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是知識的缺口【148】

翻轉式學習

不同於填鴨式教育方式,能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使其更有挑戰心

 

20210803.jpg

 

 

作者拉塞爾·阿克夫是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教授,

丹尼爾·格林伯格是美國瑟谷學校的創辦人之一,創立於1965年,所以他們都是非常棒的教育家。

 

回想起大學的國文老師說,讀大學要學的是什麼?

「有培養一個讀書的習慣,那你就成功了。」

 

不論小孩還是成年人,有學習的興趣、求知慾,最為重要;就會主動的讀書或其他方式來提升自己,不斷地探索各個領域。

 

一般人和中產階級以上,本質差別在於「習慣」。

 

前者習慣機械化過生活,做事情;經典的故事「員工說:老闆我有20年經驗,你怎麼沒給我調薪;老闆說:不對喔,你是1個經驗用20年。」

 

後者每天可能都會讓自己挑戰做不同的事情,結果有無學起來,並不是重點;重點是有習慣多方學習嘗試,在時間的累積下,這個差異就會出來。

 

很多事情是知易行難,當一本書無法讓你改變,那就再讀一本書;把學習當作是一個樂趣,完善人生,那你就是哲學大師叔本華比喻的天才。

 

 

 

大綱

 

前言

現代教育到底敗在何處

現在這個社會為什麼存在著一種轉機

理想的教育

瑟谷學校的案例

 

 

 

前言

 

有一位南昌大學的一個老師就給樊登發來一個微信,說他在杭州聽我演講之後,回家就用這本的理念改造了他的課堂教學環境。

 

他的學生原本上課的狀態是不停地看表,心不在焉,非常渙散的感覺。

 

結果經過了這樣的改造以後,學生們在課堂上玩得特別開心,而且在結束的時候還跟老師說,咱們再玩一會,不要下課。

 

這本書就叫作《翻轉式學習》,去嘗試著改變一些教育的問題。

 

按理說我們從來不提倡大家吐槽,但是讀完這本書以後,我發現說有時候吐槽也蠻有意思的。

 

如果你吐槽吐得特別有道理,能夠給出建設性的意見,並能夠指出一條光明的大道的話,那麼這就叫作貢獻。

 

這兩位教授用這本書在吐槽什麼呢?他們吐槽的是整個人類的教育。好了,不是咱們中國的教育,是整個人類的教育。

 

那麼所以他們提出了翻轉式學習的理念,就是怎麼樣能夠把教育引回到正軌上來。那為什麼說過去的教育不對呢?

 

各位你們有沒有發現,就是我們在中學甚至在大學學過的東西,等你畢業不超過三到五年你基本就忘記了。

 

誰把那個東西記得特別清楚呢?你好好想一想,對了,就是你的那個高中物理老師。你過了二十年回去看他,他還會做那物理題。

 

所以我們的教育不光是中國,全世界的教育歸根到底受益者最大的人是誰呢?是老師,而不是學生。學生都是學完之後考完試就忘記了。

 

這個教授最逗的是有一次他在上課的時候,可能是拉塞爾·阿克夫正在上課的時候。

 

有兩個學生過來問他說,教授,您教我們的這些東西是您什麼時候學會的?

 

這個教授說,是我要給你們當老師以後學會的,我去準備的。不是你大學時候學的吧?不是。

 

那你大學時候學的東西呢?教授說那個我沒用上我就忘了。然後那兩個學生講,那看來您是很善於學習,但是您不太善於,就諷刺他。

 

有時候樊登也會反思,就是樊登第一次當大學老師的時候,那時候我分到一個大學里邊去教公共關系。

 

我沒學過這門課程,我本科學的是基礎材料及表面處理專業,碩士學管理,博士學傳播學,沒有學過公共關系。但是因為我要教這個學生上這門課,怎麼辦呢?

 

那我就去把新華書店裡邊能夠買到的所有關於公共關系的書都買回來看,用一個假期把所有的書都看了一遍。

 

看完了以後你就要做筆記,然後就畫腦圖,準備這個課件,然後就開始講。結果講了幾年我竟然成了公務關系的專家,還做過很多案例,還有很多人找我請教。

 

所以真正能夠使我們學的會的東西,並不是在課堂上老師教給你的東西,而是你自己有一個責任感想要去教的東西。

 

很多書友見了我就問,樊老師為什麼你能記住那麼多東西,為什麼你讀了書就能記住,我們讀完書甚至聽完你講過之後,過不了多久我就忘了,怎麼辦?

 

我給他們的建議永遠就只有一個,說你要講給別人聽。當你有一個責任感要講給別人聽的時候,你就會記得很牢。

 

這就是翻轉式學習的一個最基本的理念,就是在課堂上誰是重要的。我們傳統的教育方式,最重要的永遠是教的部分,而不是的部分。

 

我們並不研究一個學生是怎麼把一個東西學會,我們所研究的是怎麼能夠讓老師把這玩意兒說出來,讓老師把這些課時都填滿。這就是我們過去這個教育的最大的弊病。

 

所以這本書大體分了個結構:第一塊是講傳統教育的問題所在;第二塊是講現在這個社會為什麼存在著一種轉機;最後講理想的教育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

 

 

 

現代教育到底敗在何處

 

首先從前提上它就有問題,為什麼呢?各位知道我們現代教育是伴隨著工業化的過程在不斷發展的,而工業化的前提就是要把人變得更加的統一,變成一個機械化的方式。

 

因此我們就給人們劃分專業,要求你就學這個,你就學這個,你就學這個。我們打破了一個人完整的人的天性,然後把他變成聽話的機器,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前提錯誤。

 

那麼接下來我們看課堂上會有哪些錯誤呢?比如說有一些人在印度的貧民窟里邊做了一個實驗

 

他們把一臺電腦帶著鼠標鑲嵌在牆里邊,就跟那個ATM機一樣,鑲嵌在一個貧民窟的牆里邊。沒有人留下任何話,然後大家就都走了,都撤了,旁邊架了一個攝像頭就悄悄監控。

 

就發現這貧民庫的小孩就過來玩這個電腦,就玩玩玩玩。過了大概半個月以後,當他們再來這調查的時候,發現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玩電腦。

 

他們會很熟練地打開網頁,會很熟練地去打開文件,會播各種音頻什麼,甚至會玩很多遊戲等等,全學會了。根本不需要像我們上大學的時候,在課堂上講,第一步開機,開機有幾個按鈕,先按哪個後按哪個。

 

你比如說沙漏,咱們知道那是一個沙漏,就是轉來轉去的等待那個沙漏。這些孩子們不知道它叫沙漏,他們是印度的小孩,他們把它叫作“濕婆之鼓”。

 

就他們會自己起名字,他們說那叫濕婆之鼓。但是他們的熟練程度是跟我們其他認真在學校里學過的人是一樣的。僅僅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大家都學會了,因為摸索是很重要。

 

樊登在上學的時候曾經在一個廣告公司里邊打工,我們那廣告公司里邊的美工是一個湖南的小孩,特別逗,叫萬毅。這孩子壓根沒怎麼上過學,大概初中都沒畢業,英文一個字都不認識。

 

但是他用的是全英文的Coreldraw和Photoshop,全英文版的Coreldraw和Photoshop。

 

我們這幫大學生坐在旁邊,看人家特別熟練地用那個。我說你知道那什麼意思,那個詞兒?

 

他說不知道,他說這詞完全不認識,但就是因為老用。因為要用它糊口,要學會,所以手就特別熟練。

 

而我們傻呵呵地只能在旁邊給人家提要求說,你給我做一個什麼效果,人很快就做出來了。

 

所以人們自己學習一個東西的能力其實是非常強的,但是我們的教育經常局限了孩子們學習這個東西的能力。

 

因此這是一個我們說傳統教育所強調的錯誤。我們強調的是教的方法,老師要怎麼樣按部就班地教,而不強調學生會怎樣學。

 

實際上學生一旦被激發起來,願意學習的時候,你會發現沒有人教他,他也能夠學得很快。那咱們都很少用到學校里學到的東西,這個我相信大家都會有這樣的感受。

 

但是你想想另外一個人物,樊登就經常想,大家看過小魚兒,《小魚兒和花無缺》。這小魚兒是在惡人谷長大的,我相信他這一輩子所用的東西全是他在小時候學會。

 

因為他所學的這個過程就是他成長的過程,它是伴隨著自己的成長在不斷地增長這些知識。因此那種教育方式有可能是一種更天然、更自然的教育方式。

 

但是我們的教育因為習慣了分科目,習慣了小班式教學,習慣了老師講然後學生聽的這種方式。所以我們會覺得那是一種很奇怪的方法,那叫作沒有受過教育。

 

這個第二個錯誤就是當我們在這個錯誤的前提之下,當我們在這個要人們機械地去學習這些既定的知識模塊這個前提之下,去使勁,加把勁幹的時候。

 

這兩位作者說,這叫作把錯誤的事兒做得更好些,是沒用的。

 

因為你整個教育的方向是錯誤的,所以你把這個錯誤的事做得更好一點,那就叫作更錯。而正確的方法是什麼呢?

 

你應該去做一件正確的事兒,即便是做錯了,我可以重新嘗試。我們寧願在一個正確的方向上不斷地試錯,不斷地重新嘗試,這個是往正確的方向在走。

 

但我們在一個錯誤的方向上再使勁,不斷地努力,永遠不做錯,你會發現你的方向是錯的。

 

所以當你激發了一個孩子的學習興趣,當你讓一個孩子自己願意去主動嘗試說,這個電腦怎麼玩,這個photoshop會怎麼做的時候。

 

你發現你根本不需要要求他認識每一個字,你根本不需要要求他學會這個東西,他就能夠非常熟練地去操作這個東西。所以這就是現代教育的一個根本理念上的偏差。

 

課堂環境上有很多錯誤在哪呢?你比如說為什麼考試?這個有一道題特逗,說給你一個氣壓計,讓你測出這個樓房有多高。

 

凡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就知道,這題肯定算的是物理。你得用氣壓測上面的氣壓,然後測底下的氣壓,然後拿氣壓轉換的公式來算這個樓的高度。

 

結果有一個學生答題就說,我拴一根繩,我把這氣壓計上拴一根繩。

 

然後把這個繩從樓上弔到樓下,挨到地面以後我量一下這個繩的高度,我就知道這個樓有多高了。教授說不對,這0分,這不能給分。

 

這學生就申訴,學生說我為什麼不對?我這樣能算出來。教授說,好吧,我再給你個機會,你重新想一個辦法。這個學生說,好,再給一個機會。

 

我把這個氣壓計送給這個樓的樓管員,讓他幫我查一下資料,看看這個樓到底有多高。

 

教授氣得半死,說你像話不像話。後來說那這樣,我把這個氣壓計從樓上摔下去,然後我聽一下它多長時間落地。

 

我用那個什麼1/2gt,R的那個gt平方那個公式,我來算一下這個樓到底有多高。

 

教授說不行,這都不行。因為教授要的是用氣壓來轉換高度的這麼一個答案

 

所以這兩位作者說為什麼不行,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夠用這些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而必須得用你想要的那個方法來解決問題呢?因為現代教育要模塊化,要機械化,要讓人聽話。

 

所以他們考試的方法也是機械化、簡單化,他們善於把複雜問題簡單化。

 

你比如說就我們說水池子,一個水池子放水,一個水池子進水,然後算多長時間這個水池能放滿這種題。

 

這個題在我們來講會覺得很習慣,這不就是數學嗎?但是像崔永元老師,我那時候跟他在中央電視台學做節目的時候,他就老說這個。

 

他說我就不明白為啥要這樣做,這樣很浪費水。你不知道嗎,就那邊放著水,這邊進著水,為什麼要這樣做?他有質疑這個前提的精神。

 

但是老師說你別問這個,你就給我好好算就行了,他就算不過來。所以我們教育的方式總是把一些複雜問題給你想辦法變得很簡單,讓你在這里邊去套用公式來算它。

 

但事實上在生活當中你會發現,我們所面對的基本上沒有簡單問題。比如說這件事按照原理講應該這樣,但是這個人不高興,你怎麼辦?

 

這個團隊里邊有的人不樂意,你怎麼辦?所以這兩位教授講到說,現在考試的方法幾乎都是我們在生活中不會用到的方法。

 

你比如說咱們經常過去考歷史,說秦朝建立於哪一年?

 

很多人知道說公元前221年。好了,這孩子不會怎麼辦呢?這孩子不會,說,那我百度一下,我拿手機搜索一下,百度一下。不行,你在作弊,不能百度。

 

請問在工作中,在生活中,當你不會一個問題的時候,有沒有人不允許你百度一下?

 

我們在生活中分分鐘就百度一下或者谷歌一下,你不就知道了嗎?幹嘛非得記住它呢?

 

好了,那這孩子說不會也不讓百度,怎麼辦?那我問問旁邊的人,你知道是多少嗎?不行,作弊,你敢問別人叫作弊。

 

但是生活中有沒有人要求你不要問過別人,在生活中做任何事,只要你不會,我想你第一時間選的就是找一個什麼樣的幫手,找誰來幫忙。

 

找一個團隊,這才是我們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

 

但是我們在考試的時候說,既不允許你找團隊,也不允許你查資料,所以我們考來考去唯一考到的指標就是記憶力

 

就是你這孩子自己一個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然後算題的這個能力,你擅長運用各種各樣的公式。

 

但是你看我學經濟學的時候學到博弈論,博弈論什麼智豬博弈、囚徒困境,講了這麼多的博弈的方法。在生活中我也算活了有40年了,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

 

就是幾乎沒有遇到過需要用博弈論的方法來跟別人處理關系,反倒更多的時候是這事我包了,你放心吧,為朋友兩肋插刀。

 

你看,我們經常會非常不理智地處理問題,而不會套用公式的方法來處理問題。

 

因此我們的教學環境所模擬的這個東西,是一個典型的讓人們不會去解決複雜問題的方法。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之前我們在講另外一本書的時候曾經提到過,為什麼全世界的學霸普遍都並不怎麼成功?

 

而反過來像馬雲這樣的人,像比爾·蓋茨這樣中途退學的人,像喬布斯這樣不聽話的人,這些人反倒能夠產生大量的創造力,成為很棒的創業者或者是企業家。

 

為什麼?就是因為我們的學霸太聽話了,學霸是被塑造的,真的規規整整的,老老實實的機器。

 

你被人完全馴化,你連一點反抗的精神都沒有。所以這兩位教授說考試只能催生考試產業,考試這件事除了催生考試產業之外,基本上沒有特別多的好處。

 

還有教學的方法是否認人的差異,強行地推進標準化教學。就是一個教室里坐的這些孩子,他們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個孩子的優點和那個孩子優點是完全不同的。

 

你根本沒法要求他們都成為什麼樣的人。體育也要標準,美術也要標準,生物也要標準,數學也要標準。

 

那三毛這樣的人怎麼混呢?三毛、瓊瑤,數學都是0分的人,那人家不照樣活挺好的,人家為人類創造了那麼多偉大的流眼淚的作品。但是我們會認為他不夠標準化,他在咱們今天可能連畢業的機會都沒有。

 

所以在現在的全球的教育當中,基本上推行的都是打擊創造性行為,然後要求標準答案的這麼一種方法。這是我們說教學環境的這個謬誤。

 

還包括科目的劃分是科目劃分這件事是亞里士多德那時候劃分的。在現在你會發現,我們在學校里學的總是專業,但是一齣學校我們經常說要找跨學科合作,經常要做這種什麼邊緣領域。

 

就是我們必須得能夠知道說,一個人得是一個完整的人,而不是某一個學科的人。一個科學家如果不懂得帶團隊,那他也就只能是一個實驗員。他必須得懂得帶團隊,他才能夠做出一個偉大的課題。

 

所以我覺得孔夫子講的特別對,孔夫子在2000多年前就說君子不器,什麼叫君子不器?就是不要給人家分門別類地說,這個人就是幹什麼的。

 

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人,這才是最重要。所以孔子的教育理念其實跟澀谷學校,跟我們今天所講的反轉式學習是非常接近的。

 

你去看一下《論語》你就會發現,《論語》當中很少有孔夫子說,來,上課,我現在給你們講一段。沒有,永遠都是學生跑過來問了,說夫子,什麼叫君子?夫子,什麼是仁?夫子,怎麼去求甘露?

 

就是當學生有一個主動性想要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的時候,老師所做的事只是稍微點撥一下,然後學生還要講一大段回應的話。

 

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感受到,這里邊學習的主體是誰呀?各位,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是你要學習,而不是老師逼著你按照我們的教材往前推進,這是最根本的問題。

 

那麼現代教育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的問題呢?原因何在呢?這兩位教授分析,第一個就是學校必須要破壞孩子的自由精神。

 

 

大家看過卓別林演的那個《摩登時代》,他就拿了個扳手一直擰一直擰。一個有創造性的人是根本沒法做這樣的工作。所

 

以工業化就要求說徹底打擊你的自由精神,徹底打擊你的自由的想法。你就按部就班,每一個崗位要幹什麼就幹什麼就行了。

 

所以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扼殺自由性,因此人們才會變得更加聽話,這是第一個原因。

 

第二就是我們的教育所要求的,工業化對我們的要求是傳授給他們具體的技能。

 

因為傳授給下一代具體的技能最有利於我們一代一代的把這個產業傳遞下去。

 

所以這些具體的技能就會變成一個章節一個章節的內容、考核,標準化給到大家。

 

那各位你們知道孩子們的反抗是什麼嗎?我們反抗這種強迫式教育的方法,其實你們每個人都是反抗者。咱們大家都一樣,都是反抗者,我們反抗的方法就是遺忘。

 

為什麼要忘?因為你不喜歡它,你恨它。你一想到高中做物理,就跟你那個慘痛的高中經驗結合在一起,你的人生當中不願意記得這一段慘痛的經歷,所以你就選擇連帶它一塊忘記。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

 

但是反過來你想想看,有些事在你腦海當中你真的忘不了?就是美好的事物。

 

比如說你的初戀,你在追求一個人,那種就是反轉式學習。就是你在主動地想做一些事的時候,你發現這些事在你腦海當中根本抹不掉。

 

樊登上大學的時候最大收獲的兩件事,一個是辯論賽。我們代表西安交大去參加大專辯論會得了冠軍。

 

辯論賽就是反轉式學習,就是佈置一個題目下來。好了,我們這一群人就為了這個題目玩命地找素材,玩命地去學習。

 

我們為一個辯題看幾十本、上百本書都是有的。所以那時候所學到的東西就深深地印在腦海當中。

 

還有一件事就是樊登去打工,做創意總監給人家寫廣告幹什麼。樊登自學了所有大衛·奧格威的這些東西,然後就開始給人寫文案。這些東西是你在大學里邊忘不了的東西。

 

而所有那些坐在教室里邊認真地考試的那些,無論是本科還是碩士。

 

所以你這麼簡單地一對比,你就能夠立刻發現反轉式學習和傳統的正統教育之間的區別。

 

但是有人講,那用那種方法,會不會這些孩子學的內容太少?或者他自己,如果他老想玩兒,他不想學習怎麼辦?

 

各位,什麼叫玩?玩本身就是學習的過程。所以你有沒有發現我們的孩子,就如果您有孩子的話,我們的孩子在6歲以前,在他沒有上學的時候,他學東西學得好快。

 

你沒發現嗎?就是學那些字。樊登兒子在上小學之前應該學了2000多個字,而且我們沒有認真地教過他。

 

我們根本沒有說,這個字叫什麼?你給我記住沒有?壓根沒有,就是我們在他面前念了字,他就問,他說這個是不是那個字?他就自己願意知道。

 

當他知道了以後,我們就表揚他。後來就不斷地學。有一次我們就真的給他做了一個測試,就是看一看,數了一下他到底認識多少字。

 

上小學之前2000多字,在沒有任何人打算教他的情況之下,這孩子就能學會這麼多東西。

 

所以薩提亞有一個理念,蒙台梭利有一個理念是說,一個孩子在三歲以前所學到的知識的信息量,相當於今後人生所學到的總和。

 

那個就叫作翻轉式學習的方法。就是他自己願意學習,他有了這個主動性,他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的內容、廣度、深度都會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而今天我看一下我們兒子在上小學時候那課本,一門課學下來,也就後邊十來個字。還要他一個字寫多少遍,一個字寫多少遍,真的是小瞧了孩子,真的是限制了孩子學習的能力。

 

因為我們的這種教學方法就只能夠讓所有的人適合一個中位數的能力。因為人和人的能力是不一樣的,這個孩子可能學語言、文字很厲害,他其實應該學更多的語言、文字。

 

這個孩子他畫畫很厲害,他應該學更多的藝術。但是我們的方法是都學一樣的文字,都學一樣的藝術。

 

而且現代教育最大的敗筆就在於他們用了各種各樣的方法來抵制教育,抵制教育改革。抵制教育改革的方法主要有這麼幾點,第一個就是小班制,就是我們越來越強調小班制。

 

像上海他們特別得意的就是,我們真的實現了小班制,我們一個班只有20個學生或者30個學生。

 

我們在北京上那個學校也是一樣,校長說我們今年最高興的事就是我們終於實現了小班制,我們這個班真的沒有塞進更多的學生。

 

但是各位你們想想看,我們小時候一個班上70多個孩子,有可能你會遇到各種各樣不同的人。在那個70多人的孩子里邊搞不好你能夠學到更多更有意思的東西。

 

所以這兩位老師強調說,什麼小班制、大班制,就沒有班,壓根就沒有班。大家自由組合,誰願意在一塊玩,誰就在一塊玩。這才是他們組織這個學校的方法,所以打破小班制的授課。

 

第二個就是終身教職。就是學校里邊喜歡說這個老師給一個終身教職,然後老師們幹了一輩子,謀求的就是某一個大學有一個終身教職。

 

但是當你有了終身教職以後,你發現他根本沒有任何做教育改革的動力。你根本沒法推翻他,因為他已經終身教職了。

 

還有就是怕犯錯,這里邊有一段話我特別的喜歡。就是為什麼很多人不願意進行教育改革呢?因為人們不願意承擔錯誤。

 

但是在這里邊有一段話,它說我們要知道世界上的錯誤分兩類,一類是做而出錯,一類是避而不做。

 

做而出錯就是做了不應該做之事,避而不做乃是沒有做應做之事。二者相比,避而不做的代價通常更為昂貴,因為補救一個錯過的機會要比改正已經做過的事情要難得多。

 

我們的教育因為怕犯錯,所以我們按部就班的,總是按照過去的方法去嘗試,這叫作避而不做。

 

甚至我們教出來的很多學生,就是當我們要求很多學生聽話,照做,然後回答問題的時候,這些學生也學會了說,我怎麼樣能夠做到避而不做。

 

就是怕犯錯,因為教育懲罰學生的方法就是犯錯扣分。這就是永遠懲罰你,永遠懲罰你。

 

所以這些孩子們說,最好別讓我自己主動做事。有啥事你說,你有啥要求你提,我就按你提的要求做。

 

你看這就造成了大量的被動型人格的產生。而我們寧願一個人做而出錯,他在努力地做事,出了錯他可以改,也好過這個人永遠不做事,不做事這才是教育最大的敗筆。

 

 

 

現在這個社會為什麼存在著一種轉機

 

所以這本書里邊整個用了半本都在做吐槽,我們現在吐完了,把所有關於教育的這個槽吐完了。吐完之後那麼怎麼辦呢?

 

有沒有改變的機會?說現在就是一個改變的機會,為什麼呢?

 

第一,我們說在現在這個時候,你根本不需要從老師那獲得知識。老師的知識含量再豐富,他能超過到Doctor Watson嗎?IBM的機器人。他能超過谷歌嗎,他能超過百度嗎?不可能。

 

第二個就是任何領域里邊你都能找到最佳案例。你想找最好的,任何領域里邊最佳案例就放在你面前,你都可以接觸的到。

 

第三個就是你能夠跟地球上任何一個地方的人形成興趣小組,跟你有著同樣興趣的人,你跟誰都可以交流。

 

如果你真的喜歡一件事的話,你就一定能夠找到這樣的俱樂部,然後沉浸在其中跟這些人交流互動,這就是學習的過程。

 

你有了自己的新想法、新思想,你可以非常簡單地廣而告之,讓所有人知道你。

 

那學一下papi醬,然後就去講就好了,就會有很多人知道你。而且當你想把你的這個東西變成現實的時候,獲取資金的途徑也特別多。

 

還能夠立刻獲得豐厚的回報,並能夠獲得用戶的及時反饋。用戶用了以後覺得好還是不好,他立刻就會告訴你。

 

因此把這些東西綜合在一起你會發現,現在這個社會給了我們創造一個特別大的機會。什麼機會?就是找到內心召喚的這種能力的機會。

 

就是你可以follow your heart,你可以跟從你的心去做事。這是我們現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所帶給我們的一個教育改革的機會。

 

那麼通觀整個的教育的過程,你會發現在教育當中什麼最重要?事實上不是怎麼上這門課最重要,也不是考試最重要,第一個重要的東西是激情。

 

就是你學這個東西有沒有勁,你是不是特別想鑽研,想瞭解它。

 

樊登小時候曾經對什麼有過激情?集郵。我小時候有一段時間特別喜歡集郵。

 

這個肯定是課外的事了,沒有人要求我要學集郵的這些東西,但是因為你特別喜歡集郵,所以你就去研究了大量的郵票。

 

然後凡是跟集郵有關的信息你都會收集,那時候我真的算是小半個集郵的專家。

 

樊登兒子特別喜歡天文,你想我們家是沒人喜歡天文。但是他現在跟我們整天講這是什麼星座,那是什麼星座,這個地球是怎麼來的,什麼他全會。

 

而且不是瞎編的,不是他想象出來,他喜歡的不是文學,他喜歡的是天文。他真的是學了很多天文學的知識。所以當一個人有激情的時候,這是首要的、很重要的東西。

 

第二個是決心,就是你相信自己能夠把它學會的決心。第三個是自信,我今天早上聽到我們有一位家長在微信上向我求助說,他的女兒在老師佈置作業的時候,女兒走神了。小女孩有點走神,就沒聽清,沒聽清以後就問老師說,老師,我沒聽清。

 

老師很生氣,就把這女兒當著所有同學的面就狠狠地批評了一頓。誰讓你聽課不認真,你就喜歡走神,就不告訴你,這次作業你就別做了。

 

這個女孩回家就哭,哭得好難過,哭得天昏地暗的。因為她是個好學生,她很少受到這樣的待遇,被老師這樣說。

 

我在電話的這一端看著這個微信,我就覺得我的心真的挺痛的,我覺得這老師真得有點過分。

 

你作為一個老師,你連孩子們走個神你都不能允許。你連孩子們沒有記到筆記,你都沒有耐心去教給他說我再講一遍,你怎麼能夠教會一個品格完善的孩子呢?

 

你怎麼能夠讓一個孩子對別人有耐心,有愛心,為人稍微nice一點?所以我們的教育是在不斷地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甚至很多孩子在很多地方表現得很棒的時候,老師還要過來跟你說,你不要翹尾巴,你那個東西還很差呢。我們在不斷地打擊人們的自信。

 

我為什麼離開大學?就是因為大學里邊我見到好多老師都在跟孩子們傳遞,說你們將來畢業了,你能找到一個8000塊的工作就算你厲害。

 

就覺得這已經很好了,我們不相信這些孩子身上所擁有的潛能。所以自信很重要的。

 

然後思考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的能力,與他人互動的能力,這些東西是一個個體學習東西最重要的部分。

 

 

我個人認為這里邊最應該添加上的,就是我讀完《翻轉式學習》以後,樊登認為最重要的一個東西是責任感

 

就是你有沒有一個要把這個東西學會的責任,你有沒有覺得這個事是自己應該學會的,而不是別人強加給你。

 

所以那天我們在一個中學做演講的時候,我就跟底下的孩子們講,我說你們一定記住,你們的學習絕對不是為父母爭光,你們的學習絕對不是為什麼學校爭光,為祖國爭光,都不是。

 

你們的學習的唯一目的是自己要把它學會,自己認為探索這個世界很有意思,這才是我們學習的目的。

 

 

 

理想的教育

 

理想的教育到底什麼樣,這兩位教授從學齡前開始講起。學齡前的時候這孩子剛出生,嬰兒的時候應該怎麼樣去培養他的學習能力呢?第一個叫作要按照孩子的需求喂食。

 

你比如說孩子哭了、餓了要吃東西,這時候就給他吃。孩子不想吃的時候,你就不要給他吃,沒關系。

 

為什麼這一點很重要呢?你看我們現在的家庭里邊都是到了點就必須吃飯。這孩子如果不吃,爺爺奶奶、 保姆、爸爸媽媽就會追著這個小孩,甚至威逼利誘。

 

我還曾經見過有人在飯桌上把孩子訓哭的,就孩子一邊哭一邊吃。就他實在吃不下,但是父母說必須吃,現在到點了就得吃。

 

你看,你在對他進行機械化改造。你根本沒法讓他感受到自身的節奏,讓他探索這個世界。

 

而是聽話,只有聽話照做才是最好的。所以我們的喂食方法就是一種教育的節奏,這種教育的節奏從一開始就出現了問題。

 

我們應該讓孩子去體會怎麼樣吃是好的,然後遵從他的這個想法,按照他的需求來喂食。

 

不要總是拒絕孩子,你比如說孩子喜歡撕衛生紙。這里邊有一個案例,就是孩子喜歡拽衛生紙,拽拽拽。

 

很多家長別別別,浪費,浪費,別動。老讓他別動,事實上你會發現當你讓他不動的時候,這個孩子只要逮著機會他就會拽那個衛生紙。

 

因為他沒過癮,他覺得很有意思。他拽衛生紙乾嘛呢?他在探索這個世界,他在看這是什麼。所以這時候你應該做的不是說別動別動,你應該告訴他說,噢,這是衛生紙。

 

你看它能轉起來很好玩,你看到嗎,咕嚕咕嚕咕嚕轉。你讓他知道這個動作叫作轉,這個東西叫作衛生紙。你摸摸它,什麼感覺?軟軟的。

 

你向這個孩子解釋這個世界解釋得越多,這個孩子的大腦發育就會越快,這個孩子跟你的親密關系也會越好。

 

不要去心疼那些衛生紙,因為反正你不讓他做,他會做的更厲害。你應該給他創造機會,讓他去探索這個世界。

 

不要總是說no,我們唯一要規避的就是危險。比如說他爬向一把刀子,這時候你要告訴他這是刀子,很危險的。

 

把它拿開,把這種危險的環境規避掉。除此之外,他應該探索,甚至他趴在地上爬,拿嘴舔那個地板。沒關系,讓他舔舔,沒多大問題,他在探索這個世界。

 

在學齡前的時候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你要允許孩子犯錯。如果父母在孩子一犯錯的時候就會立刻出現,就批評他,就罵他,這個孩子就會學會叫作不做就不犯錯。

 

不拿籃球的人永遠不犯規,所以他慢慢地就學會說我不去探索了。

 

因此這時候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培養孩子的創造性、好奇心和尊重,和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尊重的關系。這是學齡前的部分,允許孩子犯錯。

 

在K12的部分,K12就是從6歲到18歲這12年。K12的部分怎麼做呢?就是要讓孩子知道學習是一種自我激勵和調節的結果。

 

就是你自己有一個目標,你來實現它,你來負責調解它。那麼要給予所有的興趣同樣的地位,比如說這個孩子他喜歡做手工,這是很好的一件事,做手工。

 

這孩子喜歡畫畫,畫畫,這孩子喜歡研究中世紀的打仗的事,研究,這都很好。怎麼組織課堂呢?對不起,沒有課堂,只有共同的興趣小組。

 

所有的孩子,凡是有共同興趣的人,大家就湊在一塊研究、解決問題,然後商量這事怎麼能做得更好。大家查資料、找材料,把它動手做出來。

 

老師呢?老師的作用是什麼呢?老師是服務人員,沒有所謂的老師。在學校里邊沒有準確的區分,這個人叫老師,這個人叫學生。

 

只是他的年紀大一點,他的年齡小一點,然後你有問題不懂你可以問他,他可以給你提供幫助。

 

但是更多的時候是你來做這個問題,是你來講給他聽。你說你來看看我們做這個東西你覺得好不好。

 

所以這里邊的主角一定是那些有著共同興趣的孩子們,而且不用年齡來劃分。就是這個學校里邊從6歲到18歲的小孩在一個班裡邊,只要大家興趣相同,你都可以參與在其中。

 

這時候你會發現6歲的小孩會有一個18歲的朋友,他們在一塊解決問題,這很常見。

 

我們在小時候都有這樣的經歷,就是我們在街道上玩的時候,我們會和我們身邊很小的小孩在一起玩,這就是社群。

 

所以打破了過去整個班級的這種構造,讓大家充分地通過興趣來引導不斷地學習。

 

怎麼做自我評估呢?評估不是由考試來進行的,而是由小組成員大家來做自我評估,覺得誰應該怎麼樣。在學校里邊沒有老師和學生的區分,決定學校里的事,民主決策。

 

這個民主決策要求6歲的小孩也有投票權,就是所有的孩子一塊投票,說咱們學校能不能辦一個睡衣party?

 

辦一個睡衣party,好,投票,連6歲的小孩一塊來投票。這個老師下次還能不能接著在這上班,接著留任,大家投票。

 

用這種方法讓孩子習慣於用民主的方法來決策,這就是K12的階段。

 

你說上大學怎麼辦?這K12用這樣的方法,孩子還能上大學嗎?能,可以上大學。

 

如果他們心中有一個願望說,我想去哈佛讀書,我想去耶魯讀書。好了,他們就會有這樣的一個興趣小組,他就會研究怎麼樣才能到哈佛,到耶魯去讀書。

 

所以這里邊有實際的案例,他們真的有很多,大部分都考上了大學。

 

在大學教育應該怎麼辦呢?大學教育的學習是為了學習的快樂,而不是想著就業。

 

我們現在一進大學一說學習,就首先想到你將來能幹什麼,你將來到了社會上做什麼工作。不對,因為大學里學的東西未必將來就能夠去工作,就能夠實際地來用。

 

因為我們不是技校,我們是學習。我們要學的是這個世界上你還不知道的領域,你還有特別多未知的領域,你需要探索。

 

所以學習是為了學習的快樂,而不是為了去到一個單位里邊去上班。那你學文秘就夠了或者你學打字就夠了。

 

然後沒有入學要求,上大學最好沒有入學要求,這是理想的教育。

 

當然現在是有入學要求的,但是理想的教育是沒有入學要求。有畢業要求,畢業的時候,我要求你給我拿出一個驚艷的作品來。你必須拿出一個作品來打動我,我才會讓你畢業,這是有畢業要求的。

 

通過實踐來獲得技能。你比如說你是想學商科的,那你去做生意,你去跟著別人一塊幹活。

 

然後你的老師跟你在一起,老師和學生是在一起辦公的,沒有所謂的老師辦公室。我們人為地把老師和學生劃開,學生一般進老師辦公室都會特別怵。

 

老師們自己做了一堆,整天研究,可能是因為怕學生偷試捲。但是你現在不用試捲了,所以老師跟學生在一起辦公。

 

老師帶著這些學生,老師跟這個學習小組在一起,他們就是一個team。這個老師不是老師,這個老師可能是team長或者team的負責人。

 

他們在一起來共同完成一些具有一定難度的任務,這才是大學里邊的要求。

 

在學校里邊取消教授職稱,今後再也不評教授了,沒有這個等級之分。人們都在享受教與學的過程,甚至是學生教老師的過程。

 

 

在所有這個體系的背後有一個支撐點,就是這兩位教授提出了一個教育券的使用。我覺得這個東西對於咱們的教學改革真的會有幫助,教育券,什麼叫教育券呢?

 

國家不是投了很多錢去做教育嘛,國家把投給教育的這些錢分成份,按人頭分給每家人,公平了吧。

 

只要你們家有孩子就分你教育券,這個教育券就是錢,但是這個教育券你不能夠拿出來買別的東西,它只能夠做教育用。

 

當你把這些教育券給到某一個學校的時候,這個學校就可以拿這個教育券去政府換錢,因為這是錢。因此我們每一個家長那真的就牛了,家長可以投票了,家長可以用教育券來投票。

 

你想想看這多有意思,所以當這些家長們都喜歡這個學校的時候,這個教育券就會更多地投到這個學校,這個學校就會辦得更好。

 

那些收不到教育券的學校,他得不到政府的資助。因為你辦的不好,所以政府乾嘛把錢給你呢?

 

我們現在政府撥款的方法是劃撥,這麼劃撥,辦得好的學校,辦得不好的學校,給的錢是一樣的。根據規模,根據它的位置,根據人口,給的錢是一樣的。

 

但實際上有的學校教育理念很糟糕,很糟糕的讓它滅亡。能收到教育券的才能夠換來錢,收不到教育券的沒有。

 

最有意思的是,假如咱們有100個家長,咱們認為這周圍沒有好的學校。我們就把所有的教育券拿在一起,我們就可以辦一所學校,因為教育券就是錢。

 

所以用教育券投票的方法能夠快速地使這個市場變成一個由結果導向,由家長和學生來投票的這麼一個市場。我覺得這個好有創意,這也是反轉式學習的一種大的指導方針。

 

 

 

瑟谷學校的案例

 

它是一個真正執行反轉式學習的一個學校。這個學校里邊什麼樣呢?就是24小時開業,這個學校24小時開業。

 

他們沒有放學、上學的這個時間,隨便你們,孩子們願意來隨時可以來,願意走隨時可以走,沒關系。在這個學校里的編班是從6歲到18歲混亂,沒有班。

 

走到這個學校里邊到處都是興趣小組,就是這邊有一群小孩子們在那玩樂高,沒問題,玩。這邊一群孩子在那玩中世紀的那些什麼打打殺殺的東西,還有人在做中世紀的鎧甲。

 

他們研究古代歷史,他們就把那鎧甲做出來,通過做這個鎧甲,他們把中世紀的歷史搞得特別的清楚。還有一些人在那辯論,辯論時政。有一些人在研究物理,研究牛頓是怎麼回事。

 

就是所有的孩子根據他們的興趣分成了一堆一堆的。老師們就穿插在其中到處問個問題,這看看啊,然後讓孩子們講給他們聽。

 

因為老師的責任不再是教書了,老師的責任只是幫孩子們達成他們的興趣的目標和要求。等到要準備高考之前,就所謂美國的高考,他沒有高考。

 

美國要去上大學之前,這些孩子們就會研究說你想上哪個大學。然後他們就會形成以這些大學的這種興趣小組,大家在一塊研究怎麼才能上哈佛,怎麼才能上耶魯。

 

最後這個學校,看起來非常混亂的這些學校的孩子們,大部分都上了很好的學校,常春藤名校占到了一大半。

 

最有價值的是在於對這些成年孩子的訪問。這些孩子,因為1965年到現在,這學校已經辦了很多年了,他們就去採訪了大量的澀谷學校的畢業校友。

 

他們是這樣評價這所學校的,說我人生當中最棒的時光,就是9歲以後那段時光。

 

那段時間我在澀谷學校里邊,永遠都忘不了那裡的生活。每天的生活忙極了,忙極了,就是整天忙各種各樣的事。

 

各位咱們今天會想到說,假如你讓你的孩子真的不上學了,隨便幹什麼都行。完了,那完蛋, 他肯定打遊戲,我必須把他管嚴一點。那你有沒有想過他為什麼要去打遊戲呢?

 

因為他除了打游戲這件事能夠發泄和放鬆之外,別的事一概都無趣。

 

他什麼事都覺得沒意思他才會玩命地打遊戲。事實上玩命地坐那對著一個電子屏幕打遊戲,打打就會膩的,那個東西挺沒勁的。

 

事實上生活中有特別多有趣的東西,但是我們不讓孩子們做。所以導致孩子們對整個生活喪失了信心。

 

只要你給他一點點時間,他都會說讓我打一下遊戲,這是特別可憐的狀況。所以澀谷學校的孩子們從上學開始忙極了,他們忙著各種各樣的事。

 

他們要完成這個社團的任務,完成那個社團的任務。他們需要演個話劇,他們需要排什麼,好多事,所以感覺忙極了。

 

第二個就是每一個人在小組當中都有著責任。你對這個小組有責任,而且所有人都非常的快樂。最重要的是他們每個人都在努力地挑戰最難的事。

 

千萬不要小看我們的孩子們,我就特別希望家長們好好回憶一下你們家的孩子6歲以前的那個狀況。當他有一個挑戰的動力的時候,他整天是希望挑戰那個更難的事,他是希望探索的。

 

但是當我們不斷地打擊他,不斷地告訴他說你不能探索。不斷地說你要老實點,你要上課,你要排名,你要考大學的時候,他慢慢地就對於最難的事兒規避。

 

就退避三舍,他不再去碰那個東西。所以是我們扼殺了孩子的探索欲望和責任感。

 

所以瑟谷學校出來的學生在社會上普遍都比較成功,除了經濟上的成功之外,他們基本上都有著一個幸福的家庭。

 

人格是完善的,生活得很愉快。而且人家也上了很好的大學,這就是一個特別棒的案例。

 

樊登上次在看完了這本書以後很激動。那天晚上我就給咱們一個大學的校長發了微信,我說大學真的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咱們能不能嘗試把我們的學校辦成一個自由一點的,翻轉式學習的一個場所。

 

這位校長也很高興,他就要求他們的老師去學習這個《翻轉式學習》的內容。

 

我覺得當然很多人會說,這在中國可能實現不了吧?那不試一下怎麼會知道實現不了呢?

 

你肯定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學生不適應,小時候就被教壞了。樊登有一位老師在西交利物浦當校長,就是席酉民老師,他是個真正的教育家。

 

他在用自己的教學理念改造了西交利物浦這個大學之後,他現在就開始辦中學,然後再辦小學。

 

他的目的是要從小學開始培養這些孩子,然後才能夠創造出一個更加,他認為理想的這種教育的一個結構。

 

很多教育家在不斷地努力和踐行。就像我說的南昌那位大學老師,他並沒有顛覆整個的教育,他只是用了翻轉式學習的一點點理念用在了課堂上。

 

比如說在課堂上不再是老師講,學生聽,而換成說學生講,老師聽。然後給學生佈置一些具有挑戰性的任務,而不是具有標準性答案的任務,這時候你就發現學生的感覺就會不一樣。

 

所以在我們輔導我們的孩子的時候,盡管你不是一個老師,在我們輔導我們的孩子時候,我們如果換一種思路。

 

想想看怎麼能夠調動這個孩子的學習興趣,怎麼能夠讓這個孩子探索更廣泛的課外閱讀,讓這個孩子對這個事感興趣而不是扼殺他。

 

那這就是教育理念的轉變,這就是翻轉式學習給我們帶來的變化。

 

所以特別希望這本書能夠影響到更多的校長、老師和家長,希望大家能夠認真地反思一下我們能夠為孩子,為我們的未來做些什麼?

 

讀書會其實就是一個翻轉式學習的實踐,我們每次錄了這樣的東西。我們現在有很多線下的活動,前兩天讀書日的時候,我們在石家莊這麼一個城市。

 

我們全國有七十多個分會,在石家莊這一個城市當天就有十八場活動,全部都是翻轉課堂。就是先把我講的書大家看一下,看完了以後討論,就所有人交互、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

 

當你在一個活動上你需要說話,需要發表意見的時候,你就擁有了責任感。因為你得對你說的話負責。

 

這就是我希望每一個我們的會員都能夠成為影響身邊其他人的一個種子。你們每個人就是咨詢師,你們每個人就是老師,你們每個人就可以讓周圍身邊的人活得更加的愉快。

 

把我們在讀書會里所學到的東西傳遞給別人,你講得越多,你就學得越快。

 

 

 

 

臉書粉專

Really凱分享實用知識

 

各位都是有智慧的人
請各位動動有智慧的手指!

記得按讚和分享

感謝!

 

打10篇=1壘安打

打50篇2壘安打

打100篇=全壘打

打1000篇=滿貫全壘打

加油!

 

 

 

#這裡有實用的知識

#兩份心得

#知識就是力量
#好奇心是知識的缺口

#嚴長壽

#爬兩座山

#台灣世界展望會
#洪雪珍斜槓班

#樊登讀書

#翻轉式學習

#現代教育到底敗在何處

#現在這個社會為什麼存在著一種轉機

#理想的教育

#瑟谷學校的案例

 

 

 

https://www.facebook.com/SudburyValleyInTaiwan/

瑟谷教育在臺灣

 

 

圖取材自:台灣世界展望會

取自:樊登讀書,翻轉式學習

 

 

 

取自:樊登讀書,翻轉式學習

 

今天我們要講的這本書對您和您的孩子的學習都會有著特別大的幫助,因為前兩天我在杭州線下讀書的時候,我曾經講過這本書的一個大概。

 

 

 

後來有一位南昌大學的一個老師就給我發來一個微信,說他在杭州聽我演講之後,回家就用這本書的理念改造了他的課堂教學環境。他的學生原本上課的狀態是不停地看表,心不在焉,非常渙散的感覺。結果經過了這樣的改造以後,學生們在課堂上玩得特別開心,而且在結束的時候還跟老師說,咱們再玩一會,不要下課。

 

 

 

這本書就叫作《翻轉式學習》,去嘗試著改變一些教育的問題。這本書的兩個作者是拉塞爾·阿克夫和丹尼爾·格林伯格。拉塞爾·阿克夫是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教授,格林伯格是美國澀谷學校的創辦人之一,所以他們都是非常棒的教育家。按理說我們從來不提倡大家吐槽,但是讀完這本書以後,我發現說有時候吐槽也蠻有意思的。如果你吐槽吐得特別有道理,能夠給出建設性的意見,並能夠指出一條光明的大道的話,那麼這就叫作貢獻。

 

 

 

這兩位教授用這本書在吐槽什麼呢?他們吐槽的是整個人類的教育。好了,不是咱們中國的教育,是整個人類的教育。那麼所以他們提出了翻轉式學習的理念,就是怎麼樣能夠把教育引回到正軌上來。那為什麼說過去的教育不對呢?各位你們有沒有發現,就是我們在中學甚至在大學學過的東西,等你畢業不超過三到五年你基本就忘記了。誰把那個東西記得特別清楚呢?你好好想一想,對了,就是你的那個高中物理老師。你過了二十年回去看他,他還會做那物理題。所以我們的教育不光是中國,全世界的教育歸根到底受益者最大的人是誰呢?是老師,而不是學生。學生都是學完之後考完試就忘記了。

 

 

 

這個教授最逗的是有一次他在上課的時候,可能是拉塞爾·阿克夫正在上課的時候。有兩個學生過來問他說,教授,您教我們的這些東西是您什麼時候學會的?這個教授說,是我要給你們當老師以後學會的,我去準備的。不是你大學時候學的吧?不是。那你大學時候學的東西呢?教授說那個我沒用上我就忘了。然後那兩個學生講,那看來您是很善於學習,但是您不太善於教,就諷刺他。

 

 

 

有時候我也會反思,就是我第一次當大學老師的時候,那時候我分到一個大學里邊去教公共關系。我沒學過這門課程,我本科學的是基礎材料及錶面處理專業,碩士學管理,博士學傳播學,沒有學過公共關系。但是因為我要教這個學生上這門課,怎麼辦呢?那我就去把新華書店裡邊能夠買到的所有關於公共關系的書都買回來看,用一個假期把所有的書都看了一遍。看完了以後你就要做筆記,然後就畫腦圖,準備這個課件,然後就開始講。結果講了幾年我竟然成了公務關系的專家,還做過很多案例,還有很多人找我請教。

 

 

 

所以真正能夠使我們學的會的東西,並不是在課堂上老師教給你的東西,而是你自己有一個責任感想要去教的東西。很多書友見了我就問,樊老師為什麼你能記住那麼多東西,為什麼你讀了書就能記住,我們讀完書甚至聽完你講過之後,過不了多久我就忘了,怎麼辦?

 

 

 

我給他們的建議永遠就只有一個,說你要講給別人聽。當你有一個責任感要講給別人聽的時候,你就會記得很牢。這就是翻轉式學習的一個最基本的理念,就是在課堂上誰是重要的。我們傳統的教育方式,最重要的永遠是教的部分,而不是學的部分。我們並不研究一個學生是怎麼把一個東西學會,我們所研究的是怎麼能夠讓老師把這玩意兒說出來,讓老師把這些課時都填滿。這就是我們過去這個教育的最大的弊病。

 

 

 

所以這本書大體分了三個結構:第一塊是講傳統教育的問題所在;第二塊是講現在這個社會為什麼存在著一種轉機;最後講理想的教育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甚至他們還給出了一個範例,就是美國的澀谷學校。從1965年創辦至今的一個完全翻轉式的一個教育,那最後我們會來講這個案例。

 

 

 

現代教育到底敗在何處呢?首先從前提上它就有問題,為什麼呢?各位知道我們現代教育是伴隨著工業化的過程在不斷發展的,而工業化的前提就是要把人變得更加的統一,變成一個機械化的方式。因此我們就給人們劃分專業,要求你就學這個,你就學這個,你就學這個。我們打破了一個人完整的人的天性,然後把他變成聽話的機器,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前提錯誤。

 

 

 

那麼接下來我們看課堂上會有哪些錯誤呢?比如說有一些人在印度的貧民窟里邊做了一個實驗。他們把一臺電腦帶著鼠標鑲嵌在牆里邊,就跟那個ATM機一樣,鑲嵌在一個貧民窟的牆里邊。沒有人留下任何話,然後大家就都走了,都撤了,旁邊架了一個攝像頭就悄悄監控。

 

 

 

就發現這貧民庫的小孩就過來玩這個電腦,就玩玩玩玩。過了大概半個月以後,當他們再來這調查的時候,發現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玩電腦。他們會很熟練地打開網頁,會很熟練地去打開文件,會播各種音頻什麼,甚至會玩很多游戲等等,全學會了。根本不需要像我們上大學的時候,在課堂上講,第一步開機,開機有幾個按鈕,先按哪個後按哪個。

 

 

 

你比如說沙漏,咱們知道那是一個沙漏,就是轉來轉去的等待那個沙漏。這些孩子們不知道它叫沙漏,他們是印度的小孩,他們把它叫作“濕婆之鼓”。就他們會自己起名字,他們說那叫濕婆之鼓。但是他們的熟練程度是跟我們其他認真在學校里學過的人是一樣的。僅僅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大家都學會了,因為摸索是很重要。

 

 

 

我在上學的時候曾經在一個廣告公司里邊打工,我們那廣告公司里邊的美工是一個湖南的小孩,特別逗,叫萬毅。這孩子壓根沒怎麼上過學,大概初中都沒畢業,英文一個字都不認識。但是他用的是全英文的Coreldraw和Photoshop,全英文版的Coreldraw和Photoshop。我們這幫大學生坐在旁邊,看人家特別熟練地用那個。我說你知道那什麼意思,那個詞兒?他說不知道,他說這詞完全不認識,但就是因為老用。因為要用它糊口,要學會,所以手就特別熟練。而我們傻呵呵地只能在旁邊給人家提要求說,你給我做一個什麼效果,人很快就做出來了。所以人們自己學習一個東西的能力其實是非常強的,但是我們的教育經常局限了孩子們學習這個東西的能力。

 

 

 

因此這是一個我們說傳統教育所強調的錯誤。我們強調的是教的方法,老師要怎麼樣按部就班地教,而不強調學生會怎樣學。實際上學生一旦被激發起來,願意學習的時候,你會發現沒有人教他,他也能夠學得很快。那咱們都很少用到學校里學到的東西,這個我相信大家都會有這樣的感受。

 

 

 

但是你想想另外一個人物,我就經常想,大家看過小魚兒,《小魚兒和花無缺》。這小魚兒是在惡人谷長大的,我相信他這一輩子所用的東西全是他在小時候學會。因為他所學的這個過程就是他成長的過程,它是伴隨著自己的成長在不斷地增長這些知識。因此那種教育方式有可能是一種更天然、更自然的教育方式。但是我們的教育因為習慣了分科目,習慣了小班式教學,習慣了老師講然後學生聽的這種方式。所以我們會覺得那是一種很奇怪的方法,那叫作沒有受過教育。

 

 

 

這個第二個錯誤就是當我們在這個錯誤的前提之下,當我們在這個要人們機械地去學習這些既定的知識模塊這個前提之下,去使勁,加把勁乾的時候。這兩位作者說,這叫作把錯誤的事兒做得更好些,是沒用的。

 

 

 

因為你整個教育的方向是錯誤的,所以你把這個錯誤的事做得更好一點,那就叫作更錯。而正確的方法是什麼呢?你應該去做一件正確的事兒,即便是做錯了,我可以重新嘗試。我們寧願在一個正確的方向上不斷地試錯,不斷地重新嘗試,這個是往正確的方向在走。但我們在一個錯誤的方向上再使勁,不斷地努力,永遠不做錯,你會發現你的方向是錯的。

 

 

 

所以當你激發了一個孩子的學習興趣,當你讓一個孩子自己願意去主動嘗試說,這個電腦怎麼玩,這個photoshop會怎麼做的時候。你發現你根本不需要要求他認識每一個字,你根本不需要要求他學會這個東西,他就能夠非常熟練地去操作這個東西。所以這就是現代教育的一個根本理念上的偏差。

 

 

 

在課堂環境上有很多錯誤在哪呢?你比如說為什麼考試?這個有一道題特逗,說給你一個氣壓計,讓你測出這個樓房有多高。凡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就知道,這題肯定算的是物理。你得用氣壓測上面的氣壓,然後測底下的氣壓,然後拿氣壓轉換的公式來算這個樓的高度。結果有一個學生答題就說,我拴一根繩,我把這氣壓計上拴一根繩。然後把這個繩從樓上弔到樓下,挨到地面以後我量一下這個繩的高度,我就知道這個樓有多高了。教授說不對,這0分,這不能給分。

 

 

 

這學生就申訴,學生說我為什麼不對?我這樣能算出來。教授說,好吧,我再給你個機會,你重新想一個辦法。這個學生說,好,再給一個機會。我把這個氣壓計送給這個樓的樓管員,讓他幫我查一下資料,看看這個樓到底有多高。教授氣得半死,說你像話不像話。後來說那這樣,我把這個氣壓計從樓上摔下去,然後我聽一下它多長時間落地。我用那個什麼1/2gt,R的那個gt平方那個公式,我來算一下這個樓到底有多高。教授說不行,這都不行。因為教授要的是用氣壓來轉換高度的這麼一個答案。

 

 

 

所以這兩位作者說為什麼不行,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夠用這些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而必須得用你想要的那個方法來解決問題呢?因為現代教育要模塊化,要機械化,要讓人聽話。所以他們考試的方法也是機械化、簡單化,他們善於把復雜問題簡單化。

 

 

 

你比如說就我們說水池子,一個水池子放水,一個水池子進水,然後算多長時間這個水池能放滿這種題。這個題在我們來講會覺得很習慣,這不就是數學嗎?但是像崔永元老師,我那時候跟他在中央電視台學做節目的時候,他就老說這個。他說我就不明白為啥要這樣做,這樣很浪費水。你不知道嗎,就那邊放著水,這邊進著水,為什麼要這樣做?他有質疑這個前提的精神。

 

 

 

但是老師說你別問這個,你就給我好好算就行了,他就算不過來。所以我們教育的方式總是把一些復雜問題給你想辦法變得很簡單,讓你在這里邊去套用公式來算它。但事實上在生活當中你會發現,我們所面對的基本上沒有簡單問題。比如說這件事按照原理講應該這樣,但是這個人不高興,你怎麼辦?這個團隊里邊有的人不樂意,你怎麼辦?所以這兩位教授講到說,現在考試的方法幾乎都是我們在生活中不會用到的方法。

 

 

 

你比如說咱們經常過去考歷史,說秦朝建立於哪一年?很多人知道說公元前221年。好了,這孩子不會怎麼辦呢?這孩子不會,說,那我百度一下,我拿手機搜索一下,百度一下。不行,你在作弊,不能百度。請問在工作中,在生活中,當你不會一個問題的時候,有沒有人不允許你百度一下?我們在生活中分分鐘就百度一下或者谷歌一下,你不就知道了嗎?乾嘛非得記住它呢?

 

 

 

好了,那這孩子說不會也不讓百度,怎麼辦?那我問問旁邊的人,你知道是多少嗎?不行,作弊,你敢問別人叫作弊。但是生活中有沒有人要求你不要問過別人,在生活中做任何事,只要你不會,我想你第一時間選的就是找一個什麼樣的幫手,找誰來幫忙。找一個團隊,這才是我們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

 

 

 

但是我們在考試的時候說,既不允許你找團隊,也不允許你查資料,所以我們考來考去唯一考到的指標就是記憶力。就是你這孩子自己一個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然後算題的這個能力,你擅長運用各種各樣的公式。但是你看我學經濟學的時候學到博弈論,博弈論什麼智豬博弈、囚徒困境,講了這麼多的博弈的方法。在生活中我也算活了有40年了,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就是幾乎沒有遇到過需要用博弈論的方法來跟別人處理關系,反倒更多的時候是這事我包了,你放心吧,為朋友兩肋插刀。你看,我們經常會非常不理智地處理問題,而不會套用公式的方法來處理問題。

 

 

 

因此我們的教學環境所模擬的這個東西,是一個典型的讓人們不會去解決復雜問題的方法。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之前我們在講另外一本書的時候曾經提到過,為什麼全世界的學霸普遍都並不怎麼成功?而反過來像馬雲這樣的人,像比爾·蓋茨這樣中途退學的人,像喬布斯這樣不聽話的人,這些人反倒能夠產生大量的創造力,成為很棒的創業者或者是企業家。

 

 

 

為什麼?就是因為我們的學霸太聽話了,學霸是被塑造的,真的規規整整的,老老實實的機器。你被人完全馴化,你連一點反抗的精神都沒有。所以這兩位教授說考試只能催生考試產業,考試這件事除了催生考試產業之外,基本上沒有特別多的好處。

 

 

 

還有教學的方法是否認人的差異,強行地推進標準化教學。就是一個教室里坐的這些孩子,他們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個孩子的優點和那個孩子優點是完全不同的。你根本沒法要求他們都成為什麼樣的人。體育也要標準,美術也要標準,生物也要標準,數學也要標準。那三毛這樣的人怎麼混呢?三毛、瓊瑤,數學都是0分的人,那人家不照樣活挺好的,人家為人類創造了那麼多偉大的流眼淚的作品。但是我們會認為他不夠標準化,他在咱們今天可能連畢業的機會都沒有。

 

 

 

所以在現在的全球的教育當中,基本上推行的都是打擊創造性行為,然後要求標準答案的這麼一種方法。這是我們說教學環境的這個謬誤。

 

 

 

還包括科目的劃分是科目劃分這件事是亞里士多德那時候劃分的。在現在你會發現,我們在學校里學的總是專業,但是一齣學校我們經常說要找跨學科合作,經常要做這種什麼邊緣領域。就是我們必須得能夠知道說,一個人得是一個完整的人,而不是某一個學科的人。一個科學家如果不懂得帶團隊,那他也就只能是一個實驗員。他必須得懂得帶團隊,他才能夠做出一個偉大的課題。

 

 

 

所以我覺得孔夫子講的特別對,孔夫子在2000多年前就說君子不器,什麼叫君子不器?就是不要給人家分門別類地說,這個人就是乾什麼的。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人,這才是最重要。所以孔子的教育理念其實跟澀谷學校,跟我們今天所講的反轉式學習是非常接近的。

 

 

 

你去看一下《論語》你就會發現,《論語》當中很少有孔夫子說,來,上課,我現在給你們講一段。沒有,永遠都是學生跑過來問了,說夫子,什麼叫君子?夫子,什麼是仁?夫子,怎麼去求甘露?

 

 

 

就是當學生有一個主動性想要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的時候,老師所做的事只是稍微點撥一下,然後學生還要講一大段回應的話。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感受到,這里邊學習的主體是誰呀?各位,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是你要學習,而不是老師逼著你按照我們的教材往前推進,這是最根本的問題。

 

 

 

那麼現代教育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的問題呢?原因何在呢?這兩位教授分析,第一個就是學校必須要破壞孩子的自由精神。大家看過卓別林演的那個《摩登時代》,他就拿了個扳手一直擰一直擰。一個有創造性的人是根本沒法做這樣的工作。所以工業化就要求說徹底打擊你的自由精神,徹底打擊你的自由的想法。你就按部就班,每一個崗位要乾什麼就乾什麼就行了。所以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扼殺自由性,因此人們才會變得更加聽話,這是第一個原因。

 

 

 

第二就是我們的教育所要求的,工業化對我們的要求是傳授給他們具體的技能。因為傳授給下一代具體的技能最有利於我們一代一代的把這個產業傳遞下去。所以這些具體的技能就會變成一個章節一個章節的內容、考核,標準化給到大家。

 

 

 

那各位你們知道孩子們的反抗是什麼嗎?我們反抗這種強迫式教育的方法,其實你們每個人都是反抗者。咱們大家都一樣,都是反抗者,我們反抗的方法就是遺忘。為什麼要忘?因為你不喜歡它,你恨它。你一想到高中做物理,就跟你那個慘痛的高中經驗結合在一起,你的人生當中不願意記得這一段慘痛的經歷,所以你就選擇連帶它一塊忘記。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

 

 

 

但是反過來你想想看,有些事在你腦海當中你真的忘不了?就是美好的事物。比如說你的初戀,你在追求一個人,那種就是反轉式學習。就是你在主動地想做一些事的時候,你發現這些事在你腦海當中根本抹不掉。

 

 

 

我上大學的時候最大收獲的兩件事,一個是辯論賽。我們代表西安交大去參加大專辯論會得了冠軍。辯論賽就是反轉式學習,就是佈置一個題目下來。好了,我們這一群人就為了這個題目玩命地找素材,玩命地去學習。我們為一個辯題看幾十本、上百本書都是有的。所以那時候所學到的東西就深深地印在腦海當中。

 

 

 

還有一件事就是我去打工,我出去在廣告公司打工,做創意總監給人家寫廣告乾什麼。我自學了所有大衛·奧格威的這些東西,然後就開始給人寫文案。這些東西是你在大學里邊忘不了的東西。而所有那些坐在教室里邊認真地考試的那些,無論是本科還是碩士。我真的對不起我交那些學費,就基本上忘光光了。

 

 

 

所以你這麼簡單地一對比,你就能夠立刻發現反轉式學習和傳統的正統教育之間的區別。但是有人講,那用那種方法,會不會這些孩子學的內容太少?或者他自己,如果他老想玩兒,他不想學習怎麼辦?

 

 

 

各位,什麼叫玩?玩本身就是學習的過程。所以你有沒有發現我們的孩子,就如果您有孩子的話,我們的孩子在6歲以前,在他沒有上學的時候,他學東西學得好快。你沒發現嗎?就是學那些字。我兒子在上小學之前應該學了2000多個字,而且我們沒有認真地教過他。

 

 

 

我們根本沒有說,這個字叫什麼?你給我記住沒有?壓根沒有,就是我們在他面前念了字,他就問,他說這個是不是那個字?他就自己願意知道。當他知道了以後,我們就表揚他。後來就不斷地學。有一次我們就真的給他做了一個測試,就是看一看,數了一下他到底認識多少字。上小學之前2000多字,在沒有任何人打算教他的情況之下,這孩子就能學會這麼多東西。

 

 

 

所以薩提亞有一個理念,蒙台梭利有一個理念是說,一個孩子在三歲以前所學到的知識的信息量,相當於今後人生所學到的總和。那個就叫作翻轉式學習的方法。就是他自己願意學習,他有了這個主動性,他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的內容、廣度、深度都會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而今天我看一下我們兒子在上小學時候那課本,一門課學下來,也就後邊十來個字。還要他一個字寫多少遍,一個字寫多少遍,真的是小瞧了孩子,真的是限制了孩子學習的能力。因為我們的這種教學方法就只能夠讓所有的人適合一個中位數的能力。因為人和人的能力是不一樣的,這個孩子可能學語言、文字很厲害,他其實應該學更多的語言、文字。這個孩子他畫畫很厲害,他應該學更多的藝術。但是我們的方法是都學一樣的文字,都學一樣的藝術。

 

 

 

而且現代教育最大的敗筆就在於他們用了各種各樣的方法來抵制教育,抵制教育改革。抵制教育改革的方法主要有這麼幾點,第一個就是小班制,就是我們越來越強調小班制。像上海他們特別得意的就是,我們真的實現了小班制,我們一個班只有20個學生或者30個學生。我們在北京上那個學校也是一樣,校長說我們今年最高興的事就是我們終於實現了小班制,我們這個班真的沒有塞進更多的學生。

 

 

 

但是各位你們想想看,我們小時候一個班上70多個孩子,有可能你會遇到各種各樣不同的人。在那個70多人的孩子里邊搞不好你能夠學到更多更有意思的東西。所以這兩位老師強調說,什麼小班制、大班制,就沒有班,壓根就沒有班。大家自由組合,誰願意在一塊玩,誰就在一塊玩。這才是他們組織這個學校的方法,所以打破小班制的授課。

 

 

 

第二個就是終身教職。就是學校里邊喜歡說這個老師給一個終身教職,然後老師們乾了一輩子,謀求的就是某一個大學有一個終身教職。但是當你有了終身教職以後,你發現他根本沒有任何做教育改革的動力。你根本沒法推翻他,因為他已經終身教職了。

 

 

 

還有就是怕犯錯,這里邊有一段話我特別的喜歡。就是為什麼很多人不願意進行教育改革呢?因為人們不願意承擔錯誤。但是在這里邊有一段話,它說我們要知道世界上的錯誤分兩類,一類是做而出錯,一類是避而不做。做而出錯就是做了不應該做之事,避而不做乃是沒有做應做之事。二者相比,避而不做的代價通常更為昂貴,因為補救一個錯過的機會要比改正已經做過的事情要難得多。

 

 

 

我們的教育因為怕犯錯,所以我們按部就班的,總是按照過去的方法去嘗試,這叫作避而不做。甚至我們教出來的很多學生,就是當我們要求很多學生聽話,照做,然後回答問題的時候,這些學生也學會了說,我怎麼樣能夠做到避而不做。就是怕犯錯,因為教育懲罰學生的方法就是犯錯扣分。這就是永遠懲罰你,永遠懲罰你。

 

 

 

所以這些孩子們說,最好別讓我自己主動做事。有啥事你說,你有啥要求你提,我就按你提的要求做。你看這就造成了大量的被動型人格的產生。而我們寧願一個人做而出錯,他在努力地做事,出了錯他可以改,也好過這個人永遠不做事,不做事這才是教育最大的敗筆。

 

 

 

所以這本書里邊整個用了半本都在做吐槽,我們現在吐完了,把所有關於教育的這個槽吐完了。吐完之後那麼怎麼辦呢?有沒有改變的機會?說現在就是一個改變的機會,為什麼呢?第一,我們說在現在這個時候,你根本不需要從老師那獲得知識。老師的知識含量再豐富,他能超過到Doctor Watson嗎?IBM的機器人。他能超過谷歌嗎,他能超過百度嗎?不可能。

 

 

 

第二個就是任何領域里邊你都能找到最佳案例。你想找最好的,任何領域里邊最佳案例就放在你面前,你都可以接觸的到。

 

 

 

第三個就是你能夠跟地球上任何一個地方的人形成興趣小組,跟你有著同樣興趣的人,你跟誰都可以交流。如果你真的喜歡一件事的話,你就一定能夠找到這樣的俱樂部,然後沉浸在其中跟這些人交流互動,這就是學習的過程。

 

 

 

你有了自己的新想法、新思想,你可以非常簡單地廣而告之,讓所有人知道你。那學一下papi醬,然後就去講就好了,就會有很多人知道你。而且當你想把你的這個東西變成現實的時候,獲取資金的途徑也特別多。還能夠立刻獲得豐厚的回報,並能夠獲得用戶的及時反饋。用戶用了以後覺得好還是不好,他立刻就會告訴你。因此把這些東西綜合在一起你會發現,現在這個社會給了我們創造一個特別大的機會。什麼機會?就是找到內心召喚的這種能力的機會。就是你可以follow your heart,你可以跟從你的心去做事。這是我們現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所帶給我們的一個教育改革的機會。

 

 

 

那麼通觀整個的教育的過程,你會發現在教育當中什麼最重要?事實上不是怎麼上這門課最重要,也不是考試最重要,第一個重要的東西是激情。就是你學這個東西有沒有勁,你是不是特別想鑽研,想瞭解它。

 

 

 

你比如說我小時候曾經對什麼有過激情?集郵。我小時候有一段時間特別喜歡集郵。這個肯定是課外的事了,沒有人要求我要學集郵的這些東西,但是因為你特別喜歡集郵,所以你就去研究了大量的郵票。然後凡是跟集郵有關的信息你都會收集,那時候我真的算是小半個集郵的專家。

 

 

 

我兒子特別喜歡天文,你想我們家是沒人喜歡天文。但是他現在跟我們整天講這是什麼星座,那是什麼星座,這個地球是怎麼來的,什麼他全會。而且不是瞎編的,不是他想象出來,他喜歡的不是文學,他喜歡的是天文。他真的是學了很多天文學的知識。所以當一個人有激情的時候,這是首要的、很重要的東西。

 

 

 

第二個是決心,就是你相信自己能夠把它學會的決心。第三個是自信,我今天早上聽到我們有一位家長在微信上向我求助說,他的女兒在老師佈置作業的時候,女兒走神了。小女孩有點走神,就沒聽清,沒聽清以後就問老師說,老師,我沒聽清。老師很生氣,就把這女兒當著所有同學的面就狠狠地批評了一頓。誰讓你聽課不認真,你就喜歡走神,就不告訴你,這次作業你就別做了。

 

 

 

這個女孩回家就哭,哭得好難過,哭得天昏地暗的。因為她是個好學生,她很少受到這樣的待遇,被老師這樣說。我在電話的這一端看著這個微信,我就覺得我的心真的挺痛的,我覺得這老師真得有點過分。你作為一個老師,你連孩子們走個神你都不能允許。你連孩子們沒有記到筆記,你都沒有耐心去教給他說我再講一遍,你怎麼能夠教會一個品格完善的孩子呢?你怎麼能夠讓一個孩子對別人有耐心,有愛心,為人稍微nice一點?所以我們的教育是在不斷地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甚至很多孩子在很多地方表現得很棒的時候,老師還要過來跟你說,你不要翹尾巴,你那個東西還很差呢。我們在不斷地打擊人們的自信。

 

 

 

我為什麼離開大學?就是因為大學里邊我見到好多老師都在跟孩子們傳遞,說你們將來畢業了,你能找到一個8000塊的工作就算你厲害。就覺得這已經很好了,我們不相信這些孩子身上所擁有的潛能。所以自信很重要的。

 

 

 

然後思考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的能力,與他人互動的能力,這些東西是一個個體學習東西最重要的部分。我個人認為這里邊最應該添加上的,就是我讀完《翻轉式學習》以後,我認為最重要的一個東西是責任感。就是你有沒有一個要把這個東西學會的責任,你有沒有覺得這個事是自己應該學會的,而不是別人強加給你。所以那天我們在一個中學做演講的時候,我就跟底下的孩子們講,我說你們一定記住,你們的學習絕對不是為父母爭光,你們的學習絕對不是為什麼學校爭光,為祖國爭光,都不是。你們的學習的唯一目的是自己要把它學會,自己認為探索這個世界很有意思,這才是我們學習的目的。

 

 

 

所以綜合這幾點,最後一part我們來看到底什麼樣的教育是理想的教育?那麼理想的教育到底什麼樣,這兩位教授從學齡前開始講起。學齡前的時候這孩子剛出生,嬰兒的時候應該怎麼樣去培養他的學習能力呢?第一個叫作要按照孩子的需求喂食。你比如說孩子哭了、餓了要吃東西,這時候就給他吃。孩子不想吃的時候,你就不要給他吃,沒關系。

 

 

 

為什麼這一點很重要呢?你看我們現在的家庭里邊都是到了點就必須吃飯。這孩子如果不吃,爺爺奶奶、 保姆、爸爸媽媽就會追著這個小孩,甚至威逼利誘。我還曾經見過有人在飯桌上把孩子訓哭的,就孩子一邊哭一邊吃。就他實在吃不下,但是父母說必須吃,現在到點了就得吃。

 

 

 

你看,你在對他進行機械化改造。你根本沒法讓他感受到自身的節奏,讓他探索這個世界。而是聽話,只有聽話照做才是最好的。所以我們的喂食方法就是一種教育的節奏,這種教育的節奏從一開始就出現了問題。我們應該讓孩子去體會怎麼樣吃是好的,然後遵從他的這個想法,按照他的需求來喂食。

 

 

 

不要總是拒絕孩子,你比如說孩子喜歡撕衛生紙。這里邊有一個案例,就是孩子喜歡拽衛生紙,拽拽拽。很多家長別別別,浪費,浪費,別動。老讓他別動,事實上你會發現當你讓他不動的時候,這個孩子只要逮著機會他就會拽那個衛生紙。因為他沒過癮,他覺得很有意思。他拽衛生紙乾嘛呢?他在探索這個世界,他在看這是什麼。所以這時候你應該做的不是說別動別動,你應該告訴他說,噢,這是衛生紙。你看它能轉起來很好玩,你看到嗎,咕嚕咕嚕咕嚕轉。你讓他知道這個動作叫作轉,這個東西叫作衛生紙。你摸摸它,什麼感覺?軟軟的。

 

 

 

你向這個孩子解釋這個世界解釋得越多,這個孩子的大腦發育就會越快,這個孩子跟你的親密關系也會越好。不要去心疼那些衛生紙,因為反正你不讓他做,他會做的更厲害。你應該給他創造機會,讓他去探索這個世界。不要總是說no,我們唯一要規避的就是危險。比如說他爬向一把刀子,這時候你要告訴他這是刀子,很危險的。把它拿開,把這種危險的環境規避掉。除此之外,他應該探索,甚至他趴在地上爬,拿嘴舔那個地板。沒關系,讓他舔舔,沒多大問題,他在探索這個世界。

 

 

 

在學齡前的時候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你要允許孩子犯錯。如果父母在孩子一犯錯的時候就會立刻出現,就批評他,就罵他,這個孩子就會學會叫作不做就不犯錯。不拿籃球的人永遠不犯規,所以他慢慢地就學會說我不去探索了。因此這時候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培養孩子的創造性、好奇心和尊重,和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尊重的關系。這是學齡前的部分,允許孩子犯錯。

 

 

 

在K12的部分,K12就是從6歲到18歲這12年。K12的部分怎麼做呢?就是要讓孩子知道學習是一種自我激勵和調節的結果。就是你自己有一個目標,你來實現它,你來負責調解它。那麼要給予所有的興趣同樣的地位,比如說這個孩子他喜歡做手工,這是很好的一件事,做手工。這孩子喜歡畫畫,畫畫,這孩子喜歡研究中世紀的打仗的事,研究,這都很好。怎麼組織課堂呢?對不起,沒有課堂,只有共同的興趣小組。所有的孩子,凡是有共同興趣的人,大家就湊在一塊研究、解決問題,然後商量這事怎麼能做得更好。大家查資料、找材料,把它動手做出來。

 

 

 

老師呢?老師的作用是什麼呢?老師是服務人員,沒有所謂的老師。在學校里邊沒有準確的區分,這個人叫老師,這個人叫學生。只是他的年紀大一點,他的年齡小一點,然後你有問題不懂你可以問他,他可以給你提供幫助。但是更多的時候是你來做這個問題,是你來講給他聽。你說你來看看我們做這個東西你覺得好不好。

 

 

 

所以這里邊的主角一定是那些有著共同興趣的孩子們,而且不用年齡來劃分。就是這個學校里邊從6歲到18歲的小孩在一個班裡邊,只要大家興趣相同,你都可以參與在其中。這時候你會發現6歲的小孩會有一個18歲的朋友,他們在一塊解決問題,這很常見。我們在小時候都有這樣的經歷,就是我們在街道上玩的時候,我們會和我們身邊很小的小孩在一起玩,這就是社群。所以打破了過去整個班級的這種構造,讓大家充分地通過興趣來引導不斷地學習。

 

 

 

怎麼做自我評估呢?評估不是由考試來進行的,而是由小組成員大家來做自我評估,覺得誰應該怎麼樣。在學校里邊沒有老師和學生的區分,決定學校里的事,民主決策。這個民主決策要求6歲的小孩也有投票權,就是所有的孩子一塊投票,說咱們學校能不能辦一個睡衣party?辦一個睡衣party,好,投票,連6歲的小孩一塊來投票。這個老師下次還能不能接著在這上班,接著留任,大家投票。用這種方法讓孩子習慣於用民主的方法來決策,這就是K12的階段。

 

 

 

你說上大學怎麼辦?這K12用這樣的方法,孩子還能上大學嗎?能,可以上大學。如果他們心中有一個願望說,我想去哈佛讀書,我想去耶魯讀書。好了,他們就會有這樣的一個興趣小組,他就會研究怎麼樣才能到哈佛,到耶魯去讀書。所以這里邊有實際的案例,他們真的有很多,大部分都考上了大學。

 

 

 

在大學教育應該怎麼辦呢?大學教育的學習是為了學習的快樂,而不是想著就業。我們現在一進大學一說學習,就首先想到你將來能乾什麼,你將來到了社會上做什麼工作。不對,因為大學里學的東西未必將來就能夠去工作,就能夠實際地來用。因為我們不是技校,我們是學習。我們要學的是這個世界上你還不知道的領域,你還有特別多未知的領域,你需要探索。所以學習是為了學習的快樂,而不是為了去到一個單位里邊去上班。那你學文秘就夠了或者你學打字就夠了。

 

 

 

然後沒有入學要求,上大學最好沒有入學要求,這是理想的教育。當然現在是有入學要求的,但是理想的教育是沒有入學要求。有畢業要求,畢業的時候,我要求你給我拿出一個驚艷的作品來。你必須拿出一個作品來打動我,我才會讓你畢業,這是有畢業要求的。

 

 

 

通過實踐來獲得技能。你比如說你是想學商科的,那你去做生意,你去跟著別人一塊乾活。然後你的老師跟你在一起,老師和學生是在一起辦公的,沒有所謂的老師辦公室。我們人為地把老師和學生劃開,學生一般進老師辦公室都會特別怵。老師們自己做了一堆,整天研究,可能是因為怕學生偷試捲。但是你現在不用試捲了,所以老師跟學生在一起辦公。

 

 

 

老師帶著這些學生,老師跟這個學習小組在一起,他們就是一個team。這個老師不是老師,這個老師可能是team長或者team的負責人。他們在一起來共同完成一些具有一定難度的任務,這才是大學里邊的要求。在學校里邊取消教授職稱,今後再也不評教授了,沒有這個等級之分。人們都在享受教與學的過程,甚至是學生教老師的過程。

 

 

 

在所有這個體系的背後有一個支撐點,就是這兩位教授提出了一個教育券的使用。我覺得這個東西對於咱們的教學改革真的會有幫助,教育券,什麼叫教育券呢?國家不是投了很多錢去做教育嘛,國家把投給教育的這些錢分成份,按人頭分給每家人,公平了吧。只要你們家有孩子就分你教育券,這個教育券就是錢,但是這個教育券你不能夠拿出來買別的東西,它只能夠做教育用。

 

 

 

當你把這些教育券給到某一個學校的時候,這個學校就可以拿這個教育券去政府換錢,因為這是錢。因此我們每一個家長那真的就牛了,家長可以投票了,家長可以用教育券來投票。你想想看這多有意思,所以當這些家長們都喜歡這個學校的時候,這個教育券就會更多地投到這個學校,這個學校就會辦得更好。那些收不到教育券的學校,他得不到政府的資助。因為你辦的不好,所以政府乾嘛把錢給你呢?

 

 

 

我們現在政府撥款的方法是劃撥,這麼劃撥,辦得好的學校,辦得不好的學校,給的錢是一樣的。根據規模,根據它的位置,根據人口,給的錢是一樣的。但實際上有的學校教育理念很糟糕,很糟糕的讓它滅亡。能收到教育券的才能夠換來錢,收不到教育券的沒有。

 

 

 

最有意思的是,假如咱們有100個家長,咱們認為這周圍沒有好的學校。我們就把所有的教育券拿在一起,我們就可以辦一所學校,因為教育券就是錢。所以用教育券投票的方法能夠快速地使這個市場變成一個由結果導向,由家長和學生來投票的這麼一個市場。我覺得這個好有創意,這也是反轉式學習的一種大的指導方針。

 

 

 

在最後這個書里邊講到了澀谷學校的案例,澀谷學校是創辦於1965年的,它是一個真正執行反轉式學習的一個學校。這個學校里邊什麼樣呢?就是24小時開業,這個學校24小時開業。他們沒有放學、上學的這個時間,隨便你們,孩子們願意來隨時可以來,願意走隨時可以走,沒關系。在這個學校里的編班是從6歲到18歲混亂,沒有班。

 

 

 

走到這個學校里邊到處都是興趣小組,就是這邊有一群小孩子們在那玩樂高,沒問題,玩。這邊一群孩子在那玩中世紀的那些什麼打打殺殺的東西,還有人在做中世紀的鎧甲。他們研究古代歷史,他們就把那鎧甲做出來,通過做這個鎧甲,他們把中世紀的歷史搞得特別的清楚。還有一些人在那辯論,辯論時政。有一些人在研究物理,研究牛頓是怎麼回事。

 

 

 

就是所有的孩子根據他們的興趣分成了一堆一堆的。老師們就穿插在其中到處問個問題,這看看啊,然後讓孩子們講給他們聽。因為老師的責任不再是教書了,老師的責任只是幫孩子們達成他們的興趣的目標和要求。等到要準備高考之前,就所謂美國的高考,他沒有高考。美國要去上大學之前,這些孩子們就會研究說你想上哪個大學。然後他們就會形成以這些大學的這種興趣小組,大家在一塊研究怎麼才能上哈佛,怎麼才能上耶魯。

 

 

 

最後這個學校,看起來非常混亂的這些學校的孩子們,大部分都上了很好的學校,常春藤名校占到了一大半。最有價值的是在於對這些成年孩子的訪問。這些孩子,因為1965年到現在,這學校已經辦了很多年了,他們就去採訪了大量的澀谷學校的畢業校友。他們是這樣評價這所學校的,說我人生當中最棒的時光,就是9歲以後那段時光。那段時間我在澀谷學校里邊,永遠都忘不了那裡的生活。每天的生活忙極了,忙極了,就是整天忙各種各樣的事。

 

 

 

各位咱們今天會想到說,假如你讓你的孩子真的不上學了,隨便乾什麼都行。完了,那完蛋, 他肯定打游戲,我必須把他管嚴一點。那你有沒有想過他為什麼要去打游戲呢?因為他除了打游戲這件事能夠發泄和放鬆之外,別的事一概都無趣。他什麼事都覺得沒意思他才會玩命地打游戲。事實上玩命地坐那對著一個電子屏幕打游戲,打打就會膩的,那個東西挺沒勁的。

 

 

 

事實上生活中有特別多有趣的東西,但是我們不讓孩子們做。所以導致孩子們對整個生活喪失了信心。只要你給他一點點時間,他都會說讓我打一下游戲,這是特別可憐的狀況。所以澀谷學校的孩子們從上學開始忙極了,他們忙著各種各樣的事。他們要完成這個社團的任務,完成那個社團的任務。他們需要演個話劇,他們需要排什麼,好多事,所以感覺忙極了。

 

 

 

第二個就是每一個人在小組當中都有著責任。你對這個小組有責任,而且所有人都非常的快樂。最重要的是他們每個人都在努力地挑戰最難的事。千萬不要小看我們的孩子們,我就特別希望家長們好好回憶一下你們家的孩子6歲以前的那個狀況。當他有一個挑戰的動力的時候,他整天是希望挑戰那個更難的事,他是希望探索的。但是當我們不斷地打擊他,不斷地告訴他說你不能探索。不斷地說你要老實點,你要上課,你要排名,你要考大學的時候,他慢慢地就對於最難的事兒規避。就退避三舍,他不再去碰那個東西。所以是我們扼殺了孩子的探索欲望和責任感。

 

 

 

所以澀谷學校出來的學生在社會上普遍都比較成功,除了經濟上的成功之外,他們基本上都有著一個幸福的家庭。人格是完善的,生活得很愉快。而且人家也上了很好的大學,這就是一個特別棒的案例。

 

 

 

我上次在看完了這本書以後很激動。那天晚上我就給咱們一個大學的校長發了微信,我說大學真的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咱們能不能嘗試把我們的學校辦成一個自由一點的,翻轉式學習的一個場所。這位校長也很高興,他就要求他們的老師去學習這個《翻轉式學習》的內容。

 

 

 

我覺得當然很多人會說,這在中國可能實現不了吧?那不試一下怎麼會知道實現不了呢?你肯定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學生不適應,小時候就被教壞了。我有一位老師在西交利物浦當校長,就是席酉民老師,他是個真正的教育家。他在用自己的教學理念改造了西交利物浦這個大學之後,他現在就開始辦中學,然後再辦小學。他的目的是要從小學開始培養這些孩子,然後才能夠創造出一個更加,他認為理想的這種教育的一個結構。

 

 

 

很多教育家在不斷地努力和踐行。就像我說的南昌那位大學老師,他並沒有顛覆整個的教育,他只是用了翻轉式學習的一點點理念用在了課堂上。比如說在課堂上不再是老師講,學生聽,而換成說學生講,老師聽。然後給學生佈置一些具有挑戰性的任務,而不是具有標準性答案的任務,這時候你就發現學生的感覺就會不一樣。

 

 

 

所以在我們輔導我們的孩子的時候,盡管你不是一個老師,在我們輔導我們的孩子時候,我們如果換一種思路。想想看怎麼能夠調動這個孩子的學習興趣,怎麼能夠讓這個孩子探索更廣泛的課外閱讀,讓這個孩子對這個事感興趣而不是扼殺他。那這就是教育理念的轉變,這就是翻轉式學習給我們帶來的變化。所以特別希望這本書能夠影響到更多的校長、老師和家長,希望大家能夠認真地反思一下我們能夠為孩子,為我們的未來做些什麼?

 

 

 

讀書會其實就是一個翻轉式學習的實踐,我們每次錄了這樣的東西。我們現在有很多線下的活動,前兩天讀書日的時候,我們在石家莊這麼一個城市。我們全國有七十多個分會,在石家莊這一個城市當天就有十八場活動,全部都是翻轉課堂。就是先把我講的書大家看一下,看完了以後討論,就所有人交互、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當你在一個活動上你需要說話,需要發表意見的時候,你就擁有了責任感。因為你得對你說的話負責。

 

 

 

這就是我希望每一個我們的會員都能夠成為影響身邊其他人的一個種子。你們每個人就是咨詢師,你們每個人就是老師,你們每個人就可以讓周圍身邊的人活得更加的愉快。把我們在讀書會里所學到的東西傳遞給別人,你講得越多,你就學得越快。這就是這本書,叫作《翻轉式學習》。

 

 

 

 

 

arrow
arrow

    蘇小凱分享知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