支柱架構起了我們的自尊體系?第二個是自尊水平會分成四大類型,我們到底是屬於哪一種類型的自尊?還有就是如何修補我們已經受傷的自尊。

 

 

好了,先說說自尊的三大支柱。自尊來自於三件事情,第一個叫作自愛,第二個叫自信,第三個叫自我觀。什麼是自愛呢?自愛取決於我們在童年時期所受到的愛和滋養,所以,如果一個人特別缺乏愛,他在小的時候被虐待、被欺負或者被語言暴力不斷地打擊。

 

 

他的自尊水平會降低的原因,就是因為自愛的層面沒有構建起來。一個人在小時候,如果(是)缺乏愛的狀態,會導致一系列的人格障礙。原因是他認為我不值得被愛,所以他會出現多疑和攻擊性強的表現,這是第一個支柱。如果自愛的支柱產生了動搖的話,會對自尊的建構產生問題。

 

 

第二個叫作自信,自信的合理定義是什麼呢?我們認為自己有能力在重要場合採取恰當的行動,這個就是自信。你像那天嘟嘟被我派去參加一個婚禮,因為我和他媽媽都沒法去。我們問他說你要不要準備一下婚禮上的發言?他說不需要,他說我覺得我完全可以,後來有人拍了錄像給我看,哇,真的在婚禮上發言講得非常好,很得體而且很沉著。

 

 

因為他自己有自信,他能夠在那個重要場合採取恰當的行動,這就是我們說的自信。自信還有一個可以看出來的地方,就是你看一個人對於失敗的反應,對於失敗的看法會反映出一個人的自信程度。一個真正自信的人是能夠承認自己的不足的,就是這事我不行,我知道我不行,那麼我下次努力把它做好。

 

 

而一個不自信的人是不能夠聽別人說自己不對,哪怕別人是給他建議,他也會(覺得)聽到的是批評。就會立刻反彈起來,不斷地為自己進行辯駁,那實際上過度地辯駁會(讓你)損失你前進的機會,這是因為自信的支柱沒有建立起來。

 

 

第三個就是自我觀,自我觀就是對自己的優缺點的合理評價。一個有心理障礙的人,會使得別人迷惑,什麼意思呢?你會覺得這個人一會兒特別自大,一會兒特別自信,一會兒又特別卑微,一會兒又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大家見過這樣的人嗎?一定會有。

 

 

這是因為他對自己的評價是飄忽不定、起伏的,他的自我觀沒有建立起來,很大的原因是來自於小時候父母的期望。有大量的父母是把自己人生沒有實現的夢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這個毋庸諱言,大部分人都有這樣的想法。而這個寄托了大量父母期望的孩子,在評價自己的時候就經常會出現飄忽不定。

 

 

原因就是有的地方你表現得好,會得到來自父母特別多的肯定,有的地方失望了,父母就會給你特別多的打擊。所以,父母對他的評價也是變化陰晴不定,他自己也會這樣。

 

 

所以,這三個東西是構建自尊的三大支柱,在這三個支柱的建立過程當中,最重要的滋養來自兩個東西,第一個是感覺到被愛,第二個是感覺到自己有能力。大家聽我說這兩條,因為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個法國人,法國人寫書跟美國人不是一個路子,而且派系也不一樣,表達方式也不同。

 

 

但是,你有沒有發現,這個人所說的感覺被愛和感覺自己有能力,跟我們講過的《自卑與超越》那本書有什麼聯結?《自卑與超越》里說,每一個孩子終其一生在尋找兩樣東西,第一個叫作歸屬感,第二個叫作價值感。歸屬感就是他知道有人愛他,價值感就是他知道自己有能力,所以這是最重要的養分。

 

 

那麼,大體上來講,人的自尊狀態能夠分兩種,一種叫高自尊,一種叫低自尊,高自尊的表現有哪些呢?比如說行動很高效,做事情能夠堅持,從而產生一個良性的循環,他敢於做出有爭議的選擇,而且他失敗了以後,復原的速度很快,這是高自尊人的表現。低自尊的人難決策,周圍的人特別容易影響(他),就周圍的人說什麼他就會容易聽。

 

 

中國古代有一句話講,叫“築室道謀,三年不成”,就是你蓋一間房子,你要和每一個過路的人都商量,說你看我這房子應該蓋成什麼樣?是蓋成平頂的呀,是蓋成坡頂的呀?你老商量,三年都蓋不好,因為你太容易被周圍的人動搖了,這是低自尊的一個表現。

 

 

還包括他容易放棄,或者另外一種極端是,迫於壓力去堅持,迫於壓力去堅持和自己真心想堅持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狀態。我們見過很多人在一個大單位里待著,他覺得我乾得很不好,我覺得很沒有意思,我老想出去走走,老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但他就是不辭職,為什麼呢?因為有家族壓力,有周圍的同輩的壓力,大家都這樣。所以,他難以擺脫這個固定的生活環境,這也是低自尊的表現。

 

 

同時,怕失敗。這里有一個特別極端的案例。1671年的時候,有一個大廚叫瓦代爾,瓦代爾是給親王做飯的一個大廚。你知道法國人做飯,那是非常神聖的一件事。有一天他在做菜的時候,發現他有一些材料沒有趁手,做得不夠好,他對自己做的飯不滿意,怎麼辦呢?這個瓦代爾,直接把一把刀插在牆上,拿腦袋撞在牆上就死了,就是菜沒做好就自殺了,這是特別典型的低自尊的表現。

 

 

因為他受不了生活中一點點的打擊,但是也不能簡單地講,高自尊就好過低自尊。因為你知道,低自尊有低自尊的好處,低自尊的好處是什麼呢?他容易被周圍的人接受,他表現得很謙卑。你比如說達爾文,達爾文就是一個非常低自尊的人。達爾文根本就不想出名,天天研究他那點物種起源什麼那些東西。他也不想發表那個東西,就老在家裡自己研究。後來,直到他聽別人說,有一個人剽竊了他的這個成果,準備要去發表了。他才特別不好意思地把他那成果交給他的朋友說,你幫我發一下,才發出來。

 

 

但是,他也照樣可以做出成績來,達爾文。高自尊也有弊端,比如說,高自尊的人有可能會更容易固執,更容易冒險,更容易自滿等等,高自尊和低自尊其實都是有利有弊的。我們不需要特別執著於高自尊的狀態,那麼要深入地瞭解自尊的狀態,你發現人不能夠簡單地被分為高自尊和低自尊。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也是在於它把自尊分成四種類型,高自尊、低自尊,還有一個叫作穩定和不穩定。那麼這樣一來組合出了四種模式,一種叫作穩定的高自尊,什麼叫穩定的高自尊?他始終都處於一個高自尊的狀態,這里邊我能夠想到的,最典型的人就是孔子。孔子,你讓他在優越的生活環境當中,他也可以生活得很舒服,你讓他顛沛流離的時候,他也可以這樣。

 

 

所以,“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孔子的這種狀態,你罵我是落水狗、喪家狗,你罵我是纍纍若喪家之狗,我也覺得能接受,不要緊。因為我心中知道我有幾斤幾兩,自尊是自己對自己的看法。所以,他是一個有著典型的穩定高自尊的人。這種人的典型特點,不容易被改變,目標堅定,願意去實現自己的目的,能夠忍受艱難困苦等等。

 

 

第二種叫作不穩定的高自尊,什麼是不穩定的高自尊呢?你比如說有一個著名的指揮家叫卡拉揚,大家知道卡拉揚的人,就會知道這個人其實挺厲害的,他是全世界最有名的指揮家。但是,他的一個好朋友在寫回憶錄的時候說,你知道卡拉揚是怎麼評價自己的嗎?卡拉揚經常跟別人講,我完全不會演奏莫扎特,我每次站在臺上,我都不知道怎麼演奏莫扎特。我都是假裝的,我根本就不會,我特別糟糕。

 

 

卡拉揚的狀態是時好時壞,他自信的時候會特別自信。但是他遇到短板,他覺得莫扎特我實在是受不了,當然我們聽是聽不出來。他會覺得甚至痛苦得要去死,這就是不穩定的高自尊。他的特點是波動大,有時候容易自我吹噓,人特別容易情緒化。

 

 

那一個人到底是為什麼會變成穩定的高自尊和不穩定的高自尊?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原因,這些形成了自尊水平高並且不穩定的人,一般都有這樣的經歷。比如說父母對孩子的贊美,說寶貝你真棒,和孩子的實際能力,也就是他自己清楚不清楚自己最棒之間是有很大差距的。從孩子在社會競爭中取得的成果就能夠明顯看出來,比如他不是班上成績最好的,也不是課外活動里最受歡迎的,但是父母總是說,你最棒,父母對他的期望是最棒的那個期望。

 

 

父母過於理想化或者比較冷淡,只關心自己,不關心孩子。孩子要引起父母的關註,令父母看重自己,不得不展現自己的長處以求贏得父母的青睞,他的那種超高的自尊心和自信的表現,是為了給父母看的。

 

 

父母本身自尊水平高,而且不穩定,孩子通過模仿,直接照搬了父母的初始模式。以及父母只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才註意、關心孩子,這種情況下孩子就容易形成不穩定的高自尊的特點。

 

 

那麼穩定的高自尊我們會發現,他們的父母也具有自尊水平高而且穩定的特質。孩子於是有機會經常觀察如何平靜地對待批評以及毋需不斷抬高自己也能被別人尊重。他們的父母按照孩子的真實能力或者潛力給予他們符合實際的贊揚,他們的父母與孩子關系親近,時刻陪伴左右。於是孩子不需要總是過分地表現來吸引他們的註意力,就是孩子過分的高自尊的展現,是來自於他需要吸引父母的註意力。

 

 

因此,我們給予孩子足夠的關註,並且讓他知道平平淡淡才是真,有多少實力,總會被人們發現,這時候孩子的穩定的高自尊水平,就逐漸地出現了。

 

 

好了,那麼另外一個模塊,第一個叫作穩定的低自尊,什麼是穩定的低自尊?這個在名人當中很難舉到這樣的例子,因為他能夠成為名人,就基本上不會是一個穩定的低自尊的人。穩定的低自尊就是,我就這樣,我就沒法改變。因為我就不行,這種人習慣了忍受,永遠消極表達,做任何事他都會有大量消極的評論。我相信大家在我們的身邊是一定能夠找到穩定的低自尊的人,就是你沒法激勵他。

 

 

另外一種,叫作不穩定的低自尊。不穩定的低自尊就有機會,他表現的是謙虛謹慎的,但是他能夠被激勵。比如,說在會議當中,他本來不想發言,後來被領導說,你來講兩句,結果他一講講得熱血沸騰,獲得了全場的掌聲,覺得今天狀態還真是不錯。這種叫作不穩定的低自尊。對於這種人,我們應該給予他更多的鼓勵,有進步和被人接受的願望。

 

 

那麼,我們來看看,低自尊的來源在哪兒?如果一個人自尊水平低,而且不穩定,那麼通常他從父母那裡得到的支持和鼓勵比較少,盡管父母也很疼愛他們,他們會說我的父母很愛我,但從來不鼓勵我,也沒有肯定過我的價值。我聽過很多人說這樣的話,上學校的時候能力一般,或者在其他孩子當中不太受歡迎,這是不穩定的低自尊所出現的(原因)。

 

 

因為他最起碼知道父母是愛他的,所以,他的人生當中還有機會。還包括他的父母會過於保護,而且極少贊美孩子,這個時候,會影響到孩子能力的發展,並且讓他感受到自尊水平不高,但是最起碼有愛。

 

 

最後一種穩定的低自尊,基本上發生在這個孩子在生活中發生過的事件,讓孩子感覺自己無法控制外部環境。比如說父母中有一方去世,或者典型的抑鬱症的表現,極度缺乏父母的愛,自尊問題會伴隨其他的病理現象出現等等。比如說家裡邊有家庭暴力,長期的家庭暴力,或者父母有酗酒的現象,吸毒的現象,這個孩子就會出現長期穩定的低自尊。

 

 

當然作者在這里提醒我們說,很多人聽完都會覺得說,那成為一個穩定高自尊的人肯定很好。也不用過度地誇大,就那一個象限是最好的,為什麼呢?因為自尊只是我們人生種種方面當中的一種,有很多人是長期穩定高自尊,但他是個壞人。當然,有很多很成功的人士也會有低自尊的狀態。

 

 

像我們剛剛講到了達爾文等等,都會有。所以我們說,我們不需要刻意地去追求把每個人都一定要培養成穩定的高自尊的人。我們在任何一個象限當中,我們都可以是一個好人。但是如果有機會的話,穩定的高自尊肯定是給我們的人生帶來很多的有益的地方,最起碼你的幸福感會比較高。

 

 

那麼我們來看看自尊建立的過程。一個小孩子,在小時候建立自尊的時候,通常有五個方面的東西是很重要的。第一個是外貌,大家說外貌是怎麼來的?是基因,有一本書專門研究基因的影響,說基因的效應,比如說你長得好看不好看,這個叫基因的效應。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東西叫作基因的效應的效應,什麼叫基因的效應的效應?就是你長得好看的孩子,就容易被老師關註,長得好看的孩子,可能父母對他就更客氣一點,更喜歡他一點,能得到更多的撫摸和疼愛,這個就叫作基因的效應的效應。你以為那些東西是父母的表現,實際上是因為基因的問題,所以第一個是外貌。

 

 

第二個是運動能力,孩子在小時候,運動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他肯定要跟大家打打鬧鬧,跑啊,追啊。

 

 

第三個是受歡迎程度,他的性格,他在社群當中跟小夥伴的關繫到底怎麼樣?

 

 

第四個是,他是不是能夠適應社會的規矩,他能夠符合規矩,他不會在學校里邊整天被人罰站、批評。

 

 

第五個是學習成績。這五個東西是決定一個孩子自尊狀態的基本面,那麼對孩子的評判的來源主要有四個,父母、朋友、老師、同學。我見過一張圖,大概那個圖的意思是,這個曲線,你看,看到我畫的這個曲線嗎?這個曲線是家長的影響,什麼意思呢?就是家長在大概十歲以前,對孩子的自尊水平影響是最大的。孩子最關註的是來自於家長的評論,但是過了十歲以後,這個曲線開始下滑,就是家長的話越來越不重要了。

 

 

因為我們每個人在家裡和在學校里邊是完全生活在兩個不同的系統里的,就是你要讓你的家長參與到你的學校生活,你會發現你這一天都沒法乾。因為根本是兩個人。家長會很吃驚,你在學校里邊竟然是這個樣子,我們也特別羞於把家庭系統和學校系統混為一談。

 

 

你比如說,你在家裡對一個東西有一個特定的稱謂,你在學校里邊,如果不小心把這個詞說出來,你會覺得特別丟臉。你會覺得今天我怎麼串列了?所以,大量的孩子都是兩套體系,在家的表現和在學校的表現是截然不同的表現。

 

 

所以當孩子上學以後,慢慢你發現家長的影響變得越來越小,開始走下坡路,這時候你發現同伴的影響變得越來越大,就是老師的影響是起來一點就下去了,但是影響最大的是同伴的影響。就是你和你的同伴之間的這種關系,所以一個小孩子處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當中,他周圍的那個文化,他周圍的那個團體將決定著他的自信、自尊這些東西。

 

 

所以父母、朋友、老師、同學這四個體系當中,如果有某一個不行的話不要緊,缺一個別的三個可以補充。就比如說父母不喜歡我,但是我的老師、同學跟我關系特別好,他也依然可以有比較健康的發展。或者說他的同學不喜歡他,但是他能夠從父母那裡,從老師那裡得到足夠多的支持也可以。最怕的是,整個的這四個都不行,或者只剩一個這樣的話。

 

 

大量的自殺案例都是和低自尊水平相關,這是一個事後的統計結果。就是自殺的案例基本上都是跟低自尊聯系在一起的,有的時候學校里的競爭性很強,就是排名,高調宣佈,寫一個大紅榜。有的學校就沒有那麼強的競爭性,那好還是不好呢?應該說競爭性強的學校環境,比較適合高自尊的孩子,就是一個自尊水平高的孩子願意接受這樣的挑戰。

 

 

我現在想想我上中學的時候,真的乾了很多壞事,因為我可能是屬於自尊水平比較高的那種。我特別喜歡考試,每次考試我就興奮,考完試以後我還,老師有時候都不念排名,我們還去打聽排名。就非得想搞清楚我考了第幾名,然後就覺得今天又前三了,今天又第一了,我現在想想多招人恨吶。

 

 

但是現在我理解了,我們是屬於比較適應那種競爭環境的,會覺得很嗨,競爭很嗨。但是,如果一個孩子自尊水平不夠高的話,那種競爭環境會給他造成很大的壓力。所以,這一點需要學校和老師們都能夠理解,就是到底給孩子們營造一個什麼樣的氛圍,對他們的自尊是有幫助的。

 

 

那麼給家長的一些建議是什麼呢?作為家長來講,我們能夠做到的第一件事兒是,如果孩子跟你講他的懷疑和抱怨的時候,我們要認真傾聽,認真傾聽本身就是對孩子最大的支持,不要急於安慰和轉移話題。你比如說,有的家長一聽孩子抱怨,(就)說沒關系,你這個事不要緊的,我告訴你,你很棒,媽媽一直都很相信你。

 

 

這種話說完以後孩子就沒話說了,因為你把我堵死了,你都說相信我了,而且又說我很棒,那你讓我怎麼去表達我的痛苦。所以,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後,會覺得跟父母沒法溝通,就是因為父母總是不讓孩子好好說話。傾聽意味著讓對方多說,多提問,而不是多給他建議。所以第二個是不要急於安慰,也不要轉移話題。

 

 

第三個,是不要急於插手,說那我幫你做,這件事我去跟他們談談,這是插手。還有就是揣測,如果父母去揣測孩子,尤其是你猜對了的話,會讓孩子覺得更加痛苦。因為孩子覺得你把我當作了一個研究的對象,而且孩子會覺得自己的問題毫無價值。

 

 

因為我說的所有問題,我的爸爸媽媽一眼就看穿了,我的父母能夠很清楚地知道我的問題在哪兒,所以看樣子是我比較笨,所以他的自尊水平會更加低。因此,父母就算是學了點心理學的知識,不要在孩子面前顯擺,不要整天用這個東西去拿孩子做實驗,說,你看,我說的對不對,被我說中了。我相信很多人乾過這樣的事,所以猜中了,對孩子可能更不好。

 

 

第四個,就是如果你童年的時候,不幫孩子建立良好的自尊體系的話,以後也沒機會做了。因為,他只有在童年的時候願意跟你說。童年的時候,如果跟你說有幫助,他到了青春期才有可能跟你說一點點,但是如果童年的時候跟你說了就沒用,就被你頂回去了,就被你用各種各樣的手法摁住了,他以後也不會理你。

 

 

所以這件事童年不做,以後就沒機會了。所以在這本書里邊還有一個概念,讓我(受)啟發的就是,它把愛和教育這兩個東西可以放在一起對比一下,我們經常講無條件的愛,unconditional love。愛就應該是無條件的,但是無條件的愛是沒法幫助孩子去建立真正的自信,他只能夠找到安全感,但他沒有找到價值感。

 

 

價值感是來自於他能力的提升,而能力的提升需要通過教育來實現,教育是有條件的。教育是你得把這事做好,媽媽給你打對勾,你得把這個事做好了,這個事才算是你真的學會了,這就是條件。但是,愛和這個是兩回事,無論你做好還是做不好,你學會學不會,媽媽愛你這件事不會變。所以,你要用無條件的愛,加上有條件的教育手法,才能夠讓孩子既能夠找到歸屬感,同時又能夠找到安全感。

 

 

這就是我們對孩子自尊建立過程當中,(給)家長的一些建議,那麼自尊和一個人成年以後的表現是密切相關的。你比如說,我們在生活中,會見到很多人喜歡竭力取悅別人。就如果一個人到哪兒都希望周圍的人都一團和氣,跟誰都要關系處得很融洽,有任何事都都要去幫別人幫忙。像郭冬臨演的那小品一樣,說有事您說話,這種人,因為自尊水平不夠高。

 

 

還包括自尊水平不高的人,特別怕被拒絕。有的人甚至不敢談戀愛,不敢談戀愛的原因是因為,怕被拒絕,怕被say no。這里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自助餐廳實驗,特別逗。他們把一群男孩找來,要他們做心理實驗,做心理實驗之前,先給他們測一下智商,你看又來了。測智商就是調整他的自尊水平。然後,跟一部分人說你智商高,跟一部分人說你智商低,然後,就把他們送去吃自助餐了。

 

 

在那個自助餐廳里,他們安排了很多美女。有很多美女在那個自助餐廳里邊。這些美女還會故意地跟這些男孩發生一個碰撞,聊個天或者乾什麼,這個心理學家觀察什麼呢?他要觀察有多少人去要了美女的電話號碼。後來就發現,凡是那些被表揚了智商高的人,那天在自助餐廳里邊就更多地去問那個搭訕的美女要了電話,而那些被說了智商低的人,就很少要,這是第一個發現。

 

 

那你說這個給我們什麼啟發呢?有人說這有一個很好的啟發,就是當老婆的人一定要不斷地貶低自己的丈夫,因為你貶低你的丈夫,他的自尊水平低了,他就不會出去搭訕了,是這樣嗎?但是,有另外一個伴生的現象,是什麼呢?後來第二次他們做實驗,他們選了一些比較美的姑娘和一些不太美的姑娘進去以後跟這些小夥子混在一塊兒吃飯。結果發現,智商測試成績比較高的人會向那些長得美的人要電話號碼,而那些智商測試(成績)比較低的人,他們大部分都選擇了那些長得不好看的女孩要了電話號碼。

 

 

所以,結論就是如果你整天貶低你的老公的話,他可能會找一個特別沒品位的人回來。這是很有意思,法國人喜歡研究這些事,但是女性是完全相反的,就是女性如果你貶低她的智商,她今天更願意跟異性社交,而你如果說她智商高,她今天就不願意理他們。

 

 

所以,如果你有一對男女朋友,你要想給他們介紹對象,你應該怎麼辦?這個心理學家給的建議,就是要給那個男的打氣,說你今天真棒,這西裝真漂亮,容光煥發,你最近事業也有成,打氣。跟那個女的(說),你臉色怎麼這麼糟糕,快來跟我補個妝,打擊她的自信心。然後,把他們倆安排在一塊兒吃飯,這兩人準能成。

 

 

所以,女性要自尊水平低的時候,容易被追求,男性要自尊水平高的時候,容易追求人,這是對我們成年人社交上的影響。還包括在婚姻當中,是更容易滋養男性的自尊水平。你有沒有發現,男的結了婚以後,經常表現得一副志得意滿的樣子?往沙發上一躺看電視,覺得,哇,一家之主的感覺。女性一旦結婚就會覺得柴米油鹽,累死我了,慢慢地越來越累,還要帶孩子。

 

 

家庭生活的環境就會導致女性的自尊水平不斷地下降,男性的自尊水平不斷地升高,那麼應該怎麼辦呢?在家裡邊要進行適當的角色分配,比如說男主外,女主內。主內要有活乾,你不能說主內是一句空話,她真的得有很多事說了算。有的事你來代表咱們家出席,有的事你來代表咱們家做決策。這時候要雙方相互滋養對方的自尊,這才能夠讓一個婚姻變得穩定。

 

 

在工作當中還會有特別多來自自尊的虐待,我見過有的大企業欺負人,就是你做錯了事怎麼辦呢?寫檢查,寫檢查要在公眾場合寫,周圍的人都在工作,不許你工作,就寫檢查。寫一遍不行,再回去再寫一遍,一直虐待到,寫檢查又始終不批,每次都要寫3000字以上。這個傷害最大的不是那點時間,而是自尊心,甚至還包括不讓人跟你說話,就整個把人孤立起來。這都是我們在生活中會遇到的這種自尊虐待。

 

 

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權力和自尊的關系。一個人所擁有的權力越大,他的自尊水平會不斷地提高。他所表現出來的特徵,一般有這麼四個,一個是相信自己的命運,他覺得我這些都是天定的,我有這樣的命,特別相信命。第二個是高瞻遠矚,他願意思考更遠的事,願意想未來的事,他比普通人想得要遠得多。第三個是付諸行動,想了就去做。第四個就是接受失敗,錯了我也認,這是權力帶來的高自尊的狀態。

 

 

有一個很早以前的心理學家叫威廉·詹姆斯,他曾經給過一個公式,他說一個人的自尊等於什麼呢?自尊等於成功除以自我需求,這個當然是一個很簡單的公式,但是,它有一定的道理在哪兒呢?如果你能夠調低一點自我需求的話,你所帶來的那個成功,就能夠給你帶來很強的自尊。

 

 

賬戶里邊有5萬塊錢,你覺得很開心,因為你的需求降低了。但是,如果一個人的自我需求特別高的話,他的自尊就很難高,因為你上邊的成功再高,高不過底下的自我需求。所以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期待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海明威說過一句特別能夠代表他命運的話,他說重要的不是我寫過什麼,而是我本應該寫什麼。

 

 

你看到嗎?海明威都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了,他都已經寫出了《老人與海》,寫出了《喪鐘為誰而鳴》這樣偉大的作品。但是,他始終要求的是,我本應該寫的東西,我一直都沒有寫出來。在說完這句話沒幾天他就自殺了,所以要小心你的自我需求。

 

 

這是威廉·詹姆斯給出的一個公式,作為我們普通人,我們當然會有理想,我們會有一個自我需求,那說樊老師難道你是要教我們不要追求嗎?我們都過最普通的日子?不是,我們應該分清楚正常需求和病態需求,這個特別有意思,就是什麼是正常需求?什麼是病態需求?給大家看看,正常的理想一般是這樣說的,正常的理想說,我希望,而病態理想說,我非得怎麼怎麼不可。

 

 

正常理想是非理想化的理想,他說如果做到了當然好,但那樣也不能保證解決一切問題。你看他很理智,他知道我做到這件事很好,但它不能夠解決一切問題。病態理想是說,等我做到了,一切都會好得不得了。我們在生活中有特別多的人都覺得,只要我解決了這個問題,就再也沒有問題了,這是病態理想。

 

 

第三個區別就是,正常理想可以接受達到部分目標,說我能得到我想要的一部分東西,這也很好。而病態理想要麼是得到全部,要麼什麼都沒有,我必須得到我想要的一切,多可怕。

 

 

正常理想的第四個特點是,如果沒有實現理想我會失望,但是自尊能夠從打擊中恢復過來。就是我失望一段時間,過一段時間我又恢復了,我又接著來了。而病態理想如果沒有實現理想,他會抑鬱,自尊遭受持久的傷害,他會覺得我不行了。

 

 

所以,當我們有一個想法,有一個願望要去實現的時候,你可以問一下自己,根據我這四條對照一下,我到底是病態的理想還是正常的理想?用一個正常的理想做分母,你的自尊水平就比較容易維持得很好,而如果你的分母是一個病態理想。那真的是做再多的努力,都很難讓你感受到幸福。

 

 

王爾德也說過一句話,他說人生有兩大悲劇,第一個是得不到你想要的,第二個是得到了,這兩個是人生的兩大悲劇。為什麼得不到和得到了都痛苦呢?所以這就是一個有智慧的人對自己人生不同的認識,這是自尊和成年人的關系。

 

 

然後,我們來看看如何修補自尊?首先來看看與自尊有關的疾病,首先抑鬱症,抑鬱症是典型的和自尊水平有關的病。躁狂症,躁狂症的自尊水平不穩定,就是狂起來的時候特別高,他覺得自己最了不起,全世界就他最行。然後低下去的時候又受不了,這是躁狂症。

 

 

第三個是自戀型人格,這也是一種疾病。第四個是情結,那個打結的結,一個人有情結,這個情結也是一種病。舉個例子,有一種病叫作軀體變形障礙,什麼叫軀體變形障礙?你知道有的女孩其實長得還可以,並不難看,但她非得去把這個眼皮給割了,割成一雙眼皮。不是說割雙眼皮這事有問題,而是有些人會覺得自己的眼皮就不行,她每天不專註於任何別的東西,她覺得那個眼皮已經難看得沒法接受了。這種時候帶來的痛苦,就是一種情結。

 

 

典型的是有人覺得自己鼻孔大,就是有的人會整天就照鏡子,就看著鼻孔,我的鼻孔好大,好難看。這種,這就叫作身體變形情結,他老覺得自己身上有一個地方突出、變形了,在別人看來是很正常的一個人,但他自己看著就怎麼都過不去,這就是情結。

 

 

然後酗酒,《小王子》里邊有一段片段特別有意思,小王子到了一個星球上,看到一個人坐那兒喝酒,就問他說你在這乾嗎?他說我在喝酒,說你喝酒是為了乾嗎?喝酒是為了遺忘,你想遺忘什麼呢?我想遺忘我對自己的失望,我自己特別失敗,那你為什麼覺得失敗呢?因為我喝酒。然後說完這段話以後,他就再也不說話。

 

 

酗酒會使得一個人進入一個惡性循環,他越酗酒越感覺自己的自尊水平低,自尊水平越低他越需要靠酒來影響自己,所以,這也是一個典型的疾病。還有心理創傷,就是普通人也會遇到心理創傷,但是(對)他傷害沒有那麼大,但是自尊水平不夠的人,傷害就會變得很大。

 

 

這里,有一些問題是來自於傷人的父母,這本書里,總結了一下傷人的父母的特點。比如說事事控制的父母,做什麼事都控制,第二個叫酗酒的父母,言語虐待的,言語虐待的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比比皆是。我見過特別多的父母,你問他愛不愛孩子?他說愛得要命,但是,他說孩子的那個話,簡直狠到讓人沒法接受。言語的虐待也是虐待,請記得,因為這是傷人的父母的特徵。

 

 

還有體罰孩子以及性虐待,這些東西都是會給自尊帶來嚴重問題的障礙,如何修補?我們先來看看,有一種東西叫作防禦機制。你比如說一個孩子去參加跑步,沒選上,沒選上他說什麼?他說我就不稀得跑步,我覺得跑步那些人特別傻,我就不愛跑步,你叫我跑步我都不去。他說的是事實嗎?肯定不是。

 

 

他是防禦機制在起作用,防禦機制一旦起作用,有好處也有壞處。如果防禦機制在恰當的範圍之內使用的話,它肯定是能夠保護我們的自尊,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這就是防禦機制。但是,如果一個人的防禦機制過大,他長期依賴防禦機制生活,這個防禦機制本身就會造成大量的傷害。

 

 

我們來看看一些錯誤的防禦(衛)機制,比如說有人通過購物來解決自尊的問題,通過占有很多東西來解決自尊的問題,通過炫耀,刷朋友圈,假裝在巴黎什麼這種。通過控制他人,通過違規,就是我能夠違反這個社會的規則。通過說別人的壞話,通過吹牛,這些都是錯誤的防禦機制。

 

 

他用這些方法來讓自己找到優越感,讓自己覺得,我沒有我想象的那麼糟,這是用錯了的防禦機制的方法。低自尊的人,常用的防禦機制有這麼幾個,一個叫作間接成功,什麼叫間接成功?我不成功,但是,我支持的球隊成功了,所以,你會發現足球流氓為什麼打起架來那麼要命,你就理解了。因為足球流氓大部分都是在生活中混得特別不如意的人,他為什麼會把成功與否完全寄托在一個球隊身上?

 

 

今天這個球隊輸球了,我想死,我不想活,我把大卡車燒了,我跟他們拼了,為什麼?因為他過度地使用了間接成功的手法來證明自己,他用球隊的成功來證明自己,那類似的還有很多。

 

 

第二個就是呆在群體中。一個低自尊的人,有時候他會混在一個群體當中,不冒頭,不出來,他就永遠不可能,不會被這個群體排除。他覺得有這麼一個小團隊這是最重要的,這是第二招。第三招就是進入幻想的世界,通過游戲,通過看小說,通過自己做白日夢進入到一個幻想世界當中去。像阿Q 就是典型的通過幻想世界來解決自己自尊問題的這麼一個人物角色,這都是低自尊常用的方法。

 

 

而高自尊常用的方法呢?比如說歸因偏差,就高自尊的人一旦遇到挫折,他會認為說這事不怪我,這事是他們搞的,他把責任推到那邊去。還有向下比,我雖然不行,但是底下比我糟的人更多,這是高自尊常用的方法。還有一種就是批評評判者,你還說我不對,我看你還不行,你有什麼資格說我。這是高自尊的人在面對挫折的時候,經常會出現的一種手法。

 

 

所以,總的來講,主要的心理防禦機制有這麼幾條,迴避和應對、否認、投射、幻想及白日夢以及合理化,還有補償。這些都是常用的無論低自尊還是高自尊,都會常用的一些心理防禦機制。

 

 

你註意,我沒有評判它對還是錯,比如說間接成功這樣的事情也沒有對或錯。比如說像錯誤歸因這樣的方法,或者是指責批評者的方法,難道就一定不對嗎?別人批評你就嚇得要死,那萬一對方真的是水平不夠呢?但是,有一個度的問題。這些防禦機制的度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合理地掌握了防禦機制,給自己心靈一些支撐,不會過分,你同時又會反思自己,會不斷地改進,那就是一個正確的防禦機制。

 

 

但如果你過度地依賴這些防禦機制,甚至你的球隊輸了球,你就要去打人,那就很明顯是過了。那麼怎麼改變?作為我們,無論我們的自尊水平,現在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怎麼樣能夠讓我們的自尊水平調整到一個合理的程度?這本書最後給了一個特別有效的建議。

 

 

我們先來看看高自尊的循環圖和低自尊的循環圖之間的區別。大家註意看一下,一個高自尊的人,他經常採取行動,因為他自尊水平高,所以行動力比較強。採取行動以後有兩種方向,一種是行動失敗了。行動失敗了之後,他會將失敗相對化,他很合理地解釋這個失敗,自尊得到保持,又回到高自尊。如果行動成功了,他自己感到滿意,自尊得到提升。

 

 

所以,你發現一個自尊水平高的人行動之後,就回到高自尊的水平。而一個低自尊的人的特點是,他很少採取行動,因為自尊水平低,覺得做啥事都沒勁,也懷疑自己做不好。很少採取行動的情況下,如果行動失敗了,自我貶低,自尊水平降低,又回到低自尊,如果他行動成功了,他會對成功表示懷疑。自尊水平高低不變,還是回到低自尊的水平,這就是一個高自尊循環和一個低自尊循環之間的區別。

 

 

那麼,我們怎麼才能夠在這兩者之間跳轉?從低自尊循環能夠跳到高自尊循環呢?你剛剛註意觀察這張圖了沒有,最根本區別是什麼?我看出來了,我當時在沒有看它的解釋的時候,發現最根本的區別就在於行動。高自尊的人,有更多行動的機會,而低自尊的人行動的機會,本來就很少。

 

 

所以,在這本書最後,我們給大家三個建議,能夠讓我們跳脫低自尊的陷阱,第一個叫作自省。就是認識自己,接受自己,對自己誠實,就是首先你要搞清楚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人,你要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評價。這里邊有一個重要的工具就是,Johari Window,叫喬哈里視窗。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四個窗子里邊,我知道別人也知道,我知道別人不知道,我不知道但是別人知道,我不知道別人也不知道。這是我們每個人所面對的四個象限。

 

 

在這四個象限里邊,最重要的一塊是公開象限,就是我知道別人也知道的象限,叫公開象限。一個人要想在社會上獲得足夠的尊敬和信任,就要想辦法去放大你的公開象限,公開象限越大,你所獲得的尊敬和信任就越多。所以,你說我怎麼才能夠認清楚我自己呢?跟他人多交流,因此第二個就是交際。除了自省瞭解自己之外,你要更多地去做交際的工作,多跟別人交流,交流的時候,要經常給自己做自我肯定,換位思考,學會依靠社會支持。人得有些朋友,朋友是用來乾嗎的?

 

 

朋友不是用來出賣的,朋友是用來做社會支持的。我們講過說,人有兩種關系,一種是強關系 一種是弱關系。弱關系就是你最近剛認識的這些人,強關系是你多年來的好朋友、親戚等等。你會發現你很難跟你的親戚朋友做生意,強關系很難做生意,大量的生意都是弱關系幫你做的,很多短期的進步,(是)弱關系給你帶來的,那要強關系乾什麼用?

 

 

他又不買你的面膜,強關系最重要的作用是做心理支撐,我們的叫作社會支持。你需要去建立很多這樣的強關系的聯結,讓你擴大交際面。

 

 

最後一條,就是投入行動,高自尊的人就是行動力強。所以,投入行動以後你要做到行動,然後,在行動的過程當中不要做自我攻擊,接受失敗,如果失敗了你能夠認,再投入行動當中去。最重要的是人一生當中失敗是一定的,就會遇到特別多的挫折,做事越多的人失敗的機會越多,但是只要你能夠快速地恢復。

 

 

高手和低手的區別,就是他恢復的時間快,他遇到了挫折,恢復了,總結,再上路,然後再接著乾下一件。這時候你的人生會比別人的節奏高,你能夠完成的這種成功的周期就會多很多,而且越行動你會發現你經驗越豐富。

 

 

我們在哪本書里講過這個實驗的,說兩組人,讓他們去做一個陶碗,有一組說我考量你的成績,就是看你做的多少,越多越好。有一組是說,我就看你做得好不好,我不看你做得多不多。然後,這兩組人開始分別做,那一組就瘋狂地做,瘋狂地做,做特別多。這組就不斷地研究,不斷地揣摩,不斷地設計,最後做了幾個,最後怎麼著呢?

 

 

要選做得最好看的碗,發現所有最好看的碗全都出自於第一組,都是出自於那個做得最多的那個組,為什麼?因為他做得多才能夠不斷地調整,才能夠把它越做越好。但是反過來那個整天只琢磨怎麼做碗的那個人,腦子里想的都是最完美的,但是他做不出來,因為根本就沒有什麼機會嘗試。

 

 

所以,最後的三個建議,自省、交際和行動。所以,整本書講完,我覺得我們對自尊這件事情基本上有了一個比較透徹的瞭解了。我們得知道自尊的三大支柱,分別是自愛、自信和自我觀。跟這個有關的是,我們小時候所受的家庭環境和學校教育,來自同伴的這種關愛等等。然後四大類型,穩定的高自尊、穩定的低自尊、不穩定的高自尊和不穩定的低自尊。

 

 

我知道大家都很希望能夠進入穩定的高自尊,所以,我們說有一個自尊建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作為家長能夠做些什麼,作為老師我們能夠做些什麼,作為我們自己怎麼樣修補自尊呢?三個建議:自省、交際、投入行動。我特別希望我們每一個會員在通過聽我們書的過程當中,能夠逐漸地學會挑戰自己的舒適區,然後努力地行動。

 

 

只有把抱怨化為行動的目標,我們才真的有可能重塑自己的自尊體系,這就是如何建立一個獨立完整的自尊體系的過程。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到大家,謝謝大家,我們下周見!

 

 

 

 

 

arrow
arrow

    蘇小凱分享知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